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揭秘國家級審計怎麼審?看似簡單實則複雜

看似簡單, 其複雜程度實難想像。

23日下午, 審計署審計長胡澤君向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報告了2016年度中央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的審計情況。

2016年重點審計了中央財政管理和決算草案、部門預算執行、重大政策措施落實、扶貧等重點專項資金管理使用情況, 以及部分金融機構和中央企業, 審計單位多達7900個左右。

作為每年的固定工作, 這一項報告中對民生政策落實情況、中央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的情況, 以及審計發現並移送的重大違紀違法問題做出詳細報告, 也側面可以看出國家對於當前經濟社會發展關注的側重點。

比如, 2016年作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首戰之年, 在財政投入上, 2016年中央和省級財政專項扶貧資金首次突破1000億元。 2016年的審計工作重點就放在了扶貧資金的使用情況上。

審計報告顯示, 2016年, 審計署組織相關特派辦與地方審計機關重點抽查了20個省的158個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和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縣, 重點內容除2016年財政扶貧資金管理使用情況, 還增加了扶貧政策措施落實情況。

此外, 對於大家比較關心的央企投資經營風險管控也進行了審計和披露。 審計發現, 部分企業投資經營風險管控比較薄弱。 其中, 抽查的20戶企業中, 發現超標準辦會、購車、高檔消費等問題5.19億元。

作為中央財政管理、政策落實情況的“摸底考試”,

成績誰說了算?審計到底怎麼審?審計中發現的問題怎麼處理?

對此, 中新社國是直通車記者專訪了審計署審計科研所所長姜江華, 揭秘審計背後的故事。

中新社發 美堂漫畫 攝

記者:作為國家級別的審計, 審計署每年向全國人大常委會作的審計報告都包含哪些內容?

姜江華:主要內容還是圍繞中央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的審計情況。 當然, 也包括政策跟蹤審計和領導幹部經濟責任審計, 以及審計後發現問題的整改情況。

審計工作大板塊相對固定, 但每年會在側重點上有所調整。 比如2016年的審計工作和往年相比, 國家重大政策落實情況是重中之重。

此外, 去年審計還把促進和保障民生放在突出位置, 這在報告中體現比較充分。 包括民生項目和民生資金的審計、保障性安居工程等是否落實到位均在去年加大了審計力度。

而違法違紀問題是審計署一直比較關注的, 這幾年持續保持著對違法違紀問題的高壓態勢。

對重大的違紀違法、風險隱患、履職盡職不到位等方面也一直是依法一查到底, 並推動追責問責。

記者:作為審計總成績單, 審計結果到底是怎麼得出的?

姜江華:首先, 審計署會每五年制定一個五年規劃, 這是一個總的綱領。

再根據這個大的規劃在每年年初的時候制定年度審計計畫。 其中, 重大專案要報經國務院同意, 其他則根據五年規劃來制定。

計畫制定後確定當年的審計項目。 其中經濟責任審計, 比如對省委書記、省長、部長、高校校長等級別的經濟責任審計工作, 需要中組部委託。

審計計畫確定後, 就開始制定具體工作方案, 包括確定審計工作目標、重點內容、時間、具體的單位等方面。

然後將審計通知書提前三天遞送被審計單位,

說明審計具體情況, 如帶隊人、多少審計人員等。 而在通知書後面會附上審計工作的八不准規定, 以便監督審計組的廉政情況, 然後才能進行現場審計工作。

當然, 在現場審計之前, 審計組還會做大量準備工作, 充分瞭解被審部門情況。

進入現場後, 由於每個被審單位都涉及多項內容審計, 審計組會分工合作。

一般審計兩到三個月時間, 提出問題和被審計單位交換意見後, 審計組需要通過取證材料說明瞭解到的情況, 以及發現的問題。 然後交由對方核實後, 形成審計報告, 由審計組相關業務司多方面審核, 包括定性是否準確、問題表述是否完整、處理意見是否符合相關法律法規等, 無誤後還要回送被審計單位徵求意見, 這裡就要求,被審計單位要在10天之內回饋意見,如有異議,進行書面回饋。

審計署再根據回饋意見,選擇採納合理意見後,經法規司審核無誤後,由審計署領導審簽。最後以紅頭文件的形式,將審計結果、審計意見等下發被審計單位,同時會注明將向社會進行公佈。並且,除經濟責任審計,其他均要求在60天內回饋整改情況。

如果是涉及違法違紀問題,需要做出審計決定書的情況,審計署會相應作出審計決定書,決定書具有法律效應,需要強制執行,比如資金挪用必須追回等。

記者:從審計計畫制定到審計結果公佈需要多長時間?

姜江華:通常是分階段進行的,每年的2—4月份主要進行預算執行,5—7月份主要是經濟責任審計,8月份以後主要是專項資金審計。

但基本原則是1+2+1。第一個“1”是一個月審計準備,瞭解背景情況,進行資料分析;“2”是現場實施為期兩個月的審計;最後的“1”是一個月時間,匯總起草審計報告、徵求意見回饋等後續處理。

而一些重點項目的審計週期大概是四個月。

記者:發現問題後怎麼處理?

姜江華:審計後發現問題,審計署會根據問題性質、涉及物件進行分類處理。

比如在審計過程中發現政策落實不到位的問題,審計署會要督促相關地方政府和部門,儘快採取措施使政策落地;

如果是涉及體制機制的問題,則向有關部門反映去促進體制機制的完善;

如果涉及違法違紀問題,由審計署依法移送給相關的紀檢監察部門,或者司法機關,進一步查處;

如果涉及專項資金的使用問題,比如擠佔挪用財政資金,審計署會根據相關規定責令其糾正。

當然,如果是一些並不嚴重的問題,在審計的過程中會直接要求其改正。

而比較重大的問題,審計署會通過審計報告形式傳達給被審計單位,這些單位收到後,要求在規定時間內進行整改,並將整改情況報審計署,最終由審計署統籌整改情況向全國人大常委會報告。

同時,除了涉及國家機密、商業秘密、個人隱私等方面,最終的審計情況和整改情況都會通過審計署向社會進行公告。

記者:近年來審計結果有什麼變化嗎?

姜江華:通過近年來的審計報告梳理可以發現,審計問題逐漸減少。

隨著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審計工作,尤其是審計整改,原來屢查屢犯的現象有所減少。而像三公經費、會議費等方面,問題也主要發生在下屬單位,涉及金額明顯降低。

但在資金預算管理環節上還存在不少問題。這主要源於改革不到位,有些問題涉及面廣,整改難度大,因此,還存在如財權事權劃分不科學、轉移支付制度不完善、中央資金安排交叉重複、財政資金使用效率不高,以及部分涉農資金統籌整合不到位等問題。(張文暉)

這裡就要求,被審計單位要在10天之內回饋意見,如有異議,進行書面回饋。

審計署再根據回饋意見,選擇採納合理意見後,經法規司審核無誤後,由審計署領導審簽。最後以紅頭文件的形式,將審計結果、審計意見等下發被審計單位,同時會注明將向社會進行公佈。並且,除經濟責任審計,其他均要求在60天內回饋整改情況。

如果是涉及違法違紀問題,需要做出審計決定書的情況,審計署會相應作出審計決定書,決定書具有法律效應,需要強制執行,比如資金挪用必須追回等。

記者:從審計計畫制定到審計結果公佈需要多長時間?

姜江華:通常是分階段進行的,每年的2—4月份主要進行預算執行,5—7月份主要是經濟責任審計,8月份以後主要是專項資金審計。

但基本原則是1+2+1。第一個“1”是一個月審計準備,瞭解背景情況,進行資料分析;“2”是現場實施為期兩個月的審計;最後的“1”是一個月時間,匯總起草審計報告、徵求意見回饋等後續處理。

而一些重點項目的審計週期大概是四個月。

記者:發現問題後怎麼處理?

姜江華:審計後發現問題,審計署會根據問題性質、涉及物件進行分類處理。

比如在審計過程中發現政策落實不到位的問題,審計署會要督促相關地方政府和部門,儘快採取措施使政策落地;

如果是涉及體制機制的問題,則向有關部門反映去促進體制機制的完善;

如果涉及違法違紀問題,由審計署依法移送給相關的紀檢監察部門,或者司法機關,進一步查處;

如果涉及專項資金的使用問題,比如擠佔挪用財政資金,審計署會根據相關規定責令其糾正。

當然,如果是一些並不嚴重的問題,在審計的過程中會直接要求其改正。

而比較重大的問題,審計署會通過審計報告形式傳達給被審計單位,這些單位收到後,要求在規定時間內進行整改,並將整改情況報審計署,最終由審計署統籌整改情況向全國人大常委會報告。

同時,除了涉及國家機密、商業秘密、個人隱私等方面,最終的審計情況和整改情況都會通過審計署向社會進行公告。

記者:近年來審計結果有什麼變化嗎?

姜江華:通過近年來的審計報告梳理可以發現,審計問題逐漸減少。

隨著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審計工作,尤其是審計整改,原來屢查屢犯的現象有所減少。而像三公經費、會議費等方面,問題也主要發生在下屬單位,涉及金額明顯降低。

但在資金預算管理環節上還存在不少問題。這主要源於改革不到位,有些問題涉及面廣,整改難度大,因此,還存在如財權事權劃分不科學、轉移支付制度不完善、中央資金安排交叉重複、財政資金使用效率不高,以及部分涉農資金統籌整合不到位等問題。(張文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