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大S吐槽老公馬景濤附身 人來瘋其實是一種表演型人格

中國江蘇網訊 “抓馬”, 源自英文“drama”, 通常用來形容行事誇張、戲劇化的人。 近日大S接受採訪時吐槽老公汪小菲, 生動模仿再現汪小菲“馬景濤附身”,

秀恩愛的同時, 意外給老公立起了“抓馬”人品設定, 圈了一波粉。 “汪小菲應該是表演型人格吧。 ”有網友這麼評論。 心理專家表示, 人格是人全部心理特徵的綜合, 表演型人格也是人格的一種, 但如果“愛演”過分使得自己或是周圍人產生了困擾, 那也是需要心理干預的。

採訪專家 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心理精神科 袁勇貴主任醫師

本版撰寫 劉敏 楊彥

大S吐槽爆出老公“抓馬”體質

大S爆出的, 同時還有老公好幾段日常:開車被別了, 狂按喇叭, 飆出一段戲劇裡才會聽到的罵人的話;海邊的夢幻婚禮, 不是她的願望, 而是老公一直以來的夢想;女兒手被玩具小汽車碰了下, 只是紅紅的, 老公大喊“快叫救護車”……

“馬景濤附體”也是一種人格

《大S揭汪小菲老底 汪小菲新外號“北京馬景濤》, 採訪的新聞一出, 眾網友反而對汪小菲好感倍增, “路轉粉”的不少。 “汪小菲大概是表演型人格, 但是心卻不壞, 對家庭也負責。 ”採訪視頻的評論中, 就有網友這麼點評。 那麼, 這位網友說的對麼?“馬景濤附體”就是表演型人格嗎?

心理專家解釋, 所謂的人格, 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個性, 是一個人固定的行為模式以及在日常生活中待人處事的習慣方式, 是全部心理特徵的綜合。 表演型人格是人格中的一種, 所謂的“馬景濤附體”, 確實會表現在表演型人格的人身上。 這體現在他們的情緒通常帶有戲劇化色彩;情感豐富, 但熱情有餘而穩定性不足, 對於輕微的刺激, 也可能有激動的情緒反應;他們的情緒表達的方式也會比較誇張。

除此以外, 表演型人格的人通常渴望被人注意, 常常是人越多越來勁的“人來瘋”;他們也較為自戀, 他們對自我的認知往往高於實際情況, 他們做事常流於感性而非理性, 對別人的批評十分敏感, 對挫折的耐受也會比較弱一些。

產生困擾才可稱之為人格障礙

表演型人格並不是一個貶義詞。 沒有一種人格是絕對正面或者負面的, 表演型人格也是如此。 通常來說, 表演型人格的人熱情, 給人的第一印象會是有趣、開朗, 容易親近, 善於社交。 因為喜好表現自己, 這類人群還可能有較好的藝術表現才能, 唱說哭笑, 感染力特別強, 也很少會有怯場的表現, 所以從事戲劇演員等職業,

反而還有天然的優勢。

人格障礙則與人格不同。 人格障礙是明顯偏離了正常並且根深蒂固的行為方式, 患者能感受到痛苦, 或是使得他人遭受困擾, 人格障礙會給個人或是社會帶來不良影響。 比如有人“愛演”得太過, 說起話來滔滔不絕, 脫離了正常交流的範疇, “表演”誇張到讓人無法忍受;有人高度以自我為中心, 如果沒有獲得足夠的關注, 他們可能立刻翻臉, 大吵大鬧, 甚至出現自殘、自殺等行為。

家長不當讚賞會強化孩子“表演意識”

表演型人格的形成, 與遺傳以及大腦的物理基礎有一定的關係。 有研究顯示, 大腦的下丘腦與情緒管理密切相關。 如果本身大腦的邊緣系統或是下丘腦的興奮閾限比較低,

也就是說情緒的“開關”特別容易被打開, 這類人群就比較容易出現表演型人格。

同時, 家庭、成長環境也會有潛移默化的影響。 如果患者從小缺乏父母關愛, 孩子有可能會為了引起父母關注而做出一些古怪的舉動。 父母表演欲望強, 也會對孩子有影響。 表演型人格障礙的形成還可能源自父母的不當教養, 對孩子的行為一味讚賞, 強化孩子的“表演意識”, 都有可能使得孩子過於看中自己在別人心目中的看法, 習慣將價值全部寄予外界的評判。 對獲得他人稱讚的需求較高, 凡事也以吸引他人的注意, 獲得他人讚賞為目標。

是否有“愛演傾向”可問自己8個問題

你有表演型人格傾向嗎?可以看看以下8個問題:(1)表情誇張像演戲一樣, 裝腔作勢,情感體驗膚淺;(2)暗示性高,很容易受他人的影響;(3)自我中心,強求別人符合他的需求或意志,不如意就給別人難堪或強烈不滿;(4)經常渴望表揚和同情,感情易波動;(5)尋求刺激,過多地參加各種社交活動。(6)需別人經常注意,為了引起注意,不惜嘩眾取寵、危言聳聽,或者在外貌和行為方面表現得過分吸引他人;(7)情感反應強烈易變,完全按個人的情感判斷好壞;(8)說話誇大其詞,摻雜幻想情節,缺乏具體的真實細節,難以核對。

如果在上述8個問題中有4項以上選擇“是”,那就可以說有一定的表演型人格傾向。需要再次強調的是,表演型人格並不是病,如果“表演過度”影響到個人和社交,並且本人感到痛苦並有意願改變,才需要心理干預。同時,通常認為一般到達18歲,人格才基本穩定。18歲以前的人格比較容易改變和被調整,所以在18歲之前,不能給出“人格障礙”的診斷。

“本性難移”但有改變可能

中國有一句古話“本性難移”,在心理學上,改變人格確實是極為困難的,同時也需要患者自我覺醒。即使已經到了表演型人格障礙,很多患者並不認為自己需要治療,通常只有他們在社交、工作以及感情上遇到挫折之後,產生了難以排解的抑鬱情緒,才會想到尋求幫助。藥物無法改變人格,但可以對症解決患者的一些狀況,比如抑鬱的患者,可以使用一些抗抑鬱、抗焦慮的藥物,如果表現出一些衝動、攻擊的行為,也可以使用藥物來緩解。如果患者有改變個性的意願,更多只能採取心理治療,在心理醫生的幫助下,使患者逐漸獲得自我平衡,將自尊建立到自己的真實價值而不是別人的評價上。這個過程通常是極為緩慢的。

裝腔作勢,情感體驗膚淺;(2)暗示性高,很容易受他人的影響;(3)自我中心,強求別人符合他的需求或意志,不如意就給別人難堪或強烈不滿;(4)經常渴望表揚和同情,感情易波動;(5)尋求刺激,過多地參加各種社交活動。(6)需別人經常注意,為了引起注意,不惜嘩眾取寵、危言聳聽,或者在外貌和行為方面表現得過分吸引他人;(7)情感反應強烈易變,完全按個人的情感判斷好壞;(8)說話誇大其詞,摻雜幻想情節,缺乏具體的真實細節,難以核對。

如果在上述8個問題中有4項以上選擇“是”,那就可以說有一定的表演型人格傾向。需要再次強調的是,表演型人格並不是病,如果“表演過度”影響到個人和社交,並且本人感到痛苦並有意願改變,才需要心理干預。同時,通常認為一般到達18歲,人格才基本穩定。18歲以前的人格比較容易改變和被調整,所以在18歲之前,不能給出“人格障礙”的診斷。

“本性難移”但有改變可能

中國有一句古話“本性難移”,在心理學上,改變人格確實是極為困難的,同時也需要患者自我覺醒。即使已經到了表演型人格障礙,很多患者並不認為自己需要治療,通常只有他們在社交、工作以及感情上遇到挫折之後,產生了難以排解的抑鬱情緒,才會想到尋求幫助。藥物無法改變人格,但可以對症解決患者的一些狀況,比如抑鬱的患者,可以使用一些抗抑鬱、抗焦慮的藥物,如果表現出一些衝動、攻擊的行為,也可以使用藥物來緩解。如果患者有改變個性的意願,更多只能採取心理治療,在心理醫生的幫助下,使患者逐漸獲得自我平衡,將自尊建立到自己的真實價值而不是別人的評價上。這個過程通常是極為緩慢的。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