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家規·文化地理】客家古村 閩西培田

夕陽下你如夢如幻的剪影, 一鑲入我的視線, 便無聲無息地湧出風情悠遠的詩意來。

培田古村·恩榮牌坊

沿著一條長滿歲月苔蘚鵝卵石鋪砌的古道, 我走進了閩西培田古村。 這是一個至今保存完好、有著八百多年歷史的客家明清古村落。 村中的古民居大部分坐西朝東, 倚山面水, 灰牆黛瓦, 錯落別致。

抬頭遠望, 那清灰色高牆、黛色屋瓦和悠長古驛道, 在東一棵玉蘭、西一株桃花倩影互襯下, 交錯生輝, 淡雅中透著幾分明朗和清新。 聳立在村口是的恩榮牌坊。 牌坊右邊古樹下悠悠轉動的水車和木橋,

古樸自然, 歷經歲月風雨洗禮的斑斑印記, 見證著培田古民居的歷史變遷。

培田古巷

“鶴鹿同春”卵石圖案

循著環村古驛道走在古民居夾巷中, 仿佛進入塵封已久的明清年代, 牆影幌幌, 古韻留香。 這裡一扇花鳥蟲魚的木刻窗雕、一幅雕花石聯壁畫、一堵灰褐色風火牆、一座飛簷翹角門樓, 追溯起來都是千百年的如煙往事。

培田古村·容膝居

培田古村·衍慶堂

全村保存著三十餘幢大宅、二十一座祠堂、六處書院、一條千米古街、兩座跨街牌坊、四處庵廟道觀, 總面積達七萬餘平方米。 近年來, 培田古民居因其精湛的建築藝術、深厚的文化底蘊聲名鵲起, 培田古村也被列為“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培田古村·繼述堂

古香古韻的培田古民居, 每一處都吸引著我的腳步。 繼述堂(“大夫第”)是位於村東南角的一座“九廳十八井”建築, 始建于清道光年間, 歷時十一年建成。 它是典型的客家建築, 在整體建築上, 科學地運用樑柱式框架結構。 儘管廳多井多房多, 卻不失整體的井然有序。 廳與廳之間既有通道相連, 又有門戶隔阻, 各成單元, 既可聚族而居, 又方便小家庭各享天倫。 廳堂內陳列著許多楹聯、字幅和牌匾, 大都是教人修身養性、處世做人的名言警句。 它們是培田人治家教子的格言寶典, 激勵著子孫後裔齊家創業、奮發有為。

培田古村·石獅

培田古村·斗拱彩繪

培田古村·窗櫺

雕刻是培田古民居的一個重要特徵, 從門前的石獅、石鼓、旌表、門當到門楣、屋簷、門柱、窗櫺、柱礎、枋頭、雀替等無不精雕細刻,

光是雕刻手法就有透雕、浮雕、淺雕、深雕、鏤空等, 把一幢幢古宅雕飾得古樸典雅、文采飛揚。 信手推開一扇宅門, 觸目之處皆是山水蟲魚的磚雕、飛禽走獸的石雕、工筆寫意的木雕, 真可謂無所不有、多姿多彩。 這裡一磚一瓦、一木一石, 皆巧奪天工, 體現出客家匠人的聰穎智慧。

培田古村·古街

折返于曲曲直直的街巷裡, 不知不覺便來到千米古街。 行走在這條安靜的古街上, 時光仿佛流轉到從前。 這裡曾是培田最熱鬧的商業中心, 沿街兩旁皆是老式商鋪, 洞開的木門窗和突出的延台, 以前全是擺貨物招攬生意的樣式。 如今還存有風中左右搖擺的老式招牌,

訴說著這裡曾經商貿繁華的記憶。

南山書院

書院在培田的建築體系中亦佔有重要位置, 彰顯著客家人“耕讀為本, 崇文重教”的尚學之風。 村尾的南山書院始建于明朝年間, 秉承明代法式, 又相容中原、徽式、蘇浙特色。 走進書院, 只見竹木蔥蘢, 古樸典雅, 環境清幽, 仿佛散發出濃濃的書香味。

培田古村·屋脊

培田古村·老屋

書院旁邊的荷田深處, 幾朵白荷花在微風中搖曳, 似乎在泛香低語。 回望那些鐫刻著歲月滄桑的合院建築和古街古巷, 心靈十分平靜。 這一刻, 似乎我已經把自己融化在這古樸典雅的景致裡, 分不清哪是我, 哪是它……(華宜)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