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榆林市委書記戴征社:把榆林建成陝甘寧蒙晉交界最具影響力的城市

陝西省第十三次黨代會明確提出要“把榆林建成陝甘寧蒙晉交界最具影響力的城市”, 這是省委對榆林發展的科學定位和新的要求。

如何找准省黨代會精神與榆林實際的契合點, 引領各方面堅定信心、迎難而上, 實現新的奮鬥目標, 為榆林發展爭取更大的空間和更好的機遇?日前, 陝西日報記者專訪了榆林市委書記戴征社。

記者:省黨代會報告提出, 提升能源化工產業, 深入推進“三個轉化”, 加強煤油氣鹽綠色高效開發, 提高資源綜合利用水準。 榆林如何加快高端能源化工基地建設, 用最少的資源換取最大的經濟社會效益?

戴征社:榆林的優勢在於資源, 但堅決不能簡單地拿資源換GDP。 一是要按照“國際一流、國內第一”標準, 瞄準國際國內以煤化工為主的前沿水準, 系統地完整地規劃煤油氣鹽等資源開發和新能源培育, 確保策劃設計到位,

實現和世界最先進的理念、技術、管理對接。 二是要把握好煤炭等資源開採的規模和強度, 推動產業集群化、產品高端化。 重點扶持能化產業鏈的後端, 抑制前端, 以最少的資源換取最大的經濟社會效益。 三是要加快科技創新、人才引進, 破解體制機制難題, 把中省有關政策最大限度地轉化為現實生產力, 使榆林老百姓在資源開發中獲得更普遍、更實惠的利益, 打造真正意義上的陝北高端能源化工基地。

記者:榆林如何破解資源富集與生態脆弱並存矛盾, 走出一條經濟迴圈發展與生態保護並重的路子?

戴征社:榆林生態環境上有毛烏素沙漠、黃土高原“兩個脆弱”區域帶, 這種狀況陝西唯一、全國少有。 我們要用辯證法審視開發和保護的關係, 堅持開發中保護、保護中開發, 尋找資源開採強度與生態承受力之間的平衡點, 這是最大的難點, 也是最大的痛點。 要研究出臺一套資源開發與生態保護並重的投資機制, 嚴格執行環境評價和環境准入制度, 積極引導和督促專案業主牢固樹立環境保護意識和社會責任擔當,

構建起從礦區到園區到企業無縫對接的迴圈生產流程, 形成從開採到轉化到尾氣廢渣綜合利用“吃幹榨淨”的完整產業鏈, 破解企業自身效益與生態保護對立的難題, 走出“資源詛咒”的陷阱, 對現實負責、對子孫後代負責。

記者:榆林如何加快城鎮體系建設, 走出一條工業反哺農業、城市帶動農村、城鄉一體化發展的新路子?

戴征社:在中心城區建設上, 堅持“四化同步”, 提升標準、完善功能、聚集優勢, 同步推進綠化美化淨化, 打造最具影響力的核心區域;高新區要重新定位, 摒棄舊體制痕跡, 為城市發展提供理念、人才、技術創新和管理機制創新支撐。 全市公共服務上, 要高標準規劃, 高水準建設, 精細化管理。 醫療衛生方面要引進國際國內先進技術和高層次人才, 將診療技術向高端延伸, 服務物件向基層覆蓋;教育方面要面向域外招聘高水準的園長校長、聘請名師, 整體提升教學水準, 消除因為城市功能不完善帶來的人口外流、人才外流、資金外流等負面效應。 要清除各類不平等政策,促進公共資源在城鄉之間均衡配置,讓城鄉居民平等享受改革發展成果。在城鄉一體化發展上,尤其是南部縣,要突出農業規模化、集約化、品牌化發展,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抓好農產品精深加工和轉化,從根本上穩固農民增收的主管道。要集中力量打造一批綜合示範鎮、特色產業鎮、文化旅遊鎮,提高城鎮輻射帶動能力。

記者:擁有歷史文化、邊塞文化、黃土文化、紅色文化等獨特資源的榆林,如何發揮文化旅遊產業的牽引作用,加快經濟轉型?

戴征社:榆林二產大、三產小,商貿不活躍,這是最突出的結構性短板,加快經濟轉型就是要在文化旅遊上做文章。要充分發揮榆林文化旅遊資源和區位獨特性,把整個商貿流通帶動起來。沿長城、沿黃河“兩帶”要生態、旅遊兩手抓、兩個效益同步推進,這兩條帶就是我們最大最獨特的資源。圍繞毛烏素沙漠邊沿、黃土高原“兩景”做文章,引進民間資本搞好開發,輻射帶動石峁、白雲山、統萬城、紅堿淖等大景區,著力打造高品質的特色文化旅遊帶。通過打造全域旅遊,帶動物流、電商、養老等三產消費,促進現代服務業大提升,加快推進三產發展,使三次產業的占比更合理、更協調。

記者:省第十三次黨代會報告提出,要使三秦百姓更多更公平地享受改革發展成果,讓全省人民日子越過越紅火。榆林如何落實這一要求,把民生事業辦好,切實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戴征社: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我們要建設最具影響力的城市,民生保障水準既是重要標誌也是核心競爭力。要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始終堅持民生優先導向,在民生實事上捨得投入,在補齊民生短板、減少相對貧困、促進共同富裕上狠下功夫,讓老百姓的獲得感持續增加,使發展更有“溫度”、幸福更有“質感”。要傾力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強力推進教育、醫療、就業、住房、養老、社保等重大民生工程,持續改善民計民生,千方百計增加百姓福祉,以民生實效贏得群眾認可,用幹部“辛苦指數”換取群眾“幸福指數”。

要清除各類不平等政策,促進公共資源在城鄉之間均衡配置,讓城鄉居民平等享受改革發展成果。在城鄉一體化發展上,尤其是南部縣,要突出農業規模化、集約化、品牌化發展,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抓好農產品精深加工和轉化,從根本上穩固農民增收的主管道。要集中力量打造一批綜合示範鎮、特色產業鎮、文化旅遊鎮,提高城鎮輻射帶動能力。

記者:擁有歷史文化、邊塞文化、黃土文化、紅色文化等獨特資源的榆林,如何發揮文化旅遊產業的牽引作用,加快經濟轉型?

戴征社:榆林二產大、三產小,商貿不活躍,這是最突出的結構性短板,加快經濟轉型就是要在文化旅遊上做文章。要充分發揮榆林文化旅遊資源和區位獨特性,把整個商貿流通帶動起來。沿長城、沿黃河“兩帶”要生態、旅遊兩手抓、兩個效益同步推進,這兩條帶就是我們最大最獨特的資源。圍繞毛烏素沙漠邊沿、黃土高原“兩景”做文章,引進民間資本搞好開發,輻射帶動石峁、白雲山、統萬城、紅堿淖等大景區,著力打造高品質的特色文化旅遊帶。通過打造全域旅遊,帶動物流、電商、養老等三產消費,促進現代服務業大提升,加快推進三產發展,使三次產業的占比更合理、更協調。

記者:省第十三次黨代會報告提出,要使三秦百姓更多更公平地享受改革發展成果,讓全省人民日子越過越紅火。榆林如何落實這一要求,把民生事業辦好,切實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戴征社: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我們要建設最具影響力的城市,民生保障水準既是重要標誌也是核心競爭力。要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始終堅持民生優先導向,在民生實事上捨得投入,在補齊民生短板、減少相對貧困、促進共同富裕上狠下功夫,讓老百姓的獲得感持續增加,使發展更有“溫度”、幸福更有“質感”。要傾力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強力推進教育、醫療、就業、住房、養老、社保等重大民生工程,持續改善民計民生,千方百計增加百姓福祉,以民生實效贏得群眾認可,用幹部“辛苦指數”換取群眾“幸福指數”。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