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我市職業教育駛向優質發展“高速路”

本報訊 職教園區建設日新月異, 中職教育免學費“全覆蓋”, 現代職教體系逐步建立……近年來, 市委、市政府大力實施職業教育攻堅計畫, 不斷整合職業教育資源, 調整職業院校佈局, 集中力量打造一批高水準職業院校。 眼下, 全市職業教育已駛上優質發展的“高速路”, 進入快速發展新階段。

我市現有本科院校1所, 高職高專院校1所, 各類中職學校16所(其中國家級改革發展示範校4所、省級特色校7所), 有7個省級“職業教育強縣”、1個國家級職業成人教育示範縣, 職業學校在校生達4.7萬人, 專任教師達3883人。

職業教育要謀求更好的發展,

必須接地氣, 找准學校定位。 為了讓更多的職業院校接地氣, 我市可謂下足了功夫。 優化學校佈局是其中的一項重要舉措。 出臺了《駐馬店市中等職業學校佈局調整方案》, 按照“政府統籌、整體規劃、同類規整、優勝劣汰、精心組織、穩步推進”的原則, 將全市59所中等職業學校整合為16所, 做大優質學校, 做強優勢專業。 重點發揮黃淮學院應用型本科大學的龍頭作用, 促進院校間合作與交流, 輻射帶動駐馬店職業技術學院和全市中等職業教育發展, 打造全市中高職銜接發展的立交橋。

建設園區, 積聚發展。 我市確定了以“建設園區、改善條件、深化改革、提高品質”為抓手的職業教育發展思路, 在主城區西北部集中開發1.3萬畝土地,

建立與城市功能配套、與產業佈局協調統一, 可容納10所職業院校、師生員工近10萬人的職業教育園區。 在用地上, 市政府優先保障園區建設, 目前已批准用地5422畝, 保證了一期入園學校及基礎設施建設。 在資金上, 先後為入園學校撥款3.25億元用於新校區建設, 為園區建設融資16億元, 保證園區基礎建設。 出臺了《駐馬店市職業教育園區招商引資優惠辦法》, 吸引社會資金參與園區建設, 目前已累計投資27億元, 完成建築面積48.57萬平方米, 駐馬店技師學院、汝南幼兒師範學校、駐馬店農校、駐馬店財經學校、駐馬店衛校5所職業學校已搬遷入駐, 為我市職業教育集約集聚集群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資源分享, 互利互惠。 我市出臺了《駐馬店市職業教育園區資源分享方案》,

成立了資源分享工作領導小組及辦公室, 依託市職教園區, 建立天中智慧職教網路共用平臺, 推動園區內各職業學校在教師資源、實驗實訓設施、文化體育設施、招生資源資訊等方面共用, 學校之間可相互調劑師資餘缺、跨校互聘;可跨校開展實習實訓, 共用實驗實訓設施, 共同建設實訓基地;各院校所屬的文化體育設施免費向園區內各校師生開放;各院校輪流舉辦校際體育比賽和文化娛樂活動等。 通過資源共建共用, 最大限度地發揮現有人力、財力、物力的作用, 提高辦學效率和教育教學品質。

校企合作, 優勢互補。 我市成立職業教育校企合作促進委員會, 設立了校企合作發展專項資金專案。

對校企聯合設立實訓基地、建設實驗室或生產車間按一事一議的方式給予補助, 2015年、2016年分別安排獎勵資金60萬元, 對接納學生實習且實習時間累計1個月以上的當地企業, 按每人每月200元的標準對企業給予獎勵。 目前, 我市平均每所職業院校與3~5家企業進行了合作, 採取開設“企業冠名班”、訂單培訓、定向培訓等形式開展合作辦學。 同時, 定期召開校企供需見面會, 搞好勞動力供需對接。 我市11個產業集聚區共吸納就業人員近20萬人, 其中職業教育為其培養輸送技術人才10余萬人次, 為區域企業發展創造了良好的用工環境。

示範帶動, 全面提升。 通過實施“一個龍頭引領、兩項改革推進、三項工程提升”計畫,

努力推動高水準骨幹職業院校建設。 “一個龍頭引領”, 即充分發揮黃淮學院應用型本科大學建設的引領作用, 帶動全市骨幹職業院校建設。 目前“中國大學生創新創業產學研合作創新示範基地”和“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等國家級平臺相繼落戶黃淮學院。 以此為契機, 我市多次以“校企合作現場會”、“企業與職業院校供需洽談會”等形式, 組織全市職業院校和企業到黃淮學院交流學習、共同提高。 “兩項改革推進”, 即實施職業院校的管理改革和教學模式改革。 出臺了《駐馬店市中等職業學校管理水準提升行動計畫工作方案》, 不斷提高職業學校管理規範化、精細化、科學化水準。 與德國客尼職業教育集團和德未特國際教育集團合作, 啟動了我市首屆中德職教合作師資培訓項目,安排專項資金360萬元,邀請德國專家前來授課,推行德國“行動導向教學法”。“三項工程提升”,即實施職業教育“名師工程”、“名校長工程”和“雙師型教師隊伍培養工程”,為提高職業教育品質提供人才保障。

如今,我市的職業教育呈現蓬勃發展勢頭,已基本形成了以黃淮學院應用型本科大學建設為龍頭,以國家級、省級中等職業院校為骨幹,具有地方特色的中等職業教育相互銜接,學歷教育和職業培訓並舉的職業教育體系,不僅為我市的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人才支撐,還為全市11個產業集聚區輸送了大量的技能型人才。

啟動了我市首屆中德職教合作師資培訓項目,安排專項資金360萬元,邀請德國專家前來授課,推行德國“行動導向教學法”。“三項工程提升”,即實施職業教育“名師工程”、“名校長工程”和“雙師型教師隊伍培養工程”,為提高職業教育品質提供人才保障。

如今,我市的職業教育呈現蓬勃發展勢頭,已基本形成了以黃淮學院應用型本科大學建設為龍頭,以國家級、省級中等職業院校為骨幹,具有地方特色的中等職業教育相互銜接,學歷教育和職業培訓並舉的職業教育體系,不僅為我市的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人才支撐,還為全市11個產業集聚區輸送了大量的技能型人才。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