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樟樹記憶丨熟悉的品牌,驕傲的歷史,不一樣的記憶!

樟樹因樹而得名, 因酒而立市, 因藥而揚名, 因鹽而聞世, 而下面這些照片, 給我們留下了不一樣的記憶!

樟樹藥業始于漢晉, 成于唐宋, 盛於明清, 曆1800年不衰, 享有“藥不到樟樹不齊, 藥不過樟樹不靈”的美譽, 2013年7月, 被中國中藥協會授予“中國藥都”稱號, 成為全國唯一一個被認定的“中國藥都”。

樟樹長春藥店

1913年創建, 1955年公私合營, 由咸甯、慶隆(含“黃慶仁”藥棧部分)合併為“樟樹長春藥店”。

樟樹長春藥店稱中藥飲片用的戥子

長春藥店加工炮製中藥材的部分工具

遵古炮製神師胡保芳在製藥

樟幫傳統灑丸神師孫榮幫在制丸藥

精製人參再造丸

黃土崗商州枳殼

清江縣古稱萬碩商州, 栽種枳殼歷史悠久。 《本草綱目》中記載:“全國枳殼之鄉以商州者為佳”。 宋時被列為貢品。 所產的“江枳殼”曾在1964年全國中藥材品質評比會上, 以其皮青黑、肉厚實、瓤小濃香榮獲第一名。 產品除供應全國各地外, 還有一定數量出口東南亞及非洲等地區。

樟樹製藥廠及中藥貨運碼頭

中藥櫃房古老別致的藥壇(罐)碾槽、杵藥臼等

樟樹歷代藥著作的一部分

樟樹不僅藥業發達, 醫藥典籍亦浩如煙海。 南宋至今, 可查的有25部, 150冊。

四特酒源遠流長。 西周之後, 四特酒和文人墨客結下了不解之緣。 歷史上不知有多少文人墨客在贛中大地上飲酒賦詩, 留下傳世之作。 其中最為著名的就是白居易任江州司馬時邀請劉十九的請柬“綠蟻新醅酒, 紅泥小火爐。 晚來天欲雪, 能飲一杯無?”以及宋朝陸遊在杭州做官時的《對酒》詩“名酒來清江, 嫩色如新鵝。 ”

明清之際, 樟樹為江西四大名鎮之一, 酒肆藥行遍佈城中。 四特酒的形成與發展, “婁源隆”酒店功不可沒。 其老闆繼承和發展清江釀酒技術。 獨創“四特”新工藝。 為區別其他酒, 在酒罈封簽上寫上四個特字,

作為優質標誌。 抗日戰爭前夕, 曾使用“大鵬”標籤, 貼上四個“特”字, 以示特優。 “四特酒”的名稱由此產生。

1952年, 在國家的重視下, 開始對四特進行發掘和研製, 四特酒名聲鵲起, 多次榮獲國家金銀大獎。 後經國家工商局批准, 四特酒註冊為“望津樓”商標, 酒瓶上仍保留四個“特”字。

雲蒸霞蔚的四特酒生產車間

四特酒廠萬噸酒庫的陶缸

四特酒廠於1958年恢復生產。當時用缸來計算產量,一年只能生產幾十缸。使用陶壇盛酒,散裝出售。圖為汽車運酒出廠。

最早的瓶裝四特酒

20世紀60年代初,四特酒改為玻璃瓶裝。

傳統釀酒

圖為觀上鎮曹溪村釀酒師傅在接酒。

釀酒師傅在識酒。

1970年6月,江西省地質局“九一五”地質大隊在樟樹洋湖公社境內發現特大型岩鹽礦,面積450平方公里,儲量103億噸,居全國第四位。江西省委命名“江西八六鹽礦”,後改名“江西鹽礦”。新開發的鹽和鹽化工業,是樟樹市繼藥、酒之後的新的經濟支柱產業。

建礦初期的江西鹽礦礦區

礦區采鹵一角

建廠初期採用平鍋熬鹽工藝制鹽

每一段留不住的歲月,

都有一個忘不掉的故事。

每一張泛黃的照片,

都有一種道不明的情懷。

樟樹這片土地上,

藥、酒、鹽

留下了許多令人難忘的時刻!

如果,

您有收藏的老照片,

請分享出來,

讓我們一起口味樟樹傲嬌的歷史!

雲蒸霞蔚的四特酒生產車間

四特酒廠萬噸酒庫的陶缸

四特酒廠於1958年恢復生產。當時用缸來計算產量,一年只能生產幾十缸。使用陶壇盛酒,散裝出售。圖為汽車運酒出廠。

最早的瓶裝四特酒

20世紀60年代初,四特酒改為玻璃瓶裝。

傳統釀酒

圖為觀上鎮曹溪村釀酒師傅在接酒。

釀酒師傅在識酒。

1970年6月,江西省地質局“九一五”地質大隊在樟樹洋湖公社境內發現特大型岩鹽礦,面積450平方公里,儲量103億噸,居全國第四位。江西省委命名“江西八六鹽礦”,後改名“江西鹽礦”。新開發的鹽和鹽化工業,是樟樹市繼藥、酒之後的新的經濟支柱產業。

建礦初期的江西鹽礦礦區

礦區采鹵一角

建廠初期採用平鍋熬鹽工藝制鹽

每一段留不住的歲月,

都有一個忘不掉的故事。

每一張泛黃的照片,

都有一種道不明的情懷。

樟樹這片土地上,

藥、酒、鹽

留下了許多令人難忘的時刻!

如果,

您有收藏的老照片,

請分享出來,

讓我們一起口味樟樹傲嬌的歷史!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