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去西江千戶苗寨談一場純情的戀愛

西江千戶苗寨擁有深厚的苗族文化底蘊, 苗族建築、服飾、銀飾、語言、飲食、傳統習俗不但典型, 而且保存較好。 西江每年的苗年節、吃新節、十三年一次的牯藏節等均名揚四海,

而游方節作為西江苗寨的一個特殊節日, 著力推行區別於豔遇、現代戀愛, 深度挖掘苗族戀愛習俗“游方”活動, 讓世人深入瞭解苗族“游方”戀愛魅力, 傳承苗俗純樸戀愛婚俗文化。

西江千戶苗寨是中國乃至全世界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 是人們領略和認識中國苗寨漫長歷史與發展之地, 更是一座露天博物館, 展覽著一部苗族發展史詩, 為人們觀賞和研究苗族傳統文化提供了一個大平臺。

特殊節日

游方節作為苗寨的一個特殊節日, 是苗族傳統文化的傳承, 承接了苗族千百年來的民俗風情。 所謂“游方”, 即是指苗族青年男女通過“游方”這種方式, 交結朋友, 選擇伴侶。 “游方”又稱“友方”, 舊稱“搖馬郎”, 是黔東南、黔南苗族青年男女公開的社交和娛樂活動。

《黃平州志》上曾有這樣的記載:“吹笙間以山歌, 木葉兩相勾引於深溝密菁,

促膝私語, 謂之‘搖阿妹’, 又謂‘搖馬郎’。 是苗族青年男女進行社交和娛樂的一種形式。 ”苗族小夥子和姑娘們往往通過這種活動結識朋友、物色物件或傾吐愛情。 為了選擇一個稱心如意的終身伴侶, 有的小夥子往往要跋山涉水到十幾裡、幾十裡甚至上百里以外的村寨去“游方”。

苗族有同姓同宗不婚的習俗, 有的地方同姓不同宗也可通婚。 為了青年男女社交, 每一個苗寨都有供青年男女談情說愛的場所, 叫游方坡, 節日一到, 母親為女兒做花衣, 父親存錢打首飾, 把女兒打扮好, 然後去“游方”。男青年往往跋山涉水到游方坡,用吹口哨、木葉、夜簫、蘆笙或唱山歌等信號邀請女青年出門。

姑娘們身著嶄新的衣裙,頭戴銀首飾,頸配銀項圈,用自己美麗容貌和姿態,吸引小夥子的愛慕。他們在游方坡見面後,小夥子十分禮貌地和姑娘打招呼,稱讚姑娘的美貌,然後通過對山歌互相介紹。夜幕降臨後,小夥子吹起蘆笙,姑娘在蘆笙的伴奏下翩翩起舞,由此有了牽手就是愛的純美愛情。

旅遊品牌

“游方”是西江重點打造的最為響亮的民族文化旅遊品牌之一,通過深挖苗族“游方”習俗文化,增強景區民俗傳統文化,增強遊客吸引力,將西江神秘的苗族原生態文化和絢麗多姿的自然風光推向世界。

正是傳統民族文化婚戀與現代愛情文化的巧妙結合,賦予了“游方”文化更多時尚元素和現代色彩,讓更多人瞭解西江、來到西江、愛上西江。讓西江千戶苗寨成天下有情人的戀愛聖地!

責編:唐敏 | 視覺:金晶 | 圖文:利珠

然後去“游方”。男青年往往跋山涉水到游方坡,用吹口哨、木葉、夜簫、蘆笙或唱山歌等信號邀請女青年出門。

姑娘們身著嶄新的衣裙,頭戴銀首飾,頸配銀項圈,用自己美麗容貌和姿態,吸引小夥子的愛慕。他們在游方坡見面後,小夥子十分禮貌地和姑娘打招呼,稱讚姑娘的美貌,然後通過對山歌互相介紹。夜幕降臨後,小夥子吹起蘆笙,姑娘在蘆笙的伴奏下翩翩起舞,由此有了牽手就是愛的純美愛情。

旅遊品牌

“游方”是西江重點打造的最為響亮的民族文化旅遊品牌之一,通過深挖苗族“游方”習俗文化,增強景區民俗傳統文化,增強遊客吸引力,將西江神秘的苗族原生態文化和絢麗多姿的自然風光推向世界。

正是傳統民族文化婚戀與現代愛情文化的巧妙結合,賦予了“游方”文化更多時尚元素和現代色彩,讓更多人瞭解西江、來到西江、愛上西江。讓西江千戶苗寨成天下有情人的戀愛聖地!

責編:唐敏 | 視覺:金晶 | 圖文:利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