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創業公司面試一個人的時候,如果二者不能兼得,能力和態度選哪個

一個成功的創始人、管理者, 在找人方面花的時間和精力一定非常多, 因為找對了人, 一切都對了, 找錯了人, 你的戰略再對, 產品再好也沒有用。

我們慶倖生在了一個偉大的時代, 現在國家和政府的各種利好給創業者提供了非常好的創業條件, 但對我們來說這是把雙刃劍, 有想法的人都去自己創業了, 都不想給人打工了。

現階段, 中國的勞動力成本在企業的總成本比例上是歷史最高的時候, 而且未來的趨勢是會繼續提高, 這一趨勢體現在全線的人力市場上, 不但是勞工荒, 技術管理人員也荒。

我看到一些創業者的需求是找一個合夥人, 我認為這個難度是非常大的, 因為合夥人要求的並不僅僅是技術或是資源上的對接, 最重要的是價值觀上的一致——志同道合, 這可真是可遇不可求的小概率事件。

人才市場已經從20年前的資方市場慢慢過渡到了雙邊市場,

在某些行業和職位上甚至到了勞方市場。 在網路上發一條招聘廣告就能收到幾十、幾百份簡歷的日子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在這樣的人力市場現狀下, 我們在人力資源上的策略就變得非常重要, 簡單來講就是要請1個人, 付1.5個人的工資, 做2個人的事兒, 華為那個1-2-5是對的, 但比較難複製。

我們必須清楚地意識到, 人也是資產, 我們現在經常說創業要輕資產, 輕資產不光是少投設備機器, 人也要精兵強將, 因為人會越來越貴, 重要的是機器的投資幾乎是一次性的, 而人是一直產生費用和成本的。

我時不時可以看到群友在吐槽找人難, 也時不時有群友在群裡喊人推薦, 其實招聘難的問題很多企業都會有, 但初創公司和一些中小企業面臨的壓力就會更大。

因為一沒品牌和知名度, 二沒資源, 三沒有健全的平臺和管理體系, 對於一些初創公司來說, 更沒有可以確定和承諾的未來。 有什麼?有我們創始人的一張嘴。

因此, 我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了中小企業的招聘才是難題,

才有市場需求, 像華為IBM這種公司, 雖然也說招人不好招, 但強大的品牌, 龐大的招聘團隊, 成堆的獵頭顧問, 他們面臨的挑戰和問題跟中小企業完全不一樣。

其實在對人才的素質要求方面, 中小企業對人才的要求比起大企業是更高的, 大企業的成熟體系下, 每個人都是一個螺絲釘, 只需要負責流程中的某個節點, 重複工作把這個做好就行了。

而在中小企業, 尤其是初創企業, 每個人都要三頭六臂, 眼觀六路、耳聽八方, 放到哪裡都要亮, 所以需要的技能其實是更高的。 在這樣的矛盾背景下, 招聘遇到難題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咱們今天不講HR的理論, 也不會講HR其他的模組, 我們主要分享一些招聘過程中遇到的案例和問題、誤區。

首先我想大家一定會同意我的觀點, 一家公司的成功一定是他有一整套完善的系統, 每個環節都做得不錯, 那麼如果想把招聘這件事情做好, 其實我們也需要一個系統。

我認為, 一個好的招聘系統至少要包括給力的宣傳、靠譜的面試官、科學的甄別工具和對市場的正確認識。

在我接到任何一個新客戶的招聘需求的時候, 我都會第一時間去他的網站上看一看, 這是個什麼公司, 網站其實是一個企業的名片, 讓別人快速瞭解你的一個管道。

現在的80/90後對網路的依賴就像我們依賴空氣一樣, 一查, 網路上沒有任何關於這個企業的隻言片語, 好吧, 騙子公司, 鑒定完畢, 不用去應聘了。 再上百度上搜一下, 哦,很多負面評論,不來了。

我有一個做投資的客戶,請我們幫忙找投資總監和投資經理,我們物色了一些人選,簡歷發過去,不錯,安排面試,介面人是他們的一個人事主管,我的候選人在和這個人事主管面談後都給了非常類似的回饋:這個公司我沒有興趣。

經過深入溝通後我們發現了原因,這個人事主管的面試非常奇葩,他先讓候選人填一堆表格,做一堆所謂的測試,折騰兩個小時後開始聊,問題通常是:“你對這份工作有信心勝任嗎?你的文筆好不好?你能達到我們要求的業績目標嗎?”候選人根本對不上頻道,接不了招兒。

人都有自己的邏輯推理,這家公司的人事主管就是這種素質,這家公司也好不到哪裡去。而且好歹是個總監的職位,派個小主管折騰兩個小時也沒見到老闆,還要再來一次,放棄了,候選人感覺不到尊重,感覺不到公司對這個職位的重視。

在各位面試的過程中,我有一個建議,好的面試過程是一個雙方流暢的溝通過程,而不是我們自嗨的過程,我見過一些面試官全程都在自己說,說自己的創業過程,說自己的理念、遠大理想。

我相信很多朋友會有這樣的經歷,這個人面試的時候談得很好啊,怎麼入職以後好像和麵試的時候不是一個人呢?哪裡出了問題呢?面試技巧!被面試人的面試技巧要遠遠高於面試官的面試技巧,你問的問題他早就猜到了,而且提前上網搜好、背好了你想要的答案。

所以給各位一個小錦囊,如果一個候選人你談完後發現他是完美的,幾乎找不到談話中的漏洞的,邏輯上無可挑剔的,你要小心了,你遇到了一個非常高智商高情商的人,如果他說的都是真的,那麼將來如何駕馭他你要想好,如果他說的不都是真的,那麼將來如何駕馭他你也要想好。

我見過的比較有趣的候選人是,無論你問他什麼問題,他都回答1、2、3、4,像個複讀機一樣。所以在面試和提問技巧這塊,受過訓練和有經驗的人去對付一個沒有經驗的人,結果是顯而易見的,有些職位的人,比方說做人力資源的,做銷售的,甄別起來的難度更大。

面試技巧其實最少是個一天的課程,在這裡沒有辦法和大家展開,最基本的技巧是多用開放性問題,少用封閉式問題,多圍繞過去成功或失敗的案例,而不是泛泛而談介紹一下你自己,多問你是怎麼做到的,而不是你能做到嗎?

面試過程中提問和傾聽是非常重要的兩個技巧,圍繞你對這個職位的素質模型提出有效問題,這個要精心設計,而不是想到什麼就問什麼,主動權要抓到自己手中,舉個例子,我們常用這樣的問題開場:“請介紹一下你自己。”

這在我看來是個無效問題,任何一個人在面試前早就有了標準回答套路,你聽到的資訊在他簡歷上都有了,換個提法:“請用一分鐘時間介紹一下你自己。”這樣你最起碼能夠考察到這個人的概括和表達總結的能力。

在心理學上有一些效應和麵試息息相關,比方說首因效應,就是以第一印象來判斷好壞,比方說暈輪效應,以某個突出特徵延展和假設其他方面的能力,當我們知道有這些影響的時候,在面試的過程中就要刻意去避免這些帶來的影響。

我們的創始人和老闆們非常容易犯的另一個錯誤是,見到了一個好的人,真是求賢若渴,像見到了多年未見的初戀情人一樣,談了一個小時就馬上拍肩膀稱兄道弟,兄弟,來我這兒吧!明天能上班不?給你股權!

我的建議是,無論這個人你多麼鍾情,都不可以現場拍板!為什麼?很簡單,人對輕易得到的東西不會珍惜,反過來他會質疑你或你這個公司有問題,是不是有什麼陷阱。

而且,你睡一覺以後,再想想昨天見的那個人,可能看法和感覺又不一樣了,又覺得有些問題沒有核實清楚了。而且,就算這個人真的可以滿足你所有的期待,我們後面還有很多工具可以夯實,降低失敗的概率,比方說交叉面試,工作計畫展示,背景調查,所以切記,不可當場做決定,因為這個決定可能代價很大,找錯一個人的成本有多大,我想很多人都有切膚之痛。

面試一個人的時候,如果二者不可兼得,情商和智商選哪個?

你會發現一個人的情商會逐漸提升,而智商是很難改變的,所以在招聘的時候,儘量選高智商的人,說白了就是聰明人。我們定義的精英是複合型人才:對商務的敏感度、對市場的感覺、對自身業務的要求,對上下游關係的處理,還能做一些你想不到的業務,如果能找到這樣一波優秀的人,哪怕是一兩個,之後再去吸引好的人才是很容易的。

我們如果把人才分成甲乙丙丁四類,如果部門經理是個乙類的人才,不要期待他的下屬中會有甲類的人,就算有也早晚會跑掉,所以我們對公司管理層人才的定位要准,否則的話一定是一級更比一級差。

如果二者不能兼得,能力和態度選哪個?

我的建議是低級員工選態度,高級員工選能力,態度是可以改變的,而能力的提高需要更多的時間,一個高級員工態度再好可是能力上有欠缺,很難以他的態度彌補能力上的不足,反之基層員工笨一點就笨一點吧,釀不成大錯,因為他的影響範圍有限。當然,如果二者可兼得那是後話。

說說招聘管道,招聘是個剛需,而且越來越難,所以管道也是越來越多,過去是人才市場擺個攤兒,報紙上打個廣告,後來有了51job、智聯招聘,現在招聘平臺非常多,而且行業的區分越來越明顯,人才垂直分佈的特點也越來越明確,很多需要專業的判斷去選擇,否則就是花錢看不到效果。

招聘是個系統工程,在目前的人力市場環境下,想找到好的人就要把招聘當成銷售來做,要有可靠的管道,專業的方法和專業的人去做這件事。賣什麼?賣你公司的前景、賣你的價值觀、賣你作為老闆的魅力,得優才者得天下!

哦,很多負面評論,不來了。

我有一個做投資的客戶,請我們幫忙找投資總監和投資經理,我們物色了一些人選,簡歷發過去,不錯,安排面試,介面人是他們的一個人事主管,我的候選人在和這個人事主管面談後都給了非常類似的回饋:這個公司我沒有興趣。

經過深入溝通後我們發現了原因,這個人事主管的面試非常奇葩,他先讓候選人填一堆表格,做一堆所謂的測試,折騰兩個小時後開始聊,問題通常是:“你對這份工作有信心勝任嗎?你的文筆好不好?你能達到我們要求的業績目標嗎?”候選人根本對不上頻道,接不了招兒。

人都有自己的邏輯推理,這家公司的人事主管就是這種素質,這家公司也好不到哪裡去。而且好歹是個總監的職位,派個小主管折騰兩個小時也沒見到老闆,還要再來一次,放棄了,候選人感覺不到尊重,感覺不到公司對這個職位的重視。

在各位面試的過程中,我有一個建議,好的面試過程是一個雙方流暢的溝通過程,而不是我們自嗨的過程,我見過一些面試官全程都在自己說,說自己的創業過程,說自己的理念、遠大理想。

我相信很多朋友會有這樣的經歷,這個人面試的時候談得很好啊,怎麼入職以後好像和麵試的時候不是一個人呢?哪裡出了問題呢?面試技巧!被面試人的面試技巧要遠遠高於面試官的面試技巧,你問的問題他早就猜到了,而且提前上網搜好、背好了你想要的答案。

所以給各位一個小錦囊,如果一個候選人你談完後發現他是完美的,幾乎找不到談話中的漏洞的,邏輯上無可挑剔的,你要小心了,你遇到了一個非常高智商高情商的人,如果他說的都是真的,那麼將來如何駕馭他你要想好,如果他說的不都是真的,那麼將來如何駕馭他你也要想好。

我見過的比較有趣的候選人是,無論你問他什麼問題,他都回答1、2、3、4,像個複讀機一樣。所以在面試和提問技巧這塊,受過訓練和有經驗的人去對付一個沒有經驗的人,結果是顯而易見的,有些職位的人,比方說做人力資源的,做銷售的,甄別起來的難度更大。

面試技巧其實最少是個一天的課程,在這裡沒有辦法和大家展開,最基本的技巧是多用開放性問題,少用封閉式問題,多圍繞過去成功或失敗的案例,而不是泛泛而談介紹一下你自己,多問你是怎麼做到的,而不是你能做到嗎?

面試過程中提問和傾聽是非常重要的兩個技巧,圍繞你對這個職位的素質模型提出有效問題,這個要精心設計,而不是想到什麼就問什麼,主動權要抓到自己手中,舉個例子,我們常用這樣的問題開場:“請介紹一下你自己。”

這在我看來是個無效問題,任何一個人在面試前早就有了標準回答套路,你聽到的資訊在他簡歷上都有了,換個提法:“請用一分鐘時間介紹一下你自己。”這樣你最起碼能夠考察到這個人的概括和表達總結的能力。

在心理學上有一些效應和麵試息息相關,比方說首因效應,就是以第一印象來判斷好壞,比方說暈輪效應,以某個突出特徵延展和假設其他方面的能力,當我們知道有這些影響的時候,在面試的過程中就要刻意去避免這些帶來的影響。

我們的創始人和老闆們非常容易犯的另一個錯誤是,見到了一個好的人,真是求賢若渴,像見到了多年未見的初戀情人一樣,談了一個小時就馬上拍肩膀稱兄道弟,兄弟,來我這兒吧!明天能上班不?給你股權!

我的建議是,無論這個人你多麼鍾情,都不可以現場拍板!為什麼?很簡單,人對輕易得到的東西不會珍惜,反過來他會質疑你或你這個公司有問題,是不是有什麼陷阱。

而且,你睡一覺以後,再想想昨天見的那個人,可能看法和感覺又不一樣了,又覺得有些問題沒有核實清楚了。而且,就算這個人真的可以滿足你所有的期待,我們後面還有很多工具可以夯實,降低失敗的概率,比方說交叉面試,工作計畫展示,背景調查,所以切記,不可當場做決定,因為這個決定可能代價很大,找錯一個人的成本有多大,我想很多人都有切膚之痛。

面試一個人的時候,如果二者不可兼得,情商和智商選哪個?

你會發現一個人的情商會逐漸提升,而智商是很難改變的,所以在招聘的時候,儘量選高智商的人,說白了就是聰明人。我們定義的精英是複合型人才:對商務的敏感度、對市場的感覺、對自身業務的要求,對上下游關係的處理,還能做一些你想不到的業務,如果能找到這樣一波優秀的人,哪怕是一兩個,之後再去吸引好的人才是很容易的。

我們如果把人才分成甲乙丙丁四類,如果部門經理是個乙類的人才,不要期待他的下屬中會有甲類的人,就算有也早晚會跑掉,所以我們對公司管理層人才的定位要准,否則的話一定是一級更比一級差。

如果二者不能兼得,能力和態度選哪個?

我的建議是低級員工選態度,高級員工選能力,態度是可以改變的,而能力的提高需要更多的時間,一個高級員工態度再好可是能力上有欠缺,很難以他的態度彌補能力上的不足,反之基層員工笨一點就笨一點吧,釀不成大錯,因為他的影響範圍有限。當然,如果二者可兼得那是後話。

說說招聘管道,招聘是個剛需,而且越來越難,所以管道也是越來越多,過去是人才市場擺個攤兒,報紙上打個廣告,後來有了51job、智聯招聘,現在招聘平臺非常多,而且行業的區分越來越明顯,人才垂直分佈的特點也越來越明確,很多需要專業的判斷去選擇,否則就是花錢看不到效果。

招聘是個系統工程,在目前的人力市場環境下,想找到好的人就要把招聘當成銷售來做,要有可靠的管道,專業的方法和專業的人去做這件事。賣什麼?賣你公司的前景、賣你的價值觀、賣你作為老闆的魅力,得優才者得天下!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