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海爾33年歷史,世人只知張瑞敏,卻不知身為海爾靈魂的楊綿綿!

海爾, 這個品牌承載著多少人的記憶?大家所知道的是, 海爾背後站著張瑞敏(海爾董事會主席);但並不是所有的人都知道, 張瑞敏的背後站著楊綿綿。

海爾董事會主席張瑞敏

1984年, 被張瑞敏邀請的楊綿綿從機關跳槽到海爾的前身——青島電冰箱廠。 對當年這個瀕臨倒閉的集體小廠, 許多青島人記憶猶新, 虧空147萬元、連換三任廠長毫無起色、600名職工人心渙散。

海爾前身——青島電冰箱總廠

張瑞敏曾經回憶過他當年的這種選擇:當年力邀楊總裁一同創業, 就是覺得她和別人不同, 在她的同齡人上班時間買菜、織毛衣、洗衣服的時候, 她在認真地讀書學習。

1985年, 海爾出現了著名的“砸冰箱”事件。 當年4月, 張瑞敏收到冰箱的投訴, 經檢查, 400多台冰箱中有76台不合格!質問有關部門, 得到的回答是, 便宜一些內部處理給員工。 接下來便是“砸冰箱”的故事。 事後, 張瑞敏和楊綿綿扣掉了自己當月的工資。

自那以後, 楊綿綿的品質管制神經就一直緊繃著, 曾因一台冰箱的抽屜出現一根頭髮而“興師動眾”召開大會。

楊綿綿

1991年, 楊綿綿任海爾集團公司副總經理、常務副總裁, 儘管楊綿綿身為公司的“二把手”, 但她自認是個不折不扣的“終端者”, 把張瑞敏的思想傳到終端的每一個角落, 整整30年, 楊綿綿的每一天都和海爾聯繫在一起, 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

1999年, 已經58歲的楊綿綿學會了開車。 像學習開車一樣, 她對一些新事物、新知識, 也都充滿好奇, 有學習的衝動。 每週她要工作70多個小時,

但從沒放棄過學習。 對一切新鮮而又想瞭解的東西, 她總是虛心向人請教。 雖然年紀已過花甲, 她還在學習電腦、瞭解網路、如饑似渴地讀書, 甚至還拿起了英語課本。

在楊綿綿的人生中, 海爾這個大家庭佔據著最重要的位置。 這也是外界常常感到疑惑的地方:你已經接近70歲的人了,

和你差不多大的人早就退休在家, 享受天倫之樂, 你還這麼拼命是為了什麼?楊綿綿回答:“發展是一種癮, 我欲罷不能。 ”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