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旅遊小城鎮規劃痛點及解決方案

一、旅遊小城鎮發展的四大癥結

(一)法規標準不完善

雖然我國目前已經有小城鎮規劃建設的相關法規, 但並未針對旅遊小城鎮指定實施細則。

由於旅遊小城鎮在諸多方面的特殊性, 目前已有的城鄉規劃標準難以指導其規劃建設, 突出體現為:

用地指標:小城鎮用地指標是以常住人口進行統計的, 而遊客屬於流動人口範疇, 沒有相應的用地指標, 導致無地可用:

用地分類:旅遊小城鎮的建設需要大量的旅遊建設用地, 依據小城鎮規劃相關規範, 難以進行細分, 也難以進行分類控制;

建設標準問題:小城鎮基礎設施和配套設施的標準, 在城市的基礎上有適當的降低, 但對於一個高品質的旅遊小城鎮來說, 旅遊服務設施卻往往要比一般性城市設施的建設標準還要高。

(二)歷史風貌難保留

尺度宜人、特色鮮明的小鎮風貌是重要的旅遊吸引物。

但是, 在旅遊發展過程中, 保護和發展小鎮特色建築和特色空間卻難度很大。

隨著經濟的發展, 現代化和國際化的風格開始蠶食小鎮的傳統街區, 導致小鎮歷史風貌逐漸喪失, 出現千城一面的結果。 同時, 部分旅遊小城鎮在規劃建設過程中, 容易走入大拆大改大建的誤區, 破壞性的建設導致小城鎮風貌發生不可逆轉的巨變。

(三)環境設施壓力大

旅遊小城鎮的環境承載壓力主要體現在兩方面:

一是旅遊旺季時, 遊客對環境與設施造成的壓力。 遊客量是隨季節波動的, 旺季時大量遊客湧入旅遊目的地, 旅遊設施供不應求, 對環境也造成了巨大的壓力。

二是設施建設對環境造成的壓力。 旅遊設施建設往往傾向于選擇景觀條件或資源條件最好的地段,

但目前有許多旅遊設施建設標準不高, 設計水準低下, 導致旅遊資源的破壞。 旅遊設施運營過程中, 企業往往也不願意在三廢處理上進行投入, 導致部分企業排汙超標, 對周邊環境造成污染。

(四)主題特色不鮮明

隨著經濟的發展, 國民收入水準的提高, 人們對旅遊小城鎮的需求大大提高, 對旅遊小城鎮的品質要求越來越高。 但是目前許多旅遊小城鎮的建設水準仍然較為滯後, 旅遊產品缺乏特色, 文化特徵不夠鮮明, 或者是同一主題重複建設, 或者簡單的模仿照搬, 缺乏創新。

例如, 許多地區依託豐富的溫泉資源, 建設溫泉小鎮, 但人氣卻大相徑庭, 關鍵就在於一些小鎮不注重地方文化的挖掘,

沒有將文化特色注入小鎮的建設, 造成溫泉旅遊產品品質較低, 缺乏吸引力。

二、旅遊小城鎮規劃的五大對策

(一)特色鮮明、文化為魂

旅遊小城鎮, 以文化及小鎮風貌為主要體現特徵, 文化加小鎮風貌就形成了其作為景區的一個前提。 其中, 文化是旅遊小城鎮的核心吸引力所在, 也是其發展的靈魂。

要打造特色鮮明的旅遊小城鎮, 就應該首先挖掘文化、梳理文化, 確定旅遊小城鎮的地域背景、歷史背景和文化主題, 確定發展方向, 尋找差異化優勢和獨特性內涵。 在此基礎上, 形成一根文化主線, 並對文化進行整合, 打造由文化形成的文化景點、文化風貌、文化廣場、文化街區, 各種結點性文化項目, 以及文化形成的活動節慶,

構建旅遊小城鎮的專案體系、遊憩方式、遊憩節點、體驗活動等。

(二)業態聚集、休閒整合

休閒業態聚集是旅遊產業發展的基礎。 旅遊小城鎮的業態類型通常有餐飲、住宿、娛樂、文化休閒、紀念品和特產銷售、非遺工坊、演藝表演等多種類型。 目前, 在大眾度假時代來臨的大趨勢下, 各種商業業態逐漸從傳統趨向休閒。

旅遊引導的新型城鎮化更多的是依靠旅遊產業鏈中休閒產業的聚集, 多樣化的休閒產業業態聚集, 滿足遊客吃、住、行、娛樂、遊樂、購物、養生、運動等多種需求, 由此形成我們稱之為多樣化旅遊休閒產業業態的發展結構。 因此, 業態規劃是旅遊小城鎮規劃的重點之一。 圍繞休閒主題, 形成多樣化業態, 業態多樣化形成業態聚集,業態聚集形成產業聚集,進而完善城市配套,形成城鎮化結構。

(三)合理佈局、規劃塑形

合理的空間佈局,是以旅遊小鎮的功能為依據的,是塑造小鎮形態、形成小鎮肌理的關鍵。其中,夜間聚集是小鎮佈局的重點,也是將遊客留下來消費的關鍵。人群的夜間集散和業態夜間的聚集,決定了小鎮的空間形態是以休閒集散廣場為核心的。

街道(包括步行街和交通幹道)構成了小鎮的骨架。一條一條街,把一個一個點連接起來,從而形成合理化、多樣化、特色化的業態安排,突出業態的效應,同時通過業態整合和業態交叉形成一街一品的格局。

街道圍合了街區,旅遊小城鎮的街區,是旅遊商業型街區,是旅居結合的街區。這種混合社區的結構比例、對管理的要求、對設施的要求,與傳統的商業街區和社區是完全不一樣的,需要創新的規劃方法。

(四)休閒元素、活化景區

旅遊小城鎮作為一個景區,與一般小鎮的最大區別在於休閒氛圍的營造,這其中,水系、親水建築、林蔭道、游步道是最能體現休閒氛圍的元素。這些元素將入口景觀、公園景觀、大型中心廣場等諸多景點串聯起來,整體形成一個愜意休閒的環境。麗江古城,水系蜿蜒,咖啡吧、酒吧、餐廳、客棧都與自然親近,與充滿靈性的水流親近。林蔭道、游步道上,漫步的人群,可以停下腳步,駐足賞景。

(五)核心輻射、延伸發展

旅遊小城鎮,圍繞著休閒聚集核心,規模、配套設施逐漸增加,在休閒聚集核心之外延伸發展出公共服務區、旅遊商業區、交通服務區、特色養生區、養老區和安置區等多樣化的功能區,使小鎮在空間上擴張,隨之醫院、學校、金融、行政中心、辦公中心和居住社區等城市配套也逐漸完善,形成完整的城市化發展結構。

從幾百畝的一個休閒聚集的小鎮核心,到有一定城市配套的城市化結構,到一個完整的小城鎮的結構,這是旅遊小城鎮的延伸發展模式。其架構可概括為三個層面:旅遊小城鎮的核心景區結構、旅遊小城鎮的延伸獨立功能板塊結構,以及旅遊小城鎮的城市化發展的整體結構。對於這三個結構,旅遊小城鎮本身的景區化和休閒業態聚集化是核心。

三、旅遊小城鎮的規劃手法

(一)旅遊小城鎮的理想模型

城市規劃中湧現過許多理論思潮,如柯布西耶與“明日城市”、沙裡寧與“有機疏散輪”、文丘裡與簡雅各的後現代主義等等。縱觀城市設計的理論思潮,霍華德的田園城市對我們的旅遊小城鎮城市形態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霍華德希望建立一個既有城市繁榮、高效和方便的就業與生活條件,又有農村優美自然環境的新型城市,他稱之為“城鄉磁體”。中心是大面積的花園廣場,圍繞廣場佈置公共服務設施:劇院、圖書館、博物館等,形成公共活動集聚,放射型的道路連接週邊居住生產用地與公共中心。城市之中保留大片的農田,作為楔形綠地插入其中,城市具有宜人的尺度,低密度的城市開發,合理的建設規模。

霍華德田園城市圖解

田園城市是一種理想化的城市形態,在它的指導下,我們可以構建一個理想化的旅遊小城鎮模型,但是具體的設計方案要受制於地形地貌、城市現狀甚至於文化風俗等現實條件。大體上可以概括為:宜人的城市尺度;以文化廣場、夜間演藝為核心;商業軸線連接公共中心與居住區;大片的景觀綠地穿插於城市之中;步行街區連接中心與節點廣場;有富於活力的濱水岸線;城市週邊是合院式的村落。

旅遊小城鎮理想空間模型

(二)休閒街區規劃

休閒街區也是組成旅遊小城鎮的細胞,每個休閒街區內部都是獨立的系統,外部的城市道路不橫穿街區,外部臨街道路佈置商業設施,街區中心是公共綠地及公共廣場、鄰里服務設施,每個街區有適宜的規模,約5000人,半徑為0.8km,保證服務半徑不過大。佩里的“鄰里單元”理論,為旅遊小城鎮的街區規劃設計,提供了啟發。

1、街區分類及功能

旅遊小城鎮的街區是旅居混合的休閒街區,可以區分為:

(1)綜合商業服務街區

以綜合性的商業服務為主,提供購物、餐飲、休閒、商務等綜合的生活旅遊服務功能以及酒店、賓館、客棧等遊客居住場所。

(2)商住混合街區

除了旅遊商業服務之外,還提供小鎮居民常住功能。

(3)休閒養生特色居住街區

街區居住對象為停留時間較長的遊客,或是養生養老等特殊人群,商業服務配套針對中長期的遊客設置,尤其是有養生、養老需求的遊客。

(4)普通居住街區

居住對象為小鎮居民,商業配套服務物件為社區居民。

2、街區規劃設計理念

(1)人車分離的街區交通

街區首先要保證人的安全和活動的自由,不受汽車、雜訊和其他公害的干擾。旅遊小城鎮的規劃要實現有效的人車分離交通措施,我們可以按照車輛管理方式的不同將街道分為完全步行街、半步行街和非步行街,對不同的街區實行不同的交通措施。

(2)獨特的景觀文化魅力

成功的景觀會使空間結合更具有個性特點。街區環境除了自身沉積的文化內涵,還要對這些歷史文化元素進行提煉、昇華和再創造,以建立景觀的可識別性。可以體現街區獨特性的景觀要素有鋪地、標誌性建築(如雕塑噴泉)、建築立面、櫥窗、廣告店招、遊樂設施、街道設施、街道小品、街道照明、植物配置等。

(3)旅居結合的設施配置

旅遊小城鎮的設施配套不同於一般小鎮,根據街區的不同類型,有不同的配置原則。綜合商業服務型街區滿足本地居民與遊客的商業服務需求;商住混合型街區以居住功能為主,輔以旅遊服務功能;休閒養生特色居住街區則提供遊客的長期居住服務配套;普通居住街區與其他小鎮的居住街區規劃原則一致。

3、街區空間規劃設計

一個好的街區應該滿足不同年齡、不同層次人群各種活動的要求。因此我們必須相應提供宜人的街道尺度、合理的步行路線、良好的路面條件和舒適的街道傢俱。

(1)街區尺度設計

人們在街區中行走,隨著時間的增加會產生一定的疲勞度。瞭解人們的疲勞曲線,進行有利的空間形態組織,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不同的年齡有不同的疲勞時間和疲勞程度曲線,如青年人步行的速度約60-70米/分鐘,一般在商店內選購30分鐘左右有疲勞感,故第一個休息點可設置在街區入口後400-500米左右。而老年人步行速度約為40-50米/分鐘,一般出行20分鐘左右需要小憩,故第一個休息點可在200米左右設置。因此在人們容易達到疲勞點的地方設置合理的休息空間,可讓人們的體力得到恢復,激起下一輪的“步行行為”。

(2)休憩節點設計

在休息空間處,可根據不同人群的喜好,設置不同的休憩節點。如針對老年人設置茶室、座椅、綠地涼亭等休息設施;針對年輕人設置冷飲店、咖啡屋、點心店等休息設施;同時,在每個休息點附近可佈置小型兒童遊戲場,以便家長休息時,兒童也有玩處,這樣可兼顧不同年齡層的人們不同的疲勞需求。當街區縱深過長時,可設置一些短小的橫向街道與之交叉,使不同方向的人流更加容易進入,而且會增加更多的轉角空間場所設計,給人們帶來新奇感。

(3)空間拓展設計

步行街區街道不宜過直,應結合當地的地勢條件,做相應的

空間變化。在戶外公共空間設計上,運用多種廣場,如景觀廣場、休閒廣場、活動廣場等,不僅可以增加遊客的體驗,還能豐富遊客的視覺。拓展空間的規劃設計,可以通過下沉、延伸、挑台等多種處理方式,增加其遊憩拓展空間,將景觀價值最大化利用。

4、街區建築規劃指引

(1)標誌性建築景觀效應

通過對國內外著名的旅遊小城鎮的研究總結發現,旅遊小城鎮有一個共性,即都設置有標誌性的建築。中式的標誌性建築有牌坊、碼頭、碉樓、鐘樓等;西式的標誌性建築有鐘樓、雕塑、教堂等。設置符合不同小鎮的標誌性建築,空間上做一定的控制和引領,是構成吸引力的要點之一。

(2)建築風格組合效應

採用多種建築風格相結合的方式。核心區域往往是採用當地的建築風格,新開發的街區則可以採用傳統與現代藝術相結合的風格。

(3)建築層數

旅遊小城鎮的商業街區、特色客棧住區街區,面對的主要人群為旅遊休閒人群,建築層數一般應設置為1-2層,一層為商業、二層為客棧住宿。當二層也為商業時,為增加可達性,可採取自動扶梯、空中無障礙天橋等。而商業居住混合街區、養生養老街區的建築則以4-6層為宜。純居住街區則以不破壞旅遊小城鎮天際線為准,合理設置層高。

(4)建築尺度

建築尺度主要指開間、進深和層高等,與業態密切相關。開間方面,景觀好、展示類的建築可以做8.4-16.8米的大開間,而景觀一般、展示內容少的建築可以做6米左右的開間,小型緊湊的建築開間可以是3-4.2米;進深方面,大型酒店進深可達16.8米甚至更深,中等商鋪或小型餐飲進深可做9米,而小型冷飲店進深也可做3米;在層高方面,小型餐飲類、作坊類層高在3.3-3.6米之間比較恰當,大中型在3.6-4.2米之間比較好,其他大型商業建築層高可在4.2米以上。

返鄉的青年、中年、企業家,鄉村歡迎你們回村,父母親等待你們回家,“返鄉互助” weimeicountry(唯美鄉村)獲取最新鄉村資訊。專注三農、鄉建、鄉村旅遊與休閒農業等研究與開發者服務,任性打造產業鏈對接,締造一個全方位的社交平臺,一切盡在掌握中!

業態多樣化形成業態聚集,業態聚集形成產業聚集,進而完善城市配套,形成城鎮化結構。

(三)合理佈局、規劃塑形

合理的空間佈局,是以旅遊小鎮的功能為依據的,是塑造小鎮形態、形成小鎮肌理的關鍵。其中,夜間聚集是小鎮佈局的重點,也是將遊客留下來消費的關鍵。人群的夜間集散和業態夜間的聚集,決定了小鎮的空間形態是以休閒集散廣場為核心的。

街道(包括步行街和交通幹道)構成了小鎮的骨架。一條一條街,把一個一個點連接起來,從而形成合理化、多樣化、特色化的業態安排,突出業態的效應,同時通過業態整合和業態交叉形成一街一品的格局。

街道圍合了街區,旅遊小城鎮的街區,是旅遊商業型街區,是旅居結合的街區。這種混合社區的結構比例、對管理的要求、對設施的要求,與傳統的商業街區和社區是完全不一樣的,需要創新的規劃方法。

(四)休閒元素、活化景區

旅遊小城鎮作為一個景區,與一般小鎮的最大區別在於休閒氛圍的營造,這其中,水系、親水建築、林蔭道、游步道是最能體現休閒氛圍的元素。這些元素將入口景觀、公園景觀、大型中心廣場等諸多景點串聯起來,整體形成一個愜意休閒的環境。麗江古城,水系蜿蜒,咖啡吧、酒吧、餐廳、客棧都與自然親近,與充滿靈性的水流親近。林蔭道、游步道上,漫步的人群,可以停下腳步,駐足賞景。

(五)核心輻射、延伸發展

旅遊小城鎮,圍繞著休閒聚集核心,規模、配套設施逐漸增加,在休閒聚集核心之外延伸發展出公共服務區、旅遊商業區、交通服務區、特色養生區、養老區和安置區等多樣化的功能區,使小鎮在空間上擴張,隨之醫院、學校、金融、行政中心、辦公中心和居住社區等城市配套也逐漸完善,形成完整的城市化發展結構。

從幾百畝的一個休閒聚集的小鎮核心,到有一定城市配套的城市化結構,到一個完整的小城鎮的結構,這是旅遊小城鎮的延伸發展模式。其架構可概括為三個層面:旅遊小城鎮的核心景區結構、旅遊小城鎮的延伸獨立功能板塊結構,以及旅遊小城鎮的城市化發展的整體結構。對於這三個結構,旅遊小城鎮本身的景區化和休閒業態聚集化是核心。

三、旅遊小城鎮的規劃手法

(一)旅遊小城鎮的理想模型

城市規劃中湧現過許多理論思潮,如柯布西耶與“明日城市”、沙裡寧與“有機疏散輪”、文丘裡與簡雅各的後現代主義等等。縱觀城市設計的理論思潮,霍華德的田園城市對我們的旅遊小城鎮城市形態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霍華德希望建立一個既有城市繁榮、高效和方便的就業與生活條件,又有農村優美自然環境的新型城市,他稱之為“城鄉磁體”。中心是大面積的花園廣場,圍繞廣場佈置公共服務設施:劇院、圖書館、博物館等,形成公共活動集聚,放射型的道路連接週邊居住生產用地與公共中心。城市之中保留大片的農田,作為楔形綠地插入其中,城市具有宜人的尺度,低密度的城市開發,合理的建設規模。

霍華德田園城市圖解

田園城市是一種理想化的城市形態,在它的指導下,我們可以構建一個理想化的旅遊小城鎮模型,但是具體的設計方案要受制於地形地貌、城市現狀甚至於文化風俗等現實條件。大體上可以概括為:宜人的城市尺度;以文化廣場、夜間演藝為核心;商業軸線連接公共中心與居住區;大片的景觀綠地穿插於城市之中;步行街區連接中心與節點廣場;有富於活力的濱水岸線;城市週邊是合院式的村落。

旅遊小城鎮理想空間模型

(二)休閒街區規劃

休閒街區也是組成旅遊小城鎮的細胞,每個休閒街區內部都是獨立的系統,外部的城市道路不橫穿街區,外部臨街道路佈置商業設施,街區中心是公共綠地及公共廣場、鄰里服務設施,每個街區有適宜的規模,約5000人,半徑為0.8km,保證服務半徑不過大。佩里的“鄰里單元”理論,為旅遊小城鎮的街區規劃設計,提供了啟發。

1、街區分類及功能

旅遊小城鎮的街區是旅居混合的休閒街區,可以區分為:

(1)綜合商業服務街區

以綜合性的商業服務為主,提供購物、餐飲、休閒、商務等綜合的生活旅遊服務功能以及酒店、賓館、客棧等遊客居住場所。

(2)商住混合街區

除了旅遊商業服務之外,還提供小鎮居民常住功能。

(3)休閒養生特色居住街區

街區居住對象為停留時間較長的遊客,或是養生養老等特殊人群,商業服務配套針對中長期的遊客設置,尤其是有養生、養老需求的遊客。

(4)普通居住街區

居住對象為小鎮居民,商業配套服務物件為社區居民。

2、街區規劃設計理念

(1)人車分離的街區交通

街區首先要保證人的安全和活動的自由,不受汽車、雜訊和其他公害的干擾。旅遊小城鎮的規劃要實現有效的人車分離交通措施,我們可以按照車輛管理方式的不同將街道分為完全步行街、半步行街和非步行街,對不同的街區實行不同的交通措施。

(2)獨特的景觀文化魅力

成功的景觀會使空間結合更具有個性特點。街區環境除了自身沉積的文化內涵,還要對這些歷史文化元素進行提煉、昇華和再創造,以建立景觀的可識別性。可以體現街區獨特性的景觀要素有鋪地、標誌性建築(如雕塑噴泉)、建築立面、櫥窗、廣告店招、遊樂設施、街道設施、街道小品、街道照明、植物配置等。

(3)旅居結合的設施配置

旅遊小城鎮的設施配套不同於一般小鎮,根據街區的不同類型,有不同的配置原則。綜合商業服務型街區滿足本地居民與遊客的商業服務需求;商住混合型街區以居住功能為主,輔以旅遊服務功能;休閒養生特色居住街區則提供遊客的長期居住服務配套;普通居住街區與其他小鎮的居住街區規劃原則一致。

3、街區空間規劃設計

一個好的街區應該滿足不同年齡、不同層次人群各種活動的要求。因此我們必須相應提供宜人的街道尺度、合理的步行路線、良好的路面條件和舒適的街道傢俱。

(1)街區尺度設計

人們在街區中行走,隨著時間的增加會產生一定的疲勞度。瞭解人們的疲勞曲線,進行有利的空間形態組織,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不同的年齡有不同的疲勞時間和疲勞程度曲線,如青年人步行的速度約60-70米/分鐘,一般在商店內選購30分鐘左右有疲勞感,故第一個休息點可設置在街區入口後400-500米左右。而老年人步行速度約為40-50米/分鐘,一般出行20分鐘左右需要小憩,故第一個休息點可在200米左右設置。因此在人們容易達到疲勞點的地方設置合理的休息空間,可讓人們的體力得到恢復,激起下一輪的“步行行為”。

(2)休憩節點設計

在休息空間處,可根據不同人群的喜好,設置不同的休憩節點。如針對老年人設置茶室、座椅、綠地涼亭等休息設施;針對年輕人設置冷飲店、咖啡屋、點心店等休息設施;同時,在每個休息點附近可佈置小型兒童遊戲場,以便家長休息時,兒童也有玩處,這樣可兼顧不同年齡層的人們不同的疲勞需求。當街區縱深過長時,可設置一些短小的橫向街道與之交叉,使不同方向的人流更加容易進入,而且會增加更多的轉角空間場所設計,給人們帶來新奇感。

(3)空間拓展設計

步行街區街道不宜過直,應結合當地的地勢條件,做相應的

空間變化。在戶外公共空間設計上,運用多種廣場,如景觀廣場、休閒廣場、活動廣場等,不僅可以增加遊客的體驗,還能豐富遊客的視覺。拓展空間的規劃設計,可以通過下沉、延伸、挑台等多種處理方式,增加其遊憩拓展空間,將景觀價值最大化利用。

4、街區建築規劃指引

(1)標誌性建築景觀效應

通過對國內外著名的旅遊小城鎮的研究總結發現,旅遊小城鎮有一個共性,即都設置有標誌性的建築。中式的標誌性建築有牌坊、碼頭、碉樓、鐘樓等;西式的標誌性建築有鐘樓、雕塑、教堂等。設置符合不同小鎮的標誌性建築,空間上做一定的控制和引領,是構成吸引力的要點之一。

(2)建築風格組合效應

採用多種建築風格相結合的方式。核心區域往往是採用當地的建築風格,新開發的街區則可以採用傳統與現代藝術相結合的風格。

(3)建築層數

旅遊小城鎮的商業街區、特色客棧住區街區,面對的主要人群為旅遊休閒人群,建築層數一般應設置為1-2層,一層為商業、二層為客棧住宿。當二層也為商業時,為增加可達性,可採取自動扶梯、空中無障礙天橋等。而商業居住混合街區、養生養老街區的建築則以4-6層為宜。純居住街區則以不破壞旅遊小城鎮天際線為准,合理設置層高。

(4)建築尺度

建築尺度主要指開間、進深和層高等,與業態密切相關。開間方面,景觀好、展示類的建築可以做8.4-16.8米的大開間,而景觀一般、展示內容少的建築可以做6米左右的開間,小型緊湊的建築開間可以是3-4.2米;進深方面,大型酒店進深可達16.8米甚至更深,中等商鋪或小型餐飲進深可做9米,而小型冷飲店進深也可做3米;在層高方面,小型餐飲類、作坊類層高在3.3-3.6米之間比較恰當,大中型在3.6-4.2米之間比較好,其他大型商業建築層高可在4.2米以上。

返鄉的青年、中年、企業家,鄉村歡迎你們回村,父母親等待你們回家,“返鄉互助” weimeicountry(唯美鄉村)獲取最新鄉村資訊。專注三農、鄉建、鄉村旅遊與休閒農業等研究與開發者服務,任性打造產業鏈對接,締造一個全方位的社交平臺,一切盡在掌握中!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