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深圳15條主河流10條水質已改善

水質情況好後深圳灣大量候鳥前來深圳灣棲息。

15條主河流10條水質已改善

深圳年底前全面實現建成區36條黑臭水體不黑不臭考核目標。

市水務局、市治水提質辦將聯合各責任單位全力以赴打好治水提質攻堅戰, 力爭打造健康美麗的深圳水環境。 從今日起, 晶報將推出“治水提質在行動”系列報導。

全市15條主要河流

10條水質改善

近日, 記者來到深圳灣, 天空白鷺翔飛, 成群的水鴨在水裡嬉戲。 不遠處的深圳灣公園天橋上, 市民有的騎車, 有的跑步, 有的拍照。 最近三個月, 市民小肖幾乎每天都會在附近跑步。 談及深圳灣的水環境, 他不假思索地回答記者:“要是河水又黑又臭, 誰還願意每天來跑步啊。 這兩年這裡變化確實明顯。 ”來自湖南的王女士, 正帶著孩子在深圳遊覽。 說到眼前的深圳灣, 立馬豎起大拇指, 連連稱讚:“這裡天藍水美, 環境真好!”

一年多前的情景可不是這樣。

此前, 大沙河河口一帶臭氣熏天, 大大小小的排污口污水橫流, 前來跑步的市民總是掩鼻而過。 海風將這股臭味吹向周圍幾公里。 附近居民常常抱怨:“離老遠就能聞到臭味。 ”時隔一年, 深圳灣16個排污口都已完成治理, 曾經的排污口已實現全部攔截。 “深圳灣水質已有很大改善了。 前陣子我看到十幾隻黑臉琵鷺, 這可是十分珍稀的候鳥呀。 ”市民黃先生隔兩三天就會到深圳灣溜躂。 他表示, 深圳灣水體黑臭問題得以緩解, 治理成效有目共睹。

去年以來, 為讓市民儘快看到治水效果, 深圳下達全市建成區黑臭水體治理的“軍令狀”。 據市水務局提供的最新資料顯示, 一年來深圳治水已初見成效。

其中, 在茅洲河流域實施“大兵團作戰、全流域治理”取得明顯成效,

中上游段初步實現不黑不臭;在深圳灣流域實施源頭減汙、管理控汙和末端治汙, 打造治水“示範區”, 生態環境改善後, 吸引了大批黑臉琵鷺等珍稀候鳥回歸棲息, 再現“水上大熊貓”中華白海豚。 而在防洪排澇方面, 在全市汛期降雨量較近五年同期平均偏多近六成情況下, 有效應對了49場強降雨和“妮妲”“海馬”等超強颱風侵襲, 全市無重大災情和人員傷亡。

年底前全面完成建成區36條(45段)黑臭水體治理任務

城市黑臭水體的整治效果, 看得見、摸得著, 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和監督。 今年是深圳治水提質承前啟後的關鍵年, 也是完成黑臭水體治理國家考核任務的決勝年。

為打造潔淨美麗的深圳水環境, 今年將重點消除建成區36條黑臭水體1004個排污口和五大流域1630個排污口, 確保2017年底全市建成區實現無違法排污口, 全面完成建成區36條(45段)黑臭水體治理任務。

今年, 全市共安排治水提質項目486項(續建325項、新建161項), 年度投資計畫190億元。 在管網建設方面, 將對1412個社區實施正本清源改造, 新建污水管網1500公里, 力爭“十三五”期間補齊全市5938公里污水管網缺口。 在河道整治方面, 河道綜合整治開工數達到100條以上, 年度整治119公里;重點推進全流域統籌實施的茅洲河、坪山河幹支流綜合整治, 以及深圳河、龍崗河、觀瀾河重要支流整治。 在治汙設施方面, 建成沙井二期、松崗二期、布吉、洪湖等4座新擴建污水廠, 新增汙水處理能力60萬噸/日,

完成羅芳、沙井一期等8座污水廠提標改造。 同時, 扎實做好汙水處理廠進水濃度、水量“雙提升”行動, 提高污水廠消減污染物負荷的能力。

截至2月底, 年度安排的項目已有8個完工, 157個在建, 完成投資在13.8億元以上, 新建成污水管網203.59公里, 完成30公里河道整治;36條(45段)建成區黑臭水體中, 基本完成18個黑臭水體治理及公眾調查評議, 其餘27個水體正加快治理;加快18座水質淨化廠新擴建及16座污水廠提標改造, 沙井二期完成軟基處理, 松崗二期完成BOT招標, 其它正加快推進;完成內澇點整治任務15個, 入河排污口整治按專項行動計畫實施。

6大重點舉措力推

治水治城深度融合

據悉, 為全面打好治水提質的攻堅戰、持久戰, 加快解決城市水問題,推動治水治城深度融合,今年市水務局的工作重點將放在落實“河長制”、全面消除建成區黑臭水體、開展污水廠“雙提升”和排污口整治、加快海綿城市建設、防洪排澇和三防工作等方面,還將定期邀請代表委員檢查指導參與,倒逼進度執行。

為推動河流治理攻堅突破,將在市、區、街道三級推動建立“河長制”管理體系,以“河長制”抓手推動全市“四灣五河”九大流域治水取得新成效。深圳河灣和茅洲河流域仍然是工作重點。

深圳河灣2017年底全面完成片區排水管網正本清源和南山、羅芳、蛇口等3座污水廠提標改造,完工深港聯合治理深圳河四期、布吉河原特區內水環境綜合工程等7項綜合整治工程,採用生物生態新技術,治理灣區污染底泥,進一步提升灣區水質。

茅洲河流域將以推進茅洲河(寶安段)、福永河、石岩河等8條(段)重度黑臭河段整治工作作為重點抓手,對暫不具備綜合整治條件的河流,綜合採取沿河截汙、分散處理、內源治理、生態修復、技術試驗推廣等措施,加快提升河流水質。年底前全面消除包括茅洲河在內的建成區36條(45段)黑臭水體黑臭,完成考核目標任務。

另外,按照“截汙入網、就地處理、截排箱涵”三個優先順序,區分不同情況,對全市5706個入河排污口進行集中整治,2017年重點消除建成區36條黑臭河流1004個排污口和深圳河、茅洲河、坪山河、龍崗河、觀瀾河等五大流域1630個排污口,到2018年底基本消除全市入河排污口。

據悉,深圳還將在社區正本清源改造和易澇區舊城改造項目中開展海綿城市建設試點,指導督促光明鳳凰城、壩光等24個重點區域“海綿化”建設,在2017年新增34.2平方公里城市“海綿體”;按照2020年市區防洪防潮能力達到200年一遇的防洪潮規劃目標,全面梳理分析已整治河道的防洪能力,針對性開展河灣淤積分析和整體河道達標研究,實施重點整治。建成排澇泵站2座,增加排澇規模45立方米/秒。繼續實行內澇積水點掛牌督辦制度,2017年完成59個內澇點整治。

今年,深圳還計畫總結推廣黑臭水體治理、污水分散處理、污泥源頭減量、河道底泥處理等技術攻堅成果。同時,繼續加大超磁分離黑臭水體治理、RPIR快速生化汙水處理、耦合生物氧化污水分散處理和污泥處理濕式氧化工藝、ISSA PGPR原位修復治理污泥等新技術、新工藝的實驗和應用,進一步增強技術儲備,完善技術方案,並做好成果轉化,研究制定河道底泥、污泥處理、分散汙水處理、管道建設等一系列技術標準,填補國家、行業相關領域空白,打造一批城市水環境治理的“深圳標準”。

■資料

●一年來,全市共啟動461個治水提質專案,其中完工106個,開工181個。全年完成治水投資111.04億元,是2015年28.02億的3.96倍,完成投資額相當於“十二五”期間水環境治理投入的63%。全市新建污水管網1033.8公里,是2015年的3倍,每天新增汙水處理能力40萬噸,消除排污口479個,建成污泥減量處理設施4座。建成區36條(45段)黑臭水體治理全部啟動,18條(段)初步實現不黑不臭。開工河道整治57條,完成整治83公里。

另外,全市15條主要河流中有10條水質改善,五大河流中深圳河、茅洲河、觀瀾河、坪山河全河段平均綜合污染指數與2015年同期相比分別下降18.4%、24.2%、1.4%、12.1%。

●今年將重點消除建成區36條黑臭水體1004個排污口和五大流域1630個排污口,確保2017年底全市建成區實現無違法排污口,全面完成建成區36條(45段)黑臭水體治理任務。今年,全市共安排治水提質項目486項(續建325項、新建161項),年度投資計畫190億元。

(晶報記者 史青玉/文 賴犁/圖)

來源:晶報 加快解決城市水問題,推動治水治城深度融合,今年市水務局的工作重點將放在落實“河長制”、全面消除建成區黑臭水體、開展污水廠“雙提升”和排污口整治、加快海綿城市建設、防洪排澇和三防工作等方面,還將定期邀請代表委員檢查指導參與,倒逼進度執行。

為推動河流治理攻堅突破,將在市、區、街道三級推動建立“河長制”管理體系,以“河長制”抓手推動全市“四灣五河”九大流域治水取得新成效。深圳河灣和茅洲河流域仍然是工作重點。

深圳河灣2017年底全面完成片區排水管網正本清源和南山、羅芳、蛇口等3座污水廠提標改造,完工深港聯合治理深圳河四期、布吉河原特區內水環境綜合工程等7項綜合整治工程,採用生物生態新技術,治理灣區污染底泥,進一步提升灣區水質。

茅洲河流域將以推進茅洲河(寶安段)、福永河、石岩河等8條(段)重度黑臭河段整治工作作為重點抓手,對暫不具備綜合整治條件的河流,綜合採取沿河截汙、分散處理、內源治理、生態修復、技術試驗推廣等措施,加快提升河流水質。年底前全面消除包括茅洲河在內的建成區36條(45段)黑臭水體黑臭,完成考核目標任務。

另外,按照“截汙入網、就地處理、截排箱涵”三個優先順序,區分不同情況,對全市5706個入河排污口進行集中整治,2017年重點消除建成區36條黑臭河流1004個排污口和深圳河、茅洲河、坪山河、龍崗河、觀瀾河等五大流域1630個排污口,到2018年底基本消除全市入河排污口。

據悉,深圳還將在社區正本清源改造和易澇區舊城改造項目中開展海綿城市建設試點,指導督促光明鳳凰城、壩光等24個重點區域“海綿化”建設,在2017年新增34.2平方公里城市“海綿體”;按照2020年市區防洪防潮能力達到200年一遇的防洪潮規劃目標,全面梳理分析已整治河道的防洪能力,針對性開展河灣淤積分析和整體河道達標研究,實施重點整治。建成排澇泵站2座,增加排澇規模45立方米/秒。繼續實行內澇積水點掛牌督辦制度,2017年完成59個內澇點整治。

今年,深圳還計畫總結推廣黑臭水體治理、污水分散處理、污泥源頭減量、河道底泥處理等技術攻堅成果。同時,繼續加大超磁分離黑臭水體治理、RPIR快速生化汙水處理、耦合生物氧化污水分散處理和污泥處理濕式氧化工藝、ISSA PGPR原位修復治理污泥等新技術、新工藝的實驗和應用,進一步增強技術儲備,完善技術方案,並做好成果轉化,研究制定河道底泥、污泥處理、分散汙水處理、管道建設等一系列技術標準,填補國家、行業相關領域空白,打造一批城市水環境治理的“深圳標準”。

■資料

●一年來,全市共啟動461個治水提質專案,其中完工106個,開工181個。全年完成治水投資111.04億元,是2015年28.02億的3.96倍,完成投資額相當於“十二五”期間水環境治理投入的63%。全市新建污水管網1033.8公里,是2015年的3倍,每天新增汙水處理能力40萬噸,消除排污口479個,建成污泥減量處理設施4座。建成區36條(45段)黑臭水體治理全部啟動,18條(段)初步實現不黑不臭。開工河道整治57條,完成整治83公里。

另外,全市15條主要河流中有10條水質改善,五大河流中深圳河、茅洲河、觀瀾河、坪山河全河段平均綜合污染指數與2015年同期相比分別下降18.4%、24.2%、1.4%、12.1%。

●今年將重點消除建成區36條黑臭水體1004個排污口和五大流域1630個排污口,確保2017年底全市建成區實現無違法排污口,全面完成建成區36條(45段)黑臭水體治理任務。今年,全市共安排治水提質項目486項(續建325項、新建161項),年度投資計畫190億元。

(晶報記者 史青玉/文 賴犁/圖)

來源:晶報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