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心許三線 筆走春秋

楊文仲、趙慧娟家庭的家規:

心許三線, 服務祖國, 奉獻社會。

“我們全家要以文仲為榜樣, 服務祖國, 奉獻社會!”市檔案館的工作人員到現在都還記得, 4年前, 年愈八旬的趙慧娟老人在楊文仲展館開館時, 在留言簿上寫下了這條家規。 當時, 因年事已高, 趙慧娟已經忘記了很多字的寫法, 但唯有“祖國”二字牢記在心, 一筆一畫莊嚴地將其寫下來。

楊文仲, 攀枝花開發建設史上的無名英雄, 曾任市委秘書處處長、市委政研室顧問, 一生治學一絲不苟, 曾為冶金部編纂史書。 “學化工, 搞冶金, 筆走春秋, 撰修中國冶金史;下西南,

回北京, 身許三線, 奉獻鋼城攀枝花。 ”北大校友會追悼楊文仲的挽聯如是寫。

舉家身許三線建設

楊文仲是天津人, 1949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工學院化工系, 曾在東北大區工業部和國家冶金部工作。 1970年初, 冶金部調派200多名幹部支援三線建設, 楊文仲舉家來到攀枝花, 加入到建設攀枝花的大軍中。 這一來, 全家人便紮根在這片熱土, 與這座城市密不可分。

在市委秘書處工作時, 楊文仲被稱為“筆桿子”、“活字典”。 “他兢兢業業的工作態度和顧全大局的意識, 讓人敬佩!”曾經和楊文仲共事的原市領導周紹良回憶, 由於工作十分繁忙, 楊文仲每天工作時間長達12個小時以上, 還經常通宵奮戰。 除了睡覺, 他幾乎都在辦公室。 北方人愛吃饅頭,

有時他兩個饅頭蘸一點糖, 加上一杯白開水就解決一頓飯。

家規嚴格心系攀枝花

楊文仲為人正直有操守, 性格自謙、行事低調。 到攀枝花後, 他先後為四任市委書記工作過, 由於職業的特殊性, 他的工作往往不為外人所知。 很早以前, 楊文仲就立下了嚴格的家規:“不准家庭成員打聽他工作的事;他也不干涉家庭成員工作單位的事;全家人不得為私事找領導講情。 ”夫人趙慧娟戲稱其為“約法三章”。

趙慧娟的父親趙雨圃是香港知名的銀行家。 1981年, 52歲的趙慧娟以市僑聯副主席的身份申請赴港探親, 見到了九十多歲高齡的父親。 父親當即為愛女買了住房, 並迫切希望他們全家能來香港定居。 但是楊文仲最終說服了岳父,

讓夫人按時歸來。

因工作能力突出, 楊文仲多次被借調到冶金部編纂冶金史書, 在北京出差的時間累計長達10年之久, 但他依然解不開那份濃濃的攀枝花情結。 把餘生都奉獻給這座年輕的城市, 是他們夫婦二人的心願。

治學一絲不苟勤耕耘

從東北大區工業部到冶金部, 再到攀枝花, 楊文仲起草的文件和撰寫的調研報告不計其數。 他總是一絲不苟, 默默耕耘。 他的家人回憶, 數十年裡, 他書房裡的燈光每天總是亮到很晚。 由他編纂的《當代中國鋼鐵工業大事記》, 記載的我國鋼鐵工業重大事件和發展軌跡, 準確無誤, 詳略得當, 被業界稱為“中國鋼鐵工業發展史綱要”。

2007年, 楊文仲在攀枝花走完了82年的人生歷程。 按照楊老的遺願,

趙慧娟率領全家, 將楊老全部遺墨和收集的資料悉數無償捐贈給攀枝花市檔案館。 據市檔案館統計, 楊文仲發表著作200多萬字, 他親自抄繕的古籍和冶金文獻資料達266部, 整理資料卡片36700多張, 文字量達1300多萬字。 這些寶貴的資料, 記錄和反映了我市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各方面情況, 為攀枝花早期建設留下了寶貴的史料。

如今, 年近九旬的趙慧娟老人和子女仍然堅守在攀枝花。 儘管很多親友早已在大城市甚至國外生活, 但她總是捨不得離開這塊熱土。 她要替丈夫見證這座城市的蛻變, “心許三線、服務祖國、奉獻社會”是夫婦二人定下的家規, 也是她和楊老之間的約定。 □本報記者 彭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