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扁桃體炎反反復複,切還是不切?

編譯 / 趙哲維

命途多舛的扁桃體

扁桃體內含有豐富的T淋巴細胞、巨噬細胞、B淋巴細胞生髮中心等大量淋巴組織, 主要通過抗原呈遞起到一個免疫獲取或免疫預防的作用。 作為人體內最容易觸及的黏膜相關淋巴組織系統, 其在外界食物、氣體必經之路——咽部, 起著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特殊防禦作用。

尤其在6歲之前, 更是扁桃體發揮免疫功能最主要的時期, 齶扁桃體也在那個時候出現生理性增生, 甚至發展為腺樣體肥大。 然而好景不長, 過了6歲之後, 扁桃體就開始慢慢退化, 其內淋巴組織也逐漸被臨近的肌肉組織分隔為或多或少的一些小囊,

免疫功能逐漸弱化。

扁桃體(來自10歲孩子)切片的HE染色, 可見大量淋巴濾泡

不存在的慢性扁桃體炎?

關於扁桃體炎的說法, 在英語中就有許多不同的表達, 臨床應用過程中也存在一定的混淆和混亂。

急性扁桃體炎:急性扁桃體炎通常是指病毒或細菌感染導致的扁桃體炎, 常伴有吞咽痛、扁桃體紅腫伴或不伴滲出、頸部淋巴結腫大、發熱>38.3℃等表現。 而單純的持續24-48小時的吞咽痛, 常常為上呼吸道病毒感染(感冒)的前驅症狀, 是不能作為急性扁桃體炎的診斷標準的。

慢性扁桃體炎:相對來說, 慢性扁桃體炎則是一個比較有爭議的概念, 雖然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 慢性扁桃體炎的概念都比較常見, 但有文獻認為其存在一定的誤導傾向。 因為事實上, 在充分治療和粘膜重建後, 並不存在真正的慢性扁桃體炎能夠持續症狀4周以上, 因此稱之為慢性復發性扁桃體炎更為準確。

而急性復發性扁桃體炎, 則常見於多種病原菌導致的扁桃體炎,

在停用抗生素後幾周出現復發的情況。

病毒/細菌難分清

急性扁桃體炎是一個臨床診斷, 常常通過上述典型的病史、體征、臨床表現, 有經驗的大夫在門診既可以作出診斷, 而更重要的是鑒別感染源。 通常來說, 病毒性扁桃體炎除了疼痛和發熱外, 咳嗽、聲音嘶啞、鼻涕等症狀更為突出, 而細菌性扁桃體炎則更多的表現為淋巴結腫大、化膿或滲出性扁桃體炎、發熱>38.3℃。

乙型溶血性鏈球菌是其中最常見的致病菌, 鏈球菌抗原檢測是最方便準確的檢驗方式, 雖然敏感性一般, 但特異性高達98%。

在扁桃體炎早期, 要鑒別病毒性、細菌性感染是最困難的, 尤其是在97.5%的扁桃體炎病人(包括細菌性扁桃體炎)中, 都能發現至少一種病毒檢測陽性(腺病毒和副流感病毒最為常見)。

而這些病毒常常是臨床隱匿存在的, 因此通過快速篩查等方式, 常常導致較高的假陽性結果。

常見誘因

兒童扁桃體增生, 常常由於慢性經鼻呼吸受阻或長期經口呼吸(鼻甲骨肥厚、鼻中隔偏曲等),

長期受未經過濾的幹冷空氣刺激, 扁桃體粘膜乾燥、增生, 並容易產生感染。

此外, 對上呼吸道的粉塵、黴菌等物質過敏, 也會導致扁桃體及上呼吸道粘膜的慢性炎症。 值得注意的是, 這些常年受過敏困擾的患者也常常容易患上呼吸道或扁桃體的感染。

齲齒也是導致復發性扁桃體炎的重要原因。 長期經口呼吸及反復的扁桃體炎本身也可以導致牙周疾病和齲齒的發生, 形成惡性循環。 而相反的, 如果手術切除全部或部分扁桃體, 則還可以有效控制孩子反復發作的口腔疾病。

切?還是不切?

切還是不切,這是一個問題。切多少還是全切,這是另一個問題。

對於復發性扁桃體炎,可以根據頻率、嚴重程度及併發症進行評估,大部分指南都採用Paradise標準。

Paradise等在1984年做的一項研究發現,當嚴重的復發性扁桃體炎:

1、每年發作7次或以上;

2、每年發作5次或以上,連續2年;

3、每年發作3次貨以上,連續3年;

滿足三條中任意一條時,行扁桃體全切術可以有效改善症狀。最近的大型臨床研究也證實,在不滿足Paradise標準的患兒組中,行扁桃體全切術術後復發次數等與對照組並無明顯差異。

而對於急性(化膿性)扁桃體炎來說,研究表明,僅對於部分患者,扁桃體切除術可以預防術後兩年內再次復發。對於症狀更輕的咽喉炎或扁桃體炎,扁桃體切除術則受益更微。考慮到扁桃體在12歲前的免疫功能,切除術本身帶來的傷害更高於收益。因此總的來說,急性扁桃體炎不推薦手術治療。

也正是考慮到扁桃體其早期較為重要的免疫功能,歐洲等地區在治療扁桃體增生或一小部分扁桃體炎更傾向於部分切除術而非全切術。一些文獻研究也發現,部分切除術相比于全切術,術後併發症如復發扁桃體炎、扁桃體周圍膿腫等發生率未見明顯異常。

非手術治療

對於不需要手術治療的急性扁桃體炎,又該如何處理呢?

通常來說,急性扁桃體炎(伴或不伴乙型溶血性鏈球菌感染),都是一個自限性疾病。只有在高度懷疑或證實有乙型溶血性鏈球菌感染時,才會使用抗生素。不恰當的使用抗生素可能導致細菌耐藥性增加。因此用藥時需要嚴格根據臨床證據指導用藥,而不是根據患兒或家長意願(這點在國內可能是較難的一環)。

如果懷疑或確診EBV感染,則需要讓患兒休息,充分靜脈補液、陣痛、退熱是治療的重點。由於潛在的肝毒性,對乙醯氨基酚是不推薦使用的。而由於交叉反應的皮疹(發生率約90%),氨苄西林也不推薦使用。抗生素方面,阿昔洛韋尚未證實其在扁桃體炎方面的臨床療效。

此外,如果扁桃體太大,阻塞氣道,影響呼吸,可以使用類固醇激素抗炎、縮小扁桃體。

研究表明,無論在成人還是孩子中,口服或肌注糖皮質激素都起到了不錯的效果,並且副作用較小。

資料來源

[1]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tonsillitis I.Diagnostics and nonsurgical management. Jochen P. Windfuhr, Nicole Toepfner, etal. Eur Arch Otorhinolaryngol. 2016 Apr;273(4):973-87.

[2]Tonsillitis and sore throat in children. KlausStelter. Head and Neck Surgery 2014, Vol. 13, ISSN 1865-1011.

[3]Tonsillectomy or adenotonsillectomy versusnon-surgical treatment for chronic /recurrent acute tonsillitis. Burton MJ etal. 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 2014 Nov 19

作者介紹:媽咪知道醫學團隊由婦產科和兒科專業醫師組成,希望為父母們提供前沿、具有循證醫學證據且實用的科普知識。

【媽咪知道】母嬰健康諮詢APP,三甲醫院醫生隨時問,600萬媽媽的信賴選擇。

【媽咪知道兒科診所】你身邊的私人兒科診所,提供專業、貼心的就醫體驗。

切?還是不切?

切還是不切,這是一個問題。切多少還是全切,這是另一個問題。

對於復發性扁桃體炎,可以根據頻率、嚴重程度及併發症進行評估,大部分指南都採用Paradise標準。

Paradise等在1984年做的一項研究發現,當嚴重的復發性扁桃體炎:

1、每年發作7次或以上;

2、每年發作5次或以上,連續2年;

3、每年發作3次貨以上,連續3年;

滿足三條中任意一條時,行扁桃體全切術可以有效改善症狀。最近的大型臨床研究也證實,在不滿足Paradise標準的患兒組中,行扁桃體全切術術後復發次數等與對照組並無明顯差異。

而對於急性(化膿性)扁桃體炎來說,研究表明,僅對於部分患者,扁桃體切除術可以預防術後兩年內再次復發。對於症狀更輕的咽喉炎或扁桃體炎,扁桃體切除術則受益更微。考慮到扁桃體在12歲前的免疫功能,切除術本身帶來的傷害更高於收益。因此總的來說,急性扁桃體炎不推薦手術治療。

也正是考慮到扁桃體其早期較為重要的免疫功能,歐洲等地區在治療扁桃體增生或一小部分扁桃體炎更傾向於部分切除術而非全切術。一些文獻研究也發現,部分切除術相比于全切術,術後併發症如復發扁桃體炎、扁桃體周圍膿腫等發生率未見明顯異常。

非手術治療

對於不需要手術治療的急性扁桃體炎,又該如何處理呢?

通常來說,急性扁桃體炎(伴或不伴乙型溶血性鏈球菌感染),都是一個自限性疾病。只有在高度懷疑或證實有乙型溶血性鏈球菌感染時,才會使用抗生素。不恰當的使用抗生素可能導致細菌耐藥性增加。因此用藥時需要嚴格根據臨床證據指導用藥,而不是根據患兒或家長意願(這點在國內可能是較難的一環)。

如果懷疑或確診EBV感染,則需要讓患兒休息,充分靜脈補液、陣痛、退熱是治療的重點。由於潛在的肝毒性,對乙醯氨基酚是不推薦使用的。而由於交叉反應的皮疹(發生率約90%),氨苄西林也不推薦使用。抗生素方面,阿昔洛韋尚未證實其在扁桃體炎方面的臨床療效。

此外,如果扁桃體太大,阻塞氣道,影響呼吸,可以使用類固醇激素抗炎、縮小扁桃體。

研究表明,無論在成人還是孩子中,口服或肌注糖皮質激素都起到了不錯的效果,並且副作用較小。

資料來源

[1]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tonsillitis I.Diagnostics and nonsurgical management. Jochen P. Windfuhr, Nicole Toepfner, etal. Eur Arch Otorhinolaryngol. 2016 Apr;273(4):973-87.

[2]Tonsillitis and sore throat in children. KlausStelter. Head and Neck Surgery 2014, Vol. 13, ISSN 1865-1011.

[3]Tonsillectomy or adenotonsillectomy versusnon-surgical treatment for chronic /recurrent acute tonsillitis. Burton MJ etal. 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 2014 Nov 19

作者介紹:媽咪知道醫學團隊由婦產科和兒科專業醫師組成,希望為父母們提供前沿、具有循證醫學證據且實用的科普知識。

【媽咪知道】母嬰健康諮詢APP,三甲醫院醫生隨時問,600萬媽媽的信賴選擇。

【媽咪知道兒科診所】你身邊的私人兒科診所,提供專業、貼心的就醫體驗。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