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141家企業解約主辦券商!一券商竟被棄24次

說好的一起在新三板看星星看月亮, 但有些公司一掛牌, 主辦券商就被一個個給換了。 掛牌公司解釋主動分手原因, 主辦券商服務不到位、專業能力不足、服務人員流動性大、承諾的事情沒做到……等等。 但正所謂“一個巴掌拍不響”, 深層次的原因在於企業挑券商毛病的同時, 券商也感到憤憤不平。

掛牌公司嫌主辦券商服務不到位

近日, 新三板掛牌公司喜鋪婚禮(839617.OC)、意迪爾(834959.OC)、建雲科技(833915.OC)分別披露了與各自主辦券商解除持續督導協議的公告。 截止至3月8日, 今年以來有多達141家新三板企業更換了主辦券商。

有分析梳理發現, 掛牌企業和主辦券商分手的主要原因:一是主辦券商本身出現重大事件;二是掛牌企業與主辦券商合作不匹配;三是主辦券商由於業務積壓和人員問題主動放棄部分督導業務;四是掛牌企業由於並購以及轉板而解除督導協議;五是監管壓力。

此外, 提出分手原因也不乏企業定增融資、做市、並購及資訊披露需求得不到滿足, 券商在承攬業務時作出承諾卻無法履行等原因。 主辦券商承銷和分銷發行股票的能力非常重要, 而小券商消化定增的能力不足;為了提高流動性企業會選擇做市, 而小券商做不了市。 出於“戰略發展的需要”, 於是企業選擇與別的服務好的券商合作。

根據以往統計資料, 申萬巨集源(000166,股吧)、大通證券和華泰證券(601688,股吧)最常“分手”。

2016年至今年2月份, 申萬宏源已“分手”24次, 大通證券23次, 華泰證券18次, 堪稱分手界的“勞模”。

主辦券商嫌錢少事多, 費力不討好

不過, 從主辦券商角度來看, 持續督導錢少事多, 完全就是費力不討好的苦差事。

第一是終身持續督導。 新三板實行主辦券商制度, 主辦券商應當對所推薦的掛牌公司履行持續督導義務。 協議存續期間, 主辦券商要對掛牌公司終身負責, 並且解除督導協定需要雙方一致同意。 推薦掛牌僅僅是開始, 企業掛牌之後的融資、並購等一系列操作才真正考驗主辦券商的服務能力。

第二是督導收費太低。 新三板推薦掛牌費用為100萬元左右, 之後的持續督導年費只有大約10萬元。

一旦督導不力還要承擔連帶責任, 遠遠不夠為之付出的成本。 因此, 券商在挑選推薦項目的時候, 會考慮有沒有後續的業務, 例如融資、並購、IPO等。

第三是人員配置問題。 根據統計, 目前新三板掛牌公司數量已超過萬家, 主辦券商共計92家, 平均每家主辦券商要為超過一百家掛牌公司服務。 目前, 督導企業數量最多的是申萬宏源證券, 達到650家, 安信證券、中泰證券分別以500多家及400多家緊隨其後。 很多機構一個持續督導專員要同時負責十幾家企業。

督導企業數量最多的十家券商

部分券商專案多了, 持續督導服務就難以匹配掛牌企業的訴求, 服務品質難以保證。 如承諾的做市交易實現時間沒有兌現, 或沒有幫助掛牌企業登上創新層等。

兩會建言:完善主辦券商持續督導機制

針對以上問題, 兩會期間也有人大代表建言, 券商督導員專業度有待提升。 目前掛牌企業數量已突破萬家, 楊桂生等代表表示, 券商持續督導專員人數顯得嚴重不足, 因此導致這些督導專員難以應付日常業務, 更加談不上加強專業學習, 提高自身專業技能。

楊桂生等代表指出, 大部分督導員為剛畢業的大學生, 缺乏實操經驗, “在工作實踐中, 碰到掛牌公司的具體業務問題時, 往往出於規避主辦券商及督導專員自身風險的考慮, 對掛牌企業提出很多苛刻甚至不合理的督導要求, 甚至出現同一規則下, 不同的主辦券商或同一主辦券商不同的持續督導專員對規則具有不同的理解方式,

提出不同的持續督導要求, 讓掛牌企業無所適從。 ”

楊桂生等代表建議, 建立一套專門的主辦券商持續督導專員的培訓考試制度, 不斷提高主辦券商持續督導專員的業務能力。 股轉系統可根據掛牌公司的行業類別設置不同的專管員, 建立掛牌公司與股轉系統專管員直接進行溝通交流的視窗, 有針對性的對掛牌公司提供資訊披露諮詢的服務工作, 提高掛牌公司資訊披露的合規性。

隨著掛牌企業逐漸增多, 新三板由量變進入質變, 完善主辦券商持續督導機制也迫在眉睫, 以券商為代表的仲介機構將面臨新的考驗, 新一輪的市場洗牌已經開始。 (投資新三板綜合中國網、三板虎、新三板智庫)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