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復旦腫瘤教授告訴你,多少鼻咽癌患者早期都被耽誤了

全球有80%的鼻咽癌患者在中國。 發病率由南到北逐漸降低。 鼻咽癌的發病年齡由20多歲開始, 逐漸上升, 45至60歲為最高峰。 隨著診斷技術和多學科綜合治療的發展, 鼻咽癌療效大幅提高, 早期患者5年生存率達90%以上。 鼻咽癌的生長部位在鼻咽部位, 鼻咽的位置很隱蔽, 從人體外部是看不見摸不著的, 必須由專業醫生借助一定的設備才能發現, 因此早期診斷有困難, 目前鼻咽癌70-80%確診時屬於局部晚期。

來自復旦大學腫瘤醫院放療科的王孝深教授指出, 如何提高大眾對鼻咽癌的認識, 做到早發現早治療,

是鼻咽癌進一步提高療效的關鍵。 臨床醫生發現下述情況時, 需格外注意。

無痛性的頸部腫塊:

約60~80%的患者最初表現是頸部腫塊。 腫塊的“典型”部位是下頜角後方、耳朵下方(圖1), 腫塊質地比較硬, 不痛不癢, 很容易錯誤診斷成淋巴結發炎, 給與抗炎治療腫塊可能暫時縮小, 但很快又繼續長大。 所以對於無痛性的頸部腫塊一定要引起重視, 最好到專科醫院檢查鼻咽。

回縮性血涕:

生長在鼻咽頂後壁的腫瘤, 在用力回吸鼻腔或鼻咽分泌物時(多發生在清晨洗漱過程中), 由於軟齶背面與腫瘤表面相磨擦, 可引起涕血(又稱回吸性涕血), 不少早期病例就是由此引起注意而及時確診的(圖2)。

耳鳴與聽力減退:

生長在鼻咽側壁的腫瘤壓迫咽鼓管, 使鼓室形成負壓, 淋巴的產生於吸收不平衡, 在乳突氣房裡面形成積液(圖3), 患者可有耳鳴(嗡嗡的金屬聲)和/或耳朵悶塞感, 嚴重的有聽力下降的症狀。 部分病例出現耳朵流水, 臨床上容易誤診為中耳炎, 鼓膜穿刺抽液後上述症狀暫時改善, 但短期內又恢復原故。

鼻塞

鼻咽頂部的腫瘤常向前方浸潤生長, 從而導致同側後鼻孔與鼻腔的機械性阻塞(圖4)。 臨床上大多呈單側性鼻塞且日益加重, 一般不會出現時好時差的現象, 若腫瘤堵塞雙側後鼻孔可出現雙側性鼻塞。 鼻咽癌導致的鼻塞也不會向感冒引起的鼻塞那樣可隨體位變化發生改變。

頭痛

腫瘤侵犯顱底的骨質結構可以引起頭痛, 頭痛多為單側的持續性疼痛, 部位多在顳部、頂部, 其性質常為銳性的刺痛。 頭痛的部位和嚴重程度和腫瘤侵犯的部位和程度有關。 出現頭痛往往提示腫瘤已經屬於晚期。

顱神經損害症狀

鼻咽緊靠顱底, 腫瘤向上生長破壞顱底骨質、蝶竇、海綿竇和眼眶, 壓迫神經導致複雜的顱神經症狀。 例如面麻, 複視, 眼球運動障礙, 舌肌萎縮, 伸舌偏斜(圖5), 視力下降, 聲音嘶啞, 吞咽障礙、進食嗆咳等。 一旦出現上述的神經症狀, 往往提示鼻咽腫瘤已到晚期。

皮肌炎:

皮肌炎患者(圖6)惡性腫瘤發生率比一般人群癌腫發生率高,在中國南方及東南亞地區主要以合併鼻咽癌為主,因此對於皮肌炎患者,無論有否鼻咽癌症狀均應常規行鼻咽部檢查。

最後,王孝深教授指出,如果臨床醫生發現上訴症狀時,應作詳細的鼻咽部的檢查,及早到專科醫院就診。對於有明確家族史的患者,應儘早諮詢頭頸腫瘤科醫生,評估風險並進行早期疾病篩查。

往往提示鼻咽腫瘤已到晚期。

皮肌炎:

皮肌炎患者(圖6)惡性腫瘤發生率比一般人群癌腫發生率高,在中國南方及東南亞地區主要以合併鼻咽癌為主,因此對於皮肌炎患者,無論有否鼻咽癌症狀均應常規行鼻咽部檢查。

最後,王孝深教授指出,如果臨床醫生發現上訴症狀時,應作詳細的鼻咽部的檢查,及早到專科醫院就診。對於有明確家族史的患者,應儘早諮詢頭頸腫瘤科醫生,評估風險並進行早期疾病篩查。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