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總理再談藍天保衛戰,這項希望搞透霧霾形成機理的研究被他點贊“高度重視”

在今天, 其研究成果題為《從倫敦霧到中國霾持續的硫酸鹽形成》。

未更多關注農業使用氮肥“致霾”

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從華東師大瞭解到, 這一課題由王格慧教授領銜, 針對我國京津冀乃至整個華北秋冬季時常遭遇的大範圍霧霾污染進行研究。 相關成果於去年11月先期線上發表於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 中國、美國、英國、以色列等國家的45位科學家和多家國內外研究機構參與了此項研究。

李克強表示, 這些年, 我們為了治理霧霾採取了很多措施, 但基本還是針對燃煤、汽車尾氣和揚塵三方面,

沒有更多關注農業氮肥使用這一領域。 確實, 我們對霧霾的形成機理還需要更加深入研究。

在外出差的王格慧教授得知李克強總理現場回應後表示, 當前我國京津冀、長三角和關中平原等地大氣污染現象還普遍存在, 表現為灰霾顆粒物PM2.5與臭氧交替超標的態勢。 當前, 從中央政府到地方百姓都很關注, 國家也投入大量人力物力進行大氣污染防控, 雖然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是與我們大家的期望值還有一定差距, 原因之一就是有關霧霾污染的機理還不是很清楚。

他說, 上海及周邊長三角地區大氣污染也不容樂觀, 夏季時有臭氧超標問題, 而秋冬季在污染物區域傳輸影響下, 也往往會形成長三角連成一片的區域灰霾現象,

“因此, 這裡面有很多工作可以做”。

倫敦霧與中國霾有何異同、毒性可比?

那麼, 作為《從倫敦霧到中國霾持續的硫酸鹽形成》這篇論文的第一作者, 王格慧如何闡釋兩者異同之處?

事實上, 此項研究的主要目的是瞭解中國霧霾期間硫酸鹽暴增的原因。

一直以來, 人們普遍認為, 倫敦煙霧事件空氣中污染物的主要成分也是硫酸鹽。 因此, 研究人員查閱了上世紀50年代英國學者的一些觀測資料。 當時, 事件引發倫敦市民大規模呼吸道疾病, 導致3周內數千人死亡。

倫敦霧和中國霾都在反應過程中形成了硫酸鹽, 但為什麼說倫敦霧是酸性, 而中國霾則呈中性?“簡單地把酸鹼度理解為毒性, 這是一種誤讀。 ”這項研究沒有涉及兩者的毒性分析, 因此不能得出‘倫敦霧與中國霧霾具有相同的化學反應過程, 就意味著中國霾和倫敦霧一樣致命’的結論。 王格慧說, 也許強酸性是導致1952年倫敦煙霧事件短期內很多人失去生命的原因之一, “而中國的霾粒子是中性, 但對健康的影響不可忽視”。

可以說, 倫敦霧主要是由於燃煤造成, 這種單一排放源的污染治理相對容易。 而中國霾的情況更複雜, 治理起來要困難得多。 中國二氧化硫的排放主要來自電廠及居民燃煤, 氮氧化物主要來自電廠與機動車, 可揮發有機物主要來自機動車以及化工廠, 氨氣則主要來自農業用化肥與機動車。 這些污染物的多源頭與高排放是中國霧霾發生的主要原因。

專家認為, 大氣化學過程及機理的研究, 對政府制定有效的減排措施具有重要意義。 針對中國複合型的多源污染, 不能單一地控制某一種污染物, 需要制定綜合的減排措施。 正如李克強總理所言, 如果有科研團隊能夠把霧霾的形成機理和危害性真正研究透,

提出更有效的應對良策, 願意拿出總理預備費給予重獎。 “這是民生的當務之急啊。 我們會不惜財力, 一定要把這件事研究透!”

文/徐瑞哲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