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夢裡屏山,發現絕樣的寫生

在徽州寫生, 在這個時代不僅僅是時尚, 原本也是一種必然的選擇, 這裡有獨特的建築風格, 灰白相間的顏色, 呈現在畫卷上的, 不僅僅有古橋、古道、秋風中, 還有哪些懷著夢想和故事的徽商前輩們, 身裹包袱雨傘, 步履堅定的走出大山時的背影。

在屏山村裡, 專門去尋找那些寫生的孩子們, 都說了孩子是明天的希望, 是未來, 而在這裡各種與眾不同的, 恍若隔世的村宅裡, 看著他們點滴筆劃之中, 把一個個森嚴、隔世、肅穆的建築搬上畫卷, 感觸頗多。

雖然是時代在變, 但有些東西是永遠也無法改變的, 靜止的繪畫, 動態的流水, 遊人, 村民, 關於過去故事的描述, 不是用文字, 圖片, 而是用心去描繪, 有青絲變成白髮的無奈, 由青春轉成暮年的感慨,

有些是文字無法描繪, 照片不能體現, 而唯獨可以用繪畫來書寫的。

我們用靜止的顏色, 觀看這村口、古道、街衢間,

矗立的座座或華麗顯赫、或獨自風韻、或浸淫血淚、或令人震驚的自元至清的牌坊、門樓和橋樑...

但是, 寫生似乎和很多東西不同, 因為寫生只要坐下, 才能夠去尋找素材。

坐下來去看眼中的這個世界, 確實和站著, 行走, 都有不同的感受, 我曾經問過他們, 在這些寫生的孩子們眼中, 在這裡, 能夠發現不會是一樣的景, 看得叫人膩煩;而且在徽州建築中寫生, 絲毫不會被符號化, 到處都可以代表它, 但卻沒有一處可以完整的詮釋它, 這種更自在些的創作更適合如今的寫生。

屏山,這個千年古村,她的名稱由來是村北有座狀如屏風的高山。清朝詩人余逢辰在游屏山時寫下詩句:“青山列畫屏,雨餘翠欲滴。秋葉更春花,紛披似錦織。”

屏山村在屏風山和吉陽山的山麓,吉陽溪九曲十彎,穿村而過,兩岸石磅不時飛來村婦浣洗的錘聲,蓄水石磅白花飛濺;青磚灰瓦的民居祠堂和前店後鋪的商鋪夾岸而建;十餘座各具特色的石橋橫跨溪上,“小橋流水人家”被完美的展現了出來。

這裡的屏風山就是一列四時皆麗的錦屏,襯托著建有無數徽派古民居的屏山村落。屏風山是黃山的一脈,西與石鼓山相連於風來嶺, 有四通八達,但又不那麼張揚的展示。

明朝舒祥在《三峰削玉》中寫道:“卓卓三峰落碧天,夜深常見鬥星連。春風長養瓊崖筍,夏雨沽濡玉井蓮。”可見在屏山這個小村落,就算是隱秘再深,依舊有人吟唱她的日夜景色和春夏物產。

日夜穿流的小溪,似乎訴說著無數過去的時光,這些景致猶如定格,讓人難忘,而寫生的孩子們,依舊靜止在原地,描繪著心目中的徽州。

作者介紹:自媒體人,資深的旅行家,旅行視頻博主、網路電臺NJ,用文字、聲音詮釋這個世界!堅持原創,堅持原生態旅行

屏山,這個千年古村,她的名稱由來是村北有座狀如屏風的高山。清朝詩人余逢辰在游屏山時寫下詩句:“青山列畫屏,雨餘翠欲滴。秋葉更春花,紛披似錦織。”

屏山村在屏風山和吉陽山的山麓,吉陽溪九曲十彎,穿村而過,兩岸石磅不時飛來村婦浣洗的錘聲,蓄水石磅白花飛濺;青磚灰瓦的民居祠堂和前店後鋪的商鋪夾岸而建;十餘座各具特色的石橋橫跨溪上,“小橋流水人家”被完美的展現了出來。

這裡的屏風山就是一列四時皆麗的錦屏,襯托著建有無數徽派古民居的屏山村落。屏風山是黃山的一脈,西與石鼓山相連於風來嶺, 有四通八達,但又不那麼張揚的展示。

明朝舒祥在《三峰削玉》中寫道:“卓卓三峰落碧天,夜深常見鬥星連。春風長養瓊崖筍,夏雨沽濡玉井蓮。”可見在屏山這個小村落,就算是隱秘再深,依舊有人吟唱她的日夜景色和春夏物產。

日夜穿流的小溪,似乎訴說著無數過去的時光,這些景致猶如定格,讓人難忘,而寫生的孩子們,依舊靜止在原地,描繪著心目中的徽州。

作者介紹:自媒體人,資深的旅行家,旅行視頻博主、網路電臺NJ,用文字、聲音詮釋這個世界!堅持原創,堅持原生態旅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