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周恩來如何對待跳舞

關於周恩來何時學會跳舞的?筆者聽到過好幾種說法。

一說是在天津南開中學讀書時。 南開中學是仿照歐美近代教育制度創辦的一所私立學校,教學作風民主。 當時學校提倡演新戲(即話劇,人們也稱其為文明戲),周恩來在求學期間曾多次參與新劇演出。 另外,天津作為通商之埠,民風開化,人們在人際交往中運用交誼舞這一形式已成時尚。 因此,說周恩來在天津讀書時學會跳舞不會有人懷疑。

二說是旅日求學期間。 周恩來旅日求學時正值19歲,是青年人身心最活躍的時期。 由於南開學子留日的比較多,他們在日本組織了南開同學會,除了在生活上互相照應,也定期為一些同學過生日或結婚舉行演唱會、舞會等。

因此,周恩來就學會了跳舞。

三說是延安時期。 紅軍長征到達陝北後,人困馬乏,身心俱疲。 於是,在史沫特萊等國際友人的建議和輔導下,每個週末舉行一次舞會,讓毛澤東、朱德、周恩來等中共領導人在緊張工作之餘,以跳舞愉悅身心,活動身體,從而得到休息。 此例一開,人們紛紛前往。 因此,周恩來也就學會了跳舞。

不過,筆者並不完全贊同最後一種說法。 因為,在1944年11月10日,周恩來陪同美國駐華大使赫爾利從延安飛赴重慶3天后,鄧穎超思念丈夫,給周恩來寫信稱:“你走了,好像把舞場的熱鬧氣氛亦帶走了!昨晚的舞廳卻是冷淡而減色呢。

鐘錶未響十點,男女舞星都散場回窯了。 ‘怎麼散得這樣早?’我問。 ‘快垮臺中!’三元回答。 ‘今天人不多嗎?’超複問。 ‘頂多不過二十對。 ’‘女的少極啦。 ’我心裡想,走了一個跳舞男星,就這樣減色了麼?——一笑。 ”

從鄧穎超寫給周恩來的這封信裡,我們可以判斷出一個事實:周恩來當時不僅會跳舞,而且舞步嫺熟,是舞場上的男“明星”,以至於他一走,延安的舞廳都“冷淡而減色”了。 其實,抗戰爆發後,周恩來大部分時間都在國統區的大後方活動,如果不是早先就會跳舞,他就不可能輕鬆自如地帶領舞伴,出入舞池。

周恩來愛跳舞。 新中國成立後,他終日忙碌,難得休息和娛樂,若能擠出一點兒寶貴的休息時間,首先是選擇跳舞。

在周恩來看來,跳舞既可以娛樂,又能鍛煉身體,還能接觸群眾,瞭解基層情況。

春藕齋是開國領袖們參加週末舞會的地方,偶爾也放電影

在春藕齋,周恩來不忘喚起年輕人的信心

1949年底,新中國剛剛誕生,每逢星期六晚上,中南海的春藕齋都會召開週末舞會。

來參加的除了一群年輕的幹部戰士,還有中央首長,如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朱德……他們之中,若論舞姿的優美和瀟灑,周恩來都是排名第一。 因此,許多姑娘排著隊等著和他跳舞,以至於他和每位舞伴跳上兩三圈後就得另換舞伴。 有時候,排在隊尾還輪不上呢。

有一回,一位文工團的小姑娘排隊等了很長時間才輪到和周恩來跳舞。 可是由於年紀小又太興奮,平時舞步輕盈的她卻慌了手腳,連連踩周恩來的腳。 雖然周恩來安慰她說:“沒事,沒事。 ”但她心裡卻越來越慌亂,沒跳上半圈,就羞紅了臉,退到一旁。 周恩來只好與另一位迎上來的姑娘繼續跳舞。

跳了一會兒,曲子換上“快三”。 周恩來突然離開那些正在排隊等候與他跳舞的人,徑直走到踩他腳的小姑娘面前,請她繼續跳舞。

在總理的鼓勵下,小姑娘漸入佳境,隨著音樂的節拍,時而如春風拂柳,時而如水波蕩漾,與周恩來配合得很默契。 周恩來笑著對她說:“小同志,我知道你會跳好的!”

那天晚上,“小同志”失眠了。 她第一次懂得了什麼叫尊重,想到身為國家總理的周恩來,不僅尊重後輩,還關心一個女娃娃的自尊心,她不由得流下了熱淚。 據周恩來嫡長侄女、原全國政協委員周秉德告訴筆者,那位“小同志”就是後來成長為大導演的李嫻娟(那天周秉德正好在春藕齋,也在等著和伯伯跳舞)。 多年後,一說起當年與周恩來跳舞的事,李嫻娟還止不住淚水盈眶。 她說:“如果周總理不再請我跳舞,可能那種失敗的陰影將會籠罩我的整個人生,那種失敗也可能成為我自信心的最大殺手,也就不可能有後來的導演李嫻娟了。 ”

周秉德與伯父周恩來合影

在中南海,周恩來婉勸侄女讓他和別的舞伴跳舞

據周家人說,周秉德是周恩來親屬中唯一一位會跳舞的人。筆者也曾目睹過她的嫺熟舞姿。

周秉德對筆者說,新中國成立之初,她大約12歲時進入中南海來到伯伯的身邊。因為小,什麼也不怕,看到中南海裡的党和國家領導人週末時常常和女青年們跳舞,於是一有空就纏住身邊的叔叔阿姨們,向他們學跳舞。這樣,等到舉行舞會時,也就大著膽子下舞場了。

據周秉德回憶:記得我與毛澤東伯伯跳舞,別管是三步四步的舞曲,總是被身材高大的他攬在懷中來回晃呀晃,像乘上大船,在音樂聲中隨波蕩漾;我與朱德爹爹跳舞,卻總有當了“白軍”的感覺,朱爹爹到底是總司令,音樂一起,他便笑吟吟地大踏步前進,而我只有後退後退再後退的權力,無法發揮自己學來的花步;劉少奇伯伯的舞姿很優雅,舞步準確輕快,但是他仿佛不太會笑,話也不太多,臉上總是嚴肅的慈祥,讓人有點距離。不是我偏心,如果在這些國家領導人中選交誼舞“冠軍”的話,恐怕非伯伯莫屬!我始終認為,我伯伯的舞姿最棒!只要伯伯一到場,他幾乎再沒法在場外落座。他笑容可掬,風度翩翩,舞步嫺熟舒暢,舞姿優雅大方,尤其是跳“快三”時,他能帶起舞伴輕快旋轉,滿場飛舞。

舞會上,周恩來從來沒有固定的舞伴,但他有自己的挑選。老中青、各民族、主客賓朋等各個方面,他都考慮得周詳慎密,體貼周到。

周秉德對筆者回憶說:我第一次和伯伯跳舞,也是跟許多文工團女青年們一樣排了很久的隊。當伯伯微笑著攬著我的背,和他一起融入舞池時,那才真叫幸福。幾個音節一跳,伯伯就誇獎我“樂感挺強,跳得還行”。然而,周恩來又說:“轉到那邊就下去吧,讓別的還在等待的同志與我跳。”我只好無奈地點點頭,儘管覺得還沒過癮,但也沒辦法。

周恩來就是這樣,在他的心目中,每時每刻考慮的都是別人的感受。他不會因為周秉德是自己嫡親侄女,就不顧那些還在排隊等候想與他跳舞的人。

在廬山,他找到了失散50多年的舅表妹

周恩來跳舞不僅僅是工作累了放鬆身體,而且還借跳舞的機會,瞭解基層老百姓的生產和生活。1992年,周恩來的警衛秘書、西花廳的黨支部書記何謙在北京家中對筆者講述,1950年在軍委禮堂跳舞時,陪總理跳舞的是京劇表演藝術家馬連良的女兒。馬連良在新中國成立時滯留香港,臺灣的蔣介石曾想方設法帶信,並派人到香港,邀請馬連良先生隨同一併去臺灣。就在馬連良舉棋未定之時,他得到了女兒從北京帶來“周總理歡迎他回內地”的口信,一下子解決了他的思想矛盾。其後,他巧妙地擺脫了特務的嚴密監視,先到廣州而後勝利返京。

這是周恩來利用跳舞為黨和人民做的一件好事。據周恩來的衛士長成元功對筆者講述,周總理在廬山跳舞時還找到了與他失去聯繫50多年的嫡親舅表妹萬貞。

萬貞原名萬芳貞,小名黑子,是周恩來嫡親十八舅萬立鉁的女兒。十八舅與周恩來的生母是同胞姐弟,因此他們的後輩往來也比較密切。1905年,周恩來在清江浦陳家花園(今准安市清河區)讀書時,和萬貞表妹是同學。但是,自從周恩來離開清河回淮安老家,繼之到東北念書後,兄妹倆便再未見過面。

由於周恩來的這位表妹還是他的六伯父周嵩堯的嫡親外甥女。1951年11月25日,周嵩堯在向侄兒周恩來講述相關親屬時,曾寫下這樣一段話:“我的胞姐嫁萬太夫人(指周恩來生母)的胞兄立鉁,有一女,小名黑子,今年52歲,嫁江西鐘一琴,揚州未解放,他(她)到南昌尋夫,久無消息。”這段文字說明,萬貞不僅和表哥周恩來失去了聯繫,和周家其他親戚也沒有往來。

成元功說,1961年中央在廬山召開工作會議,從8月23日一直開到9月16日。開會期間,每週六晚上都舉行舞會。喜歡跳舞的周恩來只要沒有急需處理的事,每週六的晚上9、10點鐘後都要去跳一會兒。

就在會議期間,一次,和周恩來跳舞的一位女青年告訴他,她的婆婆就是總理多年未聯繫上的表妹。周恩來一聽,馬上停下腳步,他們一起走進舞場休息室。成元功作為周恩來的警衛人員,自然跟著進了房間,聽到他們的談話。這位舞伴名叫陳珍華,在廬山植物園工作。當周恩來聽到陳珍華說她的婆婆原來名叫萬芳貞,小名叫黑子,只比他小1歲時,周恩來就已確認這位名叫萬貞的人就是他失散50多年的親表妹。他轉頭對成元功說:“你把她家的住址和愛人的名字都記下來,有空我要去看他們。”

會議之餘,周恩來輕裝簡從,到陳珍華家看望了表妹萬貞。周恩來如果不是跳舞就遇不上陳珍華,也就不會知道失散50多年的表妹下落了。

在北京飯店,周恩來邊跳舞邊做調查研究

周恩來很會跳舞,又喜歡跳舞,北京的中直機關、各部委如果遇有重大活動舉辦舞會,都會邀請他去。

成元功告訴筆者,1962年春節即將到來之際,國家体委、公安部、軍委辦公廳、國務院有關事務管理局和青年藝術劇院等單位,都早早地向西花廳總理辦公室送來了除夕當晚的舞會請柬。在周恩來夫婦用餐時,成元功向周恩來報告了哪些單位送來了邀請函。

晚飯後,周恩來照常工作,直到9點30分,鄧穎超才悄悄走到他的辦公室說:“恩來呀,今天是除夕,好幾個單位請你去跳舞,你該休息一下,去跳會兒舞,和大家一起過個春節吧!”周恩來看看辦公桌上的鬧鐘,點點頭,收起桌上的檔材料,與鄧穎超走出了辦公室。當晚,鄧穎超因為身體不適未能同去。

周恩來先來到西花廳東邊的紫光閣,這裡是國務院機關事務管理局舉辦的舞會,然後又到軍委三座門和北京飯店跳舞。

北京飯店的舞場大,那裡等著和總理跳舞的女青年比較多,周恩來不得不只跳一圈就換舞伴。當舞會進行到後半場,周總理和一位電車司機的女兒跳舞時,得知她在基層工作,便拉起了家常。

那位女青年說,她父親是老共產黨員,40多歲了,家裡有奶奶、父母和他們姐弟4人,住一間房子,全家共用一條洗臉毛巾。母親沒有工作,有時幫人做針線活掙點兒錢貼補家用,全家主要靠爸爸每月40多元的工資生活。周恩來聽到這裡,腳步停了下來。他和女青年坐下,向她瞭解詳細的情況,還誠懇地說:“是我這個總理沒當好呀,你們家這麼困難我都不知道。”他又囑咐成元功:“你把她家的住址記下來,有時間我要去看看。”

1964年的8月9日下午,周恩來在西花廳舉行第二次家庭會議,對其親屬講起了“五關”。這份由周秉德記錄、鄧穎超親自閱改的《七伯談話(二)》,其中“親屬關”裡有這樣一段記載:

無產階級家庭的本能,有無產階級感情。一個電車公司三十多年工齡的老司機,是個老黨員,一個人養七口人,住一間屋子,全家用一條毛巾。你們誰曾困難到這個程度?他這麼困難,每天回到家裡都要給全家講黨史,講黨課,他有個女兒,學校組織勞動,她不去,問她為什麼,她說怕曬黑了,將來當不了演員。他一聽馬上火了,說:“今天我這只手得犯錯誤了。”上去就打了女兒一巴掌,說:“你當演員我不反對,但你要演工人、農民去為人民服務,又不是讓你去資產階級當演員,要那麼白幹什麼?黑是健康,光榮!”

很明顯,周恩來在跳舞的同時,也在做調查研究,並把調查研究得來的生動事例用來指導他的決策和工作。

在新疆和田,周恩來尊重少數民族

據1964年從淮安到新疆和田支邊的謝軍女士對筆者講述,1966年6月中旬,周恩來、陳毅一行出訪羅馬利亞等國,途中飛抵新疆和田。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書記王恩茂特意提前兩天指示和田地區做好接待工作,中共和田地區委地委書記黃誠親自找到在區委機關工作的5位女青年談話,要她們在最短的時間內,學會跳交誼舞。

1966年6月15日,周恩來一行從北京飛抵和田。當地老百姓這才得知是周總理等中央領導人出訪路過和田,頓時一片沸騰。

周恩來等人下飛機後稍事休息,下午便神采奕奕地出現在和田地委、專署直屬機關幹部大會上。他們走進會場,場內頓時掌聲雷動,經久不息。周恩來微笑著頻頻向大家揮手致意。當聽說在場的大多數幹部都是來自內地的漢族同志時,他深情地說:“你們為了國家利益,毅然投身到祖國的邊疆和田,和兄弟民族團結一致,共同為社會主義建設而努力工作,因此,你們都是祖國的的好兒女!”隨即,暴風雨般的掌聲把他的話音淹沒了。掌聲還未停息,周恩來又大著嗓門說:“和田是塊很美的地方,我們見到這裡綠樹成蔭,瓜果滿園,鮮花盛開,一派南國風光,真是美得賽江南呀!希望你們尊重兄弟民族、團結兄弟民族,共同把新疆建設得更美好!”他溫暖人心的講話,一次又一次被掌聲打斷,現場的氣氛也達到了高潮。

晚上的舞會在和田地直機關大禮堂舉行,邀請了和田絲綢廠的業餘樂隊伴奏。大約8點鐘,風度翩翩的周恩來總理、性格豪爽的陳毅副總理和他美麗的夫人張茜等出訪代表團成員們在掌聲中來到禮堂,樂隊奏起了《圓舞曲》,幾個剛學會跳交誼舞的女青年熱情地上前邀請周總理跳舞。

周恩來用那雙睿智的眼睛一掃,發現裡面有一位姑娘頭上紮著許多根小辮子,他立即抬手,示意要先和這位維吾爾族姑娘跳舞。這位小姑娘就是剛剛學會跳交誼舞的古麗汗。

只見周恩來微笑著,踩著合拍的舞步和舞伴輕快地旋轉著。《圓舞曲》結束後,換成了《紅梅贊》,周恩來又和聲高唱著這首歌曲,他優美的步伐,瀟灑的風度,飛揚的神采,親切的面容……無不使在場的人從心底產生無限的敬意。

據有關資料記載,周恩來在訪問蘇聯、波蘭、印尼時,都在客人舉辦的舞會上熱情地跳舞,每一次都十分投入。他獨特的人格魅力,使在場的中外朋友們為之傾倒和由衷讚歎。

(作者系江蘇淮安周恩來紀念館研究室原主任)

(《紅岩春秋》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獨家發佈,請勿轉載!)

周秉德與伯父周恩來合影

在中南海,周恩來婉勸侄女讓他和別的舞伴跳舞

據周家人說,周秉德是周恩來親屬中唯一一位會跳舞的人。筆者也曾目睹過她的嫺熟舞姿。

周秉德對筆者說,新中國成立之初,她大約12歲時進入中南海來到伯伯的身邊。因為小,什麼也不怕,看到中南海裡的党和國家領導人週末時常常和女青年們跳舞,於是一有空就纏住身邊的叔叔阿姨們,向他們學跳舞。這樣,等到舉行舞會時,也就大著膽子下舞場了。

據周秉德回憶:記得我與毛澤東伯伯跳舞,別管是三步四步的舞曲,總是被身材高大的他攬在懷中來回晃呀晃,像乘上大船,在音樂聲中隨波蕩漾;我與朱德爹爹跳舞,卻總有當了“白軍”的感覺,朱爹爹到底是總司令,音樂一起,他便笑吟吟地大踏步前進,而我只有後退後退再後退的權力,無法發揮自己學來的花步;劉少奇伯伯的舞姿很優雅,舞步準確輕快,但是他仿佛不太會笑,話也不太多,臉上總是嚴肅的慈祥,讓人有點距離。不是我偏心,如果在這些國家領導人中選交誼舞“冠軍”的話,恐怕非伯伯莫屬!我始終認為,我伯伯的舞姿最棒!只要伯伯一到場,他幾乎再沒法在場外落座。他笑容可掬,風度翩翩,舞步嫺熟舒暢,舞姿優雅大方,尤其是跳“快三”時,他能帶起舞伴輕快旋轉,滿場飛舞。

舞會上,周恩來從來沒有固定的舞伴,但他有自己的挑選。老中青、各民族、主客賓朋等各個方面,他都考慮得周詳慎密,體貼周到。

周秉德對筆者回憶說:我第一次和伯伯跳舞,也是跟許多文工團女青年們一樣排了很久的隊。當伯伯微笑著攬著我的背,和他一起融入舞池時,那才真叫幸福。幾個音節一跳,伯伯就誇獎我“樂感挺強,跳得還行”。然而,周恩來又說:“轉到那邊就下去吧,讓別的還在等待的同志與我跳。”我只好無奈地點點頭,儘管覺得還沒過癮,但也沒辦法。

周恩來就是這樣,在他的心目中,每時每刻考慮的都是別人的感受。他不會因為周秉德是自己嫡親侄女,就不顧那些還在排隊等候想與他跳舞的人。

在廬山,他找到了失散50多年的舅表妹

周恩來跳舞不僅僅是工作累了放鬆身體,而且還借跳舞的機會,瞭解基層老百姓的生產和生活。1992年,周恩來的警衛秘書、西花廳的黨支部書記何謙在北京家中對筆者講述,1950年在軍委禮堂跳舞時,陪總理跳舞的是京劇表演藝術家馬連良的女兒。馬連良在新中國成立時滯留香港,臺灣的蔣介石曾想方設法帶信,並派人到香港,邀請馬連良先生隨同一併去臺灣。就在馬連良舉棋未定之時,他得到了女兒從北京帶來“周總理歡迎他回內地”的口信,一下子解決了他的思想矛盾。其後,他巧妙地擺脫了特務的嚴密監視,先到廣州而後勝利返京。

這是周恩來利用跳舞為黨和人民做的一件好事。據周恩來的衛士長成元功對筆者講述,周總理在廬山跳舞時還找到了與他失去聯繫50多年的嫡親舅表妹萬貞。

萬貞原名萬芳貞,小名黑子,是周恩來嫡親十八舅萬立鉁的女兒。十八舅與周恩來的生母是同胞姐弟,因此他們的後輩往來也比較密切。1905年,周恩來在清江浦陳家花園(今准安市清河區)讀書時,和萬貞表妹是同學。但是,自從周恩來離開清河回淮安老家,繼之到東北念書後,兄妹倆便再未見過面。

由於周恩來的這位表妹還是他的六伯父周嵩堯的嫡親外甥女。1951年11月25日,周嵩堯在向侄兒周恩來講述相關親屬時,曾寫下這樣一段話:“我的胞姐嫁萬太夫人(指周恩來生母)的胞兄立鉁,有一女,小名黑子,今年52歲,嫁江西鐘一琴,揚州未解放,他(她)到南昌尋夫,久無消息。”這段文字說明,萬貞不僅和表哥周恩來失去了聯繫,和周家其他親戚也沒有往來。

成元功說,1961年中央在廬山召開工作會議,從8月23日一直開到9月16日。開會期間,每週六晚上都舉行舞會。喜歡跳舞的周恩來只要沒有急需處理的事,每週六的晚上9、10點鐘後都要去跳一會兒。

就在會議期間,一次,和周恩來跳舞的一位女青年告訴他,她的婆婆就是總理多年未聯繫上的表妹。周恩來一聽,馬上停下腳步,他們一起走進舞場休息室。成元功作為周恩來的警衛人員,自然跟著進了房間,聽到他們的談話。這位舞伴名叫陳珍華,在廬山植物園工作。當周恩來聽到陳珍華說她的婆婆原來名叫萬芳貞,小名叫黑子,只比他小1歲時,周恩來就已確認這位名叫萬貞的人就是他失散50多年的親表妹。他轉頭對成元功說:“你把她家的住址和愛人的名字都記下來,有空我要去看他們。”

會議之餘,周恩來輕裝簡從,到陳珍華家看望了表妹萬貞。周恩來如果不是跳舞就遇不上陳珍華,也就不會知道失散50多年的表妹下落了。

在北京飯店,周恩來邊跳舞邊做調查研究

周恩來很會跳舞,又喜歡跳舞,北京的中直機關、各部委如果遇有重大活動舉辦舞會,都會邀請他去。

成元功告訴筆者,1962年春節即將到來之際,國家体委、公安部、軍委辦公廳、國務院有關事務管理局和青年藝術劇院等單位,都早早地向西花廳總理辦公室送來了除夕當晚的舞會請柬。在周恩來夫婦用餐時,成元功向周恩來報告了哪些單位送來了邀請函。

晚飯後,周恩來照常工作,直到9點30分,鄧穎超才悄悄走到他的辦公室說:“恩來呀,今天是除夕,好幾個單位請你去跳舞,你該休息一下,去跳會兒舞,和大家一起過個春節吧!”周恩來看看辦公桌上的鬧鐘,點點頭,收起桌上的檔材料,與鄧穎超走出了辦公室。當晚,鄧穎超因為身體不適未能同去。

周恩來先來到西花廳東邊的紫光閣,這裡是國務院機關事務管理局舉辦的舞會,然後又到軍委三座門和北京飯店跳舞。

北京飯店的舞場大,那裡等著和總理跳舞的女青年比較多,周恩來不得不只跳一圈就換舞伴。當舞會進行到後半場,周總理和一位電車司機的女兒跳舞時,得知她在基層工作,便拉起了家常。

那位女青年說,她父親是老共產黨員,40多歲了,家裡有奶奶、父母和他們姐弟4人,住一間房子,全家共用一條洗臉毛巾。母親沒有工作,有時幫人做針線活掙點兒錢貼補家用,全家主要靠爸爸每月40多元的工資生活。周恩來聽到這裡,腳步停了下來。他和女青年坐下,向她瞭解詳細的情況,還誠懇地說:“是我這個總理沒當好呀,你們家這麼困難我都不知道。”他又囑咐成元功:“你把她家的住址記下來,有時間我要去看看。”

1964年的8月9日下午,周恩來在西花廳舉行第二次家庭會議,對其親屬講起了“五關”。這份由周秉德記錄、鄧穎超親自閱改的《七伯談話(二)》,其中“親屬關”裡有這樣一段記載:

無產階級家庭的本能,有無產階級感情。一個電車公司三十多年工齡的老司機,是個老黨員,一個人養七口人,住一間屋子,全家用一條毛巾。你們誰曾困難到這個程度?他這麼困難,每天回到家裡都要給全家講黨史,講黨課,他有個女兒,學校組織勞動,她不去,問她為什麼,她說怕曬黑了,將來當不了演員。他一聽馬上火了,說:“今天我這只手得犯錯誤了。”上去就打了女兒一巴掌,說:“你當演員我不反對,但你要演工人、農民去為人民服務,又不是讓你去資產階級當演員,要那麼白幹什麼?黑是健康,光榮!”

很明顯,周恩來在跳舞的同時,也在做調查研究,並把調查研究得來的生動事例用來指導他的決策和工作。

在新疆和田,周恩來尊重少數民族

據1964年從淮安到新疆和田支邊的謝軍女士對筆者講述,1966年6月中旬,周恩來、陳毅一行出訪羅馬利亞等國,途中飛抵新疆和田。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書記王恩茂特意提前兩天指示和田地區做好接待工作,中共和田地區委地委書記黃誠親自找到在區委機關工作的5位女青年談話,要她們在最短的時間內,學會跳交誼舞。

1966年6月15日,周恩來一行從北京飛抵和田。當地老百姓這才得知是周總理等中央領導人出訪路過和田,頓時一片沸騰。

周恩來等人下飛機後稍事休息,下午便神采奕奕地出現在和田地委、專署直屬機關幹部大會上。他們走進會場,場內頓時掌聲雷動,經久不息。周恩來微笑著頻頻向大家揮手致意。當聽說在場的大多數幹部都是來自內地的漢族同志時,他深情地說:“你們為了國家利益,毅然投身到祖國的邊疆和田,和兄弟民族團結一致,共同為社會主義建設而努力工作,因此,你們都是祖國的的好兒女!”隨即,暴風雨般的掌聲把他的話音淹沒了。掌聲還未停息,周恩來又大著嗓門說:“和田是塊很美的地方,我們見到這裡綠樹成蔭,瓜果滿園,鮮花盛開,一派南國風光,真是美得賽江南呀!希望你們尊重兄弟民族、團結兄弟民族,共同把新疆建設得更美好!”他溫暖人心的講話,一次又一次被掌聲打斷,現場的氣氛也達到了高潮。

晚上的舞會在和田地直機關大禮堂舉行,邀請了和田絲綢廠的業餘樂隊伴奏。大約8點鐘,風度翩翩的周恩來總理、性格豪爽的陳毅副總理和他美麗的夫人張茜等出訪代表團成員們在掌聲中來到禮堂,樂隊奏起了《圓舞曲》,幾個剛學會跳交誼舞的女青年熱情地上前邀請周總理跳舞。

周恩來用那雙睿智的眼睛一掃,發現裡面有一位姑娘頭上紮著許多根小辮子,他立即抬手,示意要先和這位維吾爾族姑娘跳舞。這位小姑娘就是剛剛學會跳交誼舞的古麗汗。

只見周恩來微笑著,踩著合拍的舞步和舞伴輕快地旋轉著。《圓舞曲》結束後,換成了《紅梅贊》,周恩來又和聲高唱著這首歌曲,他優美的步伐,瀟灑的風度,飛揚的神采,親切的面容……無不使在場的人從心底產生無限的敬意。

據有關資料記載,周恩來在訪問蘇聯、波蘭、印尼時,都在客人舉辦的舞會上熱情地跳舞,每一次都十分投入。他獨特的人格魅力,使在場的中外朋友們為之傾倒和由衷讚歎。

(作者系江蘇淮安周恩來紀念館研究室原主任)

(《紅岩春秋》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獨家發佈,請勿轉載!)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