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三月,我們去了長江三峽最美的地方——愛國美女王昭君的家鄉!

春日暖陽的午後, 我們沿滬蓉高速自東向西穿行在江漢平原上, 窗外不但跳入眼簾的依然是高低起伏綿延不絕的金黃色油菜花, 汽車剛駛過滔滔漢水, 我的思緒就已飛到了美麗的宜昌。

晚上七點, 我們趕到了宜昌市區, 幾位多年未見的老同學早就準備好了酒菜等候著我們, 晚間自然少不了推杯換盞, 各自笑談人生。

對於宜昌, 我並不陌生。 印象中宜昌在語言、習俗、鄉土文化、飲食等方面與我家鄉竹溪都很相近, 自然就多了一份親切感;在江城上學時又認識了不少宜昌同學, 他們的熱情、豪爽總是讓人刮目相看;當然讓我對宜昌印象最深的是《三國演義》裡耳熟能詳的“夷陵之戰”、火燒連營七百里、趙子龍大戰長阪坡、張飛橫矛當陽橋, 關公敗走“麥城”等膾炙人口的英雄故事。

宜昌, 古稱夷陵。 既是愛國美女王昭君的家鄉, 也是浪漫詩人屈原的故里, 因此這座有著兩千多年歷史的古城裝載著濃郁的歷史文化氣息。 宜昌因水而興, 因電而昌。 “更立西江石壁, 截斷巫山雲雨, 高峽出平湖, 神女應無恙, 當驚世界殊。 ”當年毛主席的偉大設想, 如今變成了美好的現實。 舉世矚目、氣勢磅礴、宏偉壯觀的三峽工程讓宜昌吸引了世界的目光。

三峽大壩, 這當今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水電站, 已巍然聳立在宜昌市三鬥坪鎮。 宜昌儼然一個全新的旅遊之城。 每年到這裡一睹三峽美景及大壩恢弘工程的遊客絡繹不絕。

3月10日一早, 我們沿三峽專用公路直驅三峽大壩,

天空中飄起了稀疏的雨絲, 群山間湧起了白色的霧氣, 翠綠的山體被這朦朧的霧氣輕輕纏繞, 有了似夢似幻的氛圍, 給三峽的山峰平添了幾分神秘和妖嬈。 想到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即將展現在我們的面前, 我們的心情並沒被濃霧的天氣攪擾, 依然充滿了期待。

車到西陵大橋頭, 按規定外地車輛需在此處換乘, 30元一個人, 但那裡有不少中堡島村的土導遊等候在那裡, 只需付幾十元, 車輛與人都可以跟隨他們到大壩觀景台。 其實, 這些土導遊知道的並不比持證導遊少, 他們都是大壩的建設者, 伴隨著大壩生長而成長, 對三峽工程建設可謂知根知底。

我們到達三峽大壩觀景台時,雖沒有雲開日出,但淅瀝的雨點已停了下來。在這裡我們可以俯瞰整個三峽工程。雄偉的三峽大壩、高大的水電站廠房、高聳的輸變電鐵塔線路,還有那條生流不息、孕育祖國大地的搖籃-長江。無論從哪個角度看去,都是如此的令人震撼,無不感歎中華民族的偉大與智慧。

看三峽大壩,沒有那鬼斧神工的自然風光,但一定有“驚天地泣鬼神”的無限感慨,三峽大壩的偉岸,只有去過的人,才能體會那種感覺:無論你身居高位還是平民百姓,來到三峽,你是那麼的渺小和微不足道。面對大自然,人是渺小的。但對於人類來說,一切皆有可能。

看完大壩,我們匆匆向長江三峽最美的地方——三峽人家趕去。沿長江北岸,汽車繞著江岸上彎彎曲曲的公路駛向下游,西陵峽壯麗的風光徐徐展開。

奇秀俊美的山峰

高大古樸的柿子樹

春來江水綠如藍

岸上人家

江上巨輪

沿途,我們得以看見聞名三峽的毛公山。在“一江萬里獨當險,三峽千山無比奇“的黃牛山頂,有一座巨大的毛澤東主席安臥像,該像由銀白色石山組成,頭東朝西,安祥仰臥,形狀十分酷似領袖毛澤東頭部,其頭髮、額頭、眉眼、鼻口惟妙惟肖。從遠處看去,就好像毛澤東仰面安臥在群山之中、高山之巔。

1958年3月30日,毛澤東主席乘江峽輪視察中堡島,選定了三峽大壩壩址。35年後正當三峽工程上馬之際,在著名的黃牛山發現這座偉岸神奇的臥像真是歷史的巧合。有人吟詩:黃牛山高入蒼穹,一代天驕臥奇峰。喜愛高峽平湖觀,清流長歌毛澤東。

我們走走停停,到達三峽人家遊客中心時已快中午時分,我們在當地聯繫的土家族導遊覃么妹很快給我們買好了景區門票。

三峽人家位於長江三峽中最為奇幻壯麗的西陵峽境內,三峽大壩和葛洲壩之間,跨越秀麗的燈影峽兩岸,面積14平方公里。既壯美雄奇,又幽深秀麗的三峽,在舉世聞名的三峽大壩建成,壩區水位抬高175米後,以往雄奇秀美的長江三峽景色大為改觀,惟有兩壩(葛洲壩與三峽大壩)之間30公里長的原始峽谷未被淹沒,保持了真正原汁原味的峽谷風光。這就是“三峽人家”。

三峽人家融合地質文化、巴文化、楚文化、土家文化、峽江文化、抗戰軍事文化,一網打盡了三峽所有景觀自然元素與文化舊夢,是長江三峽黃金旅遊線上的一顆璀璨明珠,走進三峽人家你將經受一次煙雨迷濛的文化夢幻洗禮。

上午十一點多鐘,我們乘坐輪渡進入到燈影峽,雖然霧鎖江面,但春來江水綠如藍,望著一江碧藍的春水浩浩蕩蕩向東逝去,心中感慨萬千。

逆江上行,峽江兩岸一幢幢錯落有致的民居纏繞在青山綠水間。

突然間,輪船向右急轉,船上的導遊介紹說這裡是石牌“明月灣”。只見清幽幽的江水恰似一彎明月橫亙在群山間,原來浩浩長江奔湧至石牌河段時。在這裡左急轉彎110度,改向東去,形成一個巨大的月牙形,這就是“長江第一灣”。

船過明月灣,回望江面,便會發現兩岸連綿不絕的山巒仿佛阻塞了滾滾長江,但船進山退,路轉峰回,旋即又豁然開朗。故而當年郭沫若在過石牌遠眺時,發出了“山塞疑無路,峰回別有天”的感歎。

船行燈影峽內汽笛聲聲,一艘艘輪船穿梭江上。

行駛在波瀾壯闊的西陵峽上,望著淵源流長的江水和綿延不絕的青山,心中時時湧出無邊的遐思。長江三峽,多麼詩意的風景和情懷: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峽盡天開朝日出,山平水闊大城浮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聽著古老的川江號子,伴隨著溫潤的春風,我們在古人豪放、豁達的詩句中穿行。

我的思緒還停留在古老三峽咆哮、怒吼與放蕩不羈的情懷時,輪渡已靠近了長江南岸的水上人家。看著那懸空在峽江邊的吊腳樓,久違的古帆船,還有那供遊人漫步水上人家一瞥的棧道,忽然明白這裡才是三峽人家的精華所在。

峽江邊,值得留戀與紀念,這裡必須有一張我們的大合影。

“嗨,嗨喲喲,呵嗨,拖呀,拖、拖拖拖……”聽見沙啞的船工號子響起,岸邊一個個縴夫排列整齊地背著僵繩,發出驚天動地吆喝,在峽谷回蕩。在龍進溪與長江的交匯處,我被這群搏擊在峽江邊的漢子所震撼,他們才是三峽精神的演繹者,真正的三峽之魂。

在蜿蜒萬里的滾滾長江上,在四百里翠峰如簇的三峽中,在西陵峽的雲水間一條叫做龍進溪的清泉從山谷中淙淙而來。龍進溪是幸運的,它沒有經過多少艱難跋涉和奔波,一下山就直接投入到了母親河長江的懷抱,但它卻是美若仙境的三峽人家風景區的核心。

龍進溪水與長江的交匯處,幾艘古帆船迎風而立,幾隻小漁船靜靜地泊在江邊。如夢似幻,令人沉醉。

龍進溪兩岸青峰高聳,綠樹蔥蘢。野花青竹在清風中搖曳,蜿蜒而下的清泉在長江口匯成一波碧水,柔滑似綢,潭光瀲灩,瀅瀅可鑒,藍的讓人心醉,水中一葉孤舟白帆下,一襲紅裳女子手擎花傘亭亭玉立於船頭,山影、竹影、橋影、帆影、船影、人影倒映于碧水中,這真是一幅唯美畫圖。

一條棧道蜿蜒于龍進溪山腳下,沿棧道前行,清溪曲澗,靈秀而優雅。

時有紅衣女子乘烏篷小舟往來溪間,人歌鳥囀,岸邊土家阿哥笛聲悠揚,此呼彼應,餘音嫋嫋,似風中之葉飄落山水林間。悠哉美哉!

若不是棧道上遊人熙熙攘攘和河道中不時往來的紅衣船娘,乍一看,還以為這裡是“野渡無人舟自橫”呢。

小竹筏在浪裡撩開青藤枝蔓,古帆船在水裡慢慢滑過。風貌古樸幽深,儼然世外桃源。

在水一方,有位土家農婦坐在自家屋前浣溪而濯衣。

棒槌捶在石板上,發出清脆的響聲,似在演奏一曲深情的戀歌。

愈往前行,山愈高,林愈密,溪愈窄,水愈清。棧道一旁是啼猿跳躍於山坡之中,另一旁是群鴨喜戲河塘之前。溪水深漸不足膝,潺潺清流可見底,怪石累累之間,常有遊魚蝦蟹逡巡。

在竹林掩映之中,一排吊腳樓沿溪而建,這就是“溪邊人家”了。它們依山傍水,一半著陸一半入水,在群山的環繞下,伴著青山綠水、斜陽草樹、霧靄煙雨,如詩如畫。

龍進溪除入口之龍溪橋外尚有七疊橋及鵲橋。前者乃石拱橋,名自七疊泉,橋上有年輕土家男女一對,男撫笛,女撐傘,夫唱婦隨,琴瑟和鳴。橋下芳菲搖曳,泉瀑輕吟。後者乃木質橋,名曰鵲橋,“三峽第一媒婆”就居住此橋邊。

鵲橋之上乃黃龍瀑。黃龍瀑來自山上黃龍洞,傳說中黃龍的居住地。黃龍瀑氣勢磅礴,以扇形展開下泄,常年流水不斷,瀑下一深潭,水聲如雷。站在瀑邊,涼風撲面而來,沁入心脾,令人精神大振。

所謂“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遊到黃龍瀑布,好似前面已沒有了路,索性由此折返,沿龍進溪的另一邊返回,果然沒走多遠,看見了一吊腳樓,此處便是土家婚嫁彩樓,這裡每天定時有多場次的婚嫁表演。

整個表演讓人歡悅、輕鬆,使遊客忘了旅途的疲勞。可惜的是自己看得投入,得意忘形的把拋繡球一段忘了拍攝。表演中的新郎官是被繡球拋中的遊客互動表演,如果你被繡球拋中的話,已婚的,可在這裡體驗娶土家族二奶的滋味!當一回土家族的女婿。未婚的,可提前感受當新郎官的那份自豪和喜悅。

土家婚慶的鼓樂隊

土家么妹打蓮心歌舞表演,韻味十足。

手捧汗煙袋的媒婆出場

哭嫁,土家么妹出嫁婚俗。我很小的時候在老家也見過這樣的哭嫁婚俗,可能都是傳承巴人風俗的緣故。

被繡球拋中的新郎官是個北方的帥小夥,換裝後用紅綢牽著新娘來到彩樓前。

夫妻對拜,送入洞房。

洞房花燭夜

美麗的土家新娘喜不自勝,哪來哭嫁時的那種悲傷!

帶著土家婚嫁的歡聲喧笑,我們繼續沿溪邊棧道往轉行走,沿途所見,竹林疊影,水車吱吱,砧聲陣陣,甘液亭裡泛起秀姑箏之絕響,

七疊橋上又一對青年阿哥阿妹在悄聲細語。

棲息在小船上的魚鷹(

鸕鷀)。鸕鷀善於潛水,能在水中以長而鉤的嘴捕魚。想想美國的“魚鷹”戰機就知道鸕鷀有多威猛。

從龍進溪出來,時間已過下午三點,我們沿著江邊棧道向巴王寨方向前進,路旁有各種三峽小吃和土家飾品售賣。我最終忍不住買了一個小花背簍留作紀念。

喂,妹娃子要過河,哪個來背我嗎?

棧道邊,峽江風光再次闖入我們的視野,真的美不勝收!

巴王寨建在半山處,臨江靠山,打起仗來,易守難攻。走近巴王寨,能夠感受到一種古老而粗獷的氣息向我們撲面而來,仿佛穿越時光的隧道,讓你感受到一種歷史的滄桑與厚重。

據導遊講,古代巴人為躲避戰亂而藏匿于深山老林,他們築起石城堡,占山為王,逐漸建立了神秘的巴人王國,留下了巴王寨,當然,這些傳說經過口口相傳,亦真亦幻,讓人難辨真假。

為了讓遊客盡可能多地感受到巴人當年的生活場景,巴王寨裡除了有展現巴人歷史的民俗風情表演外,還在寨中佈置了許多石碾、風車、太極圖、紡織和農耕用具,還有刀槍等兵器,不一而足。這些古樸的生產生活用具,無一不展現出古代巴人濃郁的生活氛圍和高超的勞動技藝,而那堅實的城堡和色彩斑駁、形態各異的圖騰仿佛在給我們講述一個古老民族自強不息的奮鬥史。

站在巴王寨的高處俯瞰峽江,我心潮澎湃,當年中國軍民在石牌英勇抗擊日寇,令人盪氣迴腸的戰爭場面在腦海中浮現。電視劇《宜昌保衛戰》的大部分外景都拍攝於這裡。事實上這裡的確是當年“石牌保衛戰”的戰略要塞。石牌保衛戰,是中國軍隊對日本軍隊以弱勝強、並最終以較小的代價取得較大勝利的一次著名戰役。石牌保衛戰的意義極其重大,是抗戰的重大軍事轉捩點,西方軍事家譽之為“東方斯大林格勒保衛戰”。它挫敗了日軍入峽西進的白日夢,粉碎了日軍攻打重慶的部署,遏制住了日軍肆意踐踏的鐵蹄。石牌保衛戰對中國抗日戰爭的最後結局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依山而建層層防守的寨牆

建在巴王寨最高處的巴王宮,記錄著一個民族從發展壯大到衰落的歷史,一個部落首領燦爛的生命歷程。這裡房前屋後雞犬相聞,屋頂炊煙嫋嫋,屋內茶香泗溢,臘味滿堂。

巴王宮內的瞭望塔及彈射火炮的軍事器具。

發射弩箭的木制器具

巴王就寢的木床

巴王寨多是用一些巨石和圓木壘成,從建築風格上即可窺出古代巴人的彪悍和野蠻。

巴人蠶坊

巴人陶坊

巴王寨上的會仙酒家古樸滄桑,很有年代感,在這裡喝上一碗摔碗酒,定能忘記憂和愁。

過去這裡曾經是湖北通往四川的茶馬古道

千百年來,中國的釀酒文化,在歷史的變遷中,許多具有地方特色。土家族先民巴人早在遠古時代就有釀酒的歷史。歷來就有“以酒成禮”、“以酒祭祀”、“以酒宴樂”等風俗習慣。在土家族人眾多的祭祀活動中,酒是必備之物。土家族還是一個尚武的民族,每次上陣殺敵之前都要喝酒。置身于巴王寨的酒寨中,自己仿佛沉醉在包穀燒的醇香中。

巴王寨上的“邀月亭”,不知是否源自李白的“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在這裡軒中賞南音,台下聞歌舞,憑樓遠眺,西陵峽壯麗風光盡收眼底。

游走在巴王寨,我們的每一個足跡,都會叩響歷史。面對著掩映在山水間的巴王寨,我們好像看到護寨呐喊的人流,他們捨命護衛自己的父老鄉親,為的是民族的傳承。

春風又度,幾千年過去了,如雲的劍戟已經不再,然而,大山深處發出的歷史迴響,讓我們能夠感受到一種古老而粗獷的氣息撲面而來,歷史仿佛在這裡凝固了。

下午五時許,我們從巴王寨返回到江邊渡口,隨著“嗚嗚嗚”汽笛聲響起,我們結束了愉快而難忘的“三峽人家”之行。

圖/文:巴山情歌

我們到達三峽大壩觀景台時,雖沒有雲開日出,但淅瀝的雨點已停了下來。在這裡我們可以俯瞰整個三峽工程。雄偉的三峽大壩、高大的水電站廠房、高聳的輸變電鐵塔線路,還有那條生流不息、孕育祖國大地的搖籃-長江。無論從哪個角度看去,都是如此的令人震撼,無不感歎中華民族的偉大與智慧。

看三峽大壩,沒有那鬼斧神工的自然風光,但一定有“驚天地泣鬼神”的無限感慨,三峽大壩的偉岸,只有去過的人,才能體會那種感覺:無論你身居高位還是平民百姓,來到三峽,你是那麼的渺小和微不足道。面對大自然,人是渺小的。但對於人類來說,一切皆有可能。

看完大壩,我們匆匆向長江三峽最美的地方——三峽人家趕去。沿長江北岸,汽車繞著江岸上彎彎曲曲的公路駛向下游,西陵峽壯麗的風光徐徐展開。

奇秀俊美的山峰

高大古樸的柿子樹

春來江水綠如藍

岸上人家

江上巨輪

沿途,我們得以看見聞名三峽的毛公山。在“一江萬里獨當險,三峽千山無比奇“的黃牛山頂,有一座巨大的毛澤東主席安臥像,該像由銀白色石山組成,頭東朝西,安祥仰臥,形狀十分酷似領袖毛澤東頭部,其頭髮、額頭、眉眼、鼻口惟妙惟肖。從遠處看去,就好像毛澤東仰面安臥在群山之中、高山之巔。

1958年3月30日,毛澤東主席乘江峽輪視察中堡島,選定了三峽大壩壩址。35年後正當三峽工程上馬之際,在著名的黃牛山發現這座偉岸神奇的臥像真是歷史的巧合。有人吟詩:黃牛山高入蒼穹,一代天驕臥奇峰。喜愛高峽平湖觀,清流長歌毛澤東。

我們走走停停,到達三峽人家遊客中心時已快中午時分,我們在當地聯繫的土家族導遊覃么妹很快給我們買好了景區門票。

三峽人家位於長江三峽中最為奇幻壯麗的西陵峽境內,三峽大壩和葛洲壩之間,跨越秀麗的燈影峽兩岸,面積14平方公里。既壯美雄奇,又幽深秀麗的三峽,在舉世聞名的三峽大壩建成,壩區水位抬高175米後,以往雄奇秀美的長江三峽景色大為改觀,惟有兩壩(葛洲壩與三峽大壩)之間30公里長的原始峽谷未被淹沒,保持了真正原汁原味的峽谷風光。這就是“三峽人家”。

三峽人家融合地質文化、巴文化、楚文化、土家文化、峽江文化、抗戰軍事文化,一網打盡了三峽所有景觀自然元素與文化舊夢,是長江三峽黃金旅遊線上的一顆璀璨明珠,走進三峽人家你將經受一次煙雨迷濛的文化夢幻洗禮。

上午十一點多鐘,我們乘坐輪渡進入到燈影峽,雖然霧鎖江面,但春來江水綠如藍,望著一江碧藍的春水浩浩蕩蕩向東逝去,心中感慨萬千。

逆江上行,峽江兩岸一幢幢錯落有致的民居纏繞在青山綠水間。

突然間,輪船向右急轉,船上的導遊介紹說這裡是石牌“明月灣”。只見清幽幽的江水恰似一彎明月橫亙在群山間,原來浩浩長江奔湧至石牌河段時。在這裡左急轉彎110度,改向東去,形成一個巨大的月牙形,這就是“長江第一灣”。

船過明月灣,回望江面,便會發現兩岸連綿不絕的山巒仿佛阻塞了滾滾長江,但船進山退,路轉峰回,旋即又豁然開朗。故而當年郭沫若在過石牌遠眺時,發出了“山塞疑無路,峰回別有天”的感歎。

船行燈影峽內汽笛聲聲,一艘艘輪船穿梭江上。

行駛在波瀾壯闊的西陵峽上,望著淵源流長的江水和綿延不絕的青山,心中時時湧出無邊的遐思。長江三峽,多麼詩意的風景和情懷: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峽盡天開朝日出,山平水闊大城浮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聽著古老的川江號子,伴隨著溫潤的春風,我們在古人豪放、豁達的詩句中穿行。

我的思緒還停留在古老三峽咆哮、怒吼與放蕩不羈的情懷時,輪渡已靠近了長江南岸的水上人家。看著那懸空在峽江邊的吊腳樓,久違的古帆船,還有那供遊人漫步水上人家一瞥的棧道,忽然明白這裡才是三峽人家的精華所在。

峽江邊,值得留戀與紀念,這裡必須有一張我們的大合影。

“嗨,嗨喲喲,呵嗨,拖呀,拖、拖拖拖……”聽見沙啞的船工號子響起,岸邊一個個縴夫排列整齊地背著僵繩,發出驚天動地吆喝,在峽谷回蕩。在龍進溪與長江的交匯處,我被這群搏擊在峽江邊的漢子所震撼,他們才是三峽精神的演繹者,真正的三峽之魂。

在蜿蜒萬里的滾滾長江上,在四百里翠峰如簇的三峽中,在西陵峽的雲水間一條叫做龍進溪的清泉從山谷中淙淙而來。龍進溪是幸運的,它沒有經過多少艱難跋涉和奔波,一下山就直接投入到了母親河長江的懷抱,但它卻是美若仙境的三峽人家風景區的核心。

龍進溪水與長江的交匯處,幾艘古帆船迎風而立,幾隻小漁船靜靜地泊在江邊。如夢似幻,令人沉醉。

龍進溪兩岸青峰高聳,綠樹蔥蘢。野花青竹在清風中搖曳,蜿蜒而下的清泉在長江口匯成一波碧水,柔滑似綢,潭光瀲灩,瀅瀅可鑒,藍的讓人心醉,水中一葉孤舟白帆下,一襲紅裳女子手擎花傘亭亭玉立於船頭,山影、竹影、橋影、帆影、船影、人影倒映于碧水中,這真是一幅唯美畫圖。

一條棧道蜿蜒于龍進溪山腳下,沿棧道前行,清溪曲澗,靈秀而優雅。

時有紅衣女子乘烏篷小舟往來溪間,人歌鳥囀,岸邊土家阿哥笛聲悠揚,此呼彼應,餘音嫋嫋,似風中之葉飄落山水林間。悠哉美哉!

若不是棧道上遊人熙熙攘攘和河道中不時往來的紅衣船娘,乍一看,還以為這裡是“野渡無人舟自橫”呢。

小竹筏在浪裡撩開青藤枝蔓,古帆船在水裡慢慢滑過。風貌古樸幽深,儼然世外桃源。

在水一方,有位土家農婦坐在自家屋前浣溪而濯衣。

棒槌捶在石板上,發出清脆的響聲,似在演奏一曲深情的戀歌。

愈往前行,山愈高,林愈密,溪愈窄,水愈清。棧道一旁是啼猿跳躍於山坡之中,另一旁是群鴨喜戲河塘之前。溪水深漸不足膝,潺潺清流可見底,怪石累累之間,常有遊魚蝦蟹逡巡。

在竹林掩映之中,一排吊腳樓沿溪而建,這就是“溪邊人家”了。它們依山傍水,一半著陸一半入水,在群山的環繞下,伴著青山綠水、斜陽草樹、霧靄煙雨,如詩如畫。

龍進溪除入口之龍溪橋外尚有七疊橋及鵲橋。前者乃石拱橋,名自七疊泉,橋上有年輕土家男女一對,男撫笛,女撐傘,夫唱婦隨,琴瑟和鳴。橋下芳菲搖曳,泉瀑輕吟。後者乃木質橋,名曰鵲橋,“三峽第一媒婆”就居住此橋邊。

鵲橋之上乃黃龍瀑。黃龍瀑來自山上黃龍洞,傳說中黃龍的居住地。黃龍瀑氣勢磅礴,以扇形展開下泄,常年流水不斷,瀑下一深潭,水聲如雷。站在瀑邊,涼風撲面而來,沁入心脾,令人精神大振。

所謂“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遊到黃龍瀑布,好似前面已沒有了路,索性由此折返,沿龍進溪的另一邊返回,果然沒走多遠,看見了一吊腳樓,此處便是土家婚嫁彩樓,這裡每天定時有多場次的婚嫁表演。

整個表演讓人歡悅、輕鬆,使遊客忘了旅途的疲勞。可惜的是自己看得投入,得意忘形的把拋繡球一段忘了拍攝。表演中的新郎官是被繡球拋中的遊客互動表演,如果你被繡球拋中的話,已婚的,可在這裡體驗娶土家族二奶的滋味!當一回土家族的女婿。未婚的,可提前感受當新郎官的那份自豪和喜悅。

土家婚慶的鼓樂隊

土家么妹打蓮心歌舞表演,韻味十足。

手捧汗煙袋的媒婆出場

哭嫁,土家么妹出嫁婚俗。我很小的時候在老家也見過這樣的哭嫁婚俗,可能都是傳承巴人風俗的緣故。

被繡球拋中的新郎官是個北方的帥小夥,換裝後用紅綢牽著新娘來到彩樓前。

夫妻對拜,送入洞房。

洞房花燭夜

美麗的土家新娘喜不自勝,哪來哭嫁時的那種悲傷!

帶著土家婚嫁的歡聲喧笑,我們繼續沿溪邊棧道往轉行走,沿途所見,竹林疊影,水車吱吱,砧聲陣陣,甘液亭裡泛起秀姑箏之絕響,

七疊橋上又一對青年阿哥阿妹在悄聲細語。

棲息在小船上的魚鷹(

鸕鷀)。鸕鷀善於潛水,能在水中以長而鉤的嘴捕魚。想想美國的“魚鷹”戰機就知道鸕鷀有多威猛。

從龍進溪出來,時間已過下午三點,我們沿著江邊棧道向巴王寨方向前進,路旁有各種三峽小吃和土家飾品售賣。我最終忍不住買了一個小花背簍留作紀念。

喂,妹娃子要過河,哪個來背我嗎?

棧道邊,峽江風光再次闖入我們的視野,真的美不勝收!

巴王寨建在半山處,臨江靠山,打起仗來,易守難攻。走近巴王寨,能夠感受到一種古老而粗獷的氣息向我們撲面而來,仿佛穿越時光的隧道,讓你感受到一種歷史的滄桑與厚重。

據導遊講,古代巴人為躲避戰亂而藏匿于深山老林,他們築起石城堡,占山為王,逐漸建立了神秘的巴人王國,留下了巴王寨,當然,這些傳說經過口口相傳,亦真亦幻,讓人難辨真假。

為了讓遊客盡可能多地感受到巴人當年的生活場景,巴王寨裡除了有展現巴人歷史的民俗風情表演外,還在寨中佈置了許多石碾、風車、太極圖、紡織和農耕用具,還有刀槍等兵器,不一而足。這些古樸的生產生活用具,無一不展現出古代巴人濃郁的生活氛圍和高超的勞動技藝,而那堅實的城堡和色彩斑駁、形態各異的圖騰仿佛在給我們講述一個古老民族自強不息的奮鬥史。

站在巴王寨的高處俯瞰峽江,我心潮澎湃,當年中國軍民在石牌英勇抗擊日寇,令人盪氣迴腸的戰爭場面在腦海中浮現。電視劇《宜昌保衛戰》的大部分外景都拍攝於這裡。事實上這裡的確是當年“石牌保衛戰”的戰略要塞。石牌保衛戰,是中國軍隊對日本軍隊以弱勝強、並最終以較小的代價取得較大勝利的一次著名戰役。石牌保衛戰的意義極其重大,是抗戰的重大軍事轉捩點,西方軍事家譽之為“東方斯大林格勒保衛戰”。它挫敗了日軍入峽西進的白日夢,粉碎了日軍攻打重慶的部署,遏制住了日軍肆意踐踏的鐵蹄。石牌保衛戰對中國抗日戰爭的最後結局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依山而建層層防守的寨牆

建在巴王寨最高處的巴王宮,記錄著一個民族從發展壯大到衰落的歷史,一個部落首領燦爛的生命歷程。這裡房前屋後雞犬相聞,屋頂炊煙嫋嫋,屋內茶香泗溢,臘味滿堂。

巴王宮內的瞭望塔及彈射火炮的軍事器具。

發射弩箭的木制器具

巴王就寢的木床

巴王寨多是用一些巨石和圓木壘成,從建築風格上即可窺出古代巴人的彪悍和野蠻。

巴人蠶坊

巴人陶坊

巴王寨上的會仙酒家古樸滄桑,很有年代感,在這裡喝上一碗摔碗酒,定能忘記憂和愁。

過去這裡曾經是湖北通往四川的茶馬古道

千百年來,中國的釀酒文化,在歷史的變遷中,許多具有地方特色。土家族先民巴人早在遠古時代就有釀酒的歷史。歷來就有“以酒成禮”、“以酒祭祀”、“以酒宴樂”等風俗習慣。在土家族人眾多的祭祀活動中,酒是必備之物。土家族還是一個尚武的民族,每次上陣殺敵之前都要喝酒。置身于巴王寨的酒寨中,自己仿佛沉醉在包穀燒的醇香中。

巴王寨上的“邀月亭”,不知是否源自李白的“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在這裡軒中賞南音,台下聞歌舞,憑樓遠眺,西陵峽壯麗風光盡收眼底。

游走在巴王寨,我們的每一個足跡,都會叩響歷史。面對著掩映在山水間的巴王寨,我們好像看到護寨呐喊的人流,他們捨命護衛自己的父老鄉親,為的是民族的傳承。

春風又度,幾千年過去了,如雲的劍戟已經不再,然而,大山深處發出的歷史迴響,讓我們能夠感受到一種古老而粗獷的氣息撲面而來,歷史仿佛在這裡凝固了。

下午五時許,我們從巴王寨返回到江邊渡口,隨著“嗚嗚嗚”汽笛聲響起,我們結束了愉快而難忘的“三峽人家”之行。

圖/文:巴山情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