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央廣兩會快評]農業供給側改革 從何處入手?

(中國之聲特約觀察員姚景源)

為什麼要把農業供給側改革提到我們一個重要的工作上面來?現在農業有一個不太正常現象,農業連續11年大豐收, 去年中國糧食總產量達到12000億斤, 這是歷史最高水準, 去年進口糧食數量25000億斤是歷史最高水準。 糧食庫存量突破10000億斤, 和一年的糧食總產量差不多, 也是歷史最高水準。

為什麼這些現象它並存?國內糧食價格高於國際市場。 比如玉米, 美國的玉米在美國裝船運了上萬里, 到了大連港所有稅費交完, 一噸1600元, 東北玉米一噸高的時就2000元。 有這種現象是因為我們農業組織化、規模化程度低,

機械化和科技化水準低, 從而勞動生產率低, 要深化農業供給側改革, 包括土地制度改革。

農業還有一個大問題是我們現在農業污染狀況令人擔憂。 第一是白色污染, 大量的塑膠薄膜最後都留在土地裡, 塑膠薄膜進到土壤裡, 導致土壤不透水、不透氣, 塑膠薄膜在土地裡要能夠化結需要140年。 大量使用化肥, 中國耕地面積占世界耕地總面積不到10%, 但一年化肥使用量達到世界化肥總使用量的35%, 大量使用化肥不但導致農產品不好吃、食品安全有問題, 還使土地板結, 使土地品質下降。 往下滲漏, 污染到地下水, 這些都是大問題。

農業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還有一個問題是多年來基本圍繞著增加產量的思維,

包括一些政策、補貼、扶持都在增加產量。 現在對農產品的需求升級了, 已經告別了吃飽階段, 人們對於食品、農產品, 對綠色生態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 但現在的供給方式是大量的中低端供給, 滿足不了消費需求。 農業的供給側改革怎麼做?要把傳統農業提升到現代農業, 由傳統到現代是中國經濟增長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空間。 既適應大家對農產品消費結構升級的需求, 同時農業能保持可持續增長, 讓農民在過程中收入持續增加。 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整個經濟的重大的戰略部署, 要按照總理政府工作報告部署, 扎扎實實地把它推下去, 這對於中國經濟會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中國之聲特約觀察員姚景源)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