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設計>正文

從日本的“桃花源”建築美秀美術館,看百歲貝聿銘“借景造園”的設計理念

貝聿銘, 美籍華人建築師, 1983年普里茲克獎得主, 被譽為“現代建築的最後大師”。

貝聿銘作品以公共建築、文教建築為主, 被歸類為現代主義建築, 善用鋼材、混凝土、玻璃與石材, 代表作品有美國華盛頓特區國家藝廊東廂、法國巴黎羅浮宮擴建工程、中國香港中國銀行大廈, 蘇州博物館日本甲賀美秀美術館等。

建造師泉題庫

美秀美術館

建築師:貝聿銘

地址:Shigarakicho Tashiro, 甲賀市, 滋賀縣 529-1814,

日本責任建築師:Tim Culbert

幕牆建築師:Perry Chin

建築面積:17429.0 sqm

項目年份:1997

許多中國古代的文學和繪畫作品, 都圍繞著一個主題:走過一個長長的、彎彎的小路, 到達一個山間的草堂, 它隱在幽靜中, 只有瀑布聲與之相伴……那便是遠離人間的仙境.

美秀美術館

所謂借景是通過人工的手段,

截取或剪裁自然中的一部分, 將其納入, 這是中國傳統造園中常用的手法, 而日本也有著同樣的傳統。 請看貝聿銘是這樣加以運用的, 美術館和神慈秀明會建築有一公里之遙, 為了體現與這組建築的聯繫、進入正庭之後, 立即可以眺望窗外的風景——群山。

美秀美術館的的吊橋

美秀美術館

和那僅露出屋頂的神慈秀明會神殿和鐘塔。

美秀美術館

而美秀美術館正是貝老向我們展現的一個理想的畫面:一座山, 一個穀, 還有躲在雲霧中的建築。

我們驚歎於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古代皇家建築的輝煌大氣,

博物館類建築的古典有序, 寺廟建築的神聖莊嚴, 不知道你心裡嚮往的崇敬的是哪一類建築, 不知道你想成為什麼樣的建造師!!!

—— 圖文來源 百度文庫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