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朱自清在這裡教過書,楊振寧在這裡上過學,清華跟它比弱爆了

在填報志願的這個關口

很多雲南的學生就無比糾結

想在家門口上個985

對於很多雲南人來說就是個奢望

今天的雲南省

教育水準可以說是全國倒數

而在80年前

這裡的一所大學

卻彙聚了全國最優秀的教授和學生

孕育了無數教育史上的奇跡

它就是西南聯大

三校南遷

西南聯大, 是一所由北大、清華、南開臨時組建的大學。

1937年七七事變以後, 日本帝國主義發動的全面侵華。 整個華北在戰火中搖搖欲墜。 高校教育, 也在紛飛的戰火中陷入了癱瘓。 作為天津抗日中心的南開大學, 連續幾日遭到飛機轟炸,

目之所及, 滿目瘡痍......

清華告急, 北大告急, 南開告急!

為了保全中國教育的血脈, 三校臨時決議, 遷往長沙!

△被日軍轟炸的南開

消息擴散開以後, 三校的師生就立馬動身準備離開京津。

學者陳寅恪, 還未處理完父親的喪事, 匆匆收拾過後, 加入南遷的隊伍。

詩人聞一多, 為了能夠儘快的撤離, 不顧家中汗牛充棟的珍本藏書, 簡單的拿上幾本書, 拖家帶口, 踏上開往長沙的火車。

美學家朱光潛, 為了成功脫身, 假扮成商人, 匆匆離開北京。

11月1日, 長沙臨時大學正式開課。 但是, 安寧的時光沒有持續太久, 炮火很快又燃燒到了長沙。

為了寧靜的課堂, 為了安全的教室, 三校師生立即動身“兵分三路, 水陸兼進”前往昆明。

而其中一路,後來被稱為“湘黔滇旅行團”,這支旅行團,從常德一路徒步3600裡,200多民師生一路上風餐露宿,遇到過土匪,遭受過搶劫,最終在幾個月之後到達昆明。

清華校長梅貽琦在迎接這隊旅行團時發現,曾經各個細皮嫩肉的師生,在經歷了幾千里的長途跋涉以後,個個灰頭土臉、面黃肌瘦.....

於是,在簡陋的條件下,西南聯合大學正式開課,千百名西南聯大師生,在昆明這座城市開始了長達8年11個月的文化苦旅,並在這8年的時間裡,創造了無數光輝的成果......

聯大名人

西南聯大剛成立時,就有教師350多人,教授副教授多達160人,人才之多,遙遙領先於抗戰時期的其他大學。當時的西南聯大,名可謂是名師雲集。

北大哲學系教授黃枬森回憶起曾經在聯大讀書時的課表,完美的詮釋了當年西南聯大名師彙集的盛況:

“國文老師是沈從文

英語老師是李賦甯

物理老師是吳有訓

中國通史老師是吳晗

公共倫理學老師是馮友蘭

我還選修了數論和《莊子》

老師分別是華羅庚和聞一多”

而這些名師,都在昆明這片神奇的土地上留下了一些有趣的故事。

1.建築學家梁思成夫婦

著名的建築家梁思成、林徽因夫婦當時也來到了昆明,當時,梅貽琦請兩人設計聯大的校舍。然而,兩人精心設計的方案卻被連續駁回5稿,由於經費有限,校舍設計從高樓改到矮樓再改到平房。最後,梅貽琦明確告訴梁思成,除了圖書館採用磚瓦結構,教室改成鐵皮頂,其餘通通建成茅草屋。聽了此話的梁思成憤怒的說:“茅草房?不是每一個中國農民都會蓋茅草房,你請我梁思成幹什麼!”

2.數學家華羅庚

在西南聯大教學時,窮得只能租住牛棚。在臭氣熏天的牛棚裡裡,華羅庚每天都要批改作業直到深夜,然後才有時間研究自己的學問。有時候,被牛虱咬得渾身是包,他也專注於自己的學問,無暇理會。所以,在西南聯大的幾年,華羅庚攻克了十多個世界級數學難題。

3.詩人聞一多

詩人聞一多,為了解決溫飽問題,在昆明的住所開闢菜園,產出的蔬菜,勉強能夠果脯。為了補貼家用,聞一多賣書賣衣,到後來,他甚至從事起了文人不屑的營生——製作印章。在1944年到1946年兩年的時間裡,聞一多留下印章一千多方。平均一天,就要製作一枚多印章。其勤奮程度,可見一斑,而其中的辛酸程度,卻難以言說。

4.文學家汪曾祺

汪曾祺在青年時,在西南聯大度過了快了的青春時光。汪曾祺先生回憶:我曾是個吊兒郎當的學生,不愛上課。我不好好上課,書倒也認真讀了一些。汪曾祺在昆明生活了四年。這四年的生活給汪曾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在他後來的作品中,很多都記錄他在昆明的生活。他寫過昆明的天氣,昆明的小吃,還對當時鳳翥街、龍翔街的茶館進行過很深刻的描寫。

5.邏輯學家金岳霖

金嶽霖一生未娶,無兒無女,他在西南聯大任教期間,養了一隻很大的雲南斗雞來作伴。他對這只鬥雞極為寵愛,吃飯的時候允許這只鬥雞把脖子伸上桌子。他經常到處搜羅大梨、大石榴,然後帶著這些大個水果去找別的教授的孩子比賽。比輸了,他就把梨或石榴送給小朋友。

6.學者錢鐘書

1938年,28歲的錢鐘書從牛津畢業,被西南聯大破格聘請為外文系教授。但是,錢鐘書在昆明只待了一年的時間。他的同事何兆武回憶,錢鐘書這個人,心氣非常高,一般人他看不上,和同事相處得並不融洽。由於與同事關係緊張,任教一年以後他就不辭而別。關於他離開西南聯大的原因,現在有許多說法。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說法就是,錢鐘書在西南聯大把所有同事都罵了一遍,呆不下去。

7.物理學家楊振寧

楊振寧報考西南聯大的時候,因為對化學很感興趣,於是報考了西南聯大的化學系,後來發覺物理更合他的口味,便賺到了物理系。他曾回憶:那時候聯大的小事是鐵皮做的,而地面是泥土壓成的,下雨的時候,教室裡叮噹響,教室裡也滿是泥濘。一些教師和圖書館沒有玻璃,風吹的時候必須用東西吧紙壓住,不然就會被吹掉。

8.兩彈一星元勳鄧稼先

1941年秋天,鄧稼先考入西南聯大物理系,進入西南聯大的鄧稼先異常刻苦。當時,在西南聯大圖書館要借到一本好書很不容易,鄧稼先如果從圖書館借到了難得的書,為了不耽誤別人閱讀,他會把重要的部分謄抄下來,儘快還回去。


9.哲學家馮友蘭

西南聯大南遷之時,馮友蘭居家搬到了昆明。他任教於西南聯大哲學系,而他的兒子則就讀於聯大附中。多年以後,馮友蘭的兒子回憶起那段時間的生活,言語中盡是對辛酸和感慨。馮友蘭在廢墟中授過課,在警報聲中批改過學生的作業。但是,就是在這種艱苦的環境之下,聯大的老師和學生依然對學習懷著飽滿的熱情,對知識充滿了無限的欲望。

10.文學家朱自清

西南聯大建立之初,由於校舍不足,文學院和法學院只得遷往蒙自。朱自清作為文學院的教授,也到蒙自住了一個學期。1939年,朱自清將自己在蒙自生活的見聞和感受,都寫進了文章《蒙自雜記》。文章的開頭,朱自清寫下了這樣的花語:“我在蒙自住過五個月,我的家也在那裡住過兩個月。我現在常常想起這個地方,特別是在人事繁忙的時候。”在文中,朱自清記下了蒙自城的民風民俗,記下了抗戰初期邊城民眾的抗戰熱情,記下了南湖風景,記下了狂歡的火把節......

11.文學家沈從文

據朋友回憶,沈從文先生在昆明任教時,生活上及其簡陋。他進城從來沒有正經吃過飯。大都是在文林街的一家小米線鋪吃一碗米線。有錢的時候,他會在米線裡面加一份番茄,一個雞蛋。有一次他和汪曾祺到街上閒逛,兩人到了玉溪街,沈從文就在一個米線攤上要了一盤涼雞,海島附近的茶館裡面借了一個蓋碗,打了一碗酒。他自己用蓋碗喝了一口,其餘的就全讓汪曾祺喝了。

12.民族學家費孝通

1940年十月,日軍的轟炸毀壞了費孝通在文化巷的住所,於是他只得背疏散到呈貢縣古城居住,沒想到,他在這裡一住就是5年。而費孝通這個位於昆明東南郊的住所,也成為他學術生涯中的一個重要的地點,他在這裡創作了《祿田農莊》《內地農村》等重要著作,他的大女兒也在這裡出生。

抗戰結束後

聯大校長梅貽琦在聯大的禮堂中發表了最後的演講

這所臨時組建的大學就此退出歷史舞臺

今天說起西南聯大

昆明人依舊還有很多的故事可以說

這所只存在了8年的學校

給昆明留下了很多深刻的記憶

它就像一座可以無限開採的寶藏

用歷久彌新的治學理念和求知精神

給昆明的很多大學

留下了取之不盡的精神財富

來源 | 昆明街頭巷尾

而其中一路,後來被稱為“湘黔滇旅行團”,這支旅行團,從常德一路徒步3600裡,200多民師生一路上風餐露宿,遇到過土匪,遭受過搶劫,最終在幾個月之後到達昆明。

清華校長梅貽琦在迎接這隊旅行團時發現,曾經各個細皮嫩肉的師生,在經歷了幾千里的長途跋涉以後,個個灰頭土臉、面黃肌瘦.....

於是,在簡陋的條件下,西南聯合大學正式開課,千百名西南聯大師生,在昆明這座城市開始了長達8年11個月的文化苦旅,並在這8年的時間裡,創造了無數光輝的成果......

聯大名人

西南聯大剛成立時,就有教師350多人,教授副教授多達160人,人才之多,遙遙領先於抗戰時期的其他大學。當時的西南聯大,名可謂是名師雲集。

北大哲學系教授黃枬森回憶起曾經在聯大讀書時的課表,完美的詮釋了當年西南聯大名師彙集的盛況:

“國文老師是沈從文

英語老師是李賦甯

物理老師是吳有訓

中國通史老師是吳晗

公共倫理學老師是馮友蘭

我還選修了數論和《莊子》

老師分別是華羅庚和聞一多”

而這些名師,都在昆明這片神奇的土地上留下了一些有趣的故事。

1.建築學家梁思成夫婦

著名的建築家梁思成、林徽因夫婦當時也來到了昆明,當時,梅貽琦請兩人設計聯大的校舍。然而,兩人精心設計的方案卻被連續駁回5稿,由於經費有限,校舍設計從高樓改到矮樓再改到平房。最後,梅貽琦明確告訴梁思成,除了圖書館採用磚瓦結構,教室改成鐵皮頂,其餘通通建成茅草屋。聽了此話的梁思成憤怒的說:“茅草房?不是每一個中國農民都會蓋茅草房,你請我梁思成幹什麼!”

2.數學家華羅庚

在西南聯大教學時,窮得只能租住牛棚。在臭氣熏天的牛棚裡裡,華羅庚每天都要批改作業直到深夜,然後才有時間研究自己的學問。有時候,被牛虱咬得渾身是包,他也專注於自己的學問,無暇理會。所以,在西南聯大的幾年,華羅庚攻克了十多個世界級數學難題。

3.詩人聞一多

詩人聞一多,為了解決溫飽問題,在昆明的住所開闢菜園,產出的蔬菜,勉強能夠果脯。為了補貼家用,聞一多賣書賣衣,到後來,他甚至從事起了文人不屑的營生——製作印章。在1944年到1946年兩年的時間裡,聞一多留下印章一千多方。平均一天,就要製作一枚多印章。其勤奮程度,可見一斑,而其中的辛酸程度,卻難以言說。

4.文學家汪曾祺

汪曾祺在青年時,在西南聯大度過了快了的青春時光。汪曾祺先生回憶:我曾是個吊兒郎當的學生,不愛上課。我不好好上課,書倒也認真讀了一些。汪曾祺在昆明生活了四年。這四年的生活給汪曾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在他後來的作品中,很多都記錄他在昆明的生活。他寫過昆明的天氣,昆明的小吃,還對當時鳳翥街、龍翔街的茶館進行過很深刻的描寫。

5.邏輯學家金岳霖

金嶽霖一生未娶,無兒無女,他在西南聯大任教期間,養了一隻很大的雲南斗雞來作伴。他對這只鬥雞極為寵愛,吃飯的時候允許這只鬥雞把脖子伸上桌子。他經常到處搜羅大梨、大石榴,然後帶著這些大個水果去找別的教授的孩子比賽。比輸了,他就把梨或石榴送給小朋友。

6.學者錢鐘書

1938年,28歲的錢鐘書從牛津畢業,被西南聯大破格聘請為外文系教授。但是,錢鐘書在昆明只待了一年的時間。他的同事何兆武回憶,錢鐘書這個人,心氣非常高,一般人他看不上,和同事相處得並不融洽。由於與同事關係緊張,任教一年以後他就不辭而別。關於他離開西南聯大的原因,現在有許多說法。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說法就是,錢鐘書在西南聯大把所有同事都罵了一遍,呆不下去。

7.物理學家楊振寧

楊振寧報考西南聯大的時候,因為對化學很感興趣,於是報考了西南聯大的化學系,後來發覺物理更合他的口味,便賺到了物理系。他曾回憶:那時候聯大的小事是鐵皮做的,而地面是泥土壓成的,下雨的時候,教室裡叮噹響,教室裡也滿是泥濘。一些教師和圖書館沒有玻璃,風吹的時候必須用東西吧紙壓住,不然就會被吹掉。

8.兩彈一星元勳鄧稼先

1941年秋天,鄧稼先考入西南聯大物理系,進入西南聯大的鄧稼先異常刻苦。當時,在西南聯大圖書館要借到一本好書很不容易,鄧稼先如果從圖書館借到了難得的書,為了不耽誤別人閱讀,他會把重要的部分謄抄下來,儘快還回去。


9.哲學家馮友蘭

西南聯大南遷之時,馮友蘭居家搬到了昆明。他任教於西南聯大哲學系,而他的兒子則就讀於聯大附中。多年以後,馮友蘭的兒子回憶起那段時間的生活,言語中盡是對辛酸和感慨。馮友蘭在廢墟中授過課,在警報聲中批改過學生的作業。但是,就是在這種艱苦的環境之下,聯大的老師和學生依然對學習懷著飽滿的熱情,對知識充滿了無限的欲望。

10.文學家朱自清

西南聯大建立之初,由於校舍不足,文學院和法學院只得遷往蒙自。朱自清作為文學院的教授,也到蒙自住了一個學期。1939年,朱自清將自己在蒙自生活的見聞和感受,都寫進了文章《蒙自雜記》。文章的開頭,朱自清寫下了這樣的花語:“我在蒙自住過五個月,我的家也在那裡住過兩個月。我現在常常想起這個地方,特別是在人事繁忙的時候。”在文中,朱自清記下了蒙自城的民風民俗,記下了抗戰初期邊城民眾的抗戰熱情,記下了南湖風景,記下了狂歡的火把節......

11.文學家沈從文

據朋友回憶,沈從文先生在昆明任教時,生活上及其簡陋。他進城從來沒有正經吃過飯。大都是在文林街的一家小米線鋪吃一碗米線。有錢的時候,他會在米線裡面加一份番茄,一個雞蛋。有一次他和汪曾祺到街上閒逛,兩人到了玉溪街,沈從文就在一個米線攤上要了一盤涼雞,海島附近的茶館裡面借了一個蓋碗,打了一碗酒。他自己用蓋碗喝了一口,其餘的就全讓汪曾祺喝了。

12.民族學家費孝通

1940年十月,日軍的轟炸毀壞了費孝通在文化巷的住所,於是他只得背疏散到呈貢縣古城居住,沒想到,他在這裡一住就是5年。而費孝通這個位於昆明東南郊的住所,也成為他學術生涯中的一個重要的地點,他在這裡創作了《祿田農莊》《內地農村》等重要著作,他的大女兒也在這裡出生。

抗戰結束後

聯大校長梅貽琦在聯大的禮堂中發表了最後的演講

這所臨時組建的大學就此退出歷史舞臺

今天說起西南聯大

昆明人依舊還有很多的故事可以說

這所只存在了8年的學校

給昆明留下了很多深刻的記憶

它就像一座可以無限開採的寶藏

用歷久彌新的治學理念和求知精神

給昆明的很多大學

留下了取之不盡的精神財富

來源 | 昆明街頭巷尾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