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養好脾胃 百病不生——夏季養護脾胃好時節 !

夏季時節, 天氣主要以潮濕悶熱為主, 再加上夏季人們的脾胃功能低下, 經常感覺胃口不好, 容易腹瀉, 所以在這個時節健脾是關鍵, 中醫認為:“脾胃是後天之本”, 並有“內傷脾胃, 百病由生”一說。 而夏季這個時機脾胃容易受到侵害, 所以疾病出現, 因此養生應該先以脾胃為先, 那麼怎樣調養出好脾胃呢?

脾胃居於中焦, 主要功能是對飲食物進行消化吸收, 把營養包括各種微量元素, 輸送到全身的臟器組織而維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是人體健康長壽的根本保證。

正如《靈樞.本髒》所雲:“脾堅則髒安難傷。 ”《靈樞.五味》亦指出:“胃者, 五臟六腑之海也, 水穀皆入於胃, 五臟六腑皆稟氣於胃。 ”明.李中梓在《醫宗必讀.腎為先天本脾為後天本論》中高度概括為“有胃氣則生, 無胃氣則死。 ”

正是由於人體機能維持正常主要是從脾胃源源不斷地供給物質營養, 所以把脾胃稱為“後天之本”。

一旦脾胃功能障礙, 必致臟器組織的營養匱乏而功能下降, 輕則出現亞健康狀態, 重則發生病變。

脾胃不和的原因:

一:飲食自倍 暴飲暴食

“飲食自倍, 腸胃乃傷。 ”提醒人們不要過食傷及我們。 因我們的功能特殊一一胃納和脾化。 所謂“胃納”, 即胃主受納, 以攝取水穀食物之意;脾化, 即脾主運化。 正是我們這種特殊的功能, 將飲食消化吸收, 化生氣血精微物質, 輸送到臟腑、組織、器官, 以供它們活動之需。 如經常暴飲暴食, 或吃大量難以消化的食物等不僅功能喪失, 不能運化水穀精微, 而且會生痰、生濕、生水, 將營養物質變成有害廢物, 傷及人體, 發生肥胖、水腫、痰飲、泄瀉、心悸、出血等種種病症。

二:寒涼冷飲 過度食納

夏季冰鎮啤、冰鎮西瓜、冰糕等過多生冷食品, 寒涼不僅傷脾, 也能敗胃, 會出現飲食得不到消化, 不僅發生胃寒噁心、脘腹脹滿、納食不香, 於是會出現貧血、頭暈、心悸、失眠、水腫、腹瀉、咳嗽、痰白、舌苔又白又膩等諸多病症

三:偏食偏嗜 任其胡為

俗話有“食不厭雜,

飲食以養胃氣”之說。 五味偏嗜過度, 亦可損傷脾胃。 誠如《內經》早就說過:“五味入胃, 各歸其所喜, 酸先入肝, 苦先入心, 甘先入脾, 辛先入肺, 鹹先入腎。 ”在飲食上不注重合理搭配, 任其喜好, 長期以往營養失衡, 兒童會發育減緩, 脾胃也弱, 成人出現消瘦。

四:勞役過度 起居不時

過度勞累也可耗傷脾胃之氣。 勞神耗氣, 神疲乏力, 四肢困倦, 味口特差, 口淡無味, 這就是勞倦過度所致。 其實, 前賢早就提醒過:“勞則耗氣”、“勞倦傷脾”、“勞役過度, 則耗損元氣。 ”與勞相反, 過“逸”也可損傷脾胃之氣。 過度安逸, 完全不參加勞動和體育鍛煉, 可使氣血運行不暢, 脾胃功能呆滯, 食少乏力, 精神萎靡。 所謂“久臥傷氣”、“久坐傷肉”, 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若注意勞逸結合,

脾胃之氣自然充旺, 又何有疾病發生!

五:飲食不潔 憂思太過

飲食不潔, 誤食毒物, 尤易傷害脾胃。

情志太過或不及, 也能傷害脾胃。 “思則氣結”、“思傷脾”、“苦思難解則傷脾胃”。 脾胃一傷, 氣血功能紊亂, 氣機升降失司, 常常發生腹脹納呆、食少嘔泄等病。

脾胃不和的表現症狀

1、臉色發暗發黃

當我們的脾胃出現問題,很容易就表現在我們的臉上,如果是脾虛,則吃飯沒有食欲,飯後腹脹腹瀉或者或便溏症狀,長期下去容易導致面色暗黃,消瘦枯萎,這是因為脾的氣和津液都不足,不能給身體供給足夠的營養導致。

2、鼻頭色暗淡

鼻子周圍有脾臟的反射區,我們用手摸摸鼻頭,發現會有一個小坑,以小坑為中心,周圍就是反映脾臟生理、病理變化最明顯的區域。如果鼻頭發紅,那麼可能是脾胃有熱證,會表現的經常容易餓、特別能吃、消化也不好等!

3、口唇無血色

《黃帝內經》中寫道“口唇者,脾之官也”、“脾開竅於口”,都說明脾胃的問題也會表現在口唇上面,如果一個人嘴唇乾燥,經常脫皮,沒有血色等等,都是脾胃不好的表現!

4、睡覺流口水

有些人睡覺流口水,若不是因為睡覺姿勢的問題,那麼很有可能就是脾臟出現了問題,“脾主涎”,這個“涎”是脾之水、脾之氣的外在表現。一旦我們脾氣虛弱了,睡覺的時候就會流口水,如果我們經常出現睡覺流口水的情況時,不妨從調理脾胃開始。

5.眼腫、眼袋大 — 脾胃虛弱

早上起床的時候,很多人眼睛總是腫的,有時甚至還有很明顯的眼袋。其實,這不是沒睡好,而是脾虛的表現。

中醫認為,脾胃不好、脾胃虛弱容易導致氣血不足,進而影響到肝,所以眼睛容易疲勞、紅腫、眼袋大、看不清東西,這些都是脾胃虛弱的表現。

6.牙齦腫、口氣臭— 胃火 如果長期熬夜、加班工作、飲食不規律,則容易傷害到脾經和胃經的正常運行,當脾經和胃經走到下牙齦部位的時候就會出現發炎的症狀,引起牙齦腫痛。

7.肚子脹 — 脾胃不合

不少人在飯後會出現腹脹的情況,通常還會伴有食欲減退、打嗝、腹瀉,那就是說明脾胃可能不和。

如何調理脾胃

足三裡穴:小腿前外側,犢鼻下(膝蓋骨下緣)3寸,距脛骨前緣約一橫指處。月經稀少的原因之一是體內氣血不足,艾灸此穴有調理脾胃、補中益氣的作用,能提升體內氣血運行能力。

氣海穴:在下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下1.5寸處。艾灸此穴不僅能溫煦腹部及子宮,還有很好的調理月經的功效。

血海穴:正坐屈膝,在大腿內側,髕骨內側端上2寸處,當股四頭肌內側頭的隆起處。艾灸此穴具有調經統血、健脾化濕的作用,還能提高脾臟運化能力。

三陰交穴:在內踝尖直上3寸,脛骨後緣。艾灸此穴具有健脾胃、益肝腎、調經帶、治療各種婦科病症的作用。

公孫穴:在足內側緣,第一蹠骨基底部的前下方,赤白肉際處。艾灸此穴具有健脾益胃、通調沖脈(沖脈主管月經)的作用。

湖北蘄艾廠為您提供更多的健康知識。查經絡、查穴位在首頁的右下角有一個“艾灸學堂”的工具,可以學到更多穴位知識。還有“您哪裡不舒服”等常見疾病的艾灸方法。瞭解更多的艾灸知識。

小編推薦:

艾灸為男性前列腺疾病解煩憂,趕緊為自己的老公收藏吧!

艾灸臀部,灸掉疾病灸出美麗!

久病不愈的人一定要做艾灸!

艾灸刮痧輕鬆去掉身上“奪命大包”

中醫艾灸 讓你告別暈車(值得收藏)

1、臉色發暗發黃

當我們的脾胃出現問題,很容易就表現在我們的臉上,如果是脾虛,則吃飯沒有食欲,飯後腹脹腹瀉或者或便溏症狀,長期下去容易導致面色暗黃,消瘦枯萎,這是因為脾的氣和津液都不足,不能給身體供給足夠的營養導致。

2、鼻頭色暗淡

鼻子周圍有脾臟的反射區,我們用手摸摸鼻頭,發現會有一個小坑,以小坑為中心,周圍就是反映脾臟生理、病理變化最明顯的區域。如果鼻頭發紅,那麼可能是脾胃有熱證,會表現的經常容易餓、特別能吃、消化也不好等!

3、口唇無血色

《黃帝內經》中寫道“口唇者,脾之官也”、“脾開竅於口”,都說明脾胃的問題也會表現在口唇上面,如果一個人嘴唇乾燥,經常脫皮,沒有血色等等,都是脾胃不好的表現!

4、睡覺流口水

有些人睡覺流口水,若不是因為睡覺姿勢的問題,那麼很有可能就是脾臟出現了問題,“脾主涎”,這個“涎”是脾之水、脾之氣的外在表現。一旦我們脾氣虛弱了,睡覺的時候就會流口水,如果我們經常出現睡覺流口水的情況時,不妨從調理脾胃開始。

5.眼腫、眼袋大 — 脾胃虛弱

早上起床的時候,很多人眼睛總是腫的,有時甚至還有很明顯的眼袋。其實,這不是沒睡好,而是脾虛的表現。

中醫認為,脾胃不好、脾胃虛弱容易導致氣血不足,進而影響到肝,所以眼睛容易疲勞、紅腫、眼袋大、看不清東西,這些都是脾胃虛弱的表現。

6.牙齦腫、口氣臭— 胃火 如果長期熬夜、加班工作、飲食不規律,則容易傷害到脾經和胃經的正常運行,當脾經和胃經走到下牙齦部位的時候就會出現發炎的症狀,引起牙齦腫痛。

7.肚子脹 — 脾胃不合

不少人在飯後會出現腹脹的情況,通常還會伴有食欲減退、打嗝、腹瀉,那就是說明脾胃可能不和。

如何調理脾胃

足三裡穴:小腿前外側,犢鼻下(膝蓋骨下緣)3寸,距脛骨前緣約一橫指處。月經稀少的原因之一是體內氣血不足,艾灸此穴有調理脾胃、補中益氣的作用,能提升體內氣血運行能力。

氣海穴:在下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下1.5寸處。艾灸此穴不僅能溫煦腹部及子宮,還有很好的調理月經的功效。

血海穴:正坐屈膝,在大腿內側,髕骨內側端上2寸處,當股四頭肌內側頭的隆起處。艾灸此穴具有調經統血、健脾化濕的作用,還能提高脾臟運化能力。

三陰交穴:在內踝尖直上3寸,脛骨後緣。艾灸此穴具有健脾胃、益肝腎、調經帶、治療各種婦科病症的作用。

公孫穴:在足內側緣,第一蹠骨基底部的前下方,赤白肉際處。艾灸此穴具有健脾益胃、通調沖脈(沖脈主管月經)的作用。

湖北蘄艾廠為您提供更多的健康知識。查經絡、查穴位在首頁的右下角有一個“艾灸學堂”的工具,可以學到更多穴位知識。還有“您哪裡不舒服”等常見疾病的艾灸方法。瞭解更多的艾灸知識。

小編推薦:

艾灸為男性前列腺疾病解煩憂,趕緊為自己的老公收藏吧!

艾灸臀部,灸掉疾病灸出美麗!

久病不愈的人一定要做艾灸!

艾灸刮痧輕鬆去掉身上“奪命大包”

中醫艾灸 讓你告別暈車(值得收藏)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