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岡仁波齊》,用兩個小時解讀一個動作 | 觀點流

岡仁波齊。 看到後面三個字, 你大概能想到“仁波切”, 不要懷疑, 這就是同一個詞, 藏語裡表示“珍寶”, 岡是“雪”的意思, 所以用漢語翻譯, 岡仁波齊叫做“珍雪神山”也未為不可。

從地圖上看, 岡仁波齊在西藏的西側, 芒康在東側, 中間差著2000多公里, 大部分路程在318國道上, 途經藏地小江南林芝和聖城拉薩, “隔山不同天, 一天有四季”, 景色美翻, 騎行者的最愛。

如果說當代有什麼具有代表性的文學意象, “在路上”算一個。

《岡仁波齊》是一群藏族人“在路上”的故事。

不同於都市氣息濃烈的打打鬧鬧迷茫困惑的“路上”, 這裡的“路上”安靜無比,

路上只需要做一件事:磕長頭。

巧的是, 樸樹為前者吟唱了《平凡之路》, 又為後者唱了《no fear in my heart》。 在前者中, 他發現了平凡是唯一答案, 後者中, 他發現只有放手墜落, 那個“真正的我”才會誕生。

始終在迷失和尋找, 沒完沒了。 人生就是這麼個過程。

2015年是藏曆羊年, 梅裡雪山的本命年。 當時我在青海囊謙縣, 我身邊的藏族朋友幾乎都竭盡所能去梅裡雪山的主峰卡瓦格博轉山。 他們有一種魄力, 說走就走, 全家一起走。 那天我給村支書打電話問點事兒, 他說自己正在舉家開車前往雲南轉山, 過一陣再回來。

後來我聽說村長也去了, 轉完山, 順便上大理麗江逛一圈, 花費一個月左右。

我覺得對於平凡的人們來說, 這算是一種旅遊休閒方式。

他們信馬由韁的狀態, 比我要瀟灑得多。

岡仁波齊的本命年應該在梅裡雪山之前, 2014藏曆馬年。 在神山的本命年前往轉山, 功德殊勝, 這是很強大的動力。 影片中的幾位村民, 有各自的不如意和期望, 他們要通過這次朝聖來完成各自的小目標。 於是帶上帳篷和乾糧就出發了。

“嘩”, 手板在公路上擦出聲響, 周而復始的磕長頭開始了。

馬達聲、喘氣聲、說話聲、風吹來的聲、雪落地的聲、柴燃燒的聲……

配樂?對不起, 《岡仁波齊》沒有。

在靜默之力中, 一切精心打磨過的旋律或許都是噪音。

影院裡, 總是缺少一種讓人靜下來的東西, 這部影片有。

不吹不黑, 不誇張, 也不一驚一乍, 平靜地表現一群人的朝聖之路。 藏族人的生活觀、生死觀在這條路上生動展現。

有評價說朝聖路上的人, 不卑不亢、無喜無悲。 這八個字對了一半, 不卑不亢是一種態度, 無喜無悲哪來的人生呢?

朝聖者並不在乎外界的評價嗎?未必。

磕長頭很難, 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 做到的人, 會受到普遍的尊敬。

但在拉薩配合拍攝時, 片中的主角也曾被其他人吐口水, 一如網上的指責聲。

我們都在用自以為正確的方式去解決人生的問題。 難的, 是如磐石般堅信。

誠如導演所說, 這個世界上沒有什麼生活方式是完全正確的, 但若干年後, 人們仍可以從這部影片裡, 看到有一個民族還這樣生活過。 神山聖湖不是終點, 接受平凡的自我, 但不放棄平凡的理想和信仰, 熱愛生活, 我們都在路上。

既然都在路上,

那麼你早已出發, 只是沒意識到罷了。

我很喜歡影片中的一個設定:剛降生的嬰兒與大人們在朝聖路上慢慢長大。 其寓意簡單而深刻:即使你無所事事地過完一整天, 你也在路上。 即使你的目的地不是岡仁波齊, 你也在路上。

從出生開始, 你就在一條通往死亡的路上。 真正把人區別開來的, 是你在路上做什麼。

我們如此擅長自省, 同時也擅長美化他者。 擅長將希望寄託于遠方, 將躁郁流放於憧憬。

而總是忽略了:不動, 也是修行。

最後請允許我掃掃興, 說一件小事。 轉山或許是為了清除心中無形的垃圾, 但稍不注意, 有形的垃圾就會污染有形的世界。

還是2015年, 位於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德欽縣的卡瓦格博, 迎來了絡繹不絕的朝聖者,

也由此產生了大量的生活垃圾, 垃圾所在的地域山高穀深, 運力難及, 致使垃圾存量龐大, 而且不斷增加。 在一次為期12天的清潔行動後, 共清理殘留垃圾150噸。

在環保意識上, 我想, 任何熱愛生活的人, 都不難達成共識吧。

在路上, 讓心中聖地永遠純淨

主編 | 劉 昆

副主編 | 龔孟關

撰文 | 小笑俠

責編 | 侯楠楠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