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豈止是大:中國標準動車組“復興號”驚豔亮相!

▲發車前, 乘務員邀請乘客參加首發活動

“我以為走錯月臺了, 這輛車看上去跟以前坐的不一樣。 ”今天上午, 準備搭乘G124次列車的乘客陳先生踏上虹橋火車站8號月臺, 發現眼前的動車有些“不對勁”。 原來, 這不是常見的“和諧號”動車, 而是剛剛亮相的中國標準動車組“復興號”。

▲“復興號”的首次旅程即將開啟, 小乘客滿滿興奮期待的眼神

像陳先生一樣, 不少G124次列車乘客對能坐上首秀列車感到喜出望外, 紛紛在“復興號”車頭前合影留念。 記者獲悉, “復興號”目前處於試運行階段, 京滬間安排兩趟車。 7月1號後會增加到4趟,

未來將根據具體情況再作進一步調整。

▲“復興號”G124列車在上海虹橋站首發

大了一號的“復興號”

新一代的高鐵列車究竟長啥樣?

記者的第一感覺是, 大了一號。 原來, “復興號”列車高度從3.7米增高到了4.05米;“復興號”車廂內含576個座位, 比“和諧號”定員556多了20個。

不過, 與之前的“和諧號”相比, “復興號”少了車頂的“鼓包”——原來, “和諧號”的“鼓包”裡是受電弓和空調系統, “復興號”把這個“鼓包”下沉到了車頂下的風道系統中, 如此一來, 車型看起來線條更優雅, 跑起來也更節能。 據介紹, “復興號”列車阻力比既有CRH380系列降低7.5%-12.3%, 列車在350公里時速下運行, 人均百公里能耗下降17%左右。

新車車身則以白色為底, 輔以金色的“腰帶”, 車頭更具衝擊感。 列車每節車廂的外車身上都有“復興號”字樣,

車上還有“CR400BF”, 這是“復興號”現有兩種型號中的一種。 另一型號“CR400AF”今天從北京出發來上海, 其車身以灰色為底、紅色為“腰帶”。

▲高顏值的“復興號”也配備了高顏值的乘務員

就市民較為關注的列車運行時速問題, 上海鐵路局車輛處副處長葉丹表示, 目前‘復興號’還是按300公里/小時運行, “‘復興號’車輛標準速度是400公里/小時, 車輛自身條件是允許提速的, 但是7月1號正式運行後否提速, 還要由鐵路總公司決定。 ”

細節充滿人性化設計

進入車廂, 第一感覺就是車廂空間更大。

據介紹, “復興號”二等座椅間距為1.02米, 一等座椅為1.16米, 比“和諧號”略寬。 乘客們表示, “感覺座位間距明顯寬敞了, 特別舒服, 燈光也比之前更車柔和了很多。

” 座位號變成了液晶顯示幕顯示, 將來能直接顯示該座位售票情況, 具體為用不同顏色顯示已售、未售、預售等狀態。

▲車內座位號以電子顯示幕展示

而更多車廂細節設計讓乘客們體會到了人性化。

比如, 現在人們手機不離手, 充電變成了“剛需”, “復興號”車上插座數量比“和諧號”更加密集了, 一排三座有兩個插座, 一排兩座則有一個插座, 都位於座椅之間, 而不是如“和諧號”那樣在更遠的前排座椅下方, 而且每個插座上除了有兩孔、三孔的插孔, 還有USB介面, 今後乘客坐高鐵拿根資料線就可以直接給手機充電了。

記者打開手機, 發現了一個叫做“RT-2017”的WiFi熱點, 連接可上網。 記者實際體驗後發現, WiFi速度較快, 普通流覽網頁十分暢通。

據工作人員介紹, “復興號”每節車廂設計可承載80-120個移動終端。 而每節車廂大約為72名乘客, 因此網速在實際運行中比較暢通。

車輛平穩舒適

今天上午11時05分, G124次列車準時發車, 不一會時速就到了300公里。

▲“復興號”全車採用全新低阻力流線型頭型和車體平順化設計, 車型看起來更優雅, 跑起來更節能

在行進過程中, 記者感覺車輛平穩, 很舒適。 據介紹, 在斷面增加、空間增大的情況下, “復興號”列車運行阻力、人均百公里能耗和車內雜訊卻明顯下降。 同時, “復興號”空調系統充分考慮減小車外壓力波的影響, 通過隧道或交會時減小耳部不適感。

目前, 中國高鐵正進入飛速發展期。 據官方資料, 截至2016年底, 中國高速鐵路運營里程已突破2.2萬公里,

占世界高鐵運營總里程的60%以上, 位居世界第一。 高鐵已成為中國人出行的主要交通方式, 高速動車組已累計運送旅客60多億人次。

▲車廂內, 外國乘客為中國高鐵寫下寄語

高鐵已經成為“中國製造”的一塊金字招牌。 憑藉技術先進、安全可靠、相容性強和性價比高的綜合優勢, 中國高鐵“走出去”專案遍及亞洲、歐洲、美洲和非洲, 雅萬高鐵、中老鐵路、中泰鐵路、匈塞鐵路等一批重點專案順利推進。

據悉, “復興號”的亮相將為中國動車組實現全面自主化、標準化打下堅實基礎。 這對促進中國高速鐵路可持續發展, 全面系統掌握高速鐵路動車組及關鍵裝備的核心技術, 加快中國高鐵“走出去”, 具有重要戰略意義。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