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體育>正文

威少榮膺常規賽MVP,這竟是理想主義式的勝利

“百年一遇, 可遇而不可求。 ”——20世紀60年代的人們如此評價奧斯卡-羅伯特森。

1961-62賽季, 奧斯卡-羅伯特森場均30.8分12.5籃板11.4助攻, 單季41次三雙。 ——很遺憾, 他未能當選常規賽MVP, 球隊戰績成為當時決定MVP歸屬的第一要素。

若以戰績為第一參照, 常規賽MVP的歸屬將首選勇士:金州勇士在2016-17賽季豪取67勝15負, 聯盟第一。 ——但這是由一位2014年常規賽MVP在分區決賽被淘汰後加盟了一位2015、2016年連莊常規賽MVP所在的球隊後共同創造, 聯盟無法公平地對庫裡和杜蘭特進行“論功行賞”。

因此, 球隊戰績無法成為公正意義上的第一參照, 只得以球員資料為重要參考因素。

時隔五十五年之後, 威少達成了場均31.6分10.7籃板10.4助攻的傳奇三雙壯舉, 單季42次三雙超越“大O”。

常規賽MVP的歸屬, 突破球隊戰績的僵化評判標準, 更重視球員自身的實際價值, 這是屬於理想主義式的勝利。

對於NBA2016-17賽季而言, 威少具有貫穿歷史古今的時代價值。

威少最應該感謝的人, 卻是杜蘭特。

威少成為了絕對的單核超級巨星, 雷霆也成為了威少一個人的舞臺。

杜蘭特離開後, 威少的使用率從31.6%暴漲至41.7%, 打破了由2005-06賽季的科比-布萊恩特所壟斷的NBA史上單季最高的使用率38.7%。

威少場均出戰34.6分鐘, 得到31.6分10.7籃板10.4助攻1.6搶斷, PER(效率值)為冠絕聯盟的30.6。 ——杜蘭特PER為27.6;卡哇伊PER為27.5;哈登PER為27.3。

威少的WS(勝利貢獻值)為13.1, 進攻WS為8.5, 防守WS為4.6;當威少在場, 雷霆每百回合得112分,

每百回合失104分, 每百回合淨勝8分。 當威少不在時, 雷霆每百回合得92.6分, 每百回合失106.8分, 每百回合淨負14.2分。

成也威少, 敗也威少, 雷霆名副其實地成為了威少“一個人的球隊”。

這是一個造星時代, 人們尤其追捧悲情英雄。

南宋著名女詞人李清照曾稱讚項羽:“生當做人傑, 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 不肯過江東。 ”

威少就是NBA聯盟目前正在極力塑造的“項羽”。 ——本賽季, 雷霆的全美直播場次為30場, 僅次於勇士37場、騎士34場、馬刺32場, 火箭為22場。

奧克拉荷馬雷霆也成為了一個外界備受關注的“特殊群體”:王牌投奔了分區決賽的敵人, 他們在休賽期和季中交易截止日完成了重建, 全隊平均年齡24.5歲, 聯盟第二年輕;他們防守兇悍, 場均46.7個籃板、場均5.1次蓋帽,

分列聯盟第1和第7;他們缺乏投射火力, 場均命中8.4個三分球(聯盟倒數第5)、三分球命中率為32.7%(聯盟墊底)。

雷霆眾將整體上具有身高優勢, 籃板和蓋帽兇狠, 週邊精於無限換防, 防守強勢;但少持球手和射手群, 進攻空間拉不開, 只得依靠威少以個人能力大踏步轟開防守陣線, 大夥兒只得採用一種捨命的古典打法:在低位禁區和中距離纏鬥磨殺。

是故, 威少和這支雷霆隊的比賽都打得十分辛苦。

哈登與威少惺惺相惜, 兩人也一直處於常規賽MVP歸屬的漩渦中心。

個人資料上, 哈登場均29+11+8, 威少場均31+10+10;球隊戰績上, 火箭55勝27負, 雷霆47勝35負。

從球隊戰績考慮, 勇士、馬刺優先;從個人資料考慮, 威少優先。 ——聯盟不可能越過勇士、馬刺的戰績僅考慮火箭與雷霆的戰績對比,

否則這將是“雙重標準”。

2017年西部半決賽G6, 馬刺在下半場建立起了28分的領先優勢, 火箭的結局已經註定, 哈登放棄了比賽。 ——識時務, 這是性格。

威少則不然, 無論對手是誰, 無論獲勝的希望多麼渺茫, 他都會竭盡所能, 付出110%的努力, 釋放著飽滿的激情, 展現著堅韌的意志和強烈的求勝欲望, 拼盡全力, 傾其所有。

哈登對防守佈局的閱讀、半場陣地戰進攻的梳理、進攻選擇的合理化, 遠比威少更精細;威少全方位影響比賽, 更具有衝擊力, 為了勝利不惜犧牲一切, 且矢志不渝。

哈登像一個工業化時代的執行者, 威少更像一個異想天開的畫家。 ——這也是現實主義和理想主義的本質區別。

這位理想主義者,

用令人驚訝的表現為這個需要超級明星的時代重新定義了“Amazing”。

他理想主義式的存在方式, 挽救著這個時代。

(司機)

司機專欄:高冷大叔眼中的NBA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