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吉林智造”助力老工業基地振興,看看這幾家企業如何做的

創新是社會發展的不竭動力, 而科技創新則是推動時代變革的核心因素。 吉林是中國重要的工業基地, 近年來該省著力提升科技創新能力, 積極推動科技成果本地產業化。 通過科技引領, 汽車、石化、農產品加工三大支柱產業振興工程扎實推進。 近日, “科協改革進行時”先後走訪了吉林化纖、一汽集團、吉林石化等知名企業, 觀察“吉林智造”的發展路徑。

吉林化纖:創新領軍築夢“新絲路”

轉型升級怎麼轉?

在紡織行業被普遍形容為“夕陽產業”的時候, 吉林化纖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總經理宋德武一直堅守著內心的“新絲路之夢”, 一步一步用創新之“鑰”將人造絲、腈綸、竹纖維、碳纖維打造成為吉林化纖的四大支柱產品, 從根本上打開了企業增長之“鎖”。

“有擔當的企業, 要為行業做貢獻, 要用創新來推動行業的進步和發展。 ”採訪中, 宋德武介紹說, 吉林化纖素來被稱為“紡織行業的一面旗幟”,

創新是這家老牌國有企業50餘年屹立不倒的源泉動力。

他宣導組建的天竹產業聯盟這一新型商業模式的成功運作, 促進了行業發展, 贏得了業界稱讚;他率先發起的“低成本、大絲束、工業化”碳纖維產業發展戰略, 讓中國的碳纖維產業大幅度進軍民用領域成為可能;他提出的要素和創新雙驅動、供給和需求雙升級、領跑和帶動雙發力的全新戰略, 讓吉林化纖有了新的迴響……

在風雲變幻、充滿變數的市場競爭中, 宋德武一次又一次手握創新之犁, 以堅定的信念行進在紡織行業發展的新絲路上, 踐行著推動行業進步的鏗鏘諾言。

一汽集團:從基礎創新開始做起

2009年國慶慶典上的閱兵車, 第一次裝載了我國自主研發的發動機, 並且是國際頂級的V12發動機, 這款發動機就是由李金成與他的團隊在短短兩年之內研發出來的。

李金成是一汽集團技術中心動力總成研發院產品總監, 他堅守自主研發一線22年, 創建完善了乘用車發動機產品平臺,

為紅旗H平臺打造了高品質“中國心”, 填補國內頂級乘用車V12發動機產品空白。 今年5月27日, 在慶祝全國科技工作者日暨創新爭先獎勵大會上, 李金成獲得全國創新爭先獎狀。

“一汽實踐經驗表明, 自主創新絕不是簡單地推出一個一個的新產品, 而是保證這些產品必須來源於一套自主創新體系。 ”李金成介紹說, 自主創新絕不是小打小鬧, 而是從基礎創新開始, 一步步扎實做起, “如果基礎研究跟不上, 失去的不僅是一汽產品的後勁, 還將是中國汽車工業的未來”。

吉林石化:助推企業可持續發展

吉林石化公司走出了一條精細化管理、提質增效的創新發展之路。

對此, 吉林石化公司副總工程師魯建春總結認為:“在優化運行上下功夫、在節能降耗上做文章、在品質升級上動腦筋, 突出解決技術難題, 為公司減虧增效提供了強有力支撐。 ”

他堅持從企業實際出發,緊緊圍繞主要裝置、主導產品開展科技創新工作,先後開發出ABS、丁苯橡膠、乙丙橡膠、異戊橡膠成套技術和碳纖維工程化技術。

“做創新研究,開發新產品都需立足於企業現狀,立足於實際;同時,企業也要集成創新、協同創新。”魯建春介紹說,所謂集成創新就是與高校、科研院所等單位進行合作,協同創新是企業內部要將生產、銷售等環節打通,促進共同創新。

據瞭解,“十二五”期間,吉林石化大力實施瓶頸攻關、新技術應用、新產品開發,主導裝置的技術水準、創效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五年來,該公司共開展科研專案174項,取得科研成果145項,科研創效16.76億。(溫遠灝)

他堅持從企業實際出發,緊緊圍繞主要裝置、主導產品開展科技創新工作,先後開發出ABS、丁苯橡膠、乙丙橡膠、異戊橡膠成套技術和碳纖維工程化技術。

“做創新研究,開發新產品都需立足於企業現狀,立足於實際;同時,企業也要集成創新、協同創新。”魯建春介紹說,所謂集成創新就是與高校、科研院所等單位進行合作,協同創新是企業內部要將生產、銷售等環節打通,促進共同創新。

據瞭解,“十二五”期間,吉林石化大力實施瓶頸攻關、新技術應用、新產品開發,主導裝置的技術水準、創效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五年來,該公司共開展科研專案174項,取得科研成果145項,科研創效16.76億。(溫遠灝)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