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建設銀行“新一代核心系統”成功上線

6月24日, 中國建設銀行耗時六年時間打造的“新一代核心系統”建設全面竣工並成功上線。 這標誌著建設銀行全新核心系統建成, 將為全行戰略轉型和業務發展注入強大動力。

2011年, 金融危機之後的國內外金融環境嚴峻複雜, 金融監管要求日趨嚴格, 客戶需求日益多樣化, 跨界及同業競爭加劇, 同時, 新技術、新應用迅猛發展, 互聯網金融浪潮興起, 商業銀行面臨的競爭已趨白熱化。 建設銀行也同樣遇到嚴重挑戰, 原有的經營管理模式、機制已難以適應外部形勢變化的要求。

據介紹, 正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

建設銀行“新一代核心系統”建設應運而生。 這是建設銀行領導層為加大改革創新力度而採取的重大戰略決斷, 是建設最具價值創造力的國際一流銀行集團的重大舉措, 是一項涵蓋業務轉型、技術轉型和實施轉型在內、事關建設銀行集團全域的企業級系統工程。

在建行全行整體轉型的大旗下, IT建設不再僅著眼於銀行內部管理的需要、著眼於一個個獨立的產品或業務條線, 而是從客戶體驗的角度、以全行一盤棋的思維去設計和研發系統。 建設銀行吸納國際領先實踐和經驗, 結合本行實際, 自主創新推出了一套以“四個一”為顯著特徵的企業級工程實施方法:即一套業務模型、一套IT架構、一套實施工藝和一套管理流程。

依託這套方法, 開啟了一場範圍廣泛、內涵豐富、意義重大、影響深遠的基礎性變革。

首先, 從業務架構入手, 採用業界領先的企業級建模方法, 描繪出建設銀行的業務藍圖, 全面建立集團層面的流程模型、資料模型、產品模型以及使用者體驗模型。 這套業務模型, 既覆蓋了現狀, 解決了當時的所有痛點問題;又全面落實了“十二五”規劃及CCB2020轉型規劃, 確保業務的前瞻性與先進性不動搖。 也就是說, 在開發IT系統之前, 先把准了業務發展的脈搏。

其次, 重構業界領先的“集中式+分散式”融合架構。 這套IT架構完全承接了業務建模成果, 是充分體現建設銀行轉型目標的IT新藍圖。 它由7層12個平臺構成, 是元件化、平臺化、面向服務的企業級方案,

具有靈活穩定、成本可控、便於維護、易於擴展等優勢。 所謂“融合”, 是指整體採用分散式架構, 關鍵應用採用集中式架構。 這樣, 既發揮了主機安全、穩定、可靠、易於管理的優點, 又發揮了分散式平臺成本低、海量併發處理能力強的優點。 目前, 建設銀行部署在X86雲上的應用已達83%, 通過主機下移和資源池化, 主機利用率從90%降到70%, 節約資源超過2.6萬個處理單位, 在業務量年均增長33%的情況下保持主機資源使用率零增長。 近年來“雙十一”期間, 建設銀行的交易筆數和交易金額都穩居同業首位。

同時, 重塑了開發模式。 “新一代”制訂了嚴格的全生命週期實施工藝, 規範、約束各個專案組的實施工序, 這就是“一套實施工藝”。 基於這套實施工藝,

專案實施從過去“專案組一站式”向“軟體工廠式”轉型, 應運建立起一套包括“計畫管理、配置管理以及品質控制”在內的、流程簡潔高效、工具集成統一的專案實施管理機制, 這就是“一套管理流程”。

據悉, 這套方法論實現了IT建設模式從“部門級”到“企業級”的根本轉變。 經過“新一代”核心系統建設工程六年的實踐檢驗, 它既適用於瀑布式大規模開發, 指導大型商業銀行戰略轉型項目的順利實施;也適用於反覆運算式的敏捷開發, 推動諸如建行龍支付等創新產品的迅速投產。 為建設銀行帶來創新速度、處理效能等全方位的競爭優勢。

(責編:徐曉燕)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