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蛟龍號”為什麼不直接潛到1萬米深的海溝裡?真的是技術達不到嗎?

1960年1月23日, 瑞士工程師皮卡德和美國海軍軍官唐·沃爾什乘坐直上直下的密閉球“的里雅斯特”號前往馬里亞納海溝, 抵達10916米深處。 僅僅在海底呆了20分鐘後不得不匆匆上浮, 沒有拍過任何照片, 上下花了8個小時。 不過這是人類有史以來首次抵達海底最深之處。

2012年3月26日, 電影製作人兼探險家詹姆斯·卡梅隆, 成功潛入位於馬里亞納海溝10,898米的海洋深淵, 刷新單人深潛記錄。 由於那裡壓力巨大, 他的深潛器的長度甚至縮短了將近7釐米!

以上就是造訪過深海1萬米的三個人!

我國的“蛟龍號”還只能下潛到7000多米的海底深處, 難道現在的科學技術水準還不如五十多年前?

不可否認的是他們確實乘坐深潛器到達過深海底, 不過他們的潛水器也僅僅只能用作探險, 主要精力都花在了如何潛入的更深, 而現在要求潛水器能夠完成各種作業任務還有科學研究等等。 一句話現代深潛器可不只為了潛!

(7000米深海底)

比如, 2016年8月, 我國自主研製的“海鬥”號無人潛水器成功進行了一次8000米級、兩次9000米級和兩次10000米級下潛應用, 最大潛深達10767米, 創造了我國無人潛水器的最大下潛及作業深度紀錄。 這也標誌著, 我國已經成為繼日、美之後, 第三個擁有研製萬米級無人潛水器能力的國家。

其實中國是有能力的, 就像海鬥”號的成功。 不過要承認和西方發達國家的差距, 比如:美國1964年就建造了可以下潛到4500米的深海的“阿爾文”號載人潛水器, 它成功地參與了對泰坦尼克號沉船的搜尋和考察工作, 還幫助定位並找回了一枚丟失的氫彈。 從1964年6月5日下水至今已工作48年, “阿爾文”號進行過近5000次下潛, 是當今世界上下潛次數最多的載人潛水器。 而其他世界上主要的深海載人潛水器, 包括法國的“鸚鵡螺”號潛水器 、俄羅斯“和平二號”潛水器以及日本“深海6500”深潛器等,

雖然在潛水深度上不及“蛟龍號”的設計深度, 均於上世紀80年代便已建成。

但是我國雖然起步晚, 但是進步快;雖然意識不到位, 但是行動很迅速;雖然過程曲折, 但是結局很圓滿。 在同類潛水器當中我們的容量是最大的, 下潛深度也是最深的。

實現深海極端環境下海底作業才是“蛟龍號”載人潛水器研發的真正目的。“蛟龍號”7000米深潛試驗的成功,標誌著中國具備在全球70%以上海洋區域開展深海科研和資源勘查的能力。極端深海環境的挑戰成就了中國載人深潛技術的發展成熟。有理由相信,中國的載人深潛隊伍一定能夠在更深的海底中創造新的輝煌。

(還有一個難題沒有解決,上圖所示 ↑)

下潛深度也是最深的。

實現深海極端環境下海底作業才是“蛟龍號”載人潛水器研發的真正目的。“蛟龍號”7000米深潛試驗的成功,標誌著中國具備在全球70%以上海洋區域開展深海科研和資源勘查的能力。極端深海環境的挑戰成就了中國載人深潛技術的發展成熟。有理由相信,中國的載人深潛隊伍一定能夠在更深的海底中創造新的輝煌。

(還有一個難題沒有解決,上圖所示 ↑)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