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夜間狙擊戰術:好好學學,幹什麼都用得上!

夜視器材有多強?

戰爭史上, 很多戰例都是借助夜色創造的。 有時, 交戰雙方的強弱在白天和夜晚截然不同。 美軍狙擊專家約翰·帕拉斯特曾經在越戰中親歷過這樣一幕:一名越軍反坦克手向美軍陣地發射了一枚火箭彈,

美軍陣地的值班機槍迅速反應, 準備火力壓制。 不幸的是, 這一切發生在夜間, 火箭彈的尾焰非常小, 並且很快消逝, 機槍失去了目標, 對手利用夜暗溜之大吉。 如果這一切發生在白天, 結局怎樣, 大家可想而知。

今天的戰場觀瞄器材比當年要先進得多, 比如法軍的“望遠鏡”FRF2瞄準具, 熱成像通道對人員的探測距離為1100米, 在500米的距離上能夠識別人員, 而直瞄白光通道更可在3000米的夜色下發現人員, 並在1200米處完成識別。 如此看來, 夜晚幾乎和白天沒有區別了。

事實遠非如此。 夜視器材的確可以幫助士兵在夜間看得更遠些, 但實際使用情況並非想像中那麼好,

尤其對守備部隊來說, 夜視器材雖提供了較好的夜視能力, 但其狹窄的視場並不利於哨兵發現目標。

舉個稍有不恭但卻實實在在的例子:使用夜視器材的人, 在夜晚的實際觀察能力不如一條軍犬。 儘管夜視器材能夠拉近觀測者與目標的距離, 但狹窄的視場觀察起來非常不便。 犬的視力並不好, 但它在夜色下與白天看得同樣清楚, 更重要的是, 它的視場沒有縮減。 學過中學生理課的人都知道, 眼睛中的視錐細胞和視杆細胞決定著色彩感受能力與明暗感受能力。 人的視網膜正對瞳孔的中央凹區域全都是視錐細胞, 而夜視能力強的動物的相應區域, 不僅含有視錐細胞, 還含有大量對光靈敏的視杆細胞。

不僅如此, 許多動物的眼睛還可以反射入射光來增強視力, 比如夜晚狼的眼睛發出黃綠光, 貓的眼睛發出綠光或藍光, 牛的眼睛發出藍光, 等等。 如果有一天, 夜視科技高度發達, 能夠開發出一種能夠超過動物夜間視力水準的隱形眼鏡, 那麼戰場的夜晚將最終與白天一樣。 當然, 這個設想現在看起來還相當科幻。

夜視器材的另一個特點是, 它已經不是壟斷性的武器。 今天, 任何一支軍隊都可以為自己的士兵裝備夜視器材, 擁有夜視器材就擁有夜晚的時代已經一去不返了, 因為交戰雙方又重新回到了平等地位。 美軍在這一點算是有先見之明, 他們很早就意識到夜視器材將普遍裝備, 因此對作戰服進行表面特殊處理,

使之可以有效吸收紅外線, 對抗敵方的紅外夜視器材。

人眼的夜視生理

不可否認, 人眼是存在盲區的。 有這樣一種測試圖:黑色的畫面上正中有一個大大的白色X, X的左側幾釐米處, 是一個狙擊手的圖像。 你閉上右眼, 用左眼盯住圖中的X, 然後移動眼睛距圖的距離, 當距離達到某一點時, 你會驚奇地發現, 圖片左側的狙擊手神奇地不見了。 這是因為人的眼球中某一點的視覺細胞較為遲鈍, 單眼觀察時, 當目標處於眼球中那一點時, 自然就看不到了。 這就是人眼在正常光線下的盲區。

如果你是一名執行夜間作戰任務的狙擊手, 當目標出現在你前方時, 你該如何觀察它——雙眼死死盯住目標?一隻眼睛通過瞄準鏡盯住目標?還是其他什麼方法?回答這個問題前,

我們不妨再來做個試驗:在黑暗的房間內, 觀察一個目標, 之後試著將目光焦點向目標左側稍稍偏移一點, 你會發現, 這樣觀察反而比注視物體本身看得更清楚。 這是因為人眼的最敏感區域與正常視場不一致, 這被稱作“左斜視原理”。 事實上, 夜間利用左斜視觀察在特種部隊中已經非常流行, 民間、甚至很多員警對此卻一無所知。 知道了左斜視原理, 上面的問題就不難回答了。 無論是雙眼觀察, 還是單眼透過瞄準鏡觀察, 狙擊手要將視點放在目標左側, 偏移10度, 以便獲得更為清晰的圖像。

人在夜間視物的過程, 實際上就是人眼的某些視覺細胞被啟動的過程。 通常,這個過程需要大約半個小時。當人從明亮的環境進入黑暗時,某種有助於感光的物質開始在眼睛內積累,最終將人眼對光線的敏感度提高1萬至10萬倍。需要指出的是,吸煙的人由於血液攜氧量低,因此夜視能力只有正常人的80%。

在黑暗中隱蔽

客觀地講,夜暗對於狙擊手是有利的。黑暗便於狙擊手隱蔽,容易達成攻擊的突然性。在夜間應當怎樣隱蔽自己呢?最簡單的方法是——藏身于灌木叢和枝繁葉茂的植物後面。這樣,一般的掌上型夜視器材將難以發現你,不過這一招無法應付熱成像夜視器材。

一些國家的特種部隊採用以下辦法來對抗夜間偵察:狙擊手選擇在敵方的地面雷達站之間潛行機動。一般說來,防守部隊對於雷達覆蓋區的警戒會相對鬆懈,這是過於依賴高科技裝備的弊端。當然,如果真要在戰時這麼幹,那狙擊手戰前一定要在己方技術偵察部隊的配合下進行潛行訓練。

夜間隱蔽的另一個重點是偽裝。根據美軍的實戰經驗,叢林迷彩作戰服的夜間偽裝效果比較好。沙漠風暴行動中,美軍為地面部隊裝備了一種專門的夜間沙漠迷彩作戰服。這種作戰服彌補了美軍白光沙漠迷彩服的夜戰缺陷,可以散射、模糊、吸收紅外器材發出的光線,實戰效果很好。然而經過後來的對比,叢林迷彩作戰服的效果要比夜間沙漠迷彩作戰服更為出色。

單色作戰服效果如何呢?一些員警部隊使用灰色作戰服。在城市戰中,由於灰色很不起眼,便於作戰人員混在人群中完成滲透。但對於狙擊手來說,灰色容易反光,會暴露目標。黑色作戰服是特警部隊使用最多的一種,比較適用於夜戰。其實,有一種常見的顏色最適合夜間偽裝——橄欖綠。與黑色相比,橄欖綠的色彩比較模糊,可以吸收大量可見光,因此如果挑選單色的夜間偽裝服,橄欖綠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說到狙擊手的偽裝,就不能不提吉列偽裝服。吉列偽裝服在夜間的使用又有哪些特殊之處呢?美軍狙擊專家認為,狙擊手在夜間無需披掛全身的吉列偽裝服,只要戴上吉列偽裝披肩就足夠了。當狙擊手在夜間行進時,這種披肩可以打破人體輪廓,而當狙擊手潛伏時,偽裝披肩在夜色下可以達到全身偽裝的效果。

怎樣在月光下潛行

人們在夜間迷路的概率比白天高得多,因此,狙擊小組在潛行前,首先要精心研究沿途地標。夜晚,普通的地物不容易被發現,因此地標儘量選擇高大、明顯的物體。如果潛行的目標方向與某個星座方向一致,那麼狙擊小組可以挑選一顆恒星作為指引物。由於夜空中的星體會發生旋轉,因此如果選擇星星作為指引物的話,每隔10分鐘應當校正一下方向。

實際操作中,選擇路線往往令狙擊手們很矛盾。在植被茂盛的林中穿行的確非常隱秘。據實驗,茂密程度一般的植被就可以為狙擊手在夜間提供良好的掩護,然而隱蔽只是夜間潛行的一個要求,另一個要求是盡可能快地抵達目的地。在空曠地帶行進可以提高速度,但被發現的可能性則大大增加。那麼,狙擊手應當怎樣做呢?一個折中而有效的辦法是:狙擊小組可以在開闊地帶快速行進,但要沿著開闊地帶邊沿與樹林的交界處行進,這樣,如果一旦遭遇敵情,狙擊小組可以迅速向林中隱蔽。

有些時候,狙擊小組行進需要靠友軍的監視雷達指引。這時,狙擊小組必須要在空曠地帶上行進,以便友軍雷達跟蹤。如果是這種情況,狙擊指揮員一定要在行動前充分考慮當時的敵情,在高危地區切忌冒險。

狙擊手行進時需要注意什麼呢?第一要牢記的是,時刻將月亮背在身後。這樣,月光可以為你照亮前進的路線,同時如果前方有敵人哨兵,月亮產生的眩光也可以迷惑敵人。實際上這和白天有相似之處。每個狙擊手都清楚,背對太陽發起攻擊,敵人反擊時會因逆光而削弱戰鬥力。行進中步槍要緊貼身體,否則槍和樹枝摩擦發出的聲響會暴露目標。

如果是狙擊小組行動,那麼每名狙擊手的帽子後面應當貼一個“貓眼”——發光膠帶。行軍時,狙擊手身後的同伴可以跟著“貓眼”前進,而在十步之外,敵人看不到“貓眼”的亮光。“貓眼”還有助於協調狙擊手之間的距離。在帽子後面貼兩條膠帶,每條兩三釐米長即可,中間相隔一釐米。這樣,後面的狙擊手如果跟進位置恰當,他會看到兩條發光條,如果後一名狙擊手看到的是一塊獨立的光斑,那麼就證明他距同伴的距離有些遠了。

夜間作戰紀律

事實上,現代人、特別是都市人對夜的印象已經不是它的本來面目。燈紅酒綠,霓虹閃爍,人們習慣的是都市中的夜。夜好像貓科動物,都市的夜是一隻乖乖的寵物貓,而戰場的夜是一隻兇狠的豹。

夜間,一片漆黑,即使是一點光亮,都會十分顯眼。美軍歐文堡國家訓練中心做過夜間觀察的實驗,結果表明人眼可以在1600米外發現一個點燃的煙頭。有這樣一個著名的故事:一戰時期的一個夜晚,三名英國士兵躲在戰壕裡抽煙。由於前沿物資緊缺,為了節省火柴,士兵們每劃著一根火柴,總要多點幾根香煙。當第一個英軍點燃火柴時,遠處潛伏的德軍狙擊手發現了光亮;第二個英軍點煙時,德軍狙擊手通過瞄準鏡搜尋到了目標;當第三個英軍接過燃燒的火柴時,一發子彈穿過了他的頭。可見,夜晚控制光亮對於戰場上的士兵們有多重要。狙擊小組要嚴格控制燈光煙火的使用。潛行時如果需要查看地圖,必須躲在遮光斗篷下。

如果你是一名在夜間潛行的狙擊手,突然發現距自己五十米開外的地方有亮光,你該如何處置?

正確的做法是:第一,立即停止前進,就地隱蔽;第二,在光亮出現的瞬間,下意識地閉上瞄準用的那只眼睛,用不瞄準的那只眼睛觀察周圍。理由很簡單,相對於運動目標,人和動物的眼睛對於靜止目標不太敏感,潛伏不動比繼續運動被發現的概率要低得多。閉瞄準一側的眼睛也非常必要。人眼從光亮環境到夜暗環境,需要一個過程。如果用雙眼觀察,一旦需要射擊,狙擊手很難迅速鎖定目標。也許等瞄準眼重新適應了夜暗,戰機也就失去了。

夜間狙擊行動最忌諱有兩點,一個是光,另一個就是聲音。在萬籟俱寂的夜晚,聲音傳播得比白天更遠。因此,狙擊手在行進前,必須把自己所攜帶的裝備綁緊,確保行進中不會發出聲響。為了控制聲響,狙擊小組甚至要犧牲行進速度,在高危地區,這是值得的。

事物都有兩面性,聲音也不例外。狙擊手自身不慎發出的聲響會暴露目標,但自然界的一些聲響可以掩護狙擊手行動。如果在行進中,遇到風刮樹葉嘩嘩響,或是飛機轟隆隆地從頭頂飛過,狙擊手可以利用這些聲音的掩護加速行進。最理想的情況是,狙擊手能夠利用雷鳴電閃或是戰場上的炮聲來掩護狙擊步槍的射擊。電影《兵臨城下》中,瓦西裡單槍匹馬擊斃多名德軍的片斷,可以提供這方面的感性認識。

夜間狙擊觀察

夜間狙擊作戰的研究,其核心內容就是對人眼的研究,一切戰術、一切方法都圍繞著這個核心。在戰場上打過狙擊步槍的射手都知道,由於槍械後坐力的干擾,射手無法觀察自己的射擊效果。在夜間,這種情況更為突出。除了槍械的後坐力,槍口火焰也會使射手的視力短時間內減弱。因此,夜間狙擊行動,狙擊手更需要助手的説明。一個兩人的狙擊小組,1號狙擊手負責射擊,而2號狙擊手必須擔負起觀察的重擔。

夜間觀察有一些獨特的技巧。觀察時,狙擊手要盡可能處於較低的位置。因為即便在夜晚,相比地面,天空還是要亮得多,會將位於高處的人影輪廓映襯出來。如果有先進的觀瞄器材固然好,如果器材性能欠佳,也可以通過一些小辦法來增強效果。美國陸軍特種部隊有一個“發明”:頭戴夜視鏡觀察時,可以將普通軍用望遠鏡的目鏡與夜視鏡銜接,經過調試後,效果出奇地好。

聽覺也是夜間觀察的重要手段。在白天,人通過聽覺獲取的資訊只有大約信息量的16%,然而在夜晚,這個百分比要高一些。接觸過軍犬的士兵會發現,軍犬在警戒時,耳朵會不時變換方向——這是軍犬在搜集不同方向的聲源。狙擊手在傾聽時,可以將雙手放在耳邊,這樣會使一些原本比較細微的聲響聽起來更加清晰。

選擇目標也是狙擊手夜間觀察中的重要內容。如果敵人沒有裝備夜視器材,那麼狙擊手選擇目標的順序同白天作戰一樣,先殲滅敵方狙擊手、指揮員和班組武器操作手。如果敵方裝備了夜視器材,那麼狙擊手第一槍應當先打掉其夜視器材,或者首先擊斃配備了夜視器材的人員。

夜間選擇目標還有一個難點:白天,狙擊手比較容易辨別敵方的指揮員,然而在夜晚,軍銜等標誌無法看清,每個敵人都是一個人形輪廓。這就考驗狙擊手的功力了。一般說來,狙擊手要根據目標的動作,以及在隊伍中的位置來判別哪個是敵人的指揮員。

夜戰戰術技巧

夜間作戰中,子彈的每一次擊發,槍口都會產生火焰,尤其是未裝備消焰器的旋轉後拉式狙擊步槍,其槍口焰更為明顯。據參加過城市戰實戰的美軍特種部隊隊員回憶,夜晚的槍口火焰非常亮,可以將整間屋子照亮,這非常不利於狙擊手隱蔽。有些特戰隊員用大圍巾來抵消槍口焰,這招雖然簡單,但很有效。如果在房間裡向外狙擊,可以在窗戶上掛上黑色的較厚的窗簾,並在窗簾上開一個孔,用來瞄準。

在狙擊後,為了躲避敵方的打擊,狙擊手還可以設計一些小技巧。比如在狙擊的房間佈設一枚遙控地雷或其他小型定時爆炸裝置。狙擊手打完一槍,迅速撤離,狙擊小組的另一名狙擊手遙控引爆炸藥,這樣會使敵人誤認為狙擊手已經被消滅掉,從而放棄進攻。

我們一直在談眼睛,那麼可不可以在敵人的眼睛上下點工夫呢?一些久經戰陣的老狙擊手想出過這樣的辦法:將照明彈的引信卸下,換上拉線,然後拉燃。照明彈所產生的眩光會吸引敵人的火力。更妙的是,敵人關注照明彈時間越長,其暗視力損害越大,狙擊手可以利用這個機會轉移陣地。此外,如果裝備允許,狙擊手還可以用紅外燈來設置一個假目標,吸引裝備紅外夜視器材的敵人攻擊。

諸如以上的作戰方法,狙擊手可以依據戰場實際環境靈活選用。原則無非是隱真示假,狙擊手還可以利用夜暗,對敵進行心理戰。二戰中,德軍曾經發明了一種“固定步槍”戰法。將步槍固定在沙袋上,槍口瞄準敵陣地人員可能出沒的地方——如地堡的射擊口。夜晚,當敵陣地有人員活動的跡象,射手就扣動扳機。這樣即便打不中敵人,也會給敵人的心理造成巨大的震懾。這一招在今天的城市夜戰中仍然適用,狙擊手所需要做的就是根據敵情靈活變通。

夜戰對於狙擊手來說既是殲敵的好機會,也隱藏著殺機。每一名特種部隊的狙擊手必須要重視夜戰的訓練,至少要將40%的訓練時間花在夜戰上。因為一名只接受過白天狙擊訓練的狙擊手,會在夜戰中一無所獲,甚至難以生存下來。

通常,這個過程需要大約半個小時。當人從明亮的環境進入黑暗時,某種有助於感光的物質開始在眼睛內積累,最終將人眼對光線的敏感度提高1萬至10萬倍。需要指出的是,吸煙的人由於血液攜氧量低,因此夜視能力只有正常人的80%。

在黑暗中隱蔽

客觀地講,夜暗對於狙擊手是有利的。黑暗便於狙擊手隱蔽,容易達成攻擊的突然性。在夜間應當怎樣隱蔽自己呢?最簡單的方法是——藏身于灌木叢和枝繁葉茂的植物後面。這樣,一般的掌上型夜視器材將難以發現你,不過這一招無法應付熱成像夜視器材。

一些國家的特種部隊採用以下辦法來對抗夜間偵察:狙擊手選擇在敵方的地面雷達站之間潛行機動。一般說來,防守部隊對於雷達覆蓋區的警戒會相對鬆懈,這是過於依賴高科技裝備的弊端。當然,如果真要在戰時這麼幹,那狙擊手戰前一定要在己方技術偵察部隊的配合下進行潛行訓練。

夜間隱蔽的另一個重點是偽裝。根據美軍的實戰經驗,叢林迷彩作戰服的夜間偽裝效果比較好。沙漠風暴行動中,美軍為地面部隊裝備了一種專門的夜間沙漠迷彩作戰服。這種作戰服彌補了美軍白光沙漠迷彩服的夜戰缺陷,可以散射、模糊、吸收紅外器材發出的光線,實戰效果很好。然而經過後來的對比,叢林迷彩作戰服的效果要比夜間沙漠迷彩作戰服更為出色。

單色作戰服效果如何呢?一些員警部隊使用灰色作戰服。在城市戰中,由於灰色很不起眼,便於作戰人員混在人群中完成滲透。但對於狙擊手來說,灰色容易反光,會暴露目標。黑色作戰服是特警部隊使用最多的一種,比較適用於夜戰。其實,有一種常見的顏色最適合夜間偽裝——橄欖綠。與黑色相比,橄欖綠的色彩比較模糊,可以吸收大量可見光,因此如果挑選單色的夜間偽裝服,橄欖綠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說到狙擊手的偽裝,就不能不提吉列偽裝服。吉列偽裝服在夜間的使用又有哪些特殊之處呢?美軍狙擊專家認為,狙擊手在夜間無需披掛全身的吉列偽裝服,只要戴上吉列偽裝披肩就足夠了。當狙擊手在夜間行進時,這種披肩可以打破人體輪廓,而當狙擊手潛伏時,偽裝披肩在夜色下可以達到全身偽裝的效果。

怎樣在月光下潛行

人們在夜間迷路的概率比白天高得多,因此,狙擊小組在潛行前,首先要精心研究沿途地標。夜晚,普通的地物不容易被發現,因此地標儘量選擇高大、明顯的物體。如果潛行的目標方向與某個星座方向一致,那麼狙擊小組可以挑選一顆恒星作為指引物。由於夜空中的星體會發生旋轉,因此如果選擇星星作為指引物的話,每隔10分鐘應當校正一下方向。

實際操作中,選擇路線往往令狙擊手們很矛盾。在植被茂盛的林中穿行的確非常隱秘。據實驗,茂密程度一般的植被就可以為狙擊手在夜間提供良好的掩護,然而隱蔽只是夜間潛行的一個要求,另一個要求是盡可能快地抵達目的地。在空曠地帶行進可以提高速度,但被發現的可能性則大大增加。那麼,狙擊手應當怎樣做呢?一個折中而有效的辦法是:狙擊小組可以在開闊地帶快速行進,但要沿著開闊地帶邊沿與樹林的交界處行進,這樣,如果一旦遭遇敵情,狙擊小組可以迅速向林中隱蔽。

有些時候,狙擊小組行進需要靠友軍的監視雷達指引。這時,狙擊小組必須要在空曠地帶上行進,以便友軍雷達跟蹤。如果是這種情況,狙擊指揮員一定要在行動前充分考慮當時的敵情,在高危地區切忌冒險。

狙擊手行進時需要注意什麼呢?第一要牢記的是,時刻將月亮背在身後。這樣,月光可以為你照亮前進的路線,同時如果前方有敵人哨兵,月亮產生的眩光也可以迷惑敵人。實際上這和白天有相似之處。每個狙擊手都清楚,背對太陽發起攻擊,敵人反擊時會因逆光而削弱戰鬥力。行進中步槍要緊貼身體,否則槍和樹枝摩擦發出的聲響會暴露目標。

如果是狙擊小組行動,那麼每名狙擊手的帽子後面應當貼一個“貓眼”——發光膠帶。行軍時,狙擊手身後的同伴可以跟著“貓眼”前進,而在十步之外,敵人看不到“貓眼”的亮光。“貓眼”還有助於協調狙擊手之間的距離。在帽子後面貼兩條膠帶,每條兩三釐米長即可,中間相隔一釐米。這樣,後面的狙擊手如果跟進位置恰當,他會看到兩條發光條,如果後一名狙擊手看到的是一塊獨立的光斑,那麼就證明他距同伴的距離有些遠了。

夜間作戰紀律

事實上,現代人、特別是都市人對夜的印象已經不是它的本來面目。燈紅酒綠,霓虹閃爍,人們習慣的是都市中的夜。夜好像貓科動物,都市的夜是一隻乖乖的寵物貓,而戰場的夜是一隻兇狠的豹。

夜間,一片漆黑,即使是一點光亮,都會十分顯眼。美軍歐文堡國家訓練中心做過夜間觀察的實驗,結果表明人眼可以在1600米外發現一個點燃的煙頭。有這樣一個著名的故事:一戰時期的一個夜晚,三名英國士兵躲在戰壕裡抽煙。由於前沿物資緊缺,為了節省火柴,士兵們每劃著一根火柴,總要多點幾根香煙。當第一個英軍點燃火柴時,遠處潛伏的德軍狙擊手發現了光亮;第二個英軍點煙時,德軍狙擊手通過瞄準鏡搜尋到了目標;當第三個英軍接過燃燒的火柴時,一發子彈穿過了他的頭。可見,夜晚控制光亮對於戰場上的士兵們有多重要。狙擊小組要嚴格控制燈光煙火的使用。潛行時如果需要查看地圖,必須躲在遮光斗篷下。

如果你是一名在夜間潛行的狙擊手,突然發現距自己五十米開外的地方有亮光,你該如何處置?

正確的做法是:第一,立即停止前進,就地隱蔽;第二,在光亮出現的瞬間,下意識地閉上瞄準用的那只眼睛,用不瞄準的那只眼睛觀察周圍。理由很簡單,相對於運動目標,人和動物的眼睛對於靜止目標不太敏感,潛伏不動比繼續運動被發現的概率要低得多。閉瞄準一側的眼睛也非常必要。人眼從光亮環境到夜暗環境,需要一個過程。如果用雙眼觀察,一旦需要射擊,狙擊手很難迅速鎖定目標。也許等瞄準眼重新適應了夜暗,戰機也就失去了。

夜間狙擊行動最忌諱有兩點,一個是光,另一個就是聲音。在萬籟俱寂的夜晚,聲音傳播得比白天更遠。因此,狙擊手在行進前,必須把自己所攜帶的裝備綁緊,確保行進中不會發出聲響。為了控制聲響,狙擊小組甚至要犧牲行進速度,在高危地區,這是值得的。

事物都有兩面性,聲音也不例外。狙擊手自身不慎發出的聲響會暴露目標,但自然界的一些聲響可以掩護狙擊手行動。如果在行進中,遇到風刮樹葉嘩嘩響,或是飛機轟隆隆地從頭頂飛過,狙擊手可以利用這些聲音的掩護加速行進。最理想的情況是,狙擊手能夠利用雷鳴電閃或是戰場上的炮聲來掩護狙擊步槍的射擊。電影《兵臨城下》中,瓦西裡單槍匹馬擊斃多名德軍的片斷,可以提供這方面的感性認識。

夜間狙擊觀察

夜間狙擊作戰的研究,其核心內容就是對人眼的研究,一切戰術、一切方法都圍繞著這個核心。在戰場上打過狙擊步槍的射手都知道,由於槍械後坐力的干擾,射手無法觀察自己的射擊效果。在夜間,這種情況更為突出。除了槍械的後坐力,槍口火焰也會使射手的視力短時間內減弱。因此,夜間狙擊行動,狙擊手更需要助手的説明。一個兩人的狙擊小組,1號狙擊手負責射擊,而2號狙擊手必須擔負起觀察的重擔。

夜間觀察有一些獨特的技巧。觀察時,狙擊手要盡可能處於較低的位置。因為即便在夜晚,相比地面,天空還是要亮得多,會將位於高處的人影輪廓映襯出來。如果有先進的觀瞄器材固然好,如果器材性能欠佳,也可以通過一些小辦法來增強效果。美國陸軍特種部隊有一個“發明”:頭戴夜視鏡觀察時,可以將普通軍用望遠鏡的目鏡與夜視鏡銜接,經過調試後,效果出奇地好。

聽覺也是夜間觀察的重要手段。在白天,人通過聽覺獲取的資訊只有大約信息量的16%,然而在夜晚,這個百分比要高一些。接觸過軍犬的士兵會發現,軍犬在警戒時,耳朵會不時變換方向——這是軍犬在搜集不同方向的聲源。狙擊手在傾聽時,可以將雙手放在耳邊,這樣會使一些原本比較細微的聲響聽起來更加清晰。

選擇目標也是狙擊手夜間觀察中的重要內容。如果敵人沒有裝備夜視器材,那麼狙擊手選擇目標的順序同白天作戰一樣,先殲滅敵方狙擊手、指揮員和班組武器操作手。如果敵方裝備了夜視器材,那麼狙擊手第一槍應當先打掉其夜視器材,或者首先擊斃配備了夜視器材的人員。

夜間選擇目標還有一個難點:白天,狙擊手比較容易辨別敵方的指揮員,然而在夜晚,軍銜等標誌無法看清,每個敵人都是一個人形輪廓。這就考驗狙擊手的功力了。一般說來,狙擊手要根據目標的動作,以及在隊伍中的位置來判別哪個是敵人的指揮員。

夜戰戰術技巧

夜間作戰中,子彈的每一次擊發,槍口都會產生火焰,尤其是未裝備消焰器的旋轉後拉式狙擊步槍,其槍口焰更為明顯。據參加過城市戰實戰的美軍特種部隊隊員回憶,夜晚的槍口火焰非常亮,可以將整間屋子照亮,這非常不利於狙擊手隱蔽。有些特戰隊員用大圍巾來抵消槍口焰,這招雖然簡單,但很有效。如果在房間裡向外狙擊,可以在窗戶上掛上黑色的較厚的窗簾,並在窗簾上開一個孔,用來瞄準。

在狙擊後,為了躲避敵方的打擊,狙擊手還可以設計一些小技巧。比如在狙擊的房間佈設一枚遙控地雷或其他小型定時爆炸裝置。狙擊手打完一槍,迅速撤離,狙擊小組的另一名狙擊手遙控引爆炸藥,這樣會使敵人誤認為狙擊手已經被消滅掉,從而放棄進攻。

我們一直在談眼睛,那麼可不可以在敵人的眼睛上下點工夫呢?一些久經戰陣的老狙擊手想出過這樣的辦法:將照明彈的引信卸下,換上拉線,然後拉燃。照明彈所產生的眩光會吸引敵人的火力。更妙的是,敵人關注照明彈時間越長,其暗視力損害越大,狙擊手可以利用這個機會轉移陣地。此外,如果裝備允許,狙擊手還可以用紅外燈來設置一個假目標,吸引裝備紅外夜視器材的敵人攻擊。

諸如以上的作戰方法,狙擊手可以依據戰場實際環境靈活選用。原則無非是隱真示假,狙擊手還可以利用夜暗,對敵進行心理戰。二戰中,德軍曾經發明了一種“固定步槍”戰法。將步槍固定在沙袋上,槍口瞄準敵陣地人員可能出沒的地方——如地堡的射擊口。夜晚,當敵陣地有人員活動的跡象,射手就扣動扳機。這樣即便打不中敵人,也會給敵人的心理造成巨大的震懾。這一招在今天的城市夜戰中仍然適用,狙擊手所需要做的就是根據敵情靈活變通。

夜戰對於狙擊手來說既是殲敵的好機會,也隱藏著殺機。每一名特種部隊的狙擊手必須要重視夜戰的訓練,至少要將40%的訓練時間花在夜戰上。因為一名只接受過白天狙擊訓練的狙擊手,會在夜戰中一無所獲,甚至難以生存下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