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晨報論語 】“被讓座”也是一種權利損害

在公交、地鐵上遇到老年人主動讓座已成為大家的共識。 但有一些年輕人, 雖然已經非常疲累, 但因站立者的旁敲側擊或其他行為而“被迫”讓座。 上周, 對1996名18~35歲的青年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 44.9%的受訪青年遭遇過“被讓座”。 對於讓座的初衷, 65.4%的受訪者表示是發自內心地讓座給有需要的人, 23.9%的受訪者則坦言是受到周圍人的“道德逼視”, 8.9%的受訪者是因站立者本人的逼視或其他行為。 (據6月22日《中國青年報》)

由於公交、地鐵上的座位資源時常處於“飽和”狀態, 不能長久站立的人又無可避免地存在。 此時, 公交、地鐵上一般都會響起“請給老弱病殘孕幼讓座”的廣播提醒。

由於公車上的及時提醒, 也通過這幾年來的討論, 給身邊老弱病殘孕幼主動讓座的市民越來越多, 且已經形成了一種普遍的文明風尚。

新聞中提到的所謂“被讓座”, 是相對於主動讓座而言的。 就是在公車上廣播提醒以後, 仍沒有人主動給老弱病殘孕幼讓座。 這些“弱勢群體”, 有的自我克制地站著, 但有的認為, 車上的座位是給自己這一類人設置的, 年輕人都有義務讓座, 不讓座就不是好人, 不講道德, 應受到指責。 這種被“文明讓座”放大化的觀念, 導致了“被讓座”的尷尬。 即佔有座位者不情願、不主動讓座, 卻迫於求座者及他人的表情、語言等, 不得不將先得的座位讓出來。

對此, 我們沒有必要再討論為什麼要讓座, 因為這個理由已經人人明白了。 但我們不妨用包容、理解的心態, 討論一下為什麼有人不讓座, 以及“被讓座”產生的社會危害。

如今, 能夠擠公交、乘地鐵的人, 都不容易。 他們工作、學習時緊張忙碌, 只有乘坐公車時才能悠閒自在一會兒。 有的人雖然很年輕, 卻身患疾病, 站著可能引起暈厥等意外;有的身處在“非常時期”, 讓座可能引起尷尬……他們不要求別人給他們讓座, 但讓出佔有的座位, 心中卻有著明顯不舒服的滋味。 “被讓座”的出現, 實際上把年輕一族中的一部分“弱勢群體”, 以貌取人般地剔除在“弱勢群體”圈外。 這種在文明名義下的“被讓座”, 實際上變相剝奪了一部分人公平選擇和自由決定讓不讓座的權利。

平衡讓座與求座、年輕人與“弱勢群體”之間的關係, 有必要提醒並形成另一種文明風尚。 就是身為老弱病殘孕幼等弱勢群體, 在選中目標後索座, 應當以協商的口吻發出求座信號, 對方能夠讓座, 應當表示感謝;對方不回答或不讓座, 應視為有難處, 而不是有恃無恐, 覺得對方讓座是必須的, 強行要求對方讓座, 甚至言語相傷逼座, 把事情鬧僵。

“讓座”是一種文明, 提倡“讓座”是促進社會進步的應有之義, 增強老弱病殘孕幼等弱勢群體的幸福感。 但對隨之出現的“被讓座”現象, 需要全社會共同探討, 形成共識, 既不愧對於這個文明時代, 又不被“文明”所裹挾, 進而對讓不讓座作出不違心的決定和選擇。

我們既希望在對方需要時, 每一個人都能主動讓座, 也希望文明讓座不要裹挾著一丁點蠻野。 (卞廣春)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