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在社會中,在公司裡明確自己的位置,不要再做魏征,要選擇和領導站在統一的戰線

導讀:夫以銅為鏡, 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 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 可以明得失。 ”

我們都知道這個小故事來自太宗皇帝和魏征, 告訴我們有一個像魏征這樣的朋友是一件多麼幸福的事,

我們都該虛心接受批評, 批評會讓我們看清楚自己, 讓自己進步, 企業就得找幾個魏征這樣敢說話的幹部主管, 領導猜不會做錯事, 錯了也不至於離譜之類的等等美好的願望。

可事實真的如此嗎, 小馬今天不是跟大家講這樣的雞湯吧, 小馬只知道如果魏征真的來到您的公司的話, 估計您也不可能像太宗皇帝那樣容得下他, 為什麼, 因為人本來就該是這樣才是正常的啊, 小馬不是指太宗皇帝就不正常, 只是因為他有那樣的額度就接受批評, 他平定了當時亂亂的中原, 重新統一了中國, 多麼大的功績啊, 當然無所謂魏征的批評啦, 接受批評反而給自己增加人氣,

大夥都會說, 這個皇帝真棒, 大度納諫, 是個好皇帝等等。 想想如果功績都是他老爸高宗皇帝的, 而他只是個官二代, 繼承老爸的江山, 還會是這樣嗎, 魏征不斷的說他這個錯了那個錯了, 煩不說, 下面的人會怎麼想呢, 您這個皇帝真沒用還是您這個皇帝很厲害之類的話呢, 小馬認為是前者居多, 那太宗還容得了魏征這樣的臣子嗎。 這就是人性, 大家也無需大大的驚訝。

我們都熟悉三國的一個戰役——官渡之戰, 開打前袁紹優勢是相對明顯的, 人多將廣糧足啊, 還要在自己的地方打, 沒錯優勢就是這樣的大, 可以說不會輸啊, 小馬要講的不是大戰的事, 而是袁紹和他的一個謀臣田豐, 是的, 跟太宗和魏征是有那麼點點的相似的,

袁紹是“明君”, 田豐是諫臣, 結果呢, 老袁一樣毫不留情的把田豐斃了, 是因為什麼, 小人的讒言嗎, 不一樣, 是老袁心眼小, 也不一定, 只是老袁不把田豐殺, 他就會徹徹底底的輸了, 為什麼, 無法立威咯, 民心, 軍心都會失掉, 而且田豐的存在對袁紹來說意味什麼, 他的生活會怎樣, 還有田豐一天不死, 其他人會怎麼看待袁紹呢, 是明君嗎?相同的案例還離不開春秋吳國的夫差和伍子胥, 結果我們都知道伍子胥的眼睛就掛在吳國國都城牆上, 原因也是諫。

在《辛德勒的名單》裡有這樣的一個小片段, 當時集中營裡要蓋房子, 德國軍官用的方法不對, 一位猶太女工程師告訴這個教官方法不對, 那樣一定會垮的時候, 德國軍官怎麼做?他先一槍打死那猶太專家,

再告訴下面的人, 照她講的方法去改。 而這電影情節是根據史實, 好了問題來了, 德國的軍官為什麼要先把專家殺掉, 然後又立刻照專家的方法做呢?如果您是公司的管理層分子, 發生了類似的事情, 在公眾場合手下公然指出您的錯誤, 您又會怎麼做呢》會選擇跟德國教官一樣的做法, 把那傢伙給斃了, 在按他說的辦(換個說法)嗎?

夫差和袁紹有錯嗎, 德國軍官錯了嗎, 小馬說從人性和領導藝術的角度看, 他們的做法是在正確不過啦, 為什麼, 在企業管理的角度看, 如果伍子胥和田豐不死, 大家都會一直笑話這個領導啊, 領導的錯誤就一直沒辦法消除, 其他人在背地裡會一直談論這樣的一樣事啊,

那他以後還怎麼領導?他還有什麼“威儀”?又怎麼服人?

是您, 您又會怎麼做呢?

聊了這麼多, 小馬只是想表達這樣的一個觀點, 在公司裡, 您要清晰自己的位置, 有時候看到老大犯錯(或和領導持不同意見)該怎麼做, 您可以選擇不說, 這個是安全的, 也是比較聰明的做法, 當然您可以更聰明一些, 就是學會“怎麼說”, 因為您確實還沒有指出老大錯誤的本錢。

小馬建議您適當的放低姿態, 您可以選擇對老大說:“記得××時候, 您(老闆)講過, 我一直記得, 也這樣做事的。 今天這個事, 能不能這樣想呢, 老大您說呢?”

管他(主管)以前有沒有說過那方法, 只要是好方法, 他肯定不會否認, 在大家看來, 也好像是出於他自己的想法。 當然,您也可以找個只有主管和您在的機會,用試探的語氣提建議。沒有別人在場,不傷他的面子,他比較容易接受。您更可以建議的方式去暗示他用A方案,卻說:“我覺得有ABC三種做法,不知哪個比較好,請領導指示。”結果,他挑了A案。在感覺上那是他挑的,是他的智慧,不是面子全給了他嗎?只是他也心知肚明,於是他感激您,會偷偷謝您。

記住!一個偉大的學者,會讓他的秘書修正他的演講稿;但是一個爛領導,不會容得職員改他公文上的半個錯字。如果您不小心碰上爛領導就要小心。

好啦現在,讓我們假設這樣的一個故事情節,您遇上了袁紹這樣的領導(還不錯啦,小馬想說現在沒幾個企業的老闆比得上他),而您又是田豐這樣的角色,您要怎麼辦?當然您可以照田豐和伍子胥的做法,力諫、死諫!還是選擇其他的方式去諫呢?或許您還可以想辦法讓您的老闆的工作順利的實施。在頭腦風暴的時候,您可以跟所有的人爭論,去得到更好的方式,然而一旦大夥都投票決定了,或者老大拍板了,結果出來了,即使跟您的方向完全相反,您也要少數服從多數的制度。為老闆的利益,跟他站在統一的戰線,去打戰,而不是跟他持相反的意見,一直較勁,即使您是對有如何,打敗了戰,公司都沒了,要您又有何用呢?

什麼是員工?“員工”是您可以通過管道諫言,但是上面決策下來,您明知不對,也應全力以赴,再不然,就掛冠求去、另謀高就的部屬。

小馬認為在公司裡,類似田豐這樣的員工是最有害的,結果合您意就高喊“領導萬歲”、不合意則消極怠工。即使他是對的,在團體裡也是一個禍害,民心啊。

瞭解了這一點,您就要知道,如果您是田豐或伍子胥,保命不難,您只要在主子決定之後,立刻放棄己見,全力幫主子就成了。在一個公司裡,當您的意見跟主管相左,您力爭,仍不被採納之後,您就要加倍努力,去配合主管的做法。您要比別人跑在更前面,甚至死在更前面。您千萬別成了邊緣人,躲在一角,冷眼看大夥拼命,讓人猜“您只盼大家失敗,表示您原來的看法對”。 於是無論成與敗,您都是主管最痛恨的人。而且,他愈失敗,愈恨您,甚至如果大家跟他一起拼了命,打了敗仗回來,看您訕笑(明明您沒笑,他們也覺得您在笑),會一起把失敗的責任推在您“扯後腿”上。

這就是人性!不要歎人性可悲,因為您也是人,這也是您的人性。

當然,您也可以找個只有主管和您在的機會,用試探的語氣提建議。沒有別人在場,不傷他的面子,他比較容易接受。您更可以建議的方式去暗示他用A方案,卻說:“我覺得有ABC三種做法,不知哪個比較好,請領導指示。”結果,他挑了A案。在感覺上那是他挑的,是他的智慧,不是面子全給了他嗎?只是他也心知肚明,於是他感激您,會偷偷謝您。

記住!一個偉大的學者,會讓他的秘書修正他的演講稿;但是一個爛領導,不會容得職員改他公文上的半個錯字。如果您不小心碰上爛領導就要小心。

好啦現在,讓我們假設這樣的一個故事情節,您遇上了袁紹這樣的領導(還不錯啦,小馬想說現在沒幾個企業的老闆比得上他),而您又是田豐這樣的角色,您要怎麼辦?當然您可以照田豐和伍子胥的做法,力諫、死諫!還是選擇其他的方式去諫呢?或許您還可以想辦法讓您的老闆的工作順利的實施。在頭腦風暴的時候,您可以跟所有的人爭論,去得到更好的方式,然而一旦大夥都投票決定了,或者老大拍板了,結果出來了,即使跟您的方向完全相反,您也要少數服從多數的制度。為老闆的利益,跟他站在統一的戰線,去打戰,而不是跟他持相反的意見,一直較勁,即使您是對有如何,打敗了戰,公司都沒了,要您又有何用呢?

什麼是員工?“員工”是您可以通過管道諫言,但是上面決策下來,您明知不對,也應全力以赴,再不然,就掛冠求去、另謀高就的部屬。

小馬認為在公司裡,類似田豐這樣的員工是最有害的,結果合您意就高喊“領導萬歲”、不合意則消極怠工。即使他是對的,在團體裡也是一個禍害,民心啊。

瞭解了這一點,您就要知道,如果您是田豐或伍子胥,保命不難,您只要在主子決定之後,立刻放棄己見,全力幫主子就成了。在一個公司裡,當您的意見跟主管相左,您力爭,仍不被採納之後,您就要加倍努力,去配合主管的做法。您要比別人跑在更前面,甚至死在更前面。您千萬別成了邊緣人,躲在一角,冷眼看大夥拼命,讓人猜“您只盼大家失敗,表示您原來的看法對”。 於是無論成與敗,您都是主管最痛恨的人。而且,他愈失敗,愈恨您,甚至如果大家跟他一起拼了命,打了敗仗回來,看您訕笑(明明您沒笑,他們也覺得您在笑),會一起把失敗的責任推在您“扯後腿”上。

這就是人性!不要歎人性可悲,因為您也是人,這也是您的人性。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