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村民想建無花果加工廠 這個貧困村支書犯了難

6月23日, 一場大雨後, 桃江縣松木塘鎮竹山村村民謝躍生快步走進無花果種植園, 查看正在掛果的無花果樹。 見到大雨沒有給果子帶來影響, 他松了一口氣。 去年, 他通過精准扶貧項目, 入股種植無花果樹, 全家增收1.8萬元, 現在盼著8月的豐收呢。

竹山村是一個山多地少、位置偏僻的村莊, 轄區面積21平方公里, 人口3180人, 貧困人口有513人。 從2014年開始, 竹山村緊緊抓住“村級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工作契機, 借助市直部門精准扶貧和聯村領導及市、縣工作組的幫助, 通過向上爭取破解資金難題, 實現了集體經濟的起步與發展。

去年, 通過積極引導村民進行土地流轉和產業結構調整, 鞏固無花果種植基地, 竹山村集體經濟收入超過12萬元, 開始走上村級建設與治理的良性發展軌道。

村支書文德保告訴記者, 去年全村種植的120畝無花果效益已初步顯現, 今年村上打算盤活山地、荒地, 發動全村農戶以土地入股, 村集體免費發放種苗, 與廣州的企業統一簽訂購銷合同, 在3年內建立一個800畝的無花果種植園區, 目標是將其打造成全市乃至全省最大的無花果種植園。 “無花果進入豐產期, 畝產能達1200公斤, 做深加工的話, 能產生更好的效益, 我們村籌備建個加工廠, 但初步一算, 最少要200多萬元, 村裡又到哪裡去籌錢呢?”一心想搞活村級集體經濟、帶領大家脫貧致富的文德保,

犯難了!

硬化好的道路、新建起的環保竹碳廠、流轉種植的茶葉基地、成片的無花果基地……竹山組的村民文石林親歷了村裡的變化。 “真希望我們村的無花果加工廠能建起來, 大家就不用遠出打工了。 ”這位45歲的農民道出了心中最質樸的期盼。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