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西安221處路口優化改造 壓縮機動車空間給非機動車

日益增長的綠色出行需求和有限的城市空間之間的矛盾如何破解?國內外的城市又有哪些他山之石值得學習借鑒?西安未來城市規劃, 是否會為騎行創造更多的便利條件?

五天的採訪和城市騎行體驗中, 記者發現, 由於騎行環境的制約, 不僅讓騎行者感到不便, 公車、私家車等道路上的其它出行主體也受到了一些影響。

西安市公交六公司336路駕駛員趙剛:“有時騎到機動車道, 反正就影響機動車, 你正開著, 他突然過來。 ”

西安市民謝先生:“有時候正走在人行道上, 突然一個(自行)車從後面騎過來,

騎得很快。 ”

西安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隊碑林大隊副隊長馬宇:“存在一些問題, 有人的問題, 有路的問題, 自行車走這個機動車道, 還有就是逆行的, 不按信號燈通行的。 ”

其實, 這樣的問題不僅出現在西安, 許多以機動車為主要出行方式的城市都面臨同樣的問題, 國內外很多城市已經開始在增加自行車路權上做出嘗試。 在早已以車代步的英國, 城市發展中依然考慮自行車, 在並不寬敞的大街上, 開闢出了專門的自行車道;在德國, 多個主要城市建有“自行車高速公路”, 為騎行提供便捷的出行空間。 在廈門, 已經試運行空中自行車道, 設置了十多個出入口連接沿途中大部分的商場、住宅社區和公共的建築, 那麼, 這些他山之石能否為西安所借鑒呢?

西安市民吳女士:“我覺得應該分一個自行車道, 不然的話自行車和機動車走一條道不安全。 ”

西安市民何先生:“我希望政府在規劃新路過程中, 能夠把自行車車道相對來說都規劃上。 ”

記者從西安市交警部門瞭解到, 其實, 早在前兩年西安就開始重視自行車道“專屬空間”問題。 2016年開始, 又制定了最新非機動車道最低不低於兩米五的建設標準;目前, 雁塔、碑林等老舊路段集中的區域, 也因地制宜, 從行人道劃出適寬的自行車道。 高新、曲江等新建城區, 則借助新建、改建道路的契機, 精細規劃出快慢行分離的車道, 通過綠化帶、隔離欄為自行車“開路”。

西安市交警支隊秩序處規劃科科長王建衛:“我們跟建設部門配合,

在一些新建道路, 改建道路包括道路拓寬改造的時候, 充分利用這種很好的機會, 把這個道路的路權進行重新的分配, 把非機動車的車道加寬, (在全市)做221處路口優化改造, 壓縮機動車的寬度, 把壓縮出來的寬度, 就給我們的非機動車道。 ”

在這次的體驗調查中, 記者也感受到, 職能部門需要根據城市發展的新變化, 從規劃、建設、管理各個環節統籌規劃, 為綠色出行提供更安全、更便捷的城市環境, 而騎行者、機動車駕駛人和行人, 也要嚴格遵守交通秩序, 文明出行, 雙方共同努力, 才能讓城市出行的路更寬、更順暢。

編輯:強鑫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