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牙齒講述“河馬史詩”

河馬通常白天在河流、夜晚在陸地上生活。

本報訊快速、巨大而致命, 今天的河馬是非洲河流中的王者。 如今, 化石證據表明, 河馬的“掌權”可能轉瞬完成,

而植被的變化有助於促使其迅速上位。

對一個衣索比亞化石遺址出土的河馬牙齒進行的分析表明, 這種龐然大物在不到150萬年的時間裡就從一個小角色變成了非洲水路的大老闆。 先前的研究已經證實, 河馬在其進化歷史的某一刻迎來了豐度和多樣性的大爆發, 但是這一“河馬史詩”持續了多長時間以及是在什麼時候發生的卻一直是個未解之謎。

最新研究結論認為, 隨著新的草種在非洲蔓延, 這一事件大約始於距今800萬年前。 這個時機支持了河馬的“事業上升期”在某種程度上與這些草的擴散聯繫在一起的理論。 當今常見的河馬白天懶洋洋地躺在水中, 而到了晚上則會到陸地上大快朵頤地享用附近的綠色植物,

特別是草。

這項研究的聯合作者、普瓦捷市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及阿迪斯阿貝巴市法國衣索比亞研究中心古生物學家Jean-Renaud Boisserie表示:“幸虧這個遺址, 我們能夠通過化石記錄證明這一切是如何在河馬中突然出現的。 ”

Boisserie說:“我很清楚河馬的這種擴張真的與植被的變化有關。 ”植被的這種變化可能與氣候變化有關, 從而促使其在炎熱、乾燥的區域茁壯成長。

這些化石是由一個日本—衣索比亞團隊在過去10年中于該國Chorora(當地村莊的名字)遺址挖掘出的。 Boisserie說, 這些化石主要是牙齒, 但它們都有足夠的特徵以辨識新的物種。

這一節目的主角是Chororatherium roobii—— 一個以當地對河馬的稱謂命名的新物種。 這種動物大約生活在距今800萬年前,

可能大部分時間都在水裡度過。 它的重量大約是1400公斤的現代河馬的一半。

Chororatherium roobii的牙齒與Kenyapotamus的牙齒有一些類似之處, 後者是一種更古老且更原始的河馬。 但它們同時也具備了現代河馬的特徵, 如下臼齒齒尖的模式。

Chororatherium roobii牙齒更厚的牙釉質使其非常適合於吃草, 雖然研究人員還不能肯定這種動物到底吃什麼。 Boisserie說, 這些特徵標誌著Chororatherium roobii可以被視為第一種現代河馬, 是在它之前出現的古獸和之後50萬年開始出現的大河馬之間的一種過渡物種。

Chorora的化石財富幫助Boisserie和他的團隊繪製了河馬爬升到統治地位的路線圖。 在距今850萬年前的地層中, 河馬的遺跡只占化石標本的6%。 但在距今760萬年或者更年輕的地層中, 這些動物所占的經識別的化石標本比例超過了30%,

這與肯亞和查德相似年代的化石遺址相一致。

坎培拉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生物人類學家Colin Groves認為, 這項研究有助於科學家靠近河馬開始統治非洲河畔的時間。 Groves補充說, 草在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的想法“看起來是一個好的假設”。 “一定有什麼東西導致河馬長得這麼快。 ”

但英國獨立哺乳動物古生物學家Eleanor Weston警告說, 一旦研究人員發現了其他遺骸, 那麼來自牙齒的研究結果很可能會被推翻。 一根顎骨或頭骨“可能完全改變這個故事”, 她說。 Boisserie認為新的研究結果是可能的, 但Chororatherium roobii的牙齒看起來完全屬於一個能夠進化出今天的河馬的物種。

Chororatherium roobii可能在一個重要方面完全不同于其現代家族。 眾所周知, 今天的河馬會殺死人類甚至鱷類。

而Chororatherium roobii可能沒有那麼危險。 Boisserie說, 因為它體型很小, 但你無法知道它是否有一個更好的脾氣。

河馬是淡水物種中的最大型雜食性哺乳類動物, 是陸地上僅次於象的第二大哺乳動物, 體型巨大, 體長4米, 肩高1.5米, 體重可達3噸。 河馬生活于非洲熱帶水草豐盛地區, 常由10餘隻組成群體, 白天幾乎全在水中, 食水草, 壽命30至40年。 (趙熙熙)

《中國科學報》 (2017-06-26 第2版 國際)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