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海外專家熱論第四次工業革命挑戰應對之道

即將在中國大連舉行的世界經濟論壇第11屆新領軍者年會(2017年夏季達沃斯)將主題定為“在第四次工業革命中實現包容性增長”。 在當今世界正經歷各種錯綜複雜轉型的背景下, 如何擴大第四次工業革命下科技創新對社會的積極影響, 同時減少其消極因素, 確保新一輪顛覆性的技術發展能帶來包容性增長, 成為各國面臨的共同課題。

變革之道 新政策“護航”

面對前所未有的技術變革, 海外專家一致認為, 各國政府首先應通過制定政策和提供指導意見等措施, 保護相關企業和個人利益, 最大限度發揮第四次工業革命的積極影響,

實現包容性和可持續發展。

中德“工業4.0”聯盟執委會副主席羅家福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指出, 各國政府應通過指導與支持, 讓各領域主動、廣泛、積極、平等地參與數位化經濟轉型, 同時為可能受到影響的行業及個人制定合適的政策。

羅家福說, 在德國, 政府起著牽頭及引導作用, 並資助各領域“工業4.0”關鍵技術科研項目。 為了將科研成果無償傳遞給經濟實力較弱的中小企業, 幫助他們實現數位化經濟, 德國在全國各地建立了技術中心。 在這裡, 廣大中小企業可免費諮詢、免費測試4.0技術, 從而提高企業轉型升級速度。

新加坡東盟研究中心研究員達什表示, 政府應加強對新技術的宣傳,

讓中小企業知曉、應用新技術, 並充分瞭解政府為數位化轉型提供的幫助和便利。 新加坡貿工部下設的標新局, 就專門為本地中小企業提供技術建議和金融服務。

埃及赫勒萬大學經濟學家亞西爾·賈德認為, 第四次工業革命本身具有一定的“去人化”特點。 但對於人口眾多且人均收入相對較低的發展中國家而言, 不應全盤照搬發達國家經驗, 而需結合本國實際制定發展戰略, 重視“人”的價值。

應對挑戰 新技能“武裝”

世界經濟論壇今年年初發佈的《2017年全球風險報告》分析了第四次工業革命加劇全球風險的可能性。 在對12項新興技術進行分析的基礎上, 報告指出, 人工智慧和機器人技術最有可能帶來負面影響。

毋庸置疑, 以數位化為基礎的第四次工業革命必然會對傳統就業市場造成一定影響。 如果缺乏有效應對措施, 勞動者沒有學習新的技能, 新技術取代傳統就業崗位的速度將超過其創造新就業崗位的速度。

專家認為, 相關行業的員工要積極應對技術革新的挑戰, 並在政府幫助下用新技術和新知識“武裝”自己, 這是各國在第四次工業革命中實現包容性增長的前提。

瑞士西區經濟發展署前署長菲力浦·莫尼耶說:“我觀察到, 一些員工始終保持著警覺態度, 他們持續更新自身技能, 努力學習新技術。 在我看來, 這種個人的警覺性是降低第四次工業革命負面影響的最好方法。 ”

國際管理諮詢公司科爾尼公司東南亞地區負責人蔡純毅表示,

數位化經濟讓一些工作崗位正在或即將消失。 對政府來說, 比向失業者提供保險金更重要的, 是讓他們掌握新技術、新知識, 這樣他們才能在新興產業中獲得工作崗位。

蔡純毅說, 新加坡政府提出的“未來技能計畫”就是很好的例子, 這項計畫為勞動者提供學費, 幫助他們掌握IT技術, 便於他們儘快找到新工作。

此外, 對年輕人的教育和培訓也不可忽視。 墨西哥國立自治大學國際關係中心教授伊格納西奧·科爾特斯表示, 政府和企業應加大對年輕人的教育投入, 引導他們適應“工業4.0”時代, 這有助於下一代在未來找到更合適的就業機會, 開拓就業新領域。

對於人和科技創新的關係, 美國科技公司Uptake首席執行官布拉德·基威爾表示,

人們必須要改變思維方式。 “我認為有勇氣和創造力的人會擁抱未來, 而不是滿足現狀。 科技能讓人們更好地工作, 而不是讓他們害怕自己的技術會貶值。 世界永遠都需要人類的智慧和創造力。 ”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