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中國最牛的四大方言,最後一種最少可以再傳承500年

中國的文化博大精深, 中文, 被稱為是世界上最難學的語言之一, 不僅是難於它的語法和發音, 更重要的是漢語中每個字、每個詞所代表的意義以及多年來的文化含義。

中文不僅包含著普通話, 還包括各地的方言。 在很多文學作品中方言味就特別足, 比如最近熱播的電視劇然《白鹿原》, 這部電視劇就是根據陳忠實先生的作品《白鹿原》改變的。 其實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獨特的發音習慣, 今天, 我們就來說說中國流傳至今且具有代表性四大方言。

首先是吳語, 吳語從周朝至今有三千多年悠久歷史, 底蘊深厚。 在中國分佈於今浙江、江蘇南部、安徽南部、江西東北部、福建北一角。 吳語是中國七大方言之一, 有國際語言代碼。

從歷史、文風、語言特性分析, 吳語極近中古雅言, 繼承中古漢語的整齊八聲調和三十六字母框架體系。

第二是閩南語, 其起源于黃河、洛水流域, 在西晉時期、唐朝、北宋遷移致福建南部, 發祥于福建泉州。 現主要分佈地除閩南地區和臺灣地區外, 還廣泛適用于閩東北地區、浙東南區、廣東潮汕和汕尾市地區、珠三角、廣東雷州半島、海南島及東南亞的大部分華人社群。

第三大方言是客家話, 在非正式場合又稱客話、客家話等, 是中國臺灣的官方語言之一、蘇利南共和國的法定語言之一、漢藏語系下漢語族內一種聲調語言, 客語集中分佈在粵東、閩西、贛南, 並被廣泛使用於中國南方, 以及馬來西亞等國華人社區。

第四大方言是粵語, 又作廣東話、廣府話, 俗稱白話, 海外稱唐話, 是一種漢藏語系漢語族的聲調語言, 也是漢族廣府民系的母語。 粵語發源于古代中原雅言, 具有完整的九聲六調, 較完美地保留古漢語特徵。 粵語以珠江三角洲為分佈中心, 在中國的廣東、廣西、海南、香港、澳門等地區廣泛使用,

粵語流行歌曲在我國影響很大。

這四大方言在中國最具生命力, 但是要說哪一種傳承的時間更長, 我想應該就是粵語了, 我相信即使再過五百年, 粵語依然存在。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