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今年是鄧小平同志逝世20周年,鄧小平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創立者,社會主義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發起者和實踐者 建國後他曾到銀川視察,極大地促進了寧夏和銀川的發展

1964年3月9日, 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務院副總理的鄧小平與彭真等乘專列來寧夏視察工作。 在自治區領導陪同下參觀了銀川市容, 先後參觀了解放街、玉皇閣、南門樓、海寶塔。 在參觀鼓樓時, 鄧小平深情地說:“這兒就是我1927年在寧夏開展革命工作時曾經住過的地方, 踏訪故舊記憶猶新啊!”鄧小平在參觀銀川海寶塔(北塔)時, 詢問了北塔的藝術風格、建築年代, 並與隨行人員合影留念。 在觀看寧夏和銀川市的地圖時鄧小平感慨萬分地說:“1927年我來銀川時, 這裡的樹木就很少, 風沙大, 自治區黨委要抓好城市綠化建設,

因地制宜, 合理佈局城市規劃, 努力把銀川建設好”, 並表示將對建設首府銀川給予資金支持。 隨後, 鄧小平在寧夏賓館南會議室聽取了楊靜仁、李景林對寧夏工作的彙報。 之後, 對寧夏回族自治區成立以來的工作成績給予了肯定, 並對加快寧夏社會主義建設, 貫徹執行好黨的民族政策作了具體指示, 實際上, 鄧小平此行, 還有考察和指導三線建設的重要任務。

只是限於保密, 對鄧小平關於三線建設的指示未作公開。

這一次考察, 鄧小平僅在銀川住了一天, 臨別時只吃了頓粗茶淡飯, 帶了幾棵沙棗樹苗, 便登上了開往北京的列車。

當時, 經過三年的經濟調整, 我國的工農業生產得到恢復和發展, 市場供應得到完善,

工業農業的關係、工業內部的關係以及積累和消費的關係比較協調, 經濟發展走上了正常發展的軌道。 在國民經濟調整任務基本完成的時候, 並根據當時的國防部署, 黨中央開始了新形勢下對國民經濟的大調整, 提出把全國劃為一二三線的戰略佈局。 鄧小平在寧夏考察之後, 寧夏列入三線建設範圍, 國務院決定在寧夏安排一批列入三線建設範圍的重點建設項目。 從1965年開始, 由沿海和內地陸續向寧夏整體搬遷或合併創建了一批大中型工業企業, 並陸續建成投產一批企業, 成為寧夏工業基礎。 同時, 在上世紀60年代前期調整時下馬的許多企業, 在三線建設的推動下也紛紛恢復建設和生產, 寧夏又興起一次經濟建設的高潮。

三線建設全面啟動後, 銀川市委成立了支援三線建設領導小組。 按照中央和自治區的有關指示精神, 多次召開專題會議, 認真研究如何積極配合自治區黨委做好遷入職工、設備的迎接、安置工作。 從1965年下半年起, 三線建設中一批被列為國家或國務院有關部委重點企業的大中型骨幹企業, 如長城機床廠、銀川橡膠廠、銀河儀錶廠、西北軸承廠等企業, 在銀川地區陸續順利建成投產。 借助三線建設和工業企業內遷, 銀川市全面開展了三線建設, 建立起了一批以食品、皮革、農業機械、化工等工業為主的工業格局, 初步形成了銀川地區的工業體系, 有效地改變了銀川和寧夏經歷了1954年省建制撤銷和1958年自治區成立的區劃變動較大、工業基礎十分薄弱的現狀,

同時也擴大了銀川城市規模, 增加了城市人口, 改變了銀川人口結構, 提高了人口素質。

鄧小平同志一生四進寧夏, 兩到銀川。 受蘇聯莫斯科中山大學中共黨組織委派, 到國民聯軍馮玉祥部做政治工作, 鄧小平於1927年2月路經寧夏銀川。 在銀期間, 他全面瞭解寧夏當時的社會現狀, 向寧夏中共地下黨傳播馬列主義真理, 關心指導寧夏中共地下党的建設, 並深入瞭解群眾的實際生活。 1935年9月~10月間, 毛澤東同志率中央紅軍突破臘子口向寧夏進軍, 鄧小平任紅一軍團政治部宣傳部部長, 跟隨到達寧夏六盤山區, 在隆德、西吉、固原、彭陽駐紮五天四夜, 同中央紅軍一起戰鬥生活,

每到一地, 採用靈活多樣的形式, 宣傳中國共產黨的主張和黨的民族宗教政策, 廣泛開展革命活動。 1936年夏, 紅軍西征期間, 時任西北野戰軍紅一軍團政治部副主任的鄧小平帶領部隊於6月攻戰曲子鎮, 殲滅馬鴻賓部, 俘虜敵人1.1萬餘人。 紅一軍團乘勝追擊, 直插寧夏, 攻佔了固原和黑城, 鄧小平率紅一軍團政治部的幹部和工作人員在這一帶訪貧問苦, 聯繫群眾, 積極開展群眾工作, 以後又代表紅一方面軍迎接紅二方面軍, 在寧夏西吉將台堡勝利會師。

1964年3月, 在“三線建設”全面啟動前夕, 鄧小平專程到銀川考察寧夏工作, 為寧夏以及銀川的工業以及整體經濟發展開啟了新時代的篇章, 奠定了堅實的發展基礎。 這體現了中共中央、國務院對寧夏各族人民的重視, 體現了鄧小平同志對他革命和工作過的地方的關懷,體現了他全面完成國民經濟調整任務、加強民族團結的全域觀念,還體現了他提供發展機遇,推進偏遠地區和小省區同步發展的全面統籌、科學發展的理念,更體現出鄧小平作為黨和國家領導人深入基層和實事求是的工作作風。

(執筆人蒯陟文)中共銀川市委黨史研究室課題組

體現了鄧小平同志對他革命和工作過的地方的關懷,體現了他全面完成國民經濟調整任務、加強民族團結的全域觀念,還體現了他提供發展機遇,推進偏遠地區和小省區同步發展的全面統籌、科學發展的理念,更體現出鄧小平作為黨和國家領導人深入基層和實事求是的工作作風。

(執筆人蒯陟文)中共銀川市委黨史研究室課題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