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老手藝,這對夫婦40多年的堅守——純手工米糖

在物資匱乏的年代裡, 米糖是孩子們最好的零食。 雖然隨著物質的豐富, 它已漸漸淡出我們的生活, 對不少人而言, 那小小的一塊糖, 裹著麥香的味道, 含著童年的甜蜜。

江西宜豐的劉成寶大伯和李瑞華大媽老兩口從二十多歲開始做米糖這個活技, 不知不覺這一干就是四十多年。

上世紀七十年代, 劉大伯和李大媽育有一女兩子, 靠單純的務農解決不了生活所需。 那時候劉大伯的爺爺就是起早貪黑地做著米糖才得以補貼家用。 幼年喪父的劉大伯為了承擔家庭的重擔, 便從爺爺那裡摸索米糖製作手藝。

手工製作米糖是個耗時費力的活技, 他從剛開始的屢次失敗到後來的駕輕就熟, 期間付出的心血不言而喻。

劉大伯說:這一生最大的成就, 就是把三個兒女培養成才, 而支撐他們全家經濟的最大“功臣”就是祖上傳下來的這門做米糖的手藝。 每年冬季變冷時, 劉大伯夫婦迎來了一年中最辛苦的時候, 製作米糖的主要原料就是本地產的糯米和優質麥芽。 製作時需要經過洗米、浸米、蒸飯、釀造、榨糖、煎糖、涼卻、打糖、拉條、切糖等工序, 前後需要整整20個小時。 因為是純手工製作, 一天只能做20公斤糯米, 出成品米糖12公斤。 提及米糖的秘方, 劉老伯說:秘方就是原料正宗, 用心的尊重每一個製作步驟。 正是遵循著“用心”這個秘方,

他們家生產的米糖一直賣得很好, 特別是加入炒熟的芝麻後吃起來更香。 很多老顧客幾十年來都是認准他們的米糖, 有些還特意買來寄往外地讀書、工作、生活的孩子或親朋好友。 劉大伯的米糖在很多宜豐人記憶中代表的正是一種家鄉的味道, 米糖的意義已不僅僅是一種零食, 也許更多的是一種對舊時光對童年的回憶。

由於氣候原因, 米糖作坊一年只能工作三四個月。 在這期間, 劉老伯和老伴每天只能睡幾個小時。 這樣的艱辛不是每個人能堅持下來的。 對於如今生活條件還不錯的他們一家來說, 是什麼原因讓他們堅持了四十年?劉老伯感慨的說:小孩都在外地, 都有自己的事業, 不可能回來傳承這門手藝,

孫子也不用老兩口照料, 做米糖是他們老倆口的一份精神寄託, 也是鍛煉身體的一種方式。 做了四十年的米糖, 見證了全家人奔向幸福生活的全過程, 他們也相信這種好日子, 能夠通過用心做的米糖傳遞給所有人。

淳樸的老兩口不習慣大城市的生活, 更鍾情小縣城的這份安寧, 夫妻倆搭檔配合, 在作坊裡忙前忙後, 把重複了幾十年的工序再重複一遍又一遍。 現在兩口子都已年過六旬, 做的米糖量遠遠沒有年輕的時候多。 對於傳統手工藝的傳承和堅守, 劉大伯感慨萬千。 他也同樣經歷了是否外傳的糾結與顧慮, 等到再後來, 他卻不得不面臨無人繼承的尷尬、擔憂與不舍。

洗淨的小麥麥粒, 經過3天—4天育芽後, 待長出二葉包心時, 就可將其切成碎段, 且越碎越好待用。

做米糖從早上五點開始, 將水中浸泡過的糯米撈起瀝幹。 放置大鐵鍋內的木甑中, 大火蒸至糯米無硬心, 大概需要半小時。

將蒸好的糯米與切碎的麥芽一同倒入大甕並加入適量的水攪拌均勻, 蓋嚴甕口。

經過六小時以上的發醇便可以出缸,將糯米麥芽撈出瀝汁。

用土制的榨汁機進行渣液分離,榨出的汁液就是麥芽糖。

榨出的汁液經過柴火大灶鐵鍋熬制,便可濃縮成一定濃度的麥芽糖。

熬糖的過程中,要不斷的撈出浮在表面的雜質,這樣一個小細節做出來的米糖乾淨,外觀及口感俱佳。

老倆口分工協作四十年,劉老伯負責體力重且技術含量高的工序,李大媽負責打下手。下腳料糖糟是很好的豬飼料

熬糖是個技術活,火太大容易黏底,產生糊焦味,影響口感及顏色。

熬糖的過程中不斷用長竹筷攪拌,即是防止粘鍋,也可測試糖的粘稠度。標準是可以打出一面“糖旗”才能上鍋。

待糖冷卻尚有餘溫時進行拉糖,十幾公斤琥珀色的飴糖經過劉大伯幾番甩拉,與空氣充分接觸逐漸變成米白色。

米糖粘性很強,要放在灑滿米粉的盆中用線進行切割。

夫妻倆拉條切糖,這樣一干就是四十多年。

高濃度、無添加、甜而不膩、入口綿滑的米糖為我們留住了童年的味道。

經過六小時以上的發醇便可以出缸,將糯米麥芽撈出瀝汁。

用土制的榨汁機進行渣液分離,榨出的汁液就是麥芽糖。

榨出的汁液經過柴火大灶鐵鍋熬制,便可濃縮成一定濃度的麥芽糖。

熬糖的過程中,要不斷的撈出浮在表面的雜質,這樣一個小細節做出來的米糖乾淨,外觀及口感俱佳。

老倆口分工協作四十年,劉老伯負責體力重且技術含量高的工序,李大媽負責打下手。下腳料糖糟是很好的豬飼料

熬糖是個技術活,火太大容易黏底,產生糊焦味,影響口感及顏色。

熬糖的過程中不斷用長竹筷攪拌,即是防止粘鍋,也可測試糖的粘稠度。標準是可以打出一面“糖旗”才能上鍋。

待糖冷卻尚有餘溫時進行拉糖,十幾公斤琥珀色的飴糖經過劉大伯幾番甩拉,與空氣充分接觸逐漸變成米白色。

米糖粘性很強,要放在灑滿米粉的盆中用線進行切割。

夫妻倆拉條切糖,這樣一干就是四十多年。

高濃度、無添加、甜而不膩、入口綿滑的米糖為我們留住了童年的味道。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