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第一種自行設計的噴氣戰鬥機!空中李向陽殲-12!遊擊戰催生的經典戰機!

殲-12輕型戰鬥機是我國第一種完全依靠本國技術力量進行設計和製造的噴氣戰鬥機。 它擺脫前蘇聯系列飛機的設計格局,

為我國獨立自主研製戰鬥機奠定了良好基礎。 但由於殲-12的一系列致命弱點, 它最終夭折, 從未正式服役。

殲-12 戰鬥機的研製計畫是 1969 年初提出的。 當時, 世界上經歷越南和中東幾場局部戰爭之後, 有關軍界人士開始認識到:設計戰鬥機不能單純地追求飛行速度快,

還要賦予戰鬥機以良好的機動飛行能力。 美國生產的飛行速度為音速兩倍的 F-105 和 F-4 等設備精良的戰鬥機, 有時卻在亞音速的 米格-17 飛機面前束手無策。 先進的超音速戰鬥機被速度低於它的對手擊落的戰例時有發生。 我國空軍的飛行員就曾經在 1967 年 4 月 24 日, 駕駛高亞音速的 殲-5 飛機擊落了 1 架侵入我廣西板興地區的美國 F-4B 超音速戰鬥機。

所謂飛機的機動飛行性能, 主要指的是它的加速爬升和盤旋性能。 其中前兩項指標是和高速飛行的設計要求相一致的, 而最後一項指標確是與高速飛行的設計要求相互矛盾的。 飛行速度越大, 盤旋半徑就越大, 盤旋一周所需的飛行時間就越長。 局部戰鬥中的空戰實踐證明:即使在廣泛使用空對空導彈的情況下, 戰鬥機在近距離時利用機炮進行格鬥仍不可避免。 格鬥中, 戰鬥機常被迫以盡可能小的轉彎半徑或盡可能快的轉彎速率, 繞到敵手後方, 佔據有利的射擊位置。 這時, 速度較低或機體重量較輕的飛機反而處於優勢。

航空博物館的殲-12, 可以看到底部細節

殲-12正常起飛重量為4450千克, 空機重量只有3100千克, 佔據世界超音速戰鬥機的“最輕”冠軍。 由於機體重量輕, 相對而言推重比較大, 機動性也就相對的好。 但重量輕體積小也恰恰是殲-12的致命弱點, 其安裝武器的空間很有限,

固定武器是一門30mm航炮及一門23mm航炮, 外掛兩枚紅外格鬥空對空導彈, 這在超音速戰鬥機中算是火力較弱的了。

由於有重量限制, 加上其機頭進氣佈局, 殲-12的電子火控設備被最大幅度的壓縮了。 機上沒有機載雷達, 戰鬥力大受影響。 機體輕小的另一個致命弱點是機體內空間有限, 無法裝載足夠的燃油, 航程自然很短。 這兩個弱點直接導致了殲-12胎死腹中。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