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在惠州去世抹香鯨體內或有罕見龍涎香 比黃金更難得

3月14日16時, 抹香鯨在大亞灣海域附近擱淺, 潛水夫上前展開救護。 南都記者 徐文閣 實習生 王凱 攝

抹香鯨被吊起。 南都記者田飛 攝

抹香鯨, 通常生活在深海, 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有齒類捕食性動物。 深潛可達2200米, 並能在水下呆兩個小時之久, 號稱動物王國中的“潛水冠軍”。 幾天前, 它出現在了惠州深圳海域引起極大關注。

最先發現這條鯨的林先生, 是一個海釣愛好者。 3月12日早上9時許, 林先生開船出去, 在大亞灣核電站對開海域, 遇到了這頭鯨, “當時浪比較大, 海上突然躥出了一個黑色的大塊頭, 漫無目的地遊撞,

身上還纏滿了漁網。 ”

後來他才得知, 它是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的抹香鯨。 原本生活在深海的它, 不知何故遊到水深只有2米左右的大鵬灣近海。

附近許多漁船也圍了上來。 11時許, 確定它沒有攻擊性之後, 漁民們開始自發幫忙將尾部和背上部分漁網割斷。

追浪是“潛愛大鵬”公益組織的義工, 得知鯨魚受困的資訊後, 他召集了6名潛水夫, 趕到鯨魚所在的位置。 當時水溫只有16℃, 能見度也只有1米, 其實不宜潛水。 但他們還是第一時間迅速下水。

當身上的漁網清完之後, 抹香鯨突然張開了嘴。 這時潛水夫發現, 它嘴裡還有不少漁網。 於是, 他們伸手探進了鯨魚嘴裡, 將裡面的漁網取了出來。 “這條鯨下頜的圓柱形牙齒,

大約有3釐米長。 ”潛水夫“自在”說:“現在想想有點後怕, 但是它非常配合。 ”

深圳大鵬新區漁政部門工作人員也趕到了現場。 12時30分左右, 鯨魚身上漁網全部被解開。 抹香鯨暫時脫困。 但它似乎忘記了回家的路一直在淺海區打轉。

“這是一隻迷路的鯨。 ”廣東省漁政總隊大鵬支隊、中國海監廣東省總隊大鵬支隊大隊長趙靚稱, 抹香鯨體長可達18米, 體重最大超過50噸, 一般生活在1000米至3000米的深海裡, 主要食烏賊和魷魚等。 因為鯨是靠聲呐系統辨別方向, 有專家猜測, 因為受傷, 這頭抹香鯨的聲呐系統已經出現問題, 所以回不到深海。

漁政人員和潛水夫一起, 把抹香鯨往外海引。 經過持續近3小時不懈努力, 抹香鯨慢慢地向外遊了一段距離進入惠州海域。

接到深圳漁政部門的情況通報後, 惠州漁政部門也加入了護送抹香鯨回家的行列。 夜幕降臨, 海上起了大霧。 12日晚21時, 抹香鯨被護送至大亞灣虎頭門海域時, 由於天已黑且不能燈光直射, 抹香鯨游離了大家的視線。

3月13日早上6時, 廣東大亞灣海洋保護區和惠深兩地漁政部門再次出動船艇, 沿著岸(島)淺灘一線巡航搜尋。 10時左右, 搜尋人員在深圳大鵬半島廖哥角沿岸海域發現該抹香鯨。 這只大傢伙, 當時距離岸邊只有10米左右, 此處水深只有2米, 隨時有擱淺的危險。

擱淺

擱淺而死, 對於一頭鯨, 可能是最痛苦的死法。

13日17時, 抹香鯨被再次引向深海方向, 參加救護的船隻已達9艘。 為了讓鯨魚回家,

現場人員用汽艇馬達的水流衝擊鯨魚, 迫使鯨魚向海移動。 營救人員還買來魷魚, 給抹香鯨餵食並能引導它游向深處。

深惠兩地漁政部門通知附近的漁船, 避開抹香鯨, 給它讓出一條生命通道。

隨著救援的深入, 通過各方朋友圈, 更多的潛水夫和專家加入到營救隊伍。 中山大學、廣東海洋大學深圳研究院、香港海洋公園的工作組、中科院深海研究所以及珠江口白海豚保護區、汕頭大學等有關專家趕往現場接力援救。

“近距離觀察後發現, 鯨魚生命狀況堪憂。 ”中山大學海洋科學院專家方亮說。 他們帶著聲呐儀器從珠海趕到了現場, 試圖用鯨類的聲音進行引導, 因為鯨魚是群居動物。 但測試了一個多小時, 抹香鯨依然在水裡打轉。

由於聲呐引導效果不明顯, 專家啟動新方案, 直接驅趕抹香鯨。 6艘船上的救援人員, 用金屬棒敲船不規則發聲的方式驅趕。 3時許, 抹香鯨開始往深海方向遊動。

快天黑時, 抹香鯨遊到虎頭門附近海域, 時而靜止時而打轉, 就是不往深海遊。 深惠兩地多個部門只好輪流徹夜守候。

14日清晨, 抹香鯨漂浮在惠州港附近的海面上, 遠看就像一根黑色朽木, 久久才從鼻孔中噴一次水汽。 似乎在告訴大家, 它還活著。

潛水夫帶回抹香鯨的皮膚表皮樣本, 得到情況危險的消息, “尾部已經有地方潰爛, 尚無法知道更多的受傷或中毒情況, 但可以判斷身體很虛弱”。

抹香鯨似乎已經失去了遊動的能力, 任由海水漂著, 離岸邊越來越近。

3月14日17時,專家們確定,抹香鯨已經擱淺,並表示世界上尚未有成功救治大型擱淺鯨類的案例,“身體出現問題的抹香鯨,連海流和潮汐都無法對抗,即便再被推回深海,後續情況也堪憂”。

此時它離岸邊只有數米近,岸上站滿了市民。他們都希望,抹香鯨或許只是在休息。

守護

抹香鯨所處的海灘位置水位很淺,魚體已經觸底,岸灘上佈滿鋒利的礁石和螺。

“它實在太痛苦了!”一名外籍專家認為,抹香鯨情況不容樂觀,除了繼續觀察外,建議準備安樂死。他提出的安樂死方法有兩種:一是注射大劑量的毒液,二是用炸藥炸死。

但馬上有人提出不同意見。惠州市海洋與漁業局副局長鄔剛說,希望專家們想想其他辦法,能否用繩或布袋將鯨魚尾部固定,觀察到晚上,實在無法救援,再讓其自然死亡,留下屍體做標本用於科普研究。

“採用如此極端的安樂死不妥,我們還要考慮市民的接受程度。”鄔剛稱,外籍專家提出的安樂死的方式,不容易控制且有副作用,例如毒液可能會造成海洋污染,用槍或用炸藥容易損毀抹香鯨體表,導致無法製作科普標本,而自然死比較符合中國的傳統文化。為減輕鯨魚的痛苦,可考慮給其注射鎮靜劑。

香港海洋公園保育基金科研專案助理經理冼映彤也表示,抹香鯨情況不樂觀,繼續救治的意義已不大,“自然死應是最好的一個辦法”。

這意味著,抹香鯨已經被下達“病危通知書”。現場救護行動指揮部經商議後決定,繼續採取觀察的方式守護抹香鯨。多名營救人員徹夜守護在它的身旁,希望陪伴它走完“鯨生”最後一程。

當晚10時許,海水漲潮,抹香鯨似乎恢復了一些體力,開始向北遊動了三四百米;15日淩晨,鯨魚再次激烈掙扎,一度衝破防護欄。

所有人都期待著奇跡發生,但這頭傷痕累累的抹香鯨終於累了。

“受傷後的抹香鯨一度恢復體力,15日淩晨完全脫離擱淺,向遠海浮游了200多米,最終在距岸約150米處死亡。”廣東漁政總隊惠州支隊支隊長翁世濱稱,數度在惠深海域淺灘受困的抹香鯨,多位專家在近距離觀察後商討判斷,傾向認為鯨魚已經于當日淩晨2點左右死亡。

15日中午12時許,在大亞灣惠州港碼頭附近的芝麻灘亂石岸邊不遠,抹香鯨離岸邊不到10米,靜靜地浮在海邊,露出一小塊黑色的頭部和尾巴,隨著海浪不時搖晃。海邊風很大,很多市民不約而同來送別抹香鯨。

奇跡終究沒有降臨。這個誤入深惠海域的大傢伙,最終還是離開了;四天三夜,營救人員用盡了力量,但終究無力回天。

15日16時,在大亞灣惠州港碼頭,這頭海中的龐然大物被重型吊車拖離海面。當晚,抹香鯨屍體被運往位於惠陽區平潭鎮的惠州市海洋與漁業科學技術研究中心。經現場測量,該鯨為成年雌性,長10 .78米,重14.18噸。

“接生”

3月16日上午,天色陰鬱。這頭體型龐大的抹香鯨,安靜地躺在臨時圍建、堆滿大量冰磚的塑膠棚裡。10時許,在巨型吊機的配合下,抹香鯨的肚皮被切開,未發生“鯨爆”。抹香鯨的皮膚、脂肪、肌肉、血液、乳汁及各種內臟,被一樣樣分檢出來,分別取樣裝袋,接下來將進行科研檢測。

由中山大學、廈門大學、中國科學院深海所、香港海洋公園等等單位20余名專家組成的團隊,參加了本次解剖及製作標本工作。

“不排除肚子裡仍有小鯨的可能。”中午12時許,一名專家在解剖現場稱,這是一頭正處於哺乳期的母鯨,初步判斷剛生完小鯨寶寶不久。

下午14時,扒開層層脂肪、清除完大攤大攤暗紅色的淤血之後,一個磨盤狀的白色大胎盤袒露出來。

“這是世界首次在解剖抹香鯨過程中發現鯨魚胎盤!不排除小鯨寶寶仍有存活的可能!”廈門大學生物博物館執行館長、廈門市水陸生物研究所所長童慎漢興奮地說,這極可能會轟動世界。

隨後專家們小心翼翼將胎盤從母體剝出,並沖洗乾淨。專家稱,裡面的小鯨寶寶已成型,母鯨如這次沒出意外,鯨寶寶應該近幾天就會出生。

15時40分,準備“接生”小鯨寶寶的童慎漢說,該胎盤長264釐米,但已確認胎盤中的小鯨寶寶已不可能存活。

15時53分,專家用專門的手術刀,在胎盤表面切開一個小口子。16時,小鯨寶寶露頭,可惜已死亡,胎盤內有很多呈淡黃色、晶亮的羊水。經現場檢測秤重,抹香鯨胎兒110 .5公斤、長2米、胸圍1.23米,系雄性。

現場記者留意到,小鯨寶寶左眼眶旁,居然有一滴豆大的淚珠狀液體。雖然它還沒來得及睜眼看看這個世界,卻流下了在這個世界上的“第一滴眼淚”。

啟示

奇跡沒有發生,但人與鯨魚的故事仍將繼續。

“這次鯨魚救援行動是一次各方力量的總動員、總集結。”惠州市海洋與漁業局副局長鄔剛稱,拯救大型鯨類在國內外並不多見,這次緊急救援行動的價值和意義值得思考和總結。在地域上,涉及惠深兩地;在政府力量上,涉及海洋漁業、漁政、海警、邊防等多部門的整合;在專業力量上,來自全國各地的數十位海洋生物專家學者飛速趕到現場;在民間力量上,社會船隻、企業、志願者等也紛紛加入。

徹夜守護的動物專家,密切關心的普通民眾,普通人類投注而來的同情目光,足以感動全球。

“救援行動中,對成年活體抹香鯨進行了全球首次聽覺測試,解剖中發現抹香鯨體內有胚胎為世界首例,具有重要的科研價值。”廈門大學生物博物館館長、廈門市水陸生物研究所長童慎漢稱,此次救援行動,對人類更加瞭解鯨豚類哺乳動物,特別是對抹香鯨這一瀕危物種的研究,具有不可替代的科研價值,經驗彌足珍貴。

在長達4天3夜的救援行動中,來自國內外有關高校和科研單位的多名專家學者近距離觀察抹香鯨,為它體檢,制訂救援方案,以期拯救這頭深海巨鯨。

或許真正值得反思的,並不是救援,而是我們與鯨、我們與海洋的關係。目前,體型龐大的抹香鯨和她的孩子,依然安靜地躺在一間臨時圍建、堆放著大量冰磚的塑膠棚裡。它的死因,究竟與人類有多大關聯?隨著專家們的進一步解剖分析,或能找到答案。

最新動態

抹香鯨體內或有“海上浮金”龍涎香

死因仍在進一步調查,腸胃心肺等已封存並送檢。

“抹香鯨體內,或有與黃金同價的龍涎香,其死因仍有待進一步調查。”昨日下午,廈門大學生物博物館館長、廈門市水陸生物研究所所長童慎漢接受南都記者採訪時稱,抹香鯨的腸胃心肺等內臟已在冷藏條件下封存,並取樣分送中科院海洋研究所、中山大學、廈門大學等科研單位進行化驗檢測。

腸道清理確定是否有龍涎香

南都記者查閱公開資料獲悉,肉食類動物抹香鯨吃過的食物裡面,大烏賊、章魚口中有堅韌的角質顎和舌齒,不容易消化。它們在抹香鯨的胃腸內積聚,刺激腸道,腸道就會分泌出一種特殊的蠟狀物,將腸道傷口包起來,慢慢形成龍涎香。

龍涎香稀少且留香持久,比黃金更難得,所以被譽為“海上浮金”,其既可入藥,亦可作為香料製作高級香水。《本草綱目》中記載著龍涎香可以“活血、益精髓、助陽道、通利血脈”,是治病和補益強壯的名貴中藥。

2012年,英國8歲男孩查理在伯恩第斯附近海灘,撿到一塊重600克的龍涎香。經鑒定,龍涎香經過加工後,價格可達4萬英鎊,約合人民幣40萬元。如果撿到白色龍涎香,更是無價之寶。

“100條抹香鯨裡,只有一兩條有龍涎香。”童慎漢告訴記者,龍涎香,在西方又稱灰琥珀,由鯨消化系統的腸梗阻所產生,是生在鯨腸內的灰或微黑色的分泌物,從動物體內取出時有難聞的臭氣,比重小於水,乾燥後現琥珀色,“目前正在惠州解剖的抹香鯨體內,是否有與黃金同價的龍涎香,我們現在只能夠說有可能有,確切消息仍要等待進一步的腸道清理和檢測結果”。

死因目前仍撲朔迷離

抹香鯨的死因,目前仍撲朔迷離。

南都記者瞭解到,赴惠專家目前正在對抹香鯨開展生理結構、分子生物學、生態及病理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分析死因,以期為抹香鯨這一瀕危種群的保護提供更多具有科學價值的資料和理論。

針對網傳抹香鯨胃裡有大量垃圾這一說法,在解剖現場的惠州市海洋與漁業科學技術研究中心工程師李慶勇告訴南都記者,抹香鯨胃部於16日18時40分左右打開,裡面有食物殘渣及鯨魚消化不了的烏賊骨片,並沒有網上所說的塑膠垃圾,“抹香鯨的胃已打開,裡面沒發現任何垃圾,也沒有病變。”

抹香鯨此前在深圳大鵬海域被漁網纏住,因此其死亡後,網上有說法認為抹香鯨是受傷而亡。童慎漢稱,初步解剖顯示抹香鯨沒有受傷,體表無擦傷,漁網纏繞不是致命傷。還有說法稱抹香鯨脊椎被船撞傷,這也要等解剖結束後才能證實,如果有創傷會留下很清晰的傷痕。

最早一批參與救護工作的中山大學海洋科學院副研究員方亮博士也表示,抹香鯨的死因並非外傷,而且被漁網網住的時間較短,“這不是致死原因,只是造成它行動不便”。

針對大型鯨類在擱淺時可能被自身體重壓傷的說法,方亮透露,在解剖現場,仔細檢查了抹香鯨器官,從目視角度尚未發現明顯的病變,並且檢查肺部時並沒有發現嚴重的嗆水情況。

對於有媒體猜測是抹香鯨聲呐系統出問題才導致擱淺。方亮表示,鯨類擱淺目前在學術上還是未知之謎,推測的原因有很多。“它的聲呐有沒有出問題,還很難說。”

“抹香鯨的死因,目前正在做組織病理學方面的分析,一個月內將出結果。”童慎漢昨日稱,抹香鯨的腸胃心肺等內臟,目前已在冷藏條件下封存,並取樣分送中科院海洋研究所、中山大學、廈門大學等科研單位進行化驗檢測。

據童慎漢介紹,解剖工作全部完成則約要半個月,其中幼鯨的解剖難度會比較大。接下來將製作母鯨表皮、骨骼標本和幼鯨標本,大概半年內可完成。

因何擱淺是核心問題

著名海洋哺乳動物專家、博士生導師董金海就鯨魚擱淺死亡原因分析稱,鯨類是一種適宜海洋生存環境的大型哺乳類動物,儘管它是用肺部呼吸,但其骨架因海水浮力變得十分脆弱,且其胸骨與肋骨不相連接,一旦擱淺,骨架難以支撐自身重量,龐大的身體將壓迫肺部,時間超過十幾個小時,肺功能將被損害。同時,鯨魚的皮膚不能長時間暴露在空氣之中,皮膚一旦感染,鯨魚就不易存活。

“世界上還沒有在近岸擱淺後抹香鯨成活案例。”童慎漢也表示,擱淺的鯨類極有可能被自身體重壓傷,導致內臟出血直至死亡。

“最核心的問題,我認為就是它為什麼要來淺水區域,從而導致擱淺而死。”方亮稱,抹香鯨是誤入淺水區域才被漁網纏繞。在救援抹香鯨的過程中,方亮曾協助中科院深海研究所李松海教授對抹香鯨進行聽覺實驗。

“漁網徹底解除後,抹香鯨一直在淺海徘徊。”據惠州漁政支隊支隊長翁世濱介紹,抹香鯨是群居動物,獨自跑到淺海,肯定是自身出了問題,“在解除漁網時,就已發現抹香鯨的遊動情況已經不正常,身體朝向左側一直在打轉”。

公開資料顯示,鯨魚並不依靠眼睛來導航、測物和捕食,而是擁有一種高靈敏度的回聲測距本領。而內臟不適、出現寄生蟲,或者系統本身的原因,都可能使回聲定位系統出現故障,讓鯨魚迷失方向、四處亂竄。

還有科學家認為,當鯨魚為了捕食隨水勢誤入地形平緩的水域,一旦退潮會造成擱淺;而當它們為了追食魚群而遊進海灣,向著有較大斜坡的海灘發射超聲波時,回聲往往誤差很大,甚至完全接受不到回聲,也會因此迷失方向。此外,使鯨魚的回聲定位系統發生紊亂還有多種原因,如人類活動的影響、海洋環境的變化等。

相關知識:

抹香鯨:動物王國中的“潛水冠軍”

抹香鯨喜群居,往往由少數雄鯨和大群雌鯨、仔鯨結成數十頭以上,甚至二三百頭的大群,每年因生殖和覓食進行南北洄游,其游泳速度很快,每小時可達十幾海裡,而且抹香鯨有極好的潛水能力,深潛可達2200米,並能在水下呆兩個小時之久。它們在所有鯨類中潛得最深、最久,因此號稱動物王國中的“潛水冠軍”。

3月14日17時,專家們確定,抹香鯨已經擱淺,並表示世界上尚未有成功救治大型擱淺鯨類的案例,“身體出現問題的抹香鯨,連海流和潮汐都無法對抗,即便再被推回深海,後續情況也堪憂”。

此時它離岸邊只有數米近,岸上站滿了市民。他們都希望,抹香鯨或許只是在休息。

守護

抹香鯨所處的海灘位置水位很淺,魚體已經觸底,岸灘上佈滿鋒利的礁石和螺。

“它實在太痛苦了!”一名外籍專家認為,抹香鯨情況不容樂觀,除了繼續觀察外,建議準備安樂死。他提出的安樂死方法有兩種:一是注射大劑量的毒液,二是用炸藥炸死。

但馬上有人提出不同意見。惠州市海洋與漁業局副局長鄔剛說,希望專家們想想其他辦法,能否用繩或布袋將鯨魚尾部固定,觀察到晚上,實在無法救援,再讓其自然死亡,留下屍體做標本用於科普研究。

“採用如此極端的安樂死不妥,我們還要考慮市民的接受程度。”鄔剛稱,外籍專家提出的安樂死的方式,不容易控制且有副作用,例如毒液可能會造成海洋污染,用槍或用炸藥容易損毀抹香鯨體表,導致無法製作科普標本,而自然死比較符合中國的傳統文化。為減輕鯨魚的痛苦,可考慮給其注射鎮靜劑。

香港海洋公園保育基金科研專案助理經理冼映彤也表示,抹香鯨情況不樂觀,繼續救治的意義已不大,“自然死應是最好的一個辦法”。

這意味著,抹香鯨已經被下達“病危通知書”。現場救護行動指揮部經商議後決定,繼續採取觀察的方式守護抹香鯨。多名營救人員徹夜守護在它的身旁,希望陪伴它走完“鯨生”最後一程。

當晚10時許,海水漲潮,抹香鯨似乎恢復了一些體力,開始向北遊動了三四百米;15日淩晨,鯨魚再次激烈掙扎,一度衝破防護欄。

所有人都期待著奇跡發生,但這頭傷痕累累的抹香鯨終於累了。

“受傷後的抹香鯨一度恢復體力,15日淩晨完全脫離擱淺,向遠海浮游了200多米,最終在距岸約150米處死亡。”廣東漁政總隊惠州支隊支隊長翁世濱稱,數度在惠深海域淺灘受困的抹香鯨,多位專家在近距離觀察後商討判斷,傾向認為鯨魚已經于當日淩晨2點左右死亡。

15日中午12時許,在大亞灣惠州港碼頭附近的芝麻灘亂石岸邊不遠,抹香鯨離岸邊不到10米,靜靜地浮在海邊,露出一小塊黑色的頭部和尾巴,隨著海浪不時搖晃。海邊風很大,很多市民不約而同來送別抹香鯨。

奇跡終究沒有降臨。這個誤入深惠海域的大傢伙,最終還是離開了;四天三夜,營救人員用盡了力量,但終究無力回天。

15日16時,在大亞灣惠州港碼頭,這頭海中的龐然大物被重型吊車拖離海面。當晚,抹香鯨屍體被運往位於惠陽區平潭鎮的惠州市海洋與漁業科學技術研究中心。經現場測量,該鯨為成年雌性,長10 .78米,重14.18噸。

“接生”

3月16日上午,天色陰鬱。這頭體型龐大的抹香鯨,安靜地躺在臨時圍建、堆滿大量冰磚的塑膠棚裡。10時許,在巨型吊機的配合下,抹香鯨的肚皮被切開,未發生“鯨爆”。抹香鯨的皮膚、脂肪、肌肉、血液、乳汁及各種內臟,被一樣樣分檢出來,分別取樣裝袋,接下來將進行科研檢測。

由中山大學、廈門大學、中國科學院深海所、香港海洋公園等等單位20余名專家組成的團隊,參加了本次解剖及製作標本工作。

“不排除肚子裡仍有小鯨的可能。”中午12時許,一名專家在解剖現場稱,這是一頭正處於哺乳期的母鯨,初步判斷剛生完小鯨寶寶不久。

下午14時,扒開層層脂肪、清除完大攤大攤暗紅色的淤血之後,一個磨盤狀的白色大胎盤袒露出來。

“這是世界首次在解剖抹香鯨過程中發現鯨魚胎盤!不排除小鯨寶寶仍有存活的可能!”廈門大學生物博物館執行館長、廈門市水陸生物研究所所長童慎漢興奮地說,這極可能會轟動世界。

隨後專家們小心翼翼將胎盤從母體剝出,並沖洗乾淨。專家稱,裡面的小鯨寶寶已成型,母鯨如這次沒出意外,鯨寶寶應該近幾天就會出生。

15時40分,準備“接生”小鯨寶寶的童慎漢說,該胎盤長264釐米,但已確認胎盤中的小鯨寶寶已不可能存活。

15時53分,專家用專門的手術刀,在胎盤表面切開一個小口子。16時,小鯨寶寶露頭,可惜已死亡,胎盤內有很多呈淡黃色、晶亮的羊水。經現場檢測秤重,抹香鯨胎兒110 .5公斤、長2米、胸圍1.23米,系雄性。

現場記者留意到,小鯨寶寶左眼眶旁,居然有一滴豆大的淚珠狀液體。雖然它還沒來得及睜眼看看這個世界,卻流下了在這個世界上的“第一滴眼淚”。

啟示

奇跡沒有發生,但人與鯨魚的故事仍將繼續。

“這次鯨魚救援行動是一次各方力量的總動員、總集結。”惠州市海洋與漁業局副局長鄔剛稱,拯救大型鯨類在國內外並不多見,這次緊急救援行動的價值和意義值得思考和總結。在地域上,涉及惠深兩地;在政府力量上,涉及海洋漁業、漁政、海警、邊防等多部門的整合;在專業力量上,來自全國各地的數十位海洋生物專家學者飛速趕到現場;在民間力量上,社會船隻、企業、志願者等也紛紛加入。

徹夜守護的動物專家,密切關心的普通民眾,普通人類投注而來的同情目光,足以感動全球。

“救援行動中,對成年活體抹香鯨進行了全球首次聽覺測試,解剖中發現抹香鯨體內有胚胎為世界首例,具有重要的科研價值。”廈門大學生物博物館館長、廈門市水陸生物研究所長童慎漢稱,此次救援行動,對人類更加瞭解鯨豚類哺乳動物,特別是對抹香鯨這一瀕危物種的研究,具有不可替代的科研價值,經驗彌足珍貴。

在長達4天3夜的救援行動中,來自國內外有關高校和科研單位的多名專家學者近距離觀察抹香鯨,為它體檢,制訂救援方案,以期拯救這頭深海巨鯨。

或許真正值得反思的,並不是救援,而是我們與鯨、我們與海洋的關係。目前,體型龐大的抹香鯨和她的孩子,依然安靜地躺在一間臨時圍建、堆放著大量冰磚的塑膠棚裡。它的死因,究竟與人類有多大關聯?隨著專家們的進一步解剖分析,或能找到答案。

最新動態

抹香鯨體內或有“海上浮金”龍涎香

死因仍在進一步調查,腸胃心肺等已封存並送檢。

“抹香鯨體內,或有與黃金同價的龍涎香,其死因仍有待進一步調查。”昨日下午,廈門大學生物博物館館長、廈門市水陸生物研究所所長童慎漢接受南都記者採訪時稱,抹香鯨的腸胃心肺等內臟已在冷藏條件下封存,並取樣分送中科院海洋研究所、中山大學、廈門大學等科研單位進行化驗檢測。

腸道清理確定是否有龍涎香

南都記者查閱公開資料獲悉,肉食類動物抹香鯨吃過的食物裡面,大烏賊、章魚口中有堅韌的角質顎和舌齒,不容易消化。它們在抹香鯨的胃腸內積聚,刺激腸道,腸道就會分泌出一種特殊的蠟狀物,將腸道傷口包起來,慢慢形成龍涎香。

龍涎香稀少且留香持久,比黃金更難得,所以被譽為“海上浮金”,其既可入藥,亦可作為香料製作高級香水。《本草綱目》中記載著龍涎香可以“活血、益精髓、助陽道、通利血脈”,是治病和補益強壯的名貴中藥。

2012年,英國8歲男孩查理在伯恩第斯附近海灘,撿到一塊重600克的龍涎香。經鑒定,龍涎香經過加工後,價格可達4萬英鎊,約合人民幣40萬元。如果撿到白色龍涎香,更是無價之寶。

“100條抹香鯨裡,只有一兩條有龍涎香。”童慎漢告訴記者,龍涎香,在西方又稱灰琥珀,由鯨消化系統的腸梗阻所產生,是生在鯨腸內的灰或微黑色的分泌物,從動物體內取出時有難聞的臭氣,比重小於水,乾燥後現琥珀色,“目前正在惠州解剖的抹香鯨體內,是否有與黃金同價的龍涎香,我們現在只能夠說有可能有,確切消息仍要等待進一步的腸道清理和檢測結果”。

死因目前仍撲朔迷離

抹香鯨的死因,目前仍撲朔迷離。

南都記者瞭解到,赴惠專家目前正在對抹香鯨開展生理結構、分子生物學、生態及病理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分析死因,以期為抹香鯨這一瀕危種群的保護提供更多具有科學價值的資料和理論。

針對網傳抹香鯨胃裡有大量垃圾這一說法,在解剖現場的惠州市海洋與漁業科學技術研究中心工程師李慶勇告訴南都記者,抹香鯨胃部於16日18時40分左右打開,裡面有食物殘渣及鯨魚消化不了的烏賊骨片,並沒有網上所說的塑膠垃圾,“抹香鯨的胃已打開,裡面沒發現任何垃圾,也沒有病變。”

抹香鯨此前在深圳大鵬海域被漁網纏住,因此其死亡後,網上有說法認為抹香鯨是受傷而亡。童慎漢稱,初步解剖顯示抹香鯨沒有受傷,體表無擦傷,漁網纏繞不是致命傷。還有說法稱抹香鯨脊椎被船撞傷,這也要等解剖結束後才能證實,如果有創傷會留下很清晰的傷痕。

最早一批參與救護工作的中山大學海洋科學院副研究員方亮博士也表示,抹香鯨的死因並非外傷,而且被漁網網住的時間較短,“這不是致死原因,只是造成它行動不便”。

針對大型鯨類在擱淺時可能被自身體重壓傷的說法,方亮透露,在解剖現場,仔細檢查了抹香鯨器官,從目視角度尚未發現明顯的病變,並且檢查肺部時並沒有發現嚴重的嗆水情況。

對於有媒體猜測是抹香鯨聲呐系統出問題才導致擱淺。方亮表示,鯨類擱淺目前在學術上還是未知之謎,推測的原因有很多。“它的聲呐有沒有出問題,還很難說。”

“抹香鯨的死因,目前正在做組織病理學方面的分析,一個月內將出結果。”童慎漢昨日稱,抹香鯨的腸胃心肺等內臟,目前已在冷藏條件下封存,並取樣分送中科院海洋研究所、中山大學、廈門大學等科研單位進行化驗檢測。

據童慎漢介紹,解剖工作全部完成則約要半個月,其中幼鯨的解剖難度會比較大。接下來將製作母鯨表皮、骨骼標本和幼鯨標本,大概半年內可完成。

因何擱淺是核心問題

著名海洋哺乳動物專家、博士生導師董金海就鯨魚擱淺死亡原因分析稱,鯨類是一種適宜海洋生存環境的大型哺乳類動物,儘管它是用肺部呼吸,但其骨架因海水浮力變得十分脆弱,且其胸骨與肋骨不相連接,一旦擱淺,骨架難以支撐自身重量,龐大的身體將壓迫肺部,時間超過十幾個小時,肺功能將被損害。同時,鯨魚的皮膚不能長時間暴露在空氣之中,皮膚一旦感染,鯨魚就不易存活。

“世界上還沒有在近岸擱淺後抹香鯨成活案例。”童慎漢也表示,擱淺的鯨類極有可能被自身體重壓傷,導致內臟出血直至死亡。

“最核心的問題,我認為就是它為什麼要來淺水區域,從而導致擱淺而死。”方亮稱,抹香鯨是誤入淺水區域才被漁網纏繞。在救援抹香鯨的過程中,方亮曾協助中科院深海研究所李松海教授對抹香鯨進行聽覺實驗。

“漁網徹底解除後,抹香鯨一直在淺海徘徊。”據惠州漁政支隊支隊長翁世濱介紹,抹香鯨是群居動物,獨自跑到淺海,肯定是自身出了問題,“在解除漁網時,就已發現抹香鯨的遊動情況已經不正常,身體朝向左側一直在打轉”。

公開資料顯示,鯨魚並不依靠眼睛來導航、測物和捕食,而是擁有一種高靈敏度的回聲測距本領。而內臟不適、出現寄生蟲,或者系統本身的原因,都可能使回聲定位系統出現故障,讓鯨魚迷失方向、四處亂竄。

還有科學家認為,當鯨魚為了捕食隨水勢誤入地形平緩的水域,一旦退潮會造成擱淺;而當它們為了追食魚群而遊進海灣,向著有較大斜坡的海灘發射超聲波時,回聲往往誤差很大,甚至完全接受不到回聲,也會因此迷失方向。此外,使鯨魚的回聲定位系統發生紊亂還有多種原因,如人類活動的影響、海洋環境的變化等。

相關知識:

抹香鯨:動物王國中的“潛水冠軍”

抹香鯨喜群居,往往由少數雄鯨和大群雌鯨、仔鯨結成數十頭以上,甚至二三百頭的大群,每年因生殖和覓食進行南北洄游,其游泳速度很快,每小時可達十幾海裡,而且抹香鯨有極好的潛水能力,深潛可達2200米,並能在水下呆兩個小時之久。它們在所有鯨類中潛得最深、最久,因此號稱動物王國中的“潛水冠軍”。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