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臺灣遊子撰文:回憶濰縣“三寶”

按:

本文原發表於2003年, 現予編輯轉發, 原題為《簡述山東濰縣的三寶》。 配圖來源於網路, 聊勝於無。

過去在大陸上很多地方有自我宣揚的產物, 自誇讚之為寶。

如東北的三寶, 大家皆耳熟能詳。 河北包定府的三寶:“醬菜”、“鐵彈”、“春不老”, 知道的人也不少。

在山東濰縣(現改為濰坊市), 也有幾種說法的三寶, 言人人殊, 反正不是撰寫歷史, 不傷大雅, 姑妄聞之, 姑妄記之, 以作為懷鄉憶舊的話助。 豈不更助長談興?

一提到家鄉味, 想到往日在家鄉好吃的東西, 即情不自禁的饞涎欲滴, 猛呑口水, 本來在我國各方口味嗜好不同,

如“南淡”、“北鹹”、“西辣”、“東甜”, 還要加上個山西的“酸”。 依各地口味, 便有羊羔雖美, 眾口難調之感!

在臺灣半世紀, 因生活富裕, 日餐美味, 對吃的條件也有些挑剔了, 多次回大陸探親, 想要吃往日東西口味, 似乎都變了樣, 始終未能滿足口福之欲, 深覺遺憾與不足!

筆者不敏, 孤陋寡聞, 僅將傳聞濰縣(濰坊市)的幾種“吃的”、“用的”、“玩的”三寶, 簡述如下:

甲、吃的三寶是:“青蘿蔔”、“朝天鍋”與“火燒”。

一、青蘿蔔, 濰縣的青蘿蔔, 真是又脆又甜還不辣, 說它能化痰止咳助消化, 吃了青蘿蔔喝熱茶, 還能治感冒, 當地人有兩句形容功效的話, 說“吃了蘿蔔喝熱茶, 氣的醫生滿街爬”!真正好青蘿蔔的產地在濰城北大營北面, 其地也不過十來畝, 別的地段所產種的就品質太差了,

如今該地已建成大樓, 因此濰縣昔日的青蘿蔔也變質了。

二、朝天鍋, 也叫饞勞鍋(想必是解饞犒勞的意思), 是濰縣獨特的一道小吃。 別處雖有, 但其味道與做法差的太多了, 因在報章雜誌上談的太多了, 我不再贅述, 只補充兩點:

⑴沒有牛肉與驢肉材料的朝天鍋,

全是豬下水。

⑵濰縣朝天鍋, 用的捲肉小餅, 工夫可大, 大小如中菜盤, 面用一半燙麵, 一半冷水面揉合, 餅成雙層, 內夾少量乾麵, 其作是在捲肉時, 不使用湯外滴, 且可吸收原汁滋味。 只有坊子的朝天鍋, 才備有五層的油餅, 這是與濰縣城有所不同的, 餅雖特別, 但其肉與湯的味道, 可差遠了。

三、火燒:談到火燒, 可真的不勝枚舉, 最出名的:有槓子頭火燒、五翅火燒、砍邊火燒、流飯橋火燒、壓模火燒、釵子火燒、馬蹄火燒、麩子火燒、及肉火燒等。 在諸多火燒中, 有三種火燒特為說明:

⑴釵子火燒:狀似西安的垛垛饃,

比一般火燒質地稍軟, 是夾驢肉用的一種火燒, 想到那種口感與味道, 眞的直流口水不止。

⑵麩子火燒:在市集上不大有人賣, 是專供結婚時, 三日過門送盒子所用的一種禮品, 有人訂時才專門製做。 火燒皮薄香脆, 內夾少量細麩及沙糖, 圓型扁鼓凸凸的。

⑶肉火燒:這種濰縣特產, 學問可大了, 肉要上好的五花豬肉, 蔥只用蔥白, 不帶蔥葉以免敗味, 麵皮內層為油酥麵, 外層為冷水麵, 外加芝麻, 用炭火慢烤, 出爐後外脆內軟, 肉金桃紅色, 那種酥脆軟柔嫩的味道, 只可感受, 無法言傳。 總之那種好吃的滋味, 即是請我去吃酒席盛宴我也不去的。

乙、用的三寶:是“鑄印”、“嵌銀”、與“陰丹士林布”。

一、“鑄印”:濰縣的鑄印特殊工藝是仿漢人遺法, 採用范沙制法,用紫銅鑄造,中空不重,此創作人為濰縣的胥倫先生於前,田培寬先生繼承於後,二人早已作古,此種特殊手藝今已失傳。甚為可惜!

二、“嵌銀器皿”:如製成之手杖、文房、墨水匣、煙盒、鎮紙等器皿,用金銀絲嵌成:如山水、花卉、人物、翎毛、草蟲、鼎彞及篆隸草楷各種字體,極為傳神,一般文人雅士,皆視為珍品。

三、“陰丹士林布”:這種布是濰縣大華染織廠所出品,布分三色,有黑的、深藍的與藍的,其特點是永不褪色。發明該布的人是寒亭鎮張幹巨先生,張先生早年留學日本,專攻化工,後任教于齊魯大學。大華染織廠是張先生民國十九年創設的,該廠出品之布疋,有晴雨、越國大夫、三顧茅蘆等商標品牌,在抗戰前行銷全國,在戰前國人不論男女一套長衫大掛,既大方又典雅,尤其當時之女學生,一套陰丹士林布祺袍,一雙白回力球鞋,一時大為時尙,風靡全國,那種高雅大方的氣質,令人嘆為觀止,讚歎不已!

該種布料行銷之廣,數量之大,受人喜愛之程度,在全國布疋市場中,可視為翹楚。如今六十歲以上的人們,誰不懷念那種,飄逸典雅的打扮?輕便大方的衣著?實在令人追懷!

丙、玩的三寶:是“年畫”、“風箏”與“鞭炮”。

一、“年畫”:在我國年畫的產地有三處,有天津的楊柳青。江蘇的蘇州。山東濰縣的楊家埠。楊家埠年畫的特點是:木版套印形狀古樸,顏色鮮明。該處所印製之過年用門神與灶王爺等,行銷全國盛極一時。

二、“風箏”:楊家埠的風箏,馳名於世界,也由於其產品行銷全球,連帶使濰坊市也成了世界風箏都,每年四月二十日定為風箏節,每年此節日,全球風箏好手,皆前來參加盛會,這種民間玩藝,能造成世界馳名,是出人意料的創舉,廣結國際友誼,宣揚中國民族手藝,為此事的締造者,目光深遠,令人欽敬。

三、“鞭炮”:鞭炮的生產地,在城東北之村鎮如南北胡住,及則爾莊等村。其產品以則爾莊為佳。行銷膠東、青島、煙臺、黃縣、即墨、萊陽、平印等地區銷路極佳。

在以上三項九寶中,“青蘿蔔”因無原地可種,產品已變質。“朝天鍋”已形成土洋兩類,土者因場地因陋就簡,不思改進,品質亦馬虎應付,大不如前,只能聊勝於無。洋“朝天鍋”,大都在觀光大飯店推出之招牌小吃,雖設備整潔衛生,但品味大變已失去原味。“肉火燒”更不成樣子了,軟爬爬的成了肉餅了。我曾找遍濰城大街小巷,想找一家老火燒舖,多少錢都可以,一定要原來的口味與做法,白花了錢,白費了心,仍然做不出原來的品味!真可惜!“鑄印”已失傳,“嵌銀”工藝尙存在,但未有進步,連原品質也無法保持真糟!“陰丹士林布”已成歷史名詞了,“年畫”尙有印製只保有部分原樣,生活的演變,喜愛的人只有老人在過年時尙有憶往的心意。“鞭炮”因都市為維護環保及安全也漸在禁止中。只有“風箏”,可謂揚名國際,可喜可賀,也很自豪。

另吾友魯濰寒士,家世居濰縣寒亭,據他相告,他家鄉也有三寶,還載在近年所出版的雜誌上:他們的三寶是,“趕腳”、“拾糞”、“打火燒”。看來三寶者,各地皆有所本,形形色色,奇奇怪怪,由於時代的演變,物換星移,有的事物在今日的年青人,已早不知為何物了。

採用范沙制法,用紫銅鑄造,中空不重,此創作人為濰縣的胥倫先生於前,田培寬先生繼承於後,二人早已作古,此種特殊手藝今已失傳。甚為可惜!

二、“嵌銀器皿”:如製成之手杖、文房、墨水匣、煙盒、鎮紙等器皿,用金銀絲嵌成:如山水、花卉、人物、翎毛、草蟲、鼎彞及篆隸草楷各種字體,極為傳神,一般文人雅士,皆視為珍品。

三、“陰丹士林布”:這種布是濰縣大華染織廠所出品,布分三色,有黑的、深藍的與藍的,其特點是永不褪色。發明該布的人是寒亭鎮張幹巨先生,張先生早年留學日本,專攻化工,後任教于齊魯大學。大華染織廠是張先生民國十九年創設的,該廠出品之布疋,有晴雨、越國大夫、三顧茅蘆等商標品牌,在抗戰前行銷全國,在戰前國人不論男女一套長衫大掛,既大方又典雅,尤其當時之女學生,一套陰丹士林布祺袍,一雙白回力球鞋,一時大為時尙,風靡全國,那種高雅大方的氣質,令人嘆為觀止,讚歎不已!

該種布料行銷之廣,數量之大,受人喜愛之程度,在全國布疋市場中,可視為翹楚。如今六十歲以上的人們,誰不懷念那種,飄逸典雅的打扮?輕便大方的衣著?實在令人追懷!

丙、玩的三寶:是“年畫”、“風箏”與“鞭炮”。

一、“年畫”:在我國年畫的產地有三處,有天津的楊柳青。江蘇的蘇州。山東濰縣的楊家埠。楊家埠年畫的特點是:木版套印形狀古樸,顏色鮮明。該處所印製之過年用門神與灶王爺等,行銷全國盛極一時。

二、“風箏”:楊家埠的風箏,馳名於世界,也由於其產品行銷全球,連帶使濰坊市也成了世界風箏都,每年四月二十日定為風箏節,每年此節日,全球風箏好手,皆前來參加盛會,這種民間玩藝,能造成世界馳名,是出人意料的創舉,廣結國際友誼,宣揚中國民族手藝,為此事的締造者,目光深遠,令人欽敬。

三、“鞭炮”:鞭炮的生產地,在城東北之村鎮如南北胡住,及則爾莊等村。其產品以則爾莊為佳。行銷膠東、青島、煙臺、黃縣、即墨、萊陽、平印等地區銷路極佳。

在以上三項九寶中,“青蘿蔔”因無原地可種,產品已變質。“朝天鍋”已形成土洋兩類,土者因場地因陋就簡,不思改進,品質亦馬虎應付,大不如前,只能聊勝於無。洋“朝天鍋”,大都在觀光大飯店推出之招牌小吃,雖設備整潔衛生,但品味大變已失去原味。“肉火燒”更不成樣子了,軟爬爬的成了肉餅了。我曾找遍濰城大街小巷,想找一家老火燒舖,多少錢都可以,一定要原來的口味與做法,白花了錢,白費了心,仍然做不出原來的品味!真可惜!“鑄印”已失傳,“嵌銀”工藝尙存在,但未有進步,連原品質也無法保持真糟!“陰丹士林布”已成歷史名詞了,“年畫”尙有印製只保有部分原樣,生活的演變,喜愛的人只有老人在過年時尙有憶往的心意。“鞭炮”因都市為維護環保及安全也漸在禁止中。只有“風箏”,可謂揚名國際,可喜可賀,也很自豪。

另吾友魯濰寒士,家世居濰縣寒亭,據他相告,他家鄉也有三寶,還載在近年所出版的雜誌上:他們的三寶是,“趕腳”、“拾糞”、“打火燒”。看來三寶者,各地皆有所本,形形色色,奇奇怪怪,由於時代的演變,物換星移,有的事物在今日的年青人,已早不知為何物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