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高考成績放榜後,看龍中的微信發佈

龍中——會是烙在每個龍遊人身上的印記

高考結束, 龍中考出好成績的同學人數, 意料之中地再創新高。

無論學習或者工作, 量化的考核有時是必須的。 況且高考, 就目前中國而言, 是對學子們改變人生征程的一次最為公平的歷練。 所以我們對所有交出滲透著自己心血汗水的卷子, 報以由衷的掌聲。

而如果把對待高考的狀態, 當作一所學校所交的答卷, 我相信, 咱們龍中, 同樣贏得高分。

這樣的判斷, 基於我對龍中的理解。

龍遊人對龍中特別是近年來的屢獲嘉獎, 而稱之為今日“龍中人”, 明日“人中龍”。

但龍中校長周華有一次給我留言說, “‘龍’是世俗的期望, ‘人’才是育才的歸結”。

一句話, 把龍中的教育理念講的非常透徹, 令人不由自主地喜歡這所學校。

這所學校, 既能夠讓學業突出的同學通過考分得到展現, 也同樣能把所有學生的素質教育盡情發揮。

龍中, 包括它與凱馬公司合辦的凱馬國際學校, 它們的學生獲得過多少活動、比賽的獎項, 外人已不可能細數清楚。 記憶更深的, 是其中太多的活動、獎項, 與“課本”無關, 與“考試”無關。

有位叫鑫誠的同學, 輾轉找到我, 說請我指點一下他一部要參加“中國青少年創造力大賽”的微電影作品。

在一間咖啡廳裡, 他用Pad播放我看他的作品。 劇本與攝製, 的確還很稚嫩。

但這位高一的同學選擇的題材,

是反映有關抗戰期間日寇細菌戰對衢州百姓的禍害, 這讓我吃驚。

我不記得自己在高一的時候是否思考過類似宏大、深刻的課題。 但我眼前坐著的, 就是這樣一位言語不多, 內心卻執著的高一同學。

我沒有給他太多很具體的劇本構思和鏡頭運用, 只提醒他, 從一個現代中學生的角度, 去看待戰爭和對和平的思考, 運用鏡頭語言來表現這樣的感受與思考, 把自己內心表達出來, 你就成功。

龍中、凱馬的同學們所有參加的比賽, 其實都是課本知識的延伸, 是技能再創造的昇華。 但余鑫誠同學更給到我的, 是這所學校裡的同學, 他們思想的獨立, 視野的廣博。

這些年高考放榜期間, 總有比如2015年的王馳帥以756分成績被清華大學錄取、今年毛舒宇高考時即被北京大學提前鎖定,

等等這類新聞刷屏。

毛舒宇10門學考全A, 幾乎所有學科語數英理化生等均在省級以上學科競賽斬獲大獎。 為什麼?

我固執地認為, 所有能考入北大、清華的同學都是個例, 而龍中所有一代一代同學, 他們彰顯龍中的精神底色——“唯誠求實, 黽勉以求”的龍中風骨和“本真大器”的龍中風度——這是共性。

校長周華有過這樣的詮釋, 就是希望你們走進龍中成為“龍中人”, 走出龍中成為“人中龍”。 我以為“人中龍”必定是個“有目標”之人, 有時他就是一個“聾”人(執著、堅守);“人中龍”必定是個“踏實幹”之人, 一輩子腳踏實地作“壟”上行(腳踏實地才能騰飛四海);“人中龍”也必定是個“心通透”之人,

內玲“瓏”而外璀璨(學會融通、性會放下)。

高分的同學是一個亮點, 而我們的目光投射過去, 卻發覺這些同學成長的環境, 更是一個絢麗多彩的世界。

周華在2017屆高三畢業典禮上講話最後的結語是:作為你們的校長, 我並不在乎你是不是“人中龍”, 我在乎的是三年的時光在你身上烙下“龍中”的印記, 我在乎的是你對“龍中人”稱號的珍惜與依戀。

念著這段話, 讓我們相信, 輔以時光, 龍中印記, 會成為龍遊人身上折射出的一種光芒。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