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3個信號意味父母進入初老期!兒女也要轉換節奏

慢慢步入老年期的父母, 經歷著一系列的生理心理上的變化。 這時的他們, 雖沒有進入蹣跚的老年, 但身體似乎已經發出了“初老”信號:視覺、聽力、味覺……無一倖免。

在這種變化中, 首先改變的是角色, 他們像是變成了小孩子, 而換我們做他們的父母, 陪伴他們的發展, 讓他們更好的適應享受老年期生活。

初老信號1 看報紙時手伸成了長臂猿

“兒子, 你來一下, 給爸念一下這個電話號碼。 ”

過去的時候, 你常常發現, 老爸恨不得自己像長臂猿一樣拉遠手機, 看到你又露出尷尬且羞惱的笑容。

人到五六十歲以後, 視覺系統上常見的退行性變化就是眼花。

眼花是晶狀體硬化、彈性減弱、睫狀肌收縮能力降低, 導致的近距離閱讀模糊、疲勞等症狀。 此外, 老年人對物體形狀、大小、深度、運動物體等的知覺能力, 與年輕人相比都有著不同程度的退化。

作為子女, 最好的是,

為父母念完電話號碼之後, 先不要走。 為他把手機字體調大, 調高燈光亮度;再打開他的心理防線, 陪他一起去配一副帥氣的老花鏡。

初老信號2 看電視時音量高得震耳門

“兒子, 達康書記和沙瑞金剛剛說啥悄悄話了?媽沒聽清楚。 ”

“哎媽, 音量別再高了,

我腦瓜子都在震!”

相比起眼花, 耳背更不容易被察覺。

耳背是由於聽覺神經末梢的萎縮, 導致聲波傳遞障礙, 發生的老年性耳聾。

一些生理心理學研究發現, 老年人對不同音高的聽力下降是不同的。 高音部分隨增齡而下降得最明顯, 而低音部分變化則不明顯;女性老人和男性老人相比變化得更輕些, 受損失的音調比男性老人更高。

現在或未來的某一天, 你會發現:爸爸媽媽的電視音量、手機音量越開越大;說話的嗓門大了不少, 可他們自己卻渾然不知;他們好像不願聽你說完一樣, 總是“打岔”;這些接頭信號不應該被敏銳的你忽略, 是時候帶家人去做做檢查, 清除耳垢;聽取醫生建議, 配一副舒適的助聽器;打電話的時候慢慢說,

說清楚。

呵護他們的自尊心、自信心, 不讓老人感到自卑, 作為孩子, 陪著他們慢慢適應生活變化與新的節奏。

初老信號 3做菜時放鹽好像不要錢

眼花和耳背都是簡單的事件, 最讓人煩惱的, 最被忽略的是味覺嗅覺的退行性變化。

隨著年齡的增長,

味蕾逐漸萎縮, 數量逐漸減少, 味覺功能逐漸減退, 特別對鹹甜味感覺遲鈍。

此外口腔黏膜細胞和唾液腺發生萎縮, 唾液分泌減少, 口腔較乾燥, 也會造成味覺功能的減退。

在5種基本味道酸甜苦辣鹹中, 老年人對鹹味的感受性下降最顯著。

食而無味, 食欲缺乏, 還可能阻礙老人攝取足夠的營養物質, 進而影響心血管功能;

老年人因此往往在烹飪時增加鹽或糖的量, 而過量攝入鹽、糖, 對老年人尤其是患有糖尿病或心血管疾病的老人十分不利;

然而不像前兩種感覺, 識別之後可以很好地科學地進行修復, 味覺的退化沒有很好的輔助手段彌補。

至少, 常常和他們一起吃飯, 做爸媽的警戒線, 回饋給他們這些他們自己無法意識到的問題, 提醒他們油鹽不要過量。

那麼這些生理上的退行性發展,很有可能會導致老人產生心理上的癥結。守護他們成長為樂呵的老人,不要讓他們因此覺得自己老而無能,老而無用,是別人的累贅,是我們的責任。

提醒他們油鹽不要過量。

那麼這些生理上的退行性發展,很有可能會導致老人產生心理上的癥結。守護他們成長為樂呵的老人,不要讓他們因此覺得自己老而無能,老而無用,是別人的累贅,是我們的責任。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