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人民日報》刊登趙素萍文章:讓核心價值觀融入社會生活

6月16日, 《人民日報》7版刊登了中共河南省委常委、宣傳部長趙素萍的文章《讓核心價值觀融入社會生活》。 文中, 趙素萍闡述了河南省如何認真貫徹落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精神,

不斷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中原大地落地生根。

讓核心價值觀融入社會生活

黨的十八大以來, 習近平同志多次強調, 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必須積極融入社會生活, 在落細、落小、落實上下功夫,

使其影響像空氣一樣無所不在、無時不有, 達到“百姓日用而不覺”的程度。 河南省認真貫徹落實這一重要論述精神, 立足本省實際, 創新方式方法, 堅持全方位貫穿、深層次融入、細微處著力, 以積沙成塔、壘石成峰的毅力不斷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中原大地落地生根。

堅持以堅定自信提升自覺

“吾心信其成, 則無堅不摧。 ”核心價值觀是一個民族的“根”和“魂”, 有自信才能執著堅守、自覺踐行。 迷信和盲從西方價值觀, 就會落入西方“普世價值”的陷阱、拜倒在別人腳下, 甚至會動搖我們民族的根基, 讓人失魂落魄、迷失自我。 這就要求我們把堅定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自信作為一項重大任務, 自覺抵制錯誤思想影響,

凝聚團結奮進的強大力量。

堅定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自信, 一要增強理論闡釋的權威性。 讓理論與輿論、網上與網下同向發力、同頻共振, 講清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豐富內涵、實踐要求、理論根基、現實依據, 特別是講清楚我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偉大成就, 為人們堅定自信、保持自尊提供充分理由和十足底氣。 二要深刻揭批西方“普世價值”的虛偽性。 注重從微觀視角設置議題、通過生動故事揭示主題, 深刻揭露西方國家打著“自由、民主、人權”等旗號製造和引發的一系列惡果, 破除其所謂“普世”的光環, 讓人們瞭解事實、看到本質, 進而得出正確結論。 三要高揚愛國主義旗幟。 堅持把愛國主義教育貫穿國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設全過程,

大力弘揚焦裕祿精神、紅旗渠精神、愚公移山精神等, 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建設, 廣泛開展“開學第一課”“重走長征路”“向國旗敬禮”等教育活動, 用愛國主義凝聚最大公約數、畫出最美同心圓。

堅持以立體宣傳教育引導

居芝蘭之室, 久而自芳。 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人們的心靈植根生長, 需要用良好社會氛圍呵護、用優秀文化滋養。 網路資訊化時代, 人們接受資訊的管道越來越多, 一套話語難以滿足不同需要, 一個腔調難以唱遍天下。 這就要求我們念好“聯”字訣、突出立體化, 不能只是大水漫灌, 更要注重精准滴灌, 形成立體化宣傳, 達到“大珠小珠落玉盤”的效果。

堅持以創建理念推動實踐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是掛在櫥窗裡的標語口號, 而是需要身體力行的價值理念, 踐行越深入、越廣泛, 生命力才會越強大。 這就要求我們堅持用創建理念推動實踐, 找准抓手載體, 解決好“橋”和“船”的問題, 化無形為有形、積小勝為大勝, 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由人知人曉轉化為人信人守。

堅持以創建理念推動實踐, 一是牢牢把握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 把全面提高人的素質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 大力推進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教育, 不斷豐富創建活動的思想內涵。 同時, 不斷創新便民利民惠民的方法管道, 注重解決好柴米油鹽醬醋茶、衣食住行教醫保等事關民生的“小問題”, 讓老百姓在精神和物質上都有實實在在的“獲得感”, 努力推動公民文明素質與群眾生活品質同步提升。二是充分發揮社會實踐的養成作用。從基礎工作和日常事情著手,設計幹部群眾樂於參與、便於參與的活動載體,引導人們從一點一滴做起、從身邊小事做起,在潛移默化中常為小善、修身立德;深入推進“踐行價值觀,文明我先行”主題實踐活動,結合不同領域、不同行業、不同群體的實際情況,設計工作專案、明確目標任務,讓正確的價值導向融入政策制定、行風建設、隊伍管理全過程,形成同頻共振、同向而行的強大正效應。三是建立完善評價體系。以文明城市測評體系為基礎,建立完善覆蓋城鄉的文明程度測評體系。統籌開展城鄉創建活動,所有市縣全面參與。通過定期測評,把方方面面的力量動員起來,達到牽一髮而動全身的效果。四是積極促進成果的推廣運用。按照可複製、可推廣的原則,著力打造一批文明交通示範街、文明餐桌示範街、文明誠信市場、文明執法示範崗、文明旅遊示範景區,推出一批品牌項目,形成一批制度機制,讓人們學有方向、趕有目標,看到變化、感到滿意。

堅持以榜樣力量成風化人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一個榜樣勝過書上二十條教誨”。榜樣身上往往凝結著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崇高精神,可以有效激發人們的思想認同、情感共鳴,有力促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

堅持以榜樣力量成風化人,一要著力提高先進榜樣的發現力。近年來,河南省通過建立科學嚴謹、規範有效的選樹機制,把先進性和廣泛性統一起來,把“自上而下”的發現和“自下而上”的舉薦結合起來,推出了一大批各類先進典型,其中16人當選全國道德模範、14人被評為“感動中國年度人物”,“河南好人”現象獲得國人好評。其中不乏孝老愛親、見義勇為的道德模範,大國工匠、教師楷模等行業標兵,靠勞動創造幸福、靠奮鬥贏得未來的勵志典型,形成了群星燦爛的先進典型格局。二要充分發揮黨員幹部的帶動力。深入挖掘宣傳那些始終堅定理想信念、講政治敢擔當重操守、自覺踐行“三嚴三實”、帶頭落實新發展理念、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的優秀黨員幹部,用他們的人格力量感召群眾、引領風尚。例如,被授予“時代楷模”稱號的鄧州“編外雷鋒團”以及李文祥、燕振昌、許帥等人,均在全國引起強烈反響。三要努力增強榜樣故事的感染力。科學梳理先進典型的成長經歷和心路歷程,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和奉獻付出,揭示故事背後的思想內涵,讓大家知道典型好在哪裡、美在何處,引導人們把對榜樣的敬佩轉化為幹事創業的實際行動。

堅持以良法善策規範約束

國有國法、行有行規、家有家風。規章制度的價值座標定位在哪裡,人們的思想行為就會走向哪裡。這就要求我們堅持“立”“破”並舉、扶正祛邪,以良法善策進行有效的規範約束。

堅持以良法善策規範約束,一方面要用“立”來樹規矩。近年來,河南省大力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規章制度和法規條例,完善市民公約、村規民約、社區公約、學生守則,用剛性約束確立道德天平、推動移風易俗。尤其是結合不同群體、不同領域的特點,有針對性地規範道德標準和行為準則。例如,針對黨員幹部抓“官德”,引導他們為民、務實、清廉;針對生產經營者抓“商德”,引導他們守法經營、誠信守約;針對醫務工作者抓“醫德”,引導他們救死扶傷、懸壺濟世;針對教育工作者抓“師德”,引導他們學為人師、行為世範。另一方面,要用“破”來除頑疾。注重運用法治手段維護社會公共價值,針對群眾反映強烈的誠信缺失、假冒偽劣、網路傳播亂象、婚喪嫁娶大操大辦、封建迷信等突出問題開展專項治理,讓廣大群眾切實感受到社會風氣的明顯變化。

(作者趙素萍為中共河南省委常委、宣傳部長)

努力推動公民文明素質與群眾生活品質同步提升。二是充分發揮社會實踐的養成作用。從基礎工作和日常事情著手,設計幹部群眾樂於參與、便於參與的活動載體,引導人們從一點一滴做起、從身邊小事做起,在潛移默化中常為小善、修身立德;深入推進“踐行價值觀,文明我先行”主題實踐活動,結合不同領域、不同行業、不同群體的實際情況,設計工作專案、明確目標任務,讓正確的價值導向融入政策制定、行風建設、隊伍管理全過程,形成同頻共振、同向而行的強大正效應。三是建立完善評價體系。以文明城市測評體系為基礎,建立完善覆蓋城鄉的文明程度測評體系。統籌開展城鄉創建活動,所有市縣全面參與。通過定期測評,把方方面面的力量動員起來,達到牽一髮而動全身的效果。四是積極促進成果的推廣運用。按照可複製、可推廣的原則,著力打造一批文明交通示範街、文明餐桌示範街、文明誠信市場、文明執法示範崗、文明旅遊示範景區,推出一批品牌項目,形成一批制度機制,讓人們學有方向、趕有目標,看到變化、感到滿意。

堅持以榜樣力量成風化人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一個榜樣勝過書上二十條教誨”。榜樣身上往往凝結著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崇高精神,可以有效激發人們的思想認同、情感共鳴,有力促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

堅持以榜樣力量成風化人,一要著力提高先進榜樣的發現力。近年來,河南省通過建立科學嚴謹、規範有效的選樹機制,把先進性和廣泛性統一起來,把“自上而下”的發現和“自下而上”的舉薦結合起來,推出了一大批各類先進典型,其中16人當選全國道德模範、14人被評為“感動中國年度人物”,“河南好人”現象獲得國人好評。其中不乏孝老愛親、見義勇為的道德模範,大國工匠、教師楷模等行業標兵,靠勞動創造幸福、靠奮鬥贏得未來的勵志典型,形成了群星燦爛的先進典型格局。二要充分發揮黨員幹部的帶動力。深入挖掘宣傳那些始終堅定理想信念、講政治敢擔當重操守、自覺踐行“三嚴三實”、帶頭落實新發展理念、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的優秀黨員幹部,用他們的人格力量感召群眾、引領風尚。例如,被授予“時代楷模”稱號的鄧州“編外雷鋒團”以及李文祥、燕振昌、許帥等人,均在全國引起強烈反響。三要努力增強榜樣故事的感染力。科學梳理先進典型的成長經歷和心路歷程,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和奉獻付出,揭示故事背後的思想內涵,讓大家知道典型好在哪裡、美在何處,引導人們把對榜樣的敬佩轉化為幹事創業的實際行動。

堅持以良法善策規範約束

國有國法、行有行規、家有家風。規章制度的價值座標定位在哪裡,人們的思想行為就會走向哪裡。這就要求我們堅持“立”“破”並舉、扶正祛邪,以良法善策進行有效的規範約束。

堅持以良法善策規範約束,一方面要用“立”來樹規矩。近年來,河南省大力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規章制度和法規條例,完善市民公約、村規民約、社區公約、學生守則,用剛性約束確立道德天平、推動移風易俗。尤其是結合不同群體、不同領域的特點,有針對性地規範道德標準和行為準則。例如,針對黨員幹部抓“官德”,引導他們為民、務實、清廉;針對生產經營者抓“商德”,引導他們守法經營、誠信守約;針對醫務工作者抓“醫德”,引導他們救死扶傷、懸壺濟世;針對教育工作者抓“師德”,引導他們學為人師、行為世範。另一方面,要用“破”來除頑疾。注重運用法治手段維護社會公共價值,針對群眾反映強烈的誠信缺失、假冒偽劣、網路傳播亂象、婚喪嫁娶大操大辦、封建迷信等突出問題開展專項治理,讓廣大群眾切實感受到社會風氣的明顯變化。

(作者趙素萍為中共河南省委常委、宣傳部長)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