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內觀療法戒癮之道

作者 法制日報記者 楊晉峰 攝影報導

△治療第一天,耿直(化名)坐立不安,不時手舞足蹈。

△治療第二天,耿直剛剛“面接”完就倒頭大睡。

空曠靜謐的治療室內,封閉的屏風前,身著便服的民警合掌行禮,輕輕打開屏風小門,再一次合掌行禮,柔聲細語地與裡面的戒毒人員開始面談……這是6月10日,江蘇省太湖強制隔離戒毒所利用內觀療法幫助戒毒人員重塑心靈、戒除毒癮的一個場景。

△治療第七天,羅強(化名)趴在地上認真寫著“臨終遺言”。

△治療結束後,羅強靜靜地走出內觀室。 屏風小門上貼著的話是他在7天中反復思考的問題,這讓他感到從未有過的自責和愧疚,也讓他開始思考如何面對未來的生活。

內觀療法是針對戒毒人員自省意識弱、自我觀察能力差的特點,在相對封閉狀態下,有目的、有指向地就既往人際關係,以自我提問的形式進行系統回顧與反省。 治療期間,每組經過遴選並自願參與的12名戒毒人員圍繞“別人為我所做的、我為別人所做的、我給別人添的麻煩”三個問題,以及計算吸毒成本、思考是否有過撒謊行為、回顧是否有過偷竊行為、計算從小到大生活成本、模擬臨終遺言等五個特定專案,在七天時間內,通過洞察內心感受,引起情感變化,促成遠離負面情緒,激發潛在正能量,達到改變認知、蛻變自我、提升戒治能力的效果。

其中,情感變化是切入點,改變認知模式是本質。 每天的治療從早晨6時30分進入內觀室到晚8時結束,具有心理學專業背景、經過系統培訓的民警作為內觀面接師每1個半小時至2個小時與戒毒人員“面接”一次,即交流談話5分鐘。 其餘時間要求戒毒人員“止語”,禁止與外界聯繫,全身心進入內觀狀態。

△民警在對參加內觀治療的戒毒人員進行遴選,遴選基本條件為本人自願參加、40歲以下、剩餘強戒期在6至8個月以內等。

△民警柳毅合掌行禮後開始“面接”。為體現尊重,作為內觀面接師的民警需著便服,每天“面接”3到5名戒毒人員,合掌行禮200多次。

在6月10日至16日治療期間,因吸食冰毒被強制隔離戒毒兩年的耿直(化名)變化顯著。最初兩天裡,耿直坐立不安,不是睡覺就是亂動,自己覺得腰酸背疼,哪兒都不舒服。第3天至第5天,他的情緒漸漸趨於平靜,時間也覺得過得快了,愧疚感、恥辱感隨之而來。到最後兩天,耿直進入內觀狀態,情緒穩定,往日的焦躁不見了。治療即將結束時,耿直語氣沉重地講述著自己的感受:“我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認真地思考過,這讓我對自己有了重新認識。特別是剛開始幾天,晚上怎麼也睡不著,腦袋裡不斷浮現著從小到大給家人帶來的痛苦和傷害。”

△內觀治療開始前,民警在每位戒毒人員胸前貼上“止語”標籤。戒毒人員在治療過程中是被禁止相互交流說話的。

△羅強在宣讀自己的“臨終遺言”時,幾度哽咽,邊搖頭邊用手揉著眼眶。

在治療的最後一天,按專案設定要模擬寫下自己的“臨終遺言”,當戒毒人員羅強(化名)面對內觀面接師宣讀自己的遺言時幾度哽咽:“親愛的媽媽,感謝您一直無微不至的照顧,兒子現在很後悔……女兒昕昕,爸爸做的錯事太多,把一個幸福的家庭拆散了,使你成為單親孩子,爸爸多想回到你身邊……”治療結束後,羅強仔細地將朝夕相處七天的內觀室打掃乾淨,將所有物品擺放整齊,用手撫平屏風的每一塊木板,最後他還特意請民警幫他拍了一張與內觀室的合影。

△6月17日,參加內觀治療的戒毒人員陳西(化名)在減期公示欄看到自己減期三個月,他高興地沖出人群,想第一時間告知家人。

△戒毒人員按順序被帶進內觀治療室。內觀治療室僅有2平方米,由木板屏風圍成。

在這期內觀治療中,12名戒毒人員共38次表露出自責、後悔、愧疚和痛苦,開始學會換位思考和正向思維。後期,民警將指導他們在日常生活中繼續進行內觀,進一步矯治人格及行為模式,增強抗複吸能力。

△治療期間,戒毒人員吃飯也不離開內觀室。他們的飯菜是由後勤保障組專門定制的四菜一湯。

△在離開內觀治療室時,羅強請民警為他拍了一張與內觀室的合影。

太湖強制隔離戒毒所“內觀團隊”組建於2013年。從2014年9月至今,先後組織內觀戒治16期,187名戒毒人員參加。2016年組織內觀人員解戒後回訪調查1次,這些戒毒人員在回歸社會後1年以內的操守保持率為80%,回歸1年以上兩年以內的操守保持率為65.8%。2016年,太湖強制隔離戒毒所內觀戒治專案被司法部戒毒管理局列為司法行政戒毒系統十大優勢教育戒治項目,目前正在江蘇省戒毒系統推廣。

△民警柳毅合掌行禮後開始“面接”。為體現尊重,作為內觀面接師的民警需著便服,每天“面接”3到5名戒毒人員,合掌行禮200多次。

在6月10日至16日治療期間,因吸食冰毒被強制隔離戒毒兩年的耿直(化名)變化顯著。最初兩天裡,耿直坐立不安,不是睡覺就是亂動,自己覺得腰酸背疼,哪兒都不舒服。第3天至第5天,他的情緒漸漸趨於平靜,時間也覺得過得快了,愧疚感、恥辱感隨之而來。到最後兩天,耿直進入內觀狀態,情緒穩定,往日的焦躁不見了。治療即將結束時,耿直語氣沉重地講述著自己的感受:“我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認真地思考過,這讓我對自己有了重新認識。特別是剛開始幾天,晚上怎麼也睡不著,腦袋裡不斷浮現著從小到大給家人帶來的痛苦和傷害。”

△內觀治療開始前,民警在每位戒毒人員胸前貼上“止語”標籤。戒毒人員在治療過程中是被禁止相互交流說話的。

△羅強在宣讀自己的“臨終遺言”時,幾度哽咽,邊搖頭邊用手揉著眼眶。

在治療的最後一天,按專案設定要模擬寫下自己的“臨終遺言”,當戒毒人員羅強(化名)面對內觀面接師宣讀自己的遺言時幾度哽咽:“親愛的媽媽,感謝您一直無微不至的照顧,兒子現在很後悔……女兒昕昕,爸爸做的錯事太多,把一個幸福的家庭拆散了,使你成為單親孩子,爸爸多想回到你身邊……”治療結束後,羅強仔細地將朝夕相處七天的內觀室打掃乾淨,將所有物品擺放整齊,用手撫平屏風的每一塊木板,最後他還特意請民警幫他拍了一張與內觀室的合影。

△6月17日,參加內觀治療的戒毒人員陳西(化名)在減期公示欄看到自己減期三個月,他高興地沖出人群,想第一時間告知家人。

△戒毒人員按順序被帶進內觀治療室。內觀治療室僅有2平方米,由木板屏風圍成。

在這期內觀治療中,12名戒毒人員共38次表露出自責、後悔、愧疚和痛苦,開始學會換位思考和正向思維。後期,民警將指導他們在日常生活中繼續進行內觀,進一步矯治人格及行為模式,增強抗複吸能力。

△治療期間,戒毒人員吃飯也不離開內觀室。他們的飯菜是由後勤保障組專門定制的四菜一湯。

△在離開內觀治療室時,羅強請民警為他拍了一張與內觀室的合影。

太湖強制隔離戒毒所“內觀團隊”組建於2013年。從2014年9月至今,先後組織內觀戒治16期,187名戒毒人員參加。2016年組織內觀人員解戒後回訪調查1次,這些戒毒人員在回歸社會後1年以內的操守保持率為80%,回歸1年以上兩年以內的操守保持率為65.8%。2016年,太湖強制隔離戒毒所內觀戒治專案被司法部戒毒管理局列為司法行政戒毒系統十大優勢教育戒治項目,目前正在江蘇省戒毒系統推廣。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