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故事>正文

“馬家裡”的故事之三——“馬家裡”怎麼就搞不興旺呢

“馬家裡”的人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非常勤勞, 他們基本上不休息的。 我們鄉下是講究一些“兆頭”的, 每到年、節, 無論怎麼忙, 那是要坐下來, 喝喝酒、聊聊天, 或者在一起講講白話, 以求來年日子過得安逸。 即使實在是非常緊急, 也是不出外到田地裡去勞作, 最多只在家裡坐在火爐旁, 一邊烘火, 一邊揀揀茶籽什麼的。 而“馬家裡”的人則不然, 常年在田土裡辛勤勞作。 我記得小時候的冬天比現在要冷好多, 水塘裡往往結好厚的冰, 小夥伴們特別喜歡到水塘裡的冰面上去“打仗”。 但是, “馬家裡”的小孩是不參加的,

他們不是不想參加, 而是大人不給機會, 要去“鏟田坎”(用鍬把田坎上的草剷除)。 其實, 在到處是冰凍的世界裡, 那種勞動是費力不討好的事, 土地硬邦邦的, 怎麼也鏟不動。 如果實在沒有什麼事做, “馬家裡”的人也是能夠想出事來的——還可以“翻氹子”(水田裡有一個個的水氹, 專門放入一些草啊、大糞啊、豬屎啊、牛屎啊什麼的, 通過“漚”的方式使其發酵, 以作來年農作物的底肥, 要使其均勻的充分發酵, 就要經常翻動)。 他們打著赤腳, 挽著高高的褲角, 露出兩條凍得通紅、佈滿疤痕、因看不到脂肪而青筋爆出的瘦腿, 在齊小腿的水田裡飛快的走動。 可以想像, 那是多麼的辛苦!他們又是多麼的勤勞!“馬家裡”的人走親戚的時候與我們不一樣的,
他們都要帶上一個撮箕、一把小鋤頭——幹什麼呢?揀糞。 無論是牛屎、豬屎還是人屙的野屎, 只要“馬家裡”的人見了, 一坨也跑不掉。 這就搞得一身屎臭氣, 使得別人家很不高興。
“馬家裡”的大門口有一個石碓, 那時我們當地是沒有打米機的, 無論是誰家要吃飯, 都要把穀挑到“馬家裡”去椿穀, 一椿就是半天, 有時候還要等檔(排隊)。 這樣, “馬家裡”經常是人來人往, 熱鬧非凡。 我們那時候讀書又沒有什麼作業做, 放學後經常往“馬家裡”跑, 看大人椿碓是我們的樂處, 如果大人們心情好的話, 還可以賞我們也上去椿幾下, 隨著踏板的一起一伏, 我們的小臉通紅通紅, 儘管累得要死, 但是我們特別滿足。 這一點, 我一直很覺得有意思。

不過, “馬家裡”的人雖然勤勞、節儉, 雖然精明無比, 其實家境都並不是怎麼樣好, 也看不出什麼殷實的地方。 到今天, “馬家裡”的人仍然“保持本色”, 我還是仍然想不明白:他們那麼勤勞、節儉, 怎麼就搞不興旺呢?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