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桃李不言傳薪火 "國培"成蹊育良師 西南大學實驗幼稚園開展"國培"專案實踐探索

國培項目參訓學員參加訓後跟蹤指導專題活動

西南大學實驗幼稚園專家團隊赴西藏開展訓後跟蹤指導活動

“短短10多天的培訓解決了工作中10多年的困惑, 非常‘解渴’。 ”

“能像海綿一樣如饑似渴的吸收專業知識, 感覺整個人都飽滿起來。 ”

“有實實在在的內容, 有實實在在的收穫, 這樣的培訓太過癮了。 ”

……

最近一次國培結束不久, 不少在西南大學實驗幼稚園(以下簡稱“西幼”)參加培訓的老師感歎良多。

教師是教育發展的基礎, 培養教師是根本的根本。 在重慶直轄20年的發展歷程中, 正是有像西南大學實驗幼稚園這樣的品牌幼教力量做支撐, 才讓我市學前教育發展持續向前, 迎來一個又一個輝煌。

勇於擔當, 敢於創新。 從2013年開始, 西幼利用國培項目, 先後完成重慶、西藏、廣安等地1000余人次的國培、市培和委託培訓等培訓任務。

尤其是近年來, 西幼在鄉村教師訪名校培訓專案、種子教師工作坊和西藏幼師培訓班等專案中, 創新培訓方式、豐富培尋內容, 讓學員們收穫成長。 為及時瞭解培訓效果、將培訓內容進行拓展延伸, 西幼還對國培項目開展訓後跟蹤回訪, 幫助學員真正學以致用。

正是以專業的態度和對教育事業的真心、真情,

西幼讓學員們在培訓中感受到專業成長的幸福, 讓他們在最適宜的“溫度”中拔節。

跟崗研修 讓學員有體驗、有收穫、有發展

“我從中小學教育轉崗到幼稚教育, 原來的經驗派不上用場, 一開始特別不適應。 參加西南大學實驗幼稚園承辦的這次‘國培’活動, 對我真是雪中送碳。 ”去年11月, 在為期15天的“國培計畫”(2016)——幼師國培專案鄉村教師訪名校培訓(幼稚園轉崗教師)結束後, 來自大足區拾萬鎮中心幼稚園的教師陸世友感慨地說。

對小學和幼稚園教育的區別認識不夠、不瞭解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學習方式、對生活與遊戲對於幼兒發展的作用認識不夠……大部分轉崗幼兒教師都面臨這樣的問題。 基於此,

西幼堅持需求導向, 立足學員的“真問題”, 進行“真培訓”, 做到“真實踐”, 達成“真推進”, 追求“真見效”。 這樣的“五真培訓”讓學員們直呼“過癮”, 在結業時都表示自己收穫滿滿。

幼稚教育教學活動組織過程中, 教師應採用怎樣的組織方式和語言表達, 一直讓陸世友感到困惑。 例如, 中小學上課時老師會說“上課, 起立”然後師生互相問好, 但這樣的組織方式明顯不適合幼兒階段的孩子。

“幼兒教師的教學組織和語言表達一定要符合幼兒的年齡認知。 ”在西幼的跟崗實踐中, 中班的祝老師對老師們說。 陸世友就發現, 幼兒教師的語言需要更加具象化。 如告訴孩子5分鐘的概念, 具體就可以表述為錶盤上最長的分針從1走到2。 這樣, 孩子就對洗手、吃水果等有了具體的時間概念。

這既是經驗, 更是智慧, 也體現了西幼在幼稚教育上的專業性。 “專業”, 讓來自涪陵的吳鎔感受特別深刻。

在一些鄉鎮幼稚園, 由於一個班孩子比較多, 老師在組織學生活動時常常出現混亂。 為讓孩子們快速安靜下來, 往往採用電視放動畫片的形式。 但在西幼的跟崗實踐中, 吳鎔發現, 教室不僅沒有電視, 老師們的方法也更加專業、智慧。

“比如老師會用一段音樂作為指令, 孩子們在玩耍時一聽到老師彈琴, 就明白應該收拾玩具結束遊戲。 ”吳鎔說, 西幼的老師還會讓孩子們表演、唱歌等方式吸引大家注意力, 在這個過程中還培養了孩子的表達能力和自信心。 這樣專業的課堂, 對學員們非常有指導意義。

同時,西幼在國培專案實施過程中的規範管理,也贏得了學員們交口稱讚。參培學員都來自全市各區縣,為消除大家的陌生感,培訓開始前,幼稚園還特地安排了破冰活動和團隊建設,選出了班長等班幹部,負責班級事務。

專業的培訓和精心的安排,讓學員們收穫良多。培訓期間,西幼還為學員們提供了外出訪學的機會。胡曉春是大足區一所民辦幼稚園的園長,在渝北區疊彩幼稚園參觀學習期間,被他們以生為本的理念所觸動。“西幼帶領我們去多個幼稚園訪問學習,平時很難得有這樣的機會。”胡曉春說,這些幼稚園帶給我很多啟示,回去之後我們要好好消化。

除了與名園合作,西幼在培訓中還開展了與名家名師、同行和高校的多層次合作。培訓結束後,西幼與部分學員所在單位建立“發展共同體”。在隨後的跟蹤回訪中,學員們的進步也體現了西幼“國培”的成功。

跟蹤回訪 真情服務 讓“共性”與“個性”共舞

不久前,歷屆在西南大學實驗幼稚園國培班學習的學員都收到一個活動通知,邀請大家在5月參加由西幼主辦的以“樹立科學動商觀,提升幼兒體育教學品質”為主題的研討會。

為什麼會邀請歷屆國培學員參加這樣一次主題研討會?“這是我們訓後跟蹤指導的一部分。”西幼副園長廖麗莉介紹,幼兒體育教育是該園的一大特色,不少國培學員在參培期間都對此表現出極大興趣。但由於培訓課時的限制,涉及到的相關內容難以滿足學員們的需求,因此特地舉辦此次活動進行拓展延伸。

“培訓時轟轟烈烈,培訓後沉寂無聲”這是大多數教師培訓的通病。從2015年開始,西幼決定改變這一現狀,扎實開展訓後跟蹤。

跟蹤開始前,幼稚園開展了相關工作的專項調研,並根據不同教師的需求,選定專家導師,制定方案。從2015年開展訓後跟蹤指導以來,西幼先後走進酉陽、銅梁、榮昌、豐都、璧山、梁平等地,對學員進行訓後回訪。

回訪中,西幼發現,培訓只能解決學員的共性需求,對與個性需求難以做到有效兼顧。例如,豐都地區的國培學員幾乎全部來自民辦園,他們更關心辦園規範性方面的問題,如衛生保健、招生宣傳、制度設立等。但培訓課程對這方面內容涉及較少。為此,西幼專門成立了由後勤管理、衛生保健等負責人和管理人員組成的回訪組,進行實地指導。

除了指導,還有學員在訓後向西幼“求助”。一位來自銅梁的學員在培訓中對西幼的幼兒籃球體育課程非常感興趣,準備回去後在自己幼稚園進行實踐,並希望在運動會中向家長展示。但苦於對相關教學要點等把握不准,就向西幼“求助”。

“在瞭解到學員需求後,我們立即成立了以幼兒體育教育為特長的重慶市名師、骨幹教師團隊赴銅梁,進行實地指導。”西幼相關負責人說,除了他們的運動會,還對他們今後在幼兒籃球運動教科研方面進行了指導。

在對萬州區龍都幼稚園進行的回訪活動中,以西幼園長宋武為首的回訪小組和龍都幼稚園的老師們進行了座談。針對“如何做到教研與教學相同步”等問題進行了激烈的討論,宋園長和國培指導教師結合自己的科研經驗給出了中肯的意見和建議。

“通過回訪,不但鞏固了培訓成果,更在此過程中瞭解到最基層幼稚園老師的需求,讓我們今後能夠固更好的為學員的可持續發展服務。”西幼培訓部主任劉小娟說。在培訓結束後,西幼都及時聯繫學員,進行進一步指導,將學員的學習成果轉化為科研成果。如推薦2013年市培專案77名學員的13篇優秀文章在公開刊物上發表;推薦藍靜、李穎等老師的優秀活動方案在市區級教研活動中展示;推薦優秀學員“送培送教”等。

種子教師工作坊 讓“種子”長成“參天大樹”

在西南大學實驗幼稚園的國培項目中,種子教師工作坊是一個特別的國培專案。它以工作坊的形式讓教師培訓由“教”的活動轉向“學”的活動,通過一粒“種子”教師的輻射帶動,引領更多教師成長。

這意味著,種子教師不僅要種好自己的“一畝三分地”,還要帶著大家一起“耕田”。

參與此項目培訓的老師都是來自全市各區縣的骨幹教師。在前期調研中,西幼瞭解到,骨幹教師們最希望的培訓專題為聚焦某一學科領域,深入解決學科教育中的真問題。

為讓培訓更有針對性,除了由全體老師一起參與的中心工作坊,培訓中還根據老師意願和實際,開設了“美術教育生活化”、“音樂教育遊戲化”兩大專題工作坊,專題工作坊下麵又設置了茉莉花開和創意玫瑰等5個小專題工作坊。

雖然小專題工作坊“術業有專攻”,但每個類別的專題工作坊會在一起交流、分享。當以打擊樂教學研究為主的“節奏大師”工作坊在研究中需要舞蹈方面的內容時,“舞動青春”工作坊便會提供相應支持,並進行相互的經驗交流和資源分享。

為把所在領域的專業吃深、吃透,培訓中還開展了“微課題工作坊”。在李沁老師所在的“舞動青春”工作坊,就進行了“舞蹈教學中,幼兒自信心的培養”的微課題研究。這樣的方式一直延續到老師們返崗實踐。以李沁老師所在的璧山區城北小學幼稚園為例,每學期都要開展微課題研究活動。

在資訊化時代的當下,網路研修也成為重要的培訓方式。從學員們進入培訓開始,西幼就為大家聘請了眾多高校專家、教研員、一線名師作為導師。除了平時的工作坊研修,網站、QQ群也成為“師生們”交流的絕佳場所。

對於萬州區龍都幼稚園的郎黎老師來說,學習優秀幼稚園的成功教學經驗、教育理念對自己的觸動非常大。在培訓期間赴成都綠色實驗幼稚園的交流中,他們的生態教育、田園教育感染了郎黎。她受此啟發,把這樣的理念運用在了自己所在的幼稚園中。

現在,萬州區龍都幼稚園的屋頂儼然一片閒適的“田園”景象。草莓、荷花、向日葵、茄子等果蔬讓孩子們體會到豐收的喜悅,真正成為環境的主人。

一粒看似不起眼的種子,究竟有多大力量?李沁老師在培訓結束後回到所在的璧山城北小學幼稚園,還與同時參培的幾位老師一起建立了自己的工作坊,並將學到的幼兒繪本創作運用於幼稚園,還向璧山區教委提議發起了一次全區幼兒繪本創作比賽。

璧山區教委幼教科科長楊紅霞表示:“這幾位學員通過工作坊的學習,不僅個人在專業方面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還在園所發展上起到了引領作用,並在璧山區的幼稚教育方面起到了一定的示範作用。”

事實證明,“種子”教師工作坊從教師培訓的有效性出發,以教師主動的專業成長為核心,為教師構建了一個自主研究、自我成長的平臺。通過“種子”教師,還引領一定數量的區域骨幹進行教師工作坊研修,打造資訊技術環境下的教師學習共同體,從而推動區域幼教事業的整體提升。

連結>>>

真情“援藏” 助藏區教師多元成長

2016年9月,西大實驗幼稚園組織一批高水準專家,赴西藏林芝、日喀則和拉薩3個地區展開學員回訪暨跟蹤指導。

這次學員回訪,源於一年前在西南大學啟動的西藏自治區幼師培訓團隊置換脫產研修專案。該項目為期3年,標誌著西藏自治區各地區的一批幼稚教育培訓者即將通過這個項目的實施而誕生。

西南大學實驗幼稚園在該次培訓的內容、方式等方面給予高度重視,並在學員的生活後勤等安排上給予耐心與細心。

西藏自治區屬於高海拔地區,老師們來到內地多多少少會出現“醉氧”等不適症狀。其中有位學員來到重慶後,發現自己懷孕,並且“醉氧”反應嚴重。為保證學員學習和身體,幼稚園保健醫生、總務主任和班主任每天中午輪流為她送飯,照顧飲食起居。

生活上無微不至的照顧讓遠道而來的學員們倍感溫暖,也為他們的專業學習提供保障。從2015年10月到2016年,該專案已經實施了兩個階段,學員們從理念澄清、觀念樹立、素養提高、能力提升等方面接受培訓,完成了從一線教師到園所及地區引領者的角色轉換。

在培訓期間,西幼開展了一次由北碚、西藏、萬州共同進行的、以“幼稚園主題牆創設適應性策略研究”為主題的“三地聯合教研”活動。三地領導、教師在活動中互相探討、交流,還分別進行了主題牆創設的案例分享。思想的交流在現場碰撞出智慧的火花,讓參與的老師們大有收穫。

為促進學員引領能力的提高,西幼開展了為期10天的學員回訪暨跟蹤指導活動。親眼看到學員的變化讓回訪組一行欣喜不已。來自日喀則地區的胡豔豔,已成為所在幼稚園的業務園長,能夠面向全區開展幼兒教研展示活動。“我們原來的教研活動大多停留在形式上,不管老師是否能接受。”胡豔豔說,從西幼培訓回來後,在教研活動中,我們從老師的問題出發,效果更好,老師們參與積極性也更高。

在拉薩市,此次專案的首席專家劉雲豔教授進行了一次主題為《兒童觀與幼兒學習》的講座。參加本次講座的教師除了本專案的國培學員,更多的是來自學員所在單位的其他教師,以及來自拉薩市未參加培訓項目的幼稚園教師。在林芝地區的幾位元老師,正是因為參加了培訓,現在已經能夠承擔微講座,為當地幼教同行以及拉薩市國培項目培訓班進行培訓。

真情援藏,真心服務。西幼以“全開放、共成長”的理念組織實施本次活動,以擴大國培影響面,達到“一人參培,全員收益;一區參培,影響多區”的輻射目的,真正展現國培的實效,幫助更多藏區幼兒教師多元成長,讓均衡教育覆蓋面更深、更廣。

周珣 餘麗柃 圖片由西南大學實驗幼稚園提供

同時,西幼在國培專案實施過程中的規範管理,也贏得了學員們交口稱讚。參培學員都來自全市各區縣,為消除大家的陌生感,培訓開始前,幼稚園還特地安排了破冰活動和團隊建設,選出了班長等班幹部,負責班級事務。

專業的培訓和精心的安排,讓學員們收穫良多。培訓期間,西幼還為學員們提供了外出訪學的機會。胡曉春是大足區一所民辦幼稚園的園長,在渝北區疊彩幼稚園參觀學習期間,被他們以生為本的理念所觸動。“西幼帶領我們去多個幼稚園訪問學習,平時很難得有這樣的機會。”胡曉春說,這些幼稚園帶給我很多啟示,回去之後我們要好好消化。

除了與名園合作,西幼在培訓中還開展了與名家名師、同行和高校的多層次合作。培訓結束後,西幼與部分學員所在單位建立“發展共同體”。在隨後的跟蹤回訪中,學員們的進步也體現了西幼“國培”的成功。

跟蹤回訪 真情服務 讓“共性”與“個性”共舞

不久前,歷屆在西南大學實驗幼稚園國培班學習的學員都收到一個活動通知,邀請大家在5月參加由西幼主辦的以“樹立科學動商觀,提升幼兒體育教學品質”為主題的研討會。

為什麼會邀請歷屆國培學員參加這樣一次主題研討會?“這是我們訓後跟蹤指導的一部分。”西幼副園長廖麗莉介紹,幼兒體育教育是該園的一大特色,不少國培學員在參培期間都對此表現出極大興趣。但由於培訓課時的限制,涉及到的相關內容難以滿足學員們的需求,因此特地舉辦此次活動進行拓展延伸。

“培訓時轟轟烈烈,培訓後沉寂無聲”這是大多數教師培訓的通病。從2015年開始,西幼決定改變這一現狀,扎實開展訓後跟蹤。

跟蹤開始前,幼稚園開展了相關工作的專項調研,並根據不同教師的需求,選定專家導師,制定方案。從2015年開展訓後跟蹤指導以來,西幼先後走進酉陽、銅梁、榮昌、豐都、璧山、梁平等地,對學員進行訓後回訪。

回訪中,西幼發現,培訓只能解決學員的共性需求,對與個性需求難以做到有效兼顧。例如,豐都地區的國培學員幾乎全部來自民辦園,他們更關心辦園規範性方面的問題,如衛生保健、招生宣傳、制度設立等。但培訓課程對這方面內容涉及較少。為此,西幼專門成立了由後勤管理、衛生保健等負責人和管理人員組成的回訪組,進行實地指導。

除了指導,還有學員在訓後向西幼“求助”。一位來自銅梁的學員在培訓中對西幼的幼兒籃球體育課程非常感興趣,準備回去後在自己幼稚園進行實踐,並希望在運動會中向家長展示。但苦於對相關教學要點等把握不准,就向西幼“求助”。

“在瞭解到學員需求後,我們立即成立了以幼兒體育教育為特長的重慶市名師、骨幹教師團隊赴銅梁,進行實地指導。”西幼相關負責人說,除了他們的運動會,還對他們今後在幼兒籃球運動教科研方面進行了指導。

在對萬州區龍都幼稚園進行的回訪活動中,以西幼園長宋武為首的回訪小組和龍都幼稚園的老師們進行了座談。針對“如何做到教研與教學相同步”等問題進行了激烈的討論,宋園長和國培指導教師結合自己的科研經驗給出了中肯的意見和建議。

“通過回訪,不但鞏固了培訓成果,更在此過程中瞭解到最基層幼稚園老師的需求,讓我們今後能夠固更好的為學員的可持續發展服務。”西幼培訓部主任劉小娟說。在培訓結束後,西幼都及時聯繫學員,進行進一步指導,將學員的學習成果轉化為科研成果。如推薦2013年市培專案77名學員的13篇優秀文章在公開刊物上發表;推薦藍靜、李穎等老師的優秀活動方案在市區級教研活動中展示;推薦優秀學員“送培送教”等。

種子教師工作坊 讓“種子”長成“參天大樹”

在西南大學實驗幼稚園的國培項目中,種子教師工作坊是一個特別的國培專案。它以工作坊的形式讓教師培訓由“教”的活動轉向“學”的活動,通過一粒“種子”教師的輻射帶動,引領更多教師成長。

這意味著,種子教師不僅要種好自己的“一畝三分地”,還要帶著大家一起“耕田”。

參與此項目培訓的老師都是來自全市各區縣的骨幹教師。在前期調研中,西幼瞭解到,骨幹教師們最希望的培訓專題為聚焦某一學科領域,深入解決學科教育中的真問題。

為讓培訓更有針對性,除了由全體老師一起參與的中心工作坊,培訓中還根據老師意願和實際,開設了“美術教育生活化”、“音樂教育遊戲化”兩大專題工作坊,專題工作坊下麵又設置了茉莉花開和創意玫瑰等5個小專題工作坊。

雖然小專題工作坊“術業有專攻”,但每個類別的專題工作坊會在一起交流、分享。當以打擊樂教學研究為主的“節奏大師”工作坊在研究中需要舞蹈方面的內容時,“舞動青春”工作坊便會提供相應支持,並進行相互的經驗交流和資源分享。

為把所在領域的專業吃深、吃透,培訓中還開展了“微課題工作坊”。在李沁老師所在的“舞動青春”工作坊,就進行了“舞蹈教學中,幼兒自信心的培養”的微課題研究。這樣的方式一直延續到老師們返崗實踐。以李沁老師所在的璧山區城北小學幼稚園為例,每學期都要開展微課題研究活動。

在資訊化時代的當下,網路研修也成為重要的培訓方式。從學員們進入培訓開始,西幼就為大家聘請了眾多高校專家、教研員、一線名師作為導師。除了平時的工作坊研修,網站、QQ群也成為“師生們”交流的絕佳場所。

對於萬州區龍都幼稚園的郎黎老師來說,學習優秀幼稚園的成功教學經驗、教育理念對自己的觸動非常大。在培訓期間赴成都綠色實驗幼稚園的交流中,他們的生態教育、田園教育感染了郎黎。她受此啟發,把這樣的理念運用在了自己所在的幼稚園中。

現在,萬州區龍都幼稚園的屋頂儼然一片閒適的“田園”景象。草莓、荷花、向日葵、茄子等果蔬讓孩子們體會到豐收的喜悅,真正成為環境的主人。

一粒看似不起眼的種子,究竟有多大力量?李沁老師在培訓結束後回到所在的璧山城北小學幼稚園,還與同時參培的幾位老師一起建立了自己的工作坊,並將學到的幼兒繪本創作運用於幼稚園,還向璧山區教委提議發起了一次全區幼兒繪本創作比賽。

璧山區教委幼教科科長楊紅霞表示:“這幾位學員通過工作坊的學習,不僅個人在專業方面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還在園所發展上起到了引領作用,並在璧山區的幼稚教育方面起到了一定的示範作用。”

事實證明,“種子”教師工作坊從教師培訓的有效性出發,以教師主動的專業成長為核心,為教師構建了一個自主研究、自我成長的平臺。通過“種子”教師,還引領一定數量的區域骨幹進行教師工作坊研修,打造資訊技術環境下的教師學習共同體,從而推動區域幼教事業的整體提升。

連結>>>

真情“援藏” 助藏區教師多元成長

2016年9月,西大實驗幼稚園組織一批高水準專家,赴西藏林芝、日喀則和拉薩3個地區展開學員回訪暨跟蹤指導。

這次學員回訪,源於一年前在西南大學啟動的西藏自治區幼師培訓團隊置換脫產研修專案。該項目為期3年,標誌著西藏自治區各地區的一批幼稚教育培訓者即將通過這個項目的實施而誕生。

西南大學實驗幼稚園在該次培訓的內容、方式等方面給予高度重視,並在學員的生活後勤等安排上給予耐心與細心。

西藏自治區屬於高海拔地區,老師們來到內地多多少少會出現“醉氧”等不適症狀。其中有位學員來到重慶後,發現自己懷孕,並且“醉氧”反應嚴重。為保證學員學習和身體,幼稚園保健醫生、總務主任和班主任每天中午輪流為她送飯,照顧飲食起居。

生活上無微不至的照顧讓遠道而來的學員們倍感溫暖,也為他們的專業學習提供保障。從2015年10月到2016年,該專案已經實施了兩個階段,學員們從理念澄清、觀念樹立、素養提高、能力提升等方面接受培訓,完成了從一線教師到園所及地區引領者的角色轉換。

在培訓期間,西幼開展了一次由北碚、西藏、萬州共同進行的、以“幼稚園主題牆創設適應性策略研究”為主題的“三地聯合教研”活動。三地領導、教師在活動中互相探討、交流,還分別進行了主題牆創設的案例分享。思想的交流在現場碰撞出智慧的火花,讓參與的老師們大有收穫。

為促進學員引領能力的提高,西幼開展了為期10天的學員回訪暨跟蹤指導活動。親眼看到學員的變化讓回訪組一行欣喜不已。來自日喀則地區的胡豔豔,已成為所在幼稚園的業務園長,能夠面向全區開展幼兒教研展示活動。“我們原來的教研活動大多停留在形式上,不管老師是否能接受。”胡豔豔說,從西幼培訓回來後,在教研活動中,我們從老師的問題出發,效果更好,老師們參與積極性也更高。

在拉薩市,此次專案的首席專家劉雲豔教授進行了一次主題為《兒童觀與幼兒學習》的講座。參加本次講座的教師除了本專案的國培學員,更多的是來自學員所在單位的其他教師,以及來自拉薩市未參加培訓項目的幼稚園教師。在林芝地區的幾位元老師,正是因為參加了培訓,現在已經能夠承擔微講座,為當地幼教同行以及拉薩市國培項目培訓班進行培訓。

真情援藏,真心服務。西幼以“全開放、共成長”的理念組織實施本次活動,以擴大國培影響面,達到“一人參培,全員收益;一區參培,影響多區”的輻射目的,真正展現國培的實效,幫助更多藏區幼兒教師多元成長,讓均衡教育覆蓋面更深、更廣。

周珣 餘麗柃 圖片由西南大學實驗幼稚園提供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