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辨別真假新會陳皮之年份篇

這是地道泡的第98篇原創新會陳皮系列文章。

【導讀】陳皮的好品質才是我們的目標, 年份只是我們的過程和手段, 我們不能弄反了。

這是辨別真假新會陳皮系列文章, 共6篇。 本文是第5篇。

前幾篇, 我們分別從外觀、氣味和口感等方面介紹了新會陳皮的真假辨別, 這次我們從年份方面來說說新會陳皮。

新會陳皮顧名思義, 以陳為勝, 所以坊間和藥材行業有“百年陳皮勝黃金”和“千年人參, 百年陳皮”的說法。

對嗎?

對也不對。

道地的新會陳皮之所以越陳越好, 是因為新柑皮其燥烈之性未除, 經曬乾後隨著貯藏時間延長,

燥烈之性被歲月消磨, 時間越長, 若保管得當, 裡面的活性成分會相互轉化, 醇化陳化程度高, 氣味日益純正醇厚濃郁, 藥食同源效果也更為明顯。

但這僅是說明陳皮的“陳久者良”, 至於50年期或更久的新會陳皮是否也越存越好, 或者是否比20年期的氣味功效更為突出呢?這個目前我還沒有看到這方面準確的研究和分析結論。

這不影響我們對陳皮年份的追崇, 陳皮商家普遍也是以年份作為定價的基準, 年份低的陳皮, 價格低;年份高的陳皮, 價格高。 因此, 有不法商家就利用了這一點, 對陳皮進行人為做舊, 以使其在短時間內搖身一變為老陳皮, 進而賺取更大利潤。

最常見的就是下面這種, 通過對年份低的陳皮進行烘染浸泡茶葉水,

使其外觀顏色變深變黑, 以達到十年或更高年份老陳皮。

為什麼說這種是人為做舊呢?

三個方面。

第一, 外皮油性過大, 呈焦黑狀, 這是由於急於使外果皮顏色加深而使用了高溫烘乾所致;

第二, 內囊表面過於光滑緊致, 沒有任何脫落感層次感, 這是由於泡水烘乾所致;

第三, 內囊顏色深淺不一, 且過渡明顯、不自然, 這是由於各部分浸泡茶葉水時間不同所致;

當然, 懂行的人也看出這不是新會陳皮, 這是後話了。

除了這種外地皮通過烘染做舊, 還有一些是用年份低的新會皮進行長時間的密封疊堆, 使其快速糖酵解, 外觀在很短時間內黑化, 以此來充當年份高的老陳皮。

這種燜焗過後的新會皮, 外皮顏色上去了,

可能還有一點點的陳香味, 但一經泡水, 酸苦味尤為明顯。 再說, 酵解升溫後也直接殺死了陳皮裡面的活性成分, 沒有收存價值, 也不會越陳越香。

有時在逛一些陳皮店, 看到一些外觀完好漂亮, 但是是被燒後的新會陳皮, 心理怪可惜的, 有種說不出來的感覺。 就如同你看到有些人故意把沒有成熟的果子摘下來扔掉一樣, 五味雜陳。

回到主題。

那正常情況下的各年份新會陳皮是有哪些特徵呢?

1~3年陳皮:外皮呈鮮紅色, 或者是暗紅色, 內表面雪白, 帶刺激香味, 果酸味重。

5~8年陳皮:外皮呈淺棕色, 果皮細紋凹凸明顯, 光澤鮮亮, 內瓣自然泛黃帶白, 有輕微脫落現象, 氣味方面, 帶清新的陳香味。

10~15年陳皮:外皮呈淺棕帶黃色, 果皮細紋清洗可見, 帶光澤, 內瓣微黃中帶暗白, 淡淡陳香味。

這裡所指的正常情況, 是指在南方, 常溫, 乾燥環境下, 陳皮自然曬乾後的保存。

為什麼要強調這些呢?

因為陳皮的陳化從大的方面說,與其地域、環境、氣候有關;從小的方面說,跟其溫度、濕度、貯藏容器和保存技術也有關。比如,陳皮在自然環境下比恒溫恒濕的環境,轉化相對快一些等等。若拋開這些來談論陳皮的年份,那是沒有意義的。

正如,讓一個人成長的永遠不會是年齡,而是經歷。

三十而立,陳皮為業,用互聯網思維將喜歡新會陳皮的朋友聚一起。

為什麼要強調這些呢?

因為陳皮的陳化從大的方面說,與其地域、環境、氣候有關;從小的方面說,跟其溫度、濕度、貯藏容器和保存技術也有關。比如,陳皮在自然環境下比恒溫恒濕的環境,轉化相對快一些等等。若拋開這些來談論陳皮的年份,那是沒有意義的。

正如,讓一個人成長的永遠不會是年齡,而是經歷。

三十而立,陳皮為業,用互聯網思維將喜歡新會陳皮的朋友聚一起。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