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後韓進時代,短暫的供需平衡馬上就要結束!

日前, 航運頂級盛會TPM在美國長灘舉行, Alphaliner也做了主題演講, 資料說話聯盟重組後評估。 Alphaliner分析師Hua Joo Tan用資料來預計2017, 2018新船下水量, 並表示我們處在一個很不理智沒有財務意識的行業, 2019才有希望拐點。

“承運人方面確實充滿樂觀情緒。 ” Alphaliner產業分析執行分析師Hua Joo Tan說, “我們看一下今年1月初簽訂的亞歐航線合同, 其中有很多價格上升了80%-100%。 很顯然, 有了這些合同, 承運人一定會滋生樂觀情緒。 ”但是他也提醒說, 現在行業正處於韓進崩塌後短暫的相對平和的時期。

2017, 2018預計新船下水量

“這也就是說爭奪市場份額的戰鬥仍將繼續, ”Tan說。 “仍有相當數量的

隨著近日MOL下水全球最大20150TEU的集裝箱船, 以及OOCL計畫於今年4月份交付的6艘21100TEU“新巨無霸”, 還有剛剛開業的SM Line也在逐步把一些原來韓進海運的集裝箱船舶重新投入運營, 短暫的供需平衡看起來馬上就要結束了!

這是所有業界人的共識, 但不管是為了擴大市場份額, 尋求在新聯盟中話語權的MOL和OOCL, 還是為了生存的SM Line以及其他承運商, 都沒有動力在應對航運界運力過剩方面有所作為!

於是我們一方面看到承運商們2016年交出了這樣的成績單:

馬士基集團虧損19億美元

COSCO 中遠海運虧損14億美元

CMA CGM 達飛輪船虧損4.52億美元

OOCL東方海外虧損2.19億美元

ZIM 以星航運虧損1.39億美元

............

另一方面, 業界也看到這樣的現狀:

《20150TEU!商船三井刷新世界最大集裝箱船紀錄》

《趕超聯盟夥伴, 東方海外21100TEU大船將下水》

《SM Line森羅商船 今年將部署9條航線》

............

整個國際貿易及航運業需要注意, 目前這種不可持續的低運價現象, 傷害的不僅僅是作為承運人的船公司, 同時貨主企業及物流商也會受到傷害。

日前英國金融時報7日報導, 挪威海洋運費報價平臺Xeneta共同創辦人兼CEO Patrik Berglund 指出, 人們為了確保自己的貨物能順利抵達目的地, 紛紛要航運業者漲價, 這樣的要求甚至已經成為常態。

Alphaliner近期表示, 短期來看這種現狀似乎沒有變好的跡象, 因為全球總運力將在2017年和2018年平均每年增長4%,

這還不算現有的7%的閒置運力。

最大的問題在於巨型貨輪:逾150艘一次可承運超過1萬個標準集裝箱的新船將在明年底之前交付。

“我們將在4月看到一幅史無前例的圖景。 ” Arsenault說, “我們以前見過聯盟重新洗牌, 但是還從未見過所有聯盟同時從頭運作。 ”

[58集裝箱]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